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716

  第二次的失败让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等国总算明白东面并不是一块肥肉,相反是能崩掉牙齿的铁板,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的放弃,就在第三次联军将要组成之际,塞琉古帝国那边的动静让这些国家不得不返身与之对抗。
  “这么说来,西边有一个叫塞琉古的国家,两位的祖国与那个国家是敌对状态?”
  “是的,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与塞琉古一直是敌对状态。”
  “那么塞琉古现在是与埃及人在交战,你们是想在塞琉古与埃及的战争出现结果之前增强实力,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与这个叫塞琉古的国家展开交战?”
  “您的理解是正确的,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未来与塞琉古即将爆发的战争中继续生存下去。所以,我们进入西域是想要获得从西边逃来的人口,至少是一直到知道您这个国家的存在之前是这样。”
  “现在你们的想法是想要打通商路,互通有无,更好地进行与塞琉古战争爆发之前的备战?”
  “是的,您完全理解正确,相对于土地的索求,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资源,更多可以用于战争的资源。”
  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等国与塞琉古帝国的战争必定会爆发,并且战争一旦一开始就只能是以某一方被消灭才能得到停止,那是目前为止作为弱小一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想法。
  米拉特斯和阿波罗达斯不断重复一个观点,不管是帕提亚还是巴克特里亚,两国与吕哲统治下的帝国绝对不会有什么冲突,三方在商路畅通之后也必定会获得共赢,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而无害的事情。
  事实上吕哲并不担忧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对西域有领土野心,他甚至是希望两国能够进入西域。
  倒不是说吕哲需要两国的力量,帮助帝国展开对匈奴等胡人的交战,是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越是接近东方,未来帝国进军两国的距离也就越短,另外要真的是商路被开启,对于帝国探索前往中亚的路线掌握也有好处。
  更深切的问题不是现在所能谈及,今天的会面不过是一种试探。
  等待两国使节团的人被送走,吕哲招呼早就在等待的众臣,由燕彼转述刚才发生的一切。
  听完转述的蒯通笑呵呵地问:“他们的话能相信吗?”
  燕彼反问:“指哪一方面?”
  蒯通笑容不减:“就是现在的扩张和掠夺是为了抵抗一个强大国家的入侵。”
  燕彼直接答道:“我们的触手没有那么远,无法证实。”
  萧何插话道:“其实深究那么多又有什么用,不管两国使节的话中真真假假有多少,我们坚定执行自己国策,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便是。”
  蒯通却说:“执政说的是这样的道理,但是或许可以进行利用?至于结盟……”说着看向吕哲。
  吕哲的回应是“呵呵”两个字。
第0830章
五年计划(上)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条路十分的有名,这条路叫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东方一直延伸到世界岛的中间,也就是中亚。不但使得世界岛上无数文明的商品得以东来西往地流通,于文化的交流上其实也起到辅助作用。
  丝绸之路最开始是出现在西汉时期,不过这个时期的商路只是通到昭武九姓附近,最远不过是抵达当时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这个时候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已经不是欧西德莫斯王朝统治,是由一个叫欧克拉提德斯的王朝统治。西汉皇朝甚至就没有接触到当时中亚霸主帕提亚帝国,主要的交流对象也不是欧克拉提德斯统治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而是月氏国和部分的北萨迦人、克什米尔人、奥丹巴罗人等等。
