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716

  吕哲不喜欢异族那是极为肯定的事情,从他对待百越再看看怎么去折腾周边的族群就能看得出来。他有这种想法很少人能够理解,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们除了个别边郡地方,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受到过异族的伤害。
  吕哲会有这样的思想也不是说他有受过什么异族的伤害,是华夏历史中屡次被异族所灭国所征服,带给他一种有机会了想要剪除任何威胁,哪怕是没有威胁也有着有杀错没放过的思想。
  皇帝不喜欢异族不是什么秘密,那么羌人算是异族吗?或者说,一些查阅典籍下来原本属于炎黄苗裔的那些部族还能算得上是与帝国人同样的族裔吗?
  “西北边郡仅仅是两年不到,被收纳进入户籍的人数超过了二十万,日后随着不断寻找且收纳,数量还会更多。”吕哲脸上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低低地叹了一口才继续说道:“他们属于炎黄苗裔,这个说法朕内心里是认可的,只是加入帝国立刻能够享受各种社会福利,许多人可是有意见的。”
  李斯并不觉得皇帝是在担忧那些人的意见,毕竟这么件事情是经过博弈,赞同的人比反对的人多,西北边郡吸纳羌人才能成为可执行的政策。既然赞同的人比反对的人多,并且政策已经在执行,哪怕是有波折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复。他认为皇帝担心的是其它的方向,例如收纳了那么多的羌人,然后让羌人成为西北边郡的主要人口构成这么一件事情。
  “其实他们加入进来,然后进入军队,参与国防军对外的开拓,会说道的人自然也没有反对意见。”吕哲含有深意地看着李斯,问:“李卿认为呢?”
  “陛下说得极是。”李斯弯腰行礼,重新立起腰杆的时候,内心里其实是忍着狂喜,他说:“臣以为这么做还是不够的。或许……应当将羌人内迁,分散到各个郡县?”
  果然,吕哲听了李斯那么将立刻表现出“或许可行”的态度出来,看吕哲一脸的愉悦,李斯说的话可谓是深得帝心。
  “朕还是清楚李卿除了在律法上有建树,对于民政也有独到的见解。”吕哲扫视了一下离得较远的那些臣工,目光落在李斯身上的时候,继续说道:“李卿可有到西北任职的想法?”
  哪怕是没有类似的想法,可是皇帝已经开口,李斯还能说不去吗?皇帝的用意分明就是让他去主持羌人内迁的事宜,另外或许还有额外任务,那就是想方设法地吸引内地的人口移民到西北各郡,用以充实西北边郡的人口,达到占领地盘之后又能巩固下来的国策。
  其实按照李斯的想法,皇帝对庶民实在是太好了,民众不愿意移民,那就强制移民好了,哪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可是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哪怕是连提都不敢提,毕竟帝国不是秦国,皇帝也不是始皇帝,现在这个皇帝不但对功臣极为优厚,对待庶民也真的是以父母态度待之,才会在全国拥有几乎是神灵一般的声望。
  无法强制性的移民,李斯接下来就该头疼怎么去增加边郡的人口了。而他更为头疼的事情还有许多,例如吸纳羌人之后内迁。等于是各个西北边郡的地方官政绩受到影响,作为提出那些建议的人,可见到底该会受到多少埋怨或是敌视?
