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716

  若说中亚各国对东方这个帝国最为好奇的是什么,那么当属对东方帝国军事实力的迫切了解,他们此前一再试探合作瓜分西域那边,实际上也是出于一种试探,想要得知东方帝国的军队能不能将手伸得那么长。可惜的是一再试探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现在听到这个东方帝国的武将在汇报军事上面的成就,又怎么会不倾耳倾听。
  “……西北疆针对匈奴等胡人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此役我们并未达到全歼的目的,冒顿带着相当一部分胡人突入乌孙领土,呼延靡也带着一部分胡人逃窜向西。后续的情报显示,呼延靡逃脱的那一部分在乌孙边境上与冒顿所部合流,目前正在大肆侵扰乌孙南部。”
  汇报的人是刚刚回到南陵不久的蒙恬,他现在可是帝国的征西将军。
  “取得的战果是,消灭十三万胡人,逼迫包括头曼在内的十四万胡人归降。后面我们针对归降的胡人执行‘十抽一’,路途中损失一些了胡人,押解前往后方的胡人差不多是十一万。那些战俘已经逐步移交给‘草原派遣军’方面,今次押解前来南陵的是头曼等一些匈奴贵族和其余部落的首领。”
  其实出征将士归回一般都会有一个凯旋仪式,其中就有献俘这么一个环节。这种仪式是为了展现帝国武力,也是向君王和民众展现战争中所取得的成果。不过嘛,蒙恬等一些西征兵团的人并不是最后回到南陵的一批人,后面还会有司马欣等草原派遣军的一些人会回来,海军在一些岛屿上抓捕到野人也会参与献俘仪式,相关的仪式也就顺理成章的延后了。
  “那个叫头曼的家伙,似乎是东方草原上一个人口超过二百万的部族首领,那些草原人称呼他叫什么单于?”塔普拉提压低了声音:“这样的家伙竟然被东方帝国俘虏了?”
  安格列重视的是另外一方面:“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东方的战争动辄是数十万人参战,相对起我们那边,他们的战争规模真的好大。”
  确实,地中海国家发生战争,一般数千上万人的规模就算是大,敌我双方二三万人的一次会战往往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中亚那边的战事规模要比地中海那些希腊城邦大一些,但是数十万人参战的例子也并不多见。
  事实上是,希腊体系的国家,他们的士兵都是职业兵,也就是平时不事生产专门训练杀人技巧,战争爆发之后也是这样的职业兵参战,农夫等等一些民间人士基本上很难参与到战争中去。
  中亚各国那边也有专门的职业兵,数量上也并不是太多,但是中亚各国与希腊众城邦有些不同的是,战争爆发后中亚各国会从民间召集农夫、商人、工匠等等平民参战。
  华夏大地上曾经也有相关的例子,战争只是战士之间的事情,与非职业武士无关,春秋时期就是那么个样子,战事规模上也并不大,打破这种规则的国家是齐国和秦国,此后非职业武士也加入到战争中去,武士的社会地位也就开始一落千丈。
  安格列和塔普拉提并不是分不清楚临时征召兵和职业兵的区别,他们对于东方帝国动辄数十上百万的军队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惊恐,曾经的薛西斯一世不也是率领数十万军队要入侵希腊,结果数十万军队竟是被数百斯巴达职业士兵挡在了温泉关,事实不止一次证明军队不是数量多就好,讲的还是兵员素质。
  他们在接下来听到的一些东西却是听愣了,有那么点面面相觑:“什么!?东方帝国有三十万以上的职业兵?”
