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821

  “我们之前已经将必要的桥梁进行架设,需要随时能够进行连接。”纪昌说的是济水,他又说:“其实我们近期就该将部队投入。”
  看着姚弋仲是一个谨慎而又多疑的人,汉军给予的疑点已经够多,要是羌族大军有十五万渡河,可汉军这边依然没有什么大动作,难保姚弋仲不会有什么其余举动,其中就包括撤回黄河北岸。
  刘彦不是什么怕事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随着羌族大军后续部队的大举再次渡河,刘彦再次移动行辕,汉军渡过济水,包括刘彦在内的三万汉军直接开进漯阴。
  漯阴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西汉孝武皇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逼降浑邪王,后面浑邪王就是被刘彻封为漯阴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齐河东北部划归漯阴县,直到西晋仍隶属济南郡,现在漯阴却是已经被废置。
  其实漯阴被废置只是石碣统治下中原的一部分缩影,毕竟胡人可是要将中原变成牧场,废弃的城池不知凡几,连带一些有名的大城也变成了鬼蜮一般的废墟。要是历史没有改变的话,这一情况到后面还会持续,需要到北魏期间才相对改善,到了隋唐才算是得到恢复。
  刘彦率军前往漯阴对于姚弋仲来说是一个强心剂,姚弋仲对于大举渡过黄河之后依然没有出现汉军其实是一种焦虑心理,并且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疑神疑鬼的状态。
  “多少?”姚弋仲突然瞪大了眼睛:“才三万?”
  渡过黄河的羌族大军有多少?不计算战力已经达到三十余万,那是遍处方圆数十里的一种安置情况,要算上必须的放牧等等情况散出去可有近百里的方圆。
  事实情况是,姚弋仲渡过黄河之后没有遭遇汉军,疑神疑鬼之下对于渡过济水存在很大的迟疑感。他不止一次生出过返回黄河北岸的心思,就在即将拿定主意的时候,来自襄国的命令前脚刚到,后一脚是刘彦亲率汉军到了漯阴。
  刘彦率领的汉军的确才三万,其中只有近万的骑兵,余下皆为步军。另外是济水之上已经出现汉军船舰的身影,数量似乎还比较可观?
  既然是刘彦率军到了,济水之上也出现了汉军的船舰,那么姚弋仲就该知道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让姚弋仲诧异的是,刘彦虽然调动了大批船舰进入济水但只待了三万陆军步骑,他就不得不问:“有发现后续开来的汉军吗?”
  目前没人能够回答姚弋仲,他会在三天之后得到孙伏都传递而来的消息,那是孙伏都发现有汉军船队途径东平郡的济水河段,规模上还显得无比庞大。
  到了孙伏都的情报送来的这个时候,姚弋仲已经带着大军来到漯阴的西北方向安营扎寨,双方的骑兵甚至已经打了数场,甚至羌族大军都有尝试过进攻汉军营寨,只不过羌族军队在交战中不管是骑兵对战或是攻击营寨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两军建立的营寨是相隔十里左右的遥遥对峙,中间留下的空间当然是交战场地。要是从高空看去,可以看出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羌族大军,他们的营寨比汉军这边庞大足有二十倍以上。姚弋仲设立羌族大军营寨的时候还考虑更多,是呈现出一种偃月的布局,近乎是将看去很小的汉军营区给半包围了起来。
  双方各自扎营,他们从对上的那一刻起交战就没有停止,比如现在。
  刘彦喜欢登高望远,每到一处必然是会在中军区域建造足够高的瞭望台,他现在就与一众部下处于高处观看羌族大军的再一次进攻。
  羌族那边没有统一制服,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就是五颜六色,其中大部分是身穿羊皮袄,按照桑虞的话就是胡人这么热的天能穿厚厚的羊皮袄也是拼了。
  羊皮袄一直是被胡人作为一层盔甲,的确也是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防箭作用,就是温度大约三十度还能忍受得有很了不起的忍耐力。