  到了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才往西扩展了那么一些,这个时候东汉皇朝在占领西域之后已经与贵霜帝国领土上接壤,丝绸之路也达到了帕提亚帝国境内,但是对于更西边的一些国家和当时的西方霸主罗马帝国可谓是一无所知。
  事实上不管是西汉、东汉还是其后历史阶段的杨隋和李唐,丝绸之路都没有远达欧罗巴大陆,触手最远也就是抵达抵达中海附近,那么华夏文明和欧罗巴各个文明的交流在李唐之前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在这么一段历史时期中,特别是到了杨隋之后的李唐,突厥人长期阻断丝绸之路,也是因为吐蕃帝国的崛起,丝绸之路其实已经是荒废状态,一直是到赵宋的建立都没有恢复陆地上的丝绸之路。
  赵宋皇朝从建立到灭亡,华夏族群的西北和北疆一直都是处于被挤压和截断状态,赵宋皇朝也就另图蹊跷打开了海上的丝绸之路,那是建立在赵宋皇朝重视商业收税,也是赵宋治下的船舶发展之鼎盛,因此才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
  上古先秦时代结束之后的历代中原皇朝,他们并不是没有试过向西边继续扩张,可惜的是匈奴率先崛起,西汉皇朝应付一个匈奴已经疲于奔命有点招架不住,哪有多余的力量向西开疆扩土,仅是能做到将手伸到西域,再远就没有余力了。
  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等等的草原势力崛起,历朝历代光是应付草原上的胡人势力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和力量,华夏族群也彻底失去了领土扩张的机会。
  “如果说什么阶段最适合我们这个族群进行扩张,莫过于属于我们当今的年代。在如今,匈奴还没有完全崛起,草原上的呼揭、丁零、东胡、屈射、浑庚、乌孙、坚昆等等势力并没有被整合,草原上也没有出现我们难以征服的霸主。”吕哲用着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在场的官员们:“放弃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注定是要受到子孙后代的咒骂和鄙视。”
  真是那样的道理,上古先秦华夏族群没有完成统一也就罢了,赵氏赢姓皇朝建立起来曾经有迅速向外扩张的野心和实力,可是始皇帝仅仅是完成了夺回河套和征战岭南的目标就驾崩,始皇帝驾崩之后的大秦帝国在内乱中崩溃瓦解。
  有信心和野心向外开拓的赵氏赢姓皇朝被另一个皇朝取代之后,华夏族群统治者更多的精力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内进行镇压,随着疆域周边的各个异族崛起,也是因为内部力量未能得到最大的整合和利用,华夏族群真心是没有了向外扩张的实力。
  辜负了族群本身具有的绝对优势,也辜负了老天给予的“天选之民(国)”的地位,等待想要向外开拓的时候发觉周边的异族已经不是那么好对付,华夏族群此后就像是被老天给遗弃了那般,历朝历代只能是被动地防御,难以主动寻求向外开扩的机会。华夏族群的版图被限制在东汉最强时期占有的那些土地上再难向外迈出一步,很多时候甚至是因为打不过异族被压缩了生存空间。
  “我用了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夷陵出发,拥有了南郡、衡山郡、庐江郡……一直到统一战国时期的长江以南华夏旧地,攻下了岭南置地数郡,拿下了百越诸族的土地。”吕哲说话的时候感觉很有力量:“出兵中原之后,两年之内拿下中原在内的辽东、北疆广阔土地,也从匈奴等胡人那边夺回了被侵占的河套。不止这些,我们的军队还从胡人那边侵占了至少一百八十万平方里。”
  唔?吕哲说的是新计数单位的里,不是上古先秦的一里三百米,是一里为五百米。帝国的计算单位已经革新,毫米、厘米、米、里、公里已经运用。那么实际上,吕哲在草原的扩张之势从草原部落那边侵夺了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有人抬来了被卷起了的山川舆图,悬挂起来的地图长达七米、宽为五米,绘画的疆域图包含了帝国目前的全部疆土,也将周边的局部区域给包括了进去。
  “看看这里。”吕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手里拿着一杆木棍,他点了点草原的位置:“我们距离狼居胥山只剩下不足四百里。”然后又点了点西北的区域,“距离浚稷山不过是二百里。”他将手里的木棍递给旁边的燕彼,随后说道:“未来的五年之内,我们的军队必须要拿下狼居胥山和浚稷山,包括其周边的土地。”
  “王上,草原深处的胡人大批集结南下,若是能够重创乃至于歼灭南下的胡人,或许二年之内我们就能够达到将疆域开拓到狼居胥山和浚稷山的目标。”苏烈大大地咧着嘴。
  缺心眼的苏烈一直都是在禁军序列,长久以来是最为梅鋗的副手。
  梅鋗现在的官职是中郎将军团长,统率五万禁军驻扎在南陵城边上的江陵附近。
