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821

  城头的守军大多停止吞咽各种豆子,大多数是怔怔出神地看着远处的各种“烤”,闻着空气里面十足的肉香气。
  “哈哈哈!”昝坚在一阵大笑,他必需得说点什么:“汉军主将是三岁孩童吗?竟然将全军最好的食物摆出来,自己是在营帐吃糠咽菜吧!”
  感谢石碣赵国的一再失败,大量的牛和羊缴获让汉军的伙食一直是非比寻常的丰富,不过这个时候桓温还真的是稻米饭配菜,没吃别的什么肉。
  军旅生涯上面,将领吃肉很寻常,可是想要吃新鲜蔬菜可就不容易……
第479章
两个不同的投降派
  军队的伙食一般直接关联着士卒的士气,别奢望一群真的吃糠咽菜的士卒能够有多么高昂的士气,但吃好一些总是能够使士卒感到由心的愉悦。作为不知道上阵之后还能不能活下来的士兵,进入到战争状态之后上阵前的每一餐都可能是最后一餐。从华夏的一些风俗来讲,这个也是许多死刑犯临行刑前要吃上一顿好些断头饭的原因。
  阵前摆上众多一看就能勾引人胃口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各种“烤”十分地吸引人的目光。
  肉类一直是最为吸引人的食物之一,在这个富人都不一定能吃上肉的年代,油滋滋的烤羊、烤牛、烤猪全身泛着仿佛黄金一般的油光就那么摆在眼前,一看就有着寻比寻常的视觉刺激。
  后面有汉军士卒当着南郑守军的面,一个个拿着匕首过去割或切来吃,吃的时候还有一种绝对不是伪装的陶醉,刹那间不知道引得多少南郑守军喉咙发出吞口水的声音,碗中那些用清水煮出来的豆子看起来显得令人嫌弃。
  条件允许的话,汉军的伙食中的的确确是每一顿都会出现烤羊,肉食类的食物在汉军的菜谱上从来都不缺,不是陆地的肉类就是咸鱼,丰富的营养再加上从不短缺的粮秣使得汉军士卒一个个看去不会显得骨瘦如柴,再加上合理的训练就会使汉军士卒从体格上看出彪悍。
  认认真真地算起来,光是看体格的话,当今之世估计也就罗马人的士兵能与汉军士卒比一比。双方在伙食上面都是历来不缺肉类。
  说起来很奇怪,一些相离很远的国家其实是在同一时间段崩溃,例如东方的汉帝国是在内乱中走向灭亡,罗马也是在内部的争权夺利中分裂,贵霜帝国和帕提亚帝国直接就是完完全全地消失在历史长河。
  没有错,现如今的罗马已经分裂,双方是以希腊为界,欧罗巴部分是西罗马帝国,中亚区域则是东罗马帝国。很快东罗马帝国也将改名称叫拜占庭帝国,他们面对萨珊王朝的时候更多是在勉力招架。而西罗马帝国会被一个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人狠狠地鞭挞,再被日耳曼人、哥特人、高卢人、撒克逊人等等一些蛮族给灭掉。
  之前那些被蔑称为胡人、蛮人之类的民族,他们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段站上历史舞台的巅峰。东方是南匈奴、羯族、鲜卑族、羌族、氐族在四处肆虐,西方就是北匈奴、日耳曼人、哥特人、高卢人、撒克逊人。仿佛是冥冥中的某个超然生物觉得以前的那些强盛国家应该消失,手指轻轻一点或是脑中起了个念头,各种自然灾害就那么出现,世界格局来了一次大变动。