  唔?哦……那是关于帝国千年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第0877章
预料中的反弹
  大朝会从清晨时分进行到中午,中间停顿下来进行必要的进食,大概是需要休息两个小时,下午时分才会重新进行大朝会。
  进食自然不是在议政殿的主殿,人流分批前往偏厅,帝国官员分级别被宫女引领到不同的偏厅,各国使节是被安排在一处,吕哲和少数的一些高级官员则是留在议政殿。
  秦王、赵王、魏王,三人没有被留在议政殿,但是三人因为是王爵的关系,待遇上肯定是要区别于他人,自然是要进行特殊的安排。他们是被引领着前去与自己的闺女或是姐妹一同用餐。闺女嘛,自然是魏咎的闺女魏爽,赵歇的闺女赵欣。姐妹则是扶苏的妹妹阳滋。
  伴同三位封王的不会只是吕哲的后宫嫔妃,嫔妃所生的子嗣也会在场,中午的用膳完了之后三位封王会重新回来参加大朝会,晚上则是会参加吕哲所举办的家宴。
  因为要用膳,议政殿的席位自然是要重新摆放一下,收去了朝班的顺位座垫,搬来了案几和新的蒲团,一些温热食物和酒的火炉也被搬了上来。
  留在议政殿的文官是各部门的主官,武官那方面是各部门主官和各支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一点,目前帝国比较重视……或者应该说吕哲相对重视的依然是军方,不然各郡的郡守也是难得能来南陵,郡守从级别上也并不低于各军团的中郎将,可是郡守偏偏没有得到留下与君王一同进食的机会。
  每一个新帝国建立之初,军方都会是最为强势的阶段,一般会随着国家启动的战事减少和君王有意压制军方,使得武人的地位从开始被有意压低逐渐失去话语权,到武将最后真的没有多少话语权,历代王朝莫过于此。
  若是按照既有的发展规律,到了这一阶段吕哲也应该逐渐压制军方,开始让文官集团抬头,文官的一些人也一直在等待自己崛起的到来,可是吕哲偏偏没有按照常理出牌,帝国的疆域已经相当辽阔,军方也一再膨胀到现如今现役部队超过三百万,但是针对军方的压制却是久久没有进行。
  一些人已经看出随着西北疆战事的平息,帝国也大部分进入到重建的必要阶段,接下来针对军方的裁剪肯定是要进行,只是不清楚裁减力度会有多大。
  那些一步一回头的郡守,他们大多数人脸上有羡慕,可是对于全部回到南陵的中郎将军团全部被留在议政殿,不少人却是带着意味深长的神情。
  有人推测过帝国接下来的战略发展,目前阶段对帝国有威胁的是北方和东北方的胡人,要是想要根除两方面的威胁并不是一时半会,游动性极强的草原胡人难以用一次军事打击给予致命的损失,只能是一再而再地出兵针对草原胡人进行放血,用长久的军事行动来达到解除胡人威胁的目标。那么这样的军事行动需要持续多久?保守估计至少要十年以上。
  持续十年的战争并不算长,可是帝国保持三百万建制十年就显得太长了,到时候有没有解决草原胡人的威胁先不谈,帝国就该被庞大的军队所需要的军费开支给先行拖垮了。
  “所以建立职业兵的常备军团十分有必要,但是军队的规模应该逐渐的减少,以达到一种健康且平衡的发展。”
  建议逐渐减小军队规模的人是蒯通,也就是他说出这样的话才合适,若是由文官那方面的人说出那样的话,武将们估计就要跳出来挥舞拳头了。
  “经过计算,未来我们需要逐渐裁剪军队,正规建制应当保持在八十万的编制,其中的三十万可以作为一线的甲等军团,也就是六个满编的野战军团,其余的五十万可以分流组建另外的十四个军团。十四个军团中,什么样的军团是乙等军团或丙等军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
  甲、乙、丙等等级别的军团是近期才有的理念,就像是蒯通所说的那样,甲等军团就是满编的野战军团,乙等和丙等就是驻守军团和“架子”军团。
  “部分军团可以驻扎在要地作为驻军,这种军团能够应付驻守任务,人员上无需满编。预备役性质的军团只是保留一个框架,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兵源迅速进行补充,因为军官框架存在,只需要短时间内进行一定的训练就能投放战场。”
  这种军队的级别建设可不是来自于吕哲的意见,是出自太尉署和将军府的共同研究。
  其实这样的军队建设已经无限向近现代的建军理念靠拢,既是那种和平时期针对军官培训,战争爆发后再进行士兵征召,能够有效地减少军费开支又为国家储备足够合格的军官数量。
  会有这样的理念并不是多么的难以理解,吕哲已经先行将义务兵制度执行下去,帝国年满十八岁、身体素质合格的男女皆应该在夏季和冬季进行训练,太尉署和将军府正是基于义务兵制度才设想出那一套理念。
  “我们因为针对青壮在冬夏两季进行必要的操练,每年的冬季和夏季都会有不下于四百万的青壮参与训练,意味着爆发战争的时候必然有足够数量合格的士兵可以快速补充到未满编的军团,他们仅是需要进行很短时间的磨合马上就能形成战斗力。”