  大批草原胡人南下,国防军序列的很多军团先先后后开拔北上,开拔进入到作战位置的军团已经达到十一个,其中有两个是以后要还给扶苏的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混编军团。
  驻扎在中原、辽东、北疆、西北的国防军序列下的军团,他们也接到命令进行准备,一旦草原上的战事不顺利,他们就将作为第二梯队北上增援。
  南陵城包括其周边长期驻扎着禁军,原先的禁军中的十万骑兵部队被改建成为国防军序列下的第十三和第十四骑兵军团,近期经过招募和整编禁军才由组建起了一个骑兵军团。总数十五万的禁军中,一个骑兵军团也在做北上增援的准备,两个混编军团暂时没有得到备战的指令。
  梅鋗是禁军中骑兵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他与苏烈会被召回南陵并进入宫城,是吕哲需要两人了解北疆近期的事务,也要求两人研究北疆的地理面貌和气候等等情况。
  重创或是歼灭南下的胡人,为此整个帝国都在高速地运作之中,光是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旷世大战,南边各地的粮食就在源源不断运输前往北方,各地的作坊、工厂将生产出来的各类兵器上油包装又是运往北方。
  “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兵。”作为执政府的萧何,他这么说有自己的理由:“我们需要开拓南边更多的土地,仅仅是三十万的屯田兵已经显得不足,我们至少需要五十万的屯田兵。”
  帝国目前的粮食储备是不少,但是北疆的旷世大战一旦开始,原先储备的粮食绝对是要像流水一般地消耗掉,经过执政府的计算,若是无法在二年之内让北疆之战产生结果,帝国的粮食将会达到警戒线,要是北疆之战超过二年以上,帝国将会出现粮荒。
  “不现实吧?”蒯通当然希望军方进行扩军,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士兵越多越好:“目前军方的在册将士已经超过三百万,二十个国防军和三个禁军序列的正规战兵就是一百一十五万,另有辅兵、二线驻军一百八十五万,不算战争物资和损耗,每月用于支付军饷的资金就要一百七十万贯,每年就是二百零七万贯。”
  每一个国家的每一时期划拨给军方的军费都不一样,和平时期军费将会压缩,战争时期的军费就将得到增加。中枢划拨给军方的军费目前是每年二千万贯,这些军费除了开给将士的军饷之外,粮食、兵器、被服、畜力等等也需要花钱,并不是像传统的华夏政权模糊的体系,而是中枢给予军方多少军费,让军方自己去制定计划怎么花钱。
  “如果执政府愿意将每年的军费提高到三千万贯,太尉署会同意增加兵员数量。”蒯通看似有些无赖地对着萧何一个劲地笑。
  萧何立刻就皱眉了,低声骂道:“真是狮子大开口。”
  吕哲则是在考虑一个新的问题,随着国防军将军团扩编到二十个军团,数量上是得到增加,但是战斗力相反是被整体拉低了。战争频发之下,很多新编的军团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训练,差不多都是刚整编完毕立刻开拔前往某处战区。也幸好新编的军团是从辅兵序列进行挑选,有一定的战术素养和经验,若是从民间招募青壮组建,估计没人敢将新编军团送往战区。
  “二十个军团已经是极限了。”吕哲并不打算再扩军:“北疆战事结束后,对于辅兵和二线部队的兵员也要进行重新规划,尽可能地缩编军队的人员数量。”
  也就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吕哲麾下的士兵数量才会超过三百万,会有这么庞大的数量主要是战乱过后民间无法容纳太多游手好闲之辈,以其让这么多的青壮在民间称为不稳定的因素,不如招募起来有个约束。
  “在编正规军保持在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三十万是一个合理的数字,再建立起一套合适的预备役制度,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合格人加入军中,这样的制度对国家才是好有益的。”吕哲看一眼蒯通:“正规军拿出三十万的编制维持进行向外的开拓战争,再以轮换制度配合,全军都能在轮换中有实战的环境。”
  那是早就商议好的事情,不一直维持国力和人力难以应付的庞大军队,建立起一套预备役制度保证有兵源,又维持一定的军队不断发动战争。
  萧何在不断地点头,只要是本土没有战火纷飞,其实发动战争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因为战争需要采购相当多的物资,大量的订单之下会刺激民间的经济,能消化掉民间的劳动力,经济腾飞的速度将会异常的惊人。那就可以说,只要本土能够稳定,对外战争中又能增加总体资源,战争就不是什么坏事。