  所不相同的是,东方的南匈奴和羯族很快消失,鲜卑族风光了两三百年主动全面融合进入汉族,氐族随后也消失,倒是羌族后面真正成为一个民族被延续下去,可这些民族再也没有担任过“主角”。倒是西方的日耳曼人、哥特人、高卢人、撒克逊人等等的一些,他们逐渐成为主宰世界的民族。
  世界是一座丛林,里面遵从着一个法则,原始到不进步就该消失的地步,那是每一个猎人之间的竞争。
  现在就有两个猎人再一次发生了竞争,块头大又壮的汉国盯上了看去瘦小且虚弱的李氏成汉。汉国就像是一个粗暴的汉子已经骑在李氏成汉的身上,要做的是逐一地剥去李氏成汉身上的铠甲,后面凶狠或是温柔地捅出那致命的一剑。
  南郑就是李氏成汉在北部疆域相对坚硬一点的甲胄,兵临城下的汉军摆出磨刀霍霍的架势,可汉军在前三天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对南郑发起。
  连续三天的时间里,汉军是在打造各种器械,每到用餐时刻就继续做幼稚的行为,也就是将各种丰富的食物摆在南郑守军可以看到的地方进行诱惑,还出现了身穿李氏成汉军服却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身影。
  “有两百余将士失踪是什么意思?”昝坚其实还是懂的,就是真有守军偷偷摸摸跑去汉军那边投诚了。他脸色非常的难看,声音干涩到一定程度:“城中的情况想必已经被敌军探知。”
  所以说有时候看着幼稚却真的有作用……
  临战投诚的南郑守军地位不会太高,他们是摸黑在城头绑条绳子下了城墙,为的还真就是吃上一口想念许久的肉,给桓温带去的情报很有限,也就是城中大概有多少守军,局部防御工事是什么,之类的消息。像是有多少存粮,多少军械储备,会不会有援军,之类的消息则根本没希望能够得到准确答案。
  桓温让那些投诚者到阵前卖弄,无非就是刺激更多的南郑守军,同样是一种看着有点幼稚的行为,可是对南郑守军造成的心理影响会远比想象中更多。
  前一刻还是一样吃那些吃多了会一直放屁的豆子,下一刻身影出现在城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守军内心里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要深切知道这是一个为了一口饭就能卖命的年代,吃上一顿好的再没命会被许多人接受。而很快就真的要面临拼命的局面,缺乏归属感的人会认为一样是拼命,那么怎么拼不是拼?
  昝坚是货真价实的当代人,对于现在的底层人物会是什么想法能大概猜出,他下令:“执行连坐,一什有一人侍中斩全什,一队有五人失踪斩全队伍长、什长、队率,再上则斩屯长、曲长……”
  仿佛是在开玩笑那般,昝坚这边刚执行连坐惩罚制度,城外的汉军开始喊话,喊的是投诚者不但好吃好喝招待,李氏成汉灭后还会得到归化身份,家人也将被优待,等等一些听着实惠或是纯粹诱惑的话。
  昝坚气得哆嗦的是,汉军专门为他的临阵倒戈开出价码,将军什么的是别想了,可以从校尉身份干起,爵位起步是第四级的不更。
  事实上桓温开出的价码并不低,冉氏秦国那边在被收编时就是类似的起步,真可以称得上是良心开价。然而昝坚并不知道那些,理所当然就会觉得是侮辱。
  “本将不气,一点都不气。”昝坚面对过来劝解的王嘏,说道:“桓温是在激怒本将,想要让本将放弃城池优势出去野战。本将才不上当!”