  一开始就是蒯通在介绍设想中的方案,吕哲没有进行任何的表态,一些刚刚得知这么一套方案的武将们内心里肯定会有想法,但是因为吕哲没有表态,他们不清楚吕哲的态度也不好立刻发声。
  只要是武将,其实就没有人会愿意军队遭到削减,目前帝国的国防军是有二十个正规军团,这些军团从某些方面来讲都是野战部队,未来不知道几年之内二十个野战军团会被减少到六个,那就会有十四个军团变成所谓的乙等军团和丙等军团,那时候虽然一样都是中郎将军团长,可是甲等、乙等、丙等三个军团级别的中郎将显然还是有区别的。
  蒯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完,没有人说话的情况下,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沉默。
  一片沉默中,有人愣愣地坐着一动不动,有人是用非常快的频率夹菜,因此殿内只剩下用餐时餐具的磕碰声。
  “都说说吧。”吕哲不能让压抑的气氛继续下去。
  文官那边都悄悄地与就近的人对视一眼,然后都低下脑袋。他们现在可不能表现出什么态度,不然极可能成为一帮武将的出气筒。
  武官那边的中郎将军团长们在面面相觑,他们已经知道裁军是太尉署和将军府进行,暂时不清楚的是太尉署和将军府关于裁军的方案是不是出自吕哲的授意,心里郁闷或是恼火太尉署和将军府事先不透露风声的同时,不免也被这个消息弄了个措手不及。
  “王上……”季布满脸的不解:“国防军二十个军团之前已经在减少随军辅兵的数量,目前国防军的正规士兵和辅兵相加,数量好像是一百六十余万?”
  吕哲对这些倒是了然于胸,点头:“数字有出入,但是不大。”
  季布有那么点小心翼翼:“接下来会逐步减少各军团的辅兵吧?”
  吕哲哑然失笑了,他当然懂得了季布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抗拒针对军方的裁减,宁愿完全针对辅兵的缩编来保留各军团的战兵,也不愿意正规战兵遭到缩减。
  实际上吕哲也不是那么愿意十年之内让各军团的战兵缩减,可是他必须考虑到一个现实,现在不进行缩编,未来必然也是会进行缩编。
  帝国是会无休止地进行扩张,但是扩张也会有一个阶段性,不是说不断不断扩张,吃下一块地方总是要能够有效利用,不光是只占领就算完了。
  “未来……动用于北方草原的兵力只需要大概八个军团。”蒯通笑着阻止季布的插话,然后才继续说:“针对东胡那边也需要动用大概五个军团。”
  “那就是十三个军团了啊!”季布可顾不了那么多:“既然北方草原和辽东那边还需要动用庞大军力,为什么要进行裁军呢?”
  好些个中郎将军团长也是在大点其头,要说针对军方进行缩编,一些表现不出彩的军团长才是最需要担忧的。若是军队大规模缩减,一些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军团必然会是被下手的第一批,他们绝对不甘心没有获得表现之前就成了被裁军的对象。
  “那只是一个预计方案,是一种考量。”蒯通似乎在众多中郎将的逼人目光下也有些压力了?他看一眼依然没有什么表态的吕哲,尽量用轻松的语气:“军队的二线部队目前占用了太多的青壮,民间的劳力有些缺乏了。一直保持庞大的兵员编制耗费物资实在难以想象,民间生产跟不上,暂时亦是不需要那么庞大的编制……”
  “我们不是有屯田兵编制吗?”共尉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帝国是有屯田兵的编制,从吕哲建军的那一阶段开始,屯田兵一直都是供应军队粮草的主力之一。目前有三十万的屯田兵一直奋斗在岭南那边,他们开辟出了一块又一块的田亩,数年的成果是为帝国在岭南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增加了至少一百三十万顷的可耕作田亩。
  “除开国防军的二十个军团,二线部队的编制确实没有必要保留那么庞大,太多的二线部队已经显得臃肿。”共尉一直都是一个温和派,但并不代表他不重视军方的利益。他话虽然说得模糊,可是态度已经相当明显,二线部队可以任由改编或者折腾,但是涉及到国防军必然会以理据争。
  后面又有一些中郎将先后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无一例外都是维护国防军的利益。他们是看出吕哲目前并没有拿定主意,或许吕哲也正处于犹豫不决的阶段,怎么也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蒯通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一直都是保持笑呵呵的神情。他不留痕迹地与吕哲对视了一眼,不再谈及裁军的话题。