  “东胡那边派来了使者,他们正在商讨与我们一起进攻匈奴的可行性,太尉署需要判断东胡是不是想要迷惑我们,做好相应的应对计划。”吕哲“呵呵”笑了几声:“或许短期的互相利用不是什么坏事,就像我们同意并且鼓动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进入西域那样。”
  “西域是我们的,王上。”蒯通一直都认定这一点,也就不是那么乐意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将爪子伸到西域:“或许我们更应该答应乌孙那边的请求。”
  乌孙使节团是在三天前抵达南陵,由鸿儒馆的景驹进行接待。
  乌孙人是前来商议结盟的可能性,一旦双方结盟就将团结起来针对匈奴,为了能够争取到吕哲这边对结盟的兴趣,乌孙使节团带了五百多匹的宝马过来,其中公马和母马是对半分,更是提出了双方不但能在军事上进行合作,民间的贸易也将全面展开。
  “乌孙人只是期望去除掉匈奴越来越大的威胁,他们并没有展露出任何一统西域的野心。我们需要从乌孙那边获得更多优良的战马,至少五年乃至于十年之内也需要一个在西域对我们友好的势力,能够提供更多的方面来侦察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蒯通显然是经过详细的考虑,一直都在试图说服吕哲。
第0831章
五年计划(下)
  只要是以势力而存在的集团,没有一个集团是没有扩张的野心,差别就是有没有那个实力去扩张罢了。乌孙没一统西域的野心?也不知道蒯通是怎么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说乌孙没有扩张野心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言论,乌孙自然是有扩张欲望,也肯定抱着一统西域的理想在一直前进着。可惜的是乌孙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机会,到了机会来临时却是自己内部出现混乱,西迁的月氏人也插了一脚,导致乌孙一统西域的计划永远是留在羊皮纸上,没能付之行动。
  在于吕哲的记忆中,乌孙还真的就没有一统西域,不过那是建立在匈奴崛起,匈奴崛起之后进兵西域不但将西域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也在进兵过程中打服了乌孙。乌孙成了匈奴的附庸族之一,月氏人心怀怨恨杀死了乌孙王难兜靡,面临亡族的乌孙小王子猎骄靡被冒顿收养,猎骄靡长大成人之后也成功登上王位再次复兴乌孙一族。
  吕哲从蒯通的一番言论中看到了帝国官员的自信,蒯通之所以那么说肯定不是在指乌孙没有扩张的野心,是蒯通在“预言”乌孙人不可能一统西域。
  也许吧?原版历史上,乌孙一统西域的计划因为匈奴的崛起永远停在羊皮纸上。在这个时空中,吕哲带领着一个族群用很短时间完成崛起,帝国已经有攻占西域的计划,军队也开始在付之行动。
  现实的情况和地理环境在困扰着乌孙人,他们不但与匈奴是敌对,近期乌孙还和新出现的敌人交恶,呼揭、丁零、匈奴集结大军将要有大动作。各族集结大军不管是要针对谁,直接造成的却是乌孙变成了被包围的对象。
  多面被包夹之下的乌孙自保已经困难,哪还有什么能力去一统西域,只期盼能结交到朋友,在强而有力的朋友帮助下保证不被亡族就不错了。
  “……所以,哪怕乌孙人有一统西域的野心,现实情况也不允许他们那么做。”蒯通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但是来自同为胡人的竞争,还要迎接来自我们的抵制。”
  蒯通认为暂时与乌孙人结盟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在于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击败被困在黄河源头附近的头曼所部,也能在草原上埋下一个钉子,对于帝国征讨草原有着绝大的好处。那么相较起,与遥远的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等等国家结盟,与乌孙人在这一阶段形成盟友关系才是对帝国最有利的。
  “我们无法长时间维持百万大军在草原征战,拉拢一个游牧部落联盟很有必要。”蒯通看向萧何:“想必执政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确实无法长期在草原上部署超过百万的军队,萧何有上交过一分报告,报告中指出维持在后勤线上的二百余万人手大大拖慢了执政府复苏本土建设的脚步。长期维持草原上的百万大军,不但是本土建设的脚步被拖慢,六七年之间累积下来的物资也必将被消耗得七七八八,哪怕是真的能成功灭亡匈奴,付出也远要比得到的更多。
  吕哲只是在静静地听着,他能理解太尉署是从军事角度上来进行阐述,执政府那边却是在展露出属于文官集团的保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