  不过吧,李斯可不怎么在意同僚的埋怨或是敌视,他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让皇帝看重,只要皇帝看重其它事情都能是次要的。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朕回到南陵之后会与执政商讨,届时西北几个郡会绑在一起,成立一个过渡式的‘总督省’,李卿便做第一任西北总督。”吕哲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勉励道:“朕希望李卿是第一任西北总督,也会是最后一任总督。”
  李斯表态道:“臣必不会让陛下失望。”
  所谓总督省在帝国并不是没有前例,之前岭南就设立过总督省,不过岭南当时偏重的是军事,没有任命总督人选,是由镇南将军骆摇作为领导者;倭列岛目前就是一个海外的总督省,几个大岛包括周边的岛屿都算是倭列岛总督府的管辖范围。
  骆摇在岭南的成绩有目共睹,因此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皇帝也没有任何的吝啬,又是三等侯爵的厚赐,官职亦是成了武官第一人的太尉。
  有骆摇的例子在前,李斯明白自己要是没有让皇帝失望,得到的酬勤哪怕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他心里急速的计算着和衡量着,萧何估计再有两届就该从执政官的位置上退下去,萧何退下去之后皇帝有什么另用不需要他去思考,他需要想的是张良在任上能干到什么地步,张良是不是会让皇帝满意。他又该在西北的总督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皇帝对张良无法感到满意的时候成为替补人选,或是干好了成为张良下一任的帝国执政官。
  唔……张良会成为下一任的帝国执政官并不是什么秘密,目前这么个年头对于官员储备的培养是公开化的。之所以那样做,一是给予某个职位的续任者压力,二是让其他的官员进行竞争。
  竞争包括拿政绩说事和其它手段,要是某个官职的续任者无法抗住同僚的竞争,落败了什么官职就都与失败者没有了关系。
  担忧竞争而发生的倾轧?事实上哪怕是没有公开化的官职竞争,官员之间就没有倾轧吗?还不如公开化,将无比污垢的事情摆在阳光下,形成一种监督,使得失败者不至于绝了官路,也让竞争者不敢使用太肮脏的手段。
  皇帝行辕在陈郡待的时间并不长,重新启程之后的第三天,原本逗留在砀郡的燕彼重新追了上来。
  “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燕彼说的自然是关于虞氏的事。
  吕哲轻轻地“嗯”了一声,目光是看在远处与几个姐妹交谈甚欢的吕雉身上。
  “据查,雉娘娘并没有做过任何的举动,一切都是来自于虞氏的自作主张。”燕彼能看到皇帝绷着脸松弛下来,他会心一笑。
  吕哲真的是不希望吕雉成为像历史上那样的人,听到吕雉在那件事情并未扮演什么角色,内心里自然是要松了口气的。他心想:“吕雉专注教导儿女就好了,哪怕是教育的方式有点不对,日后看看伊儿和英儿是什么品性,给予应有的待遇也便是了。”
  “在陛下离开睢阳之后的第二天,虞子期到了睢阳。”燕彼说的虞子期是楚地虞氏的家主,亦是虞姬的兄长。他说:“虞子期到了睢阳是入住睢阳虞氏府宅。根据探查,虞子期是与睢阳虞氏谈归宗的事宜。”
  吕哲当然知道虞子期是谁,虞子期与虞姬是兄妹,两兄妹早期的遭遇可以说是不幸,一切只因为项氏的崛起。
  项梁一直都在卧薪尝胆来着,起兵之后为了获得军资杀了不少的富足家族,吴县虞氏是在项伯的操作下家破人亡,只是实在搞不懂后面虞姬怎么会和项籍成了恋人,成了项籍恋人的虞姬似乎也比较复杂。最后项羽会败亡,少不了虞姬不知道为什么而特别优厚刘邦一家子……
第0993章
烦恼
  自古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说法,又有“性格坚韧者方成大事”的定论,很多成为英豪的人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遇事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遇到挫折之后又能坚忍不拔地奋斗。
  吕雉是一个性格非常坚韧的人,甚至可以说性格上十分的刚强,但是很多时候她又能表现出自己柔软的一面,使用软弱让人吝惜。
  关于虞姬一家是不是被项梁灭掉有值得迟疑的地方,但是历史上虞姬对吕雉真的非常不薄,或许是因为吕雉刻意逢迎的关系,也许也是其它什么原因,虞姬可以说是在待遇上对吕雉比之亲姐妹还要好。因此在刘邦战败逃窜之后,吕雉被项羽军队俘虏,虞姬屡次为吕雉挡灾不说,提供避难什么的更是毫不犹豫就做了。到了后面,项羽会放走吕雉和刘邦的子嗣,可能是因为项羽并没有将刘邦当一回事,可是谁又能肯定没有虞姬在吹枕头风?