  帝国一直都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发展计划,目前这个阶段确实已经不需要数量那么庞大的军队,之前会突然一再扩编,一方面是因为战局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集中民间青壮便于管理。
  现在呢?不管是中原、燕地、秦地,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新占领或是光复的地区已经趋于稳定,各级官员就任,驻守军队到位,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了,那么关于重建的计划也就有了执行的基础。
  想要让民间重建因为战火而毁灭的生产从来都离不开人力,那么之前集中起来管理的青壮也就有必要让他们回流到民间中去,使得这些人成为地方重建的劳动力。
  军队从来都是扩编容易缩编难,一旦牵扯到裁军总会有或强或弱的反弹,蒯通先抛出一个反弹最大的正规军缩编计划,然后再实际上对二线部队下手。认为已经保住正规军利益的武将,他们下意识就会庆幸被裁减的二线部队而不是正规军团,反对情绪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强烈。
  或许是之前的话题太过突然和沉闷,用餐期间的气氛一直不怎么对劲,几个因为思考得太投入的中郎将甚至是失神将本来应该送往嘴巴的食物碰到鼻子,可以想象他们虽然没有表现得太过激动,但是内心里说什么也是难以平静的。
  “司马欣到哪了?”吕哲像是随意问了一句,得到答案对着萧何说:“他们回来之后,该着手封爵仪式了啊。”
  “已经在着手进行了。”萧何知道吕哲是要调节气氛,带着喜气:“凯旋仪式和献俘仪式也会同时进行。”
  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告慰宗庙的仪式,可是说白了吕哲穿越过来压根就没有上一辈的亲族,他又不乐意一些人攀缘附会给自己找那些八竿子打不到的显赫祖宗,那么哪怕是有宗庙,那也该是吕哲成为第一个被摆放的牌位。
  谈及到封爵,现场的气氛总算是活络了一些,从沉闷到有说有笑,不少人也大着胆子向吕哲求问自己会获得什么样的爵位,对此吕哲的回应是笑骂以对。
第0878章
性格决定命运
  未见鸟语纷纷却见细雨蒙蒙,阁楼地势较高,向下俯望能见玉宇楼台,道道庭深穿梭于片片绿荫,宫女侍卫来回穿梭一片忙碌。
  扶苏站在楼阁的阳台呆呆俯望风景已经有片刻时间,他在等待自己的妹妹阳滋和侄子吕绍。从他这个位置看去,能够看到远处的一个楼阁中已经在进行用餐,要是没有看错的话,那该是赵歇与闺女赵欣、外孙女吕莹。
  过来这边之前,扶苏是与魏咎走同样的路线,路上的时候魏咎被自家的闺女魏爽迎接走了,现在赵歇也与闺女和外孙女开始用餐,耽搁了有那么一会了阳滋和吕绍却是还没有过来。
  旧有列国现在已经不是独立王国,保留国号的列国也仅是剩下秦国和魏国,赵歇虽然还拥有赵王尊号,可是只有新邯郸一座城池,那座城池现在也才开始在建设基座,仍然不算是城邑。
  赵歇能够保留王号那是事出有因,吕哲兼并赵国之前,赵国依然还有数郡在握,几个方向的赵军也没有瓦解。赵歇拥有数郡和数十万军队,接受和平方式的兼并,吕哲自然是要给予某些方面的优待,像是熊心、韩成、姬夏等旧有列国君王就没有这样的资格。
  熊心的楚国是被吕哲率军攻占,军队已经开到当时的楚国国都吴县,双方才展开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楚国放弃抵抗,熊心成为吕哲治下的一名侯爵,未来熊心之女所生的子嗣会继承楚国的国号拥有一个封国。
  根据扶苏所知道的信息,近期帝国也在商议楚封国的事情,可是只开了个头就没有了后续。有小道消息称,吕哲是认为吕阳太小了,小孩子本身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封国,一切都要等吕阳行冠礼之后才会进行。另有消息称,帝国为吕阳寻找的封地已经有了,似乎是在倭列岛的某一处?不过在没有真正册封之前,谁也不敢肯定消息的准确性。
  天下大乱之时,韩成最初有在韩地复立韩国,可是一复立就被徐岩率军突进,韩成自觉无法与秦军抗衡也就带人在徐岩率军压境之前先跑了,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是想要北上寻求赵歇的帮助,不过当时北上的路线被秦军切断,不得已只有南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