  王嘏看着很平静,他没有告诉昝坚的是,本人已经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南郑要是能坚持下来也就罢了,一旦南郑有失守的迹象就会写信或亲自去劝李势举国归降。
  没看错,王嘏就是真的要劝李势别挣扎,认为既然无法避免的亡国的话,那就以举国投降换取李氏一族的保全。历史上,李氏成汉面对桓温率军入侵时,就是他和散骑常侍常璩一块劝李势投降,而李势还真的就投降了。
  散骑常侍常璩现在是在宕渠郡的首府宕渠城。
  宕渠城就位于不曹水西岸,而不曹水是与宕渠水相连,同时不管是不曹水还是宕渠水都能算是汉水的分流。
  常璩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以目前的平均寿命来讲能够称为高寿。他的样貌看去已经尽显老态,身子骨看着却还算硬朗,有着读书人该有的斯文气,现在却是一脸的忿怨正在与一个看上去同样老迈的人交谈。
  “伪汉乃虎狼之国,若是蜀地为之统治必然要遭受更多的苦难。”常璩对面的人叫龚壮,龚壮是一名巴西隐士。他向着东南边一阵做鞠,说:“相比伪汉,晋室才是正朔,若是蜀地非要易手,晋室才是良主。”
  常璩的忿怨有很多原因,在李期、李寿在位时,他是作为史官,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的常氏一族因为在蜀地有威望的关系先后受到李期和李寿的善待,倒是让常璩对李氏成汉有不少的归属感。李势登位之后他被晋升为散骑常侍常,可升官并没有给他多少快乐感,理由是李势表现出一个昏君该有的所有品质,与他相知相熟的大多数清流被李势清洗,再加上蜀地的大量士族利益受损,可以想象他是多么不待见李势。
  东晋小朝廷那边是世家分割自治的实际情况,别提同样是世家出身的常璩屁股会选择往哪靠。相比起东晋小朝廷统治后世家的利益会得到保证,汉国对待世家的举动早被传的沸沸扬扬,那么蜀地的世家要能选的话,肯定是选择东晋小朝廷成为蜀地的主人,不会是汉国将蜀地纳入统治范围。
  十分明白地讲,常璩就是一个“哈晋派”,向往着东晋小朝廷疆域内世家的权力,能够跻身进去只会感到愉快而不会有什么不情愿。之前李寿还在的时候,鉴于常氏一族没少被照应,他当然是不好直接表现出“哈晋派”的一面,李势登位之后荒唐到没边也不好表现出来,等到汉军入侵而前线一败再败再表现出来,那就是为了蜀地世家全员的着想了。
  宕渠郡现在就在遭遇殷浩所率的汉军入侵,汉军是上庸方向杀来,先攻取了巴东一带,而巴东其实是属于东晋小朝廷疆域。
  殷浩所部在攻打巴东时并没有遭遇到多么顽强的抵抗,原因是东晋小朝廷现在最重视的是寿春到京口的沿线,位处东晋小朝廷版图的西北疆域事实上已经是被放弃和抛弃,理由是能将寿春到京口一带防御下来,那么现在失去西北版图上的疆域以后也能拿回去,一旦寿春到京口一带丢了,那肯定是一切皆休。
  巴东郡就在长江水道范围之内,殷浩所部能够快速且轻易地拿下,那是因为汉军的内河舰队完全发力,偏偏巴东的长江河段自先秦就已经被开发得相当完善,再有东晋小朝廷放弃的因素,殷浩所部想慢都慢不下来。
  与常璩一样,龚壮事实上也是一个“哈晋派”,后者“哈晋”还能“哈”得理直气壮,原因是龚壮的父亲和叔叔都为李特所杀,因实力相差悬殊无法复仇。直至李寿驻守汉中与李期争斗时,以龚壮善谋多次前往礼聘请教。龚壮虽不出仕,但教其先出手取成都,称藩于晋之计。李寿依计发兵夺位,然功成却改国号称帝,更以龚壮之功聘其为太师但仍不就。
  如果说常璩是站在世家的角度希望蜀地被东晋小朝廷所统治,龚壮想得更多的是百姓,不过龚壮的为百姓则是以自己的思想和出发点来做考虑。
  这年头有清晰民族观念的文人不多,毕竟不管是孔老夫子还是后面的绝大多数大儒都是教导“有教无类”,简单点的说就是“信我者,就是自己人”,文明点则是“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别期望有这种观念的人会有明确的民族观念,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
  李氏成汉是一个由氐人和羌人作为统治阶层的国家,不过这个国家在汉化上的进程其实还算不低,奇怪就怪在真正的汉家苗裔却从来不缺被凌辱的经历,也就是一些实力足够或是有名声、有实力的家族才得到当权者的“惯着”。
  在龚壮眼中,新出现的汉国是一个奇怪又不伦不类的国家,尤其是常年征战和各项大工程体现出了不体恤民力的情况非常严重,深切认为百姓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压根就是遭罪。
  “以我们的威望,联络晋军入蜀必定会被欣喜。”龚壮不想当的是李氏成汉的官,对于成为东晋小朝廷官员一份子还是有兴趣的。不过他觉得引晋军入蜀可不是为了当官,是像曾经的张松引刘备入川那样,一样是为了百姓的同时也可以在青史上重重地留下一笔。他问:“想必晋室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伪汉攻夺蜀地?”