  历史终究还是历史,特别是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之后,很多事情其实已经不可能发生。也不知道是一种历史的惯性还是什么,虞姬被吕哲使用掳掠手段派人带回南陵之后,没有多久吕雉和虞姬就成了好姐妹。
  当然了,因为历史的改变,吕雉从被庇护者摇身一变成了庇护虞姬的角色。
  吕雉会善待虞姬的原因有点复杂,前期估计是认为吕哲会收纳虞姬。吕雉相对起那些战国公主们的背景,她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助力可言,因此不管是拉拢卫姬或是虞姬其实都是为了抱团取暖。
  后面,吕哲很明确表示根本就对虞姬没有什么特殊想法,信的人有多少不清楚,但是吕雉很明显的相信了,因为她私下与吕哲聊天的时候听过,吕哲其实是希望自己唯一的弟子韩信能与虞姬结成连理。
  这个年代,许多时候徒弟会比子嗣亲近,概因徒弟延续的是为师者的思想,子嗣是传承血脉。一些知识份子可能在重视思想的传承比血脉的延续更加重要,他们很多人都是终生未娶,那么徒弟也就成了一切。
  吕哲不但有娶妻,并且娶了不少,自然也是有子嗣,但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他对唯一徒弟的看重,因此吕雉并未改变对虞姬的态度,甚至可以说吕雉对待虞姬远要比以前更加的亲近。
  虽然不是那么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这个版本中的吴县虞家也遭到了家破人亡的局面,虞姬到了南陵之后是举目无亲的状态,有一个对她很好的姐姐自然会成为依赖,吕雉与她的感情自然也就越来越好,直至后面虞子期来到南陵找到她都没有改变。
  虞子期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好说,但是他与这个时代的任何大家族子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但凡有机会便会试图恢复家族的荣光,甚至是将家族推向新的高度。
  自己的妹妹没有成为皇帝的妃子有点可惜,可是虞子期认为虞姬会成为韩信唯一的徒弟正妻,怎么都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也不需要特意地去利用这层关系,只要有那一层关系在,虞家想要重新发展起来将会便利许多。
  “杨家没死一人,只是到了其它地方安身立命?”吕哲得到这个答案心里还算满意。
  没错,杨家是被虞子期算计了,但是杨家并没有出现有人丧命的情况,他们的博弈是体现在商业上面,不算是触犯了律法。
  商业竞争不管是怎么个竞争法,只要是不出现强行掠夺或是出了人命,终究还是在框架之内。这种竞争,但凡是输了,不管是怎么个输法,都没有什么好说的,那么只能说是杨家倒了血霉被不对等的对手给算计了。并且最让官府无法干涉的是,虞子期的一系列操作之下并没有妨碍到民生,从某些方面来讲还为民生提供了便利,这就是在整件事情上干得最为漂亮的地方。
  “不简单啊!”吕哲脸上出现了笑意。
  燕彼十分清楚皇帝对律法的看重,他更加清楚要是虞子期在这么一件事情上涉及到人命,哪怕虞姬是韩信的未婚妻,韩信目前也为皇帝和帝国奋战在西进的路上,虞子期也避不了要被依法判决的下场。
  并非是谁都有那个资格让皇帝称道一句“不简单”,燕彼也清楚虞子期算是正式进入了皇帝的目光所及范围。
  所谓的皇帝目光范围自然有说道的地方,燕彼知道以前皇帝清楚有虞子期这么个人,不过恐怕心里的印象也就是“虞子期不就是虞姬的兄长吗?”之类,现在却是因为一系列的作为改为“原来虞子期的手腕并不差劲”的印象。
  说到底,皇帝也是人,自己的女人……虽然是众多女人之一受了委屈,自己是不好出面,甚至是不能开口,并且也不会特意地清算,但是皇帝自己女人的仇家倒了霉,怎么也会感到开心的。
  燕彼甚至认为皇帝已经非常克制了,要是换做小鸡肚肠一些的皇帝,不说杨家在那件事情上不算多么过份,哪怕是不占理早也该被诛灭九族。他心想:“陛下不是一般的重视律法的神圣性啊!”
  吕哲自然是无比重视律法的神圣性,因为他比谁都知道律法是个什么样的作用,更加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要是他自己不拿律法当回事,怎么爽怎么来,什么千年帝国压根就会成为笑话中的笑话。
  一个国家的存在什么最重要?脱不开“次序”二字。
  是什么让次序不混乱?不就是因为有法律的存在嘛!
  不管是严格被执行的律法,还是有人情味的律法,只要是律法体系没有崩溃,次序就还会有一个样子。通常都是到了律法体系完全崩溃的时候,国家才会陷入无可救药的动荡。
  律法毫无疑问是一种治人的工具,这种“工具”的制定人是统治者,执行人是统治阶层。说句非常不好听的话,律法是统治阶层用来驾驭民众的“工具”,但何尝不是民众的保护伞?