  这个时候,桑虞是手持单筒望远镜在看进攻的部队,时不时还会评价上一句,比如现在就在说:“依然是杂胡与晋人的数量最多。”
  仅仅是六天,姚弋仲每天都会派出部队进攻,每个夜晚也会进行骚扰,摆明就是欺负汉军兵少。
  有望远镜的存在可以将前面发生什么事尽收眼底,要是有足够的乐趣甚至能够捕捉被射出去的箭矢跟随移动。
  城寨之外是敌军在进攻,城寨之内的前方是必要的近战部队,后面则是梯次分明的弓弩手,再往后则就是车弩、床弩、抛石车之类的器械部队。
  要是观察过去,以各种兵器的射程为界,外面根本就是一层又一层新鲜程度不一样的尸体……
第325章
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汉军弓弩之犀利绝对不是泛泛之说,强弩最远射程可达三百步(一步约1.5米),别看只有那么短暂的距离,可是知道高强度的覆盖之下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尝试过大批骑兵高速冲刺,从进入汉军弓弩射程,三百步是对方强弩覆盖,到了二百六十步是被车弩、床弩覆盖,进入一百八十步是被抛石车覆盖。”呼延盛脸色异常难看:“进入到一百二十步要被强弓覆盖。”
  简直就是苍天、大地,乃至于是满天神佛都要呼唤一遍,没人乐意面对这种敌军,那是一种连对方的毛都没有摸到一根却要先葬送不知道多少人的局面。
  此时此刻的羌族就有骑兵在冲锋,他们分得很散,占地的面积很广,进入到距离汉军强弩射击距离的时候,汉军那边并没有发出哪怕是一箭。
  “散布冲击汉军已经不再射箭,但我们并不觉得是因为对方缺乏箭矢。”呼延盛等待了一小会,骑兵冲锋起来极快,很快就会冲到二百步之内。他抬起手指向了汉军的营寨,说:“很快对方就会放箭。”
  几乎是话音刚落,汉军的营寨内被射出了一波又一波的箭矢,看规模并不大,可显得极有针对性。
  箭矢是发着呼啸的声音在半空中飞了一段距离,落下时射中目标就会带起一声人的惨叫或是战马的嘶鸣,射到地面则是会发出一声闷响。
  呼延盛脸色极为难看地说:“汉军的箭镞皆为破甲的三棱款式,中箭必然造成穿透,哪怕是战马中箭也会没入箭翎部位。”
  看看战场上中箭的骑兵,不管是被射中哪里都是直接刺穿,说明骑兵向前冲刺和箭矢的动能真的很大,就如呼延盛所说箭镞是关键。
  箭枝直接穿透有好处也有坏处,箭镞留在人体不好取出,可箭镞穿透人体也就意味着伤口增加。在缺乏医疗手段的古时候,中箭是一件麻烦事,要是人体躯干中箭想活下来真心不是那么容易,哪怕是在医疗手段丰富的现代都依然如此。
  仅仅是六天罢了,羌族大军却是折损了近一万四千人,只有极为少数的数百人是死于近战兵器,其余全是死于汉军弓弩之下。他们取得了什么战果没有?有的,就是冲坏了汉军设立的一道篱笆墙,可能还杀死或杀伤数十名汉军士兵。
  面对只能是依靠重大死伤才能突破的箭阵,姚弋仲这些天近乎快吃喝不下,人也是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在变得消瘦。
  新一批被投入进去试验的一千多骑兵,他们冲到了距离百步时撤了,跑回去的数量只有三百不到,看得见的功劳是消耗汉军约有三四千的箭矢。
  不得不说的是,六天之中汉军射出的箭矢数量并不算少,怎么都有个二十五万以上。如此的消耗其实并不算大,看取得的战果是约十七发左右有一个战果,已经算是很有效率了。
  当然了,汉军其实是有对就近的箭矢进行回收,实际损耗掉的箭矢该是十五万,期间还因为对箭矢的回收勾引羌族来攻,又取得了一些战果。
  姚弋仲现在的选择不多,他已经让军队的工匠在大肆建造木盾和刀盾车,再来就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付出必要的伤亡。
  没有错的,面对汉军犀利到不像话的弓弩之利,盾牌什么的是必需品,也要有付出惨重代价才能近身搏杀的心理准备。
  “汉军的援军会在两天后抵达,在那之前我们会不计较伤亡发动强攻!”姚弋仲不止一次指挥作战,面对伤亡早就当成纯粹的数字,他又说:“介时让杂胡与晋人排在最前面,我们的族兵在后。”
  姚弋仲是带着羌族的众多头目和石碣赵国的一众将领来到距离汉军营寨三里开外,他们需要做最后的巡视,亦是在给部队进行鼓劲。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姚弋仲这样也是在引诱汉军出营来攻,为此不惜摆出大阵仗,更是尽量让大纛处在显眼的位置。