  吕哲拥护法治等于是在拥护自己,他也必须让同样属于既得利益集团的人明白一点,律法不但是限制他们的工具也是保护他们的必须物,只有一起尊重且遵守制定的律法,不但是国家安稳,他们也才能享受富贵。
  陈郡有直通南陵的国道,出巡队伍自然是会顺着国道走。
  现今的国道在建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讲究,那就是除了分出提供行人走动的道路之外,还会特别留下一条闲杂人等不能踏及的皇帝专用道路。
  始皇帝建设直道是专门提供给军队使用,除此之外还会特意留下一条皇帝才能走的专用道,这条路除了皇帝和所属队伍,任何能都不能都不能走,其中还包括军情急使!
  帝国所建的道路也叫“皇帝专用道”,但是区别于始皇帝时候的规矩有区别,鸿翎急使和驿站系统也能够使用,军队出征或是归回也能使用。
  皇帝行辕耶?很多人一辈子别说看见皇帝本人,其实代表皇帝的旌旗也不是那么容易瞅见。
  这年头华丽是展现在什么地方?毫无疑问就是比森林的枝叶还要密集的旌旗,并且是那种看上去颜色种类无比多的旌旗。
  丰富的颜色一直到盛唐时期依然是展现强大的一种体现,李唐之前的杨隋甚至是为了在接见突厥可汗的时候全国各地搜罗绸带,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来装饰一整条的街道。更早之前的历史里,汉帝国军队将匈奴打得无比凄惨,以至于有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么一首无比期期艾艾惨惨兮兮的胡歌。
  庞大的出巡队伍走在中间道路,途经的时候两边走道上的人,徒步的人会停下来对着那杆挺得最高的凤凰旗帜弯腰行礼,骑马或是坐车的人也都是下到平地里行礼。
  就是弯腰行礼罢了,可不是皇帝过处所有人膝盖都中了一箭。当然,这也是吕哲后面进行的改制,不然在之前庶民见到皇帝车辕还是需要下跪,只有士大夫(泛指贵族和官员)在特殊场合才需要行跪拜之礼。
  吕哲也不知道自己那种改制到底对不对,毕竟任何时代的统治者可能不需要得到爱戴,但是一定要让人产生畏惧。
  跪拜之礼在华夏的长久历史里面都是必须物,很多学派都认为跪拜不能缺少,那是礼仪尊卑的一部分,特别是下位者跪拜上位者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认为这样有益于上位者能够打从心里面对下位者造成一种心理压力。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独特性,同样一件东西或者思想并不是任何时代都通用,于吕哲看来跪拜自然也不能全部避免,但是让万众黔首动辄跪拜还是免了。人的膝盖骨金贵得很,一旦养成动辄向人跪拜的习惯,膝盖骨也就变软了。
  “陛下终于是从北方回来了啊?”
  “嗯,这一趟走得挺远,先是去西北,然后去北疆和辽东,最后才从中原一路巡视下来。”
  “用了将近四个月呢!”
  “是啊……”
  其实吕哲一趟巡视基本都是走马观花,毕竟只用了四个月左右,又能详细到哪里去。他这一趟出巡就是向全国各地展现自己的存在,行走于各个郡县震慑不服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对一些地方官发出警告,表示他不是一个深锁宫城的帝王,会时不时出来走动一下,所以各级官员想要干点什么的时候最好掂量一下。
  除开用走到来了解各郡县的民生和警告地方官员,就像是吕哲对外公布的那样,他也是去西北和北疆为军队鼓鼓劲,期望他们开春之后的军事行动中将士们奋力而战,将士获取功勋和富贵,帝国开拓疆土和得到财富。
  要说有什么不是那么成功的事情,吕哲认为只是东胡和匈奴等草原部族少了属于胡人的狠劲,没有趁他到了边疆的时候率军前来会猎一番。
  “其实也能理解,吉脱为首的草原集团已经被压缩到了峻稷山一线,他们想过来需要突破第一道由一个骑兵军团设立的拦截线,然后突破至少两道徒步混编军团设立的防御线。以匈奴目前的意志来看,他们防守尚且困难,哪能主动出击?”
  “陛下说得极是。帝国开春之后会对峻稷山展开攻伐,吉脱准备防御还来不及,怎么敢出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