  刘彦目前可用的兵力也就三万,姚弋仲若是成功吸引汉军出营来攻,不管是多少,只要可以抵消汉军的弓弩之利,来一场近身之战,每消灭一个汉军都算是姚弋仲的成功。
  这个时候汉军这边是在干什么?对于要不要派出部队袭击是一方面,有人提出之后很快被其余的话题淹没,最重要的议题是在讨论该不该让泒子河的舰队进入黄河。
  泒子河就是一条连接黄河的水道,此前刘彦可是在那里部署了大批量的船坞,已经有一支规模在三百的舰队成型,他们是被用来准备切断羌族大军的后路,就是封锁战场区域的黄河水道。
  三百的船舰算不算多?要是看战局的河段应该是够用,但看待问题不是那么算,应该将可能牵扯到的河段全部算进去,那样一来三百艘船舰就真的不太够。
  “石碣水军有近千,他们或许没有丰富的水战经验,但依然不可小觑。”桑虞是反对现在就出动舰队,他又接着说:“我们目前的陆上兵力也不足,若是姚弋仲想要撤退根本就拦不住。”
  石碣水军是什么状况?近千说的不是人,是舟船。舟的数量肯定是占了其中的一大部分,船的数量起码也有四百,那可真的就是一支庞大的船队了,为其服务的人员数量恐怕不会低于二十万。
  与之晋军的水军相似,石碣水军的船只基本上也是楼船体系,差别就是石碣水军不像东晋水军有那么多三层楼船。
  “第一批援军在明天夜间会抵达,第二批是两天后。”纪昌给出了正经的答案,沉闷声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姚弋仲稳在这里至少三天。”
  还有一件事情,漂浮在黄河水道上面的木头等杂物可不是羌族大军渡河就不见了,它们还堵着相当长的一段水道。汉军的船舰不是从东边的大海而来,可那些被堵住的河道依然需要解决,这样一来才能形成两面夹击的趋势。
  桑虞常识性地问:“放火?”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异口同声说:“不可!”
  上一次在泰山郡放火,大火席卷了大半个泰山郡不说,连带周边的郡县也遭了秧,目前一大片区域看去还满满都是创伤,还在为大火过后留下的灰烬头疼不已,倒是来年那些遭遇大火的土地会无比肥沃就是了。
  在河道上放火很可笑?想一想,赤壁之战是怎么打的。
  刘彦也不赞同,对于他来讲黄河上面的木头是资源,还是敌军弄来的资源,收集起来会比自己人动手砍伐更有成就感。
  “君上?”纪昌在意的问题很实际:“我们的舰队在三日后会是什么规模?”
  “大约……”刘彦思考了一下,说道:“五百左右。”
  那可是大型的战舰,基本以发射弩箭的战船居多,用来应付石碣赵军绰绰有余,哪怕是不足还能继续补。
  光有系统的战舰其实是不够的,那就又牵扯到了堵塞黄河出海口附近的木头等杂物,最后商定的结果是派出人手尝试进行捕捞,能清一点算是一点,实在不行还真的只能是烧。
  翌日,刘彦是在睡梦中被人唤醒。他问是什么情况,来人只说纪昌发现了明显的异常。
  羌族大军的营寨天还没有亮就是阵阵的号角之声,连带一大片营寨也是灯火通明,看去绝对是有什么大动作。
  纪昌一看刘彦过来,急声道:“今日该是姚弋仲发动总攻的时间。”
  刘彦没有说话,他带头往营区最高的瞭望台而去。
  上了瞭望台,再用望远镜观察羌族营寨,可以看到羌族营寨的前端出现了许多的战争器械,有大批量的刀盾车,亦是有看去像是巢车实际上却要无比庞大的体积。
  “姚弋仲手下有不少晋人吧?”
  “是的,君上。”
  其实不但是姚弋仲,中原的任何职高位重之人,他们谁身边没有一大帮归附的晋人?
  大军出动随行工匠是必然的事情,像是一些作战器械就是由随行的工匠临时打造。姚弋仲之前是将工匠部队放在了核心区域,汉军那边有猜测羌族军会打造器械,就没有想到会打造那么多。
  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一点,那就是姚弋仲命人打造的器械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几乎全部都是奔着防御箭矢而去,可见汉军这边的弓弩之利让姚弋仲多么重视。
  实际上姚弋仲的重视真的无可厚非,他是不知道曾经的匈奴人在前汉的弓弩之下吃多大的亏,但是看这几天的交战就该清楚一点,羌族军想要少死人就该多准备盾牌,必要的挡箭器械能够有多少就该造多少。
  发现羌族军准备了数之不清的防箭器械,上了瞭望塔的刘彦等人下意识面面相觑。
  “那么……也就是说附近的森林又再一次遭殃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