  蜀地对外交通不容易,常年处于信息封闭的现状,别人不下大工夫不会清楚蜀地是个什么模样,同样蜀地的人想知道外面的事情也不容易。不管是常璩,还是龚壮,哪怕是汉军攻占巴东都以为是晋军一时不防,他们根本就不清楚东晋小朝廷目前面对的是什么局面。
第480章
国已不国
  晋室衰弱,可是天下间的读书人尤其是世家依然大部分视之为正朔。理由其实简单到可怕,那是由屁股来决定脑袋思想的一个定律,屁股坐在哪里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利益,天然上就会进行靠拢。
  一度有那么个时候,在读书人的各种观念下,入主中原的胡人也将晋室视作正朔,胡人是占了晋室的地奴役晋人,一方面又对晋室的册封很感兴趣,结果是但凡有点身份的胡人大多数是晋室册封的官员,也就拓跋一族对这个才没有什么兴趣。
  汉国的崛起有一段时间令天下的读书人有些无所适从,直至汉国表现出不待见老牌世家,汉军每到一地必然重新洗牌,等于是逼迫那些世家提前进行站队,要么是牺牲家族利益融合进入汉国,再来就是使用各种手段阻扰汉国对版图的吞并。
  中原的人会对汉国的强劲崛起更有直观印象,封闭的蜀地对汉国大多是来自道听途说,蜀地的世家知道汉国很强,可是他们对于汉国有多强没有亲眼目睹,保证家族利益的前提下必然是要挣扎一番。
  在常璩和龚壮的观念中,东晋小朝廷才是比较强大的那一个,他们哪怕知道新晋崛起的汉国打得石碣赵国退避只剩下两个州,也不愿意承认汉国的强大。他们就是听说东晋小朝廷已经虚弱到一定份上,也只会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根深蒂固的判断,那就是东晋小朝廷依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还有一点,今一次入侵李氏成汉的汉军合起来只有六万不到。这个数量真心让常璩和龚壮无法感受到强大的一面,哪怕是汉军一路攻城拔寨而来,那也只是说明李氏成汉的军队太弱。在他俩的世界里,强大的国家用兵起码就是该十万以上,少于这个数量都不算强大。
  李氏成汉的汉中郡显得岌岌可危,类似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宕渠郡。
  从巴东方向入侵李氏成汉的殷浩所部,他们受于雨季的关系暂时停顿下来,常璩和龚壮还没有能够亲眼看一下汉军的兵锋。
  “子伟是在野……”常璩称呼着龚壮的表字,一脸殷切地说:“便由子伟前往建康,如何?”
  常璩的正职是散骑常侍,副职是李福的幕僚,很明显是无法脱身离开李氏成汉前往东晋小朝廷。
  “也好。”龚壮答应得十分痛快,说道:“壮走都江堰入灵渠的水路。”
  蜀地的世家其实不多,最有实力的蜀地世家与东晋小朝廷的世家相比起来也就是到二流的阶段,众多的世家在汉国入侵前已经形成共识,李氏成汉注定要亡就引晋军入蜀,常璩作为一个有名望的人,一些事情是由他亲自主持。
  后面常璩和龚壮又谈到了一些事情,该怎么来出谋划策让李氏成汉的军队竭力抵抗汉军,为晋军的入蜀争取更多的时间。再来是两人不得不谈到关于王嘏的事情,与两人相同的是王嘏也是投降派,不过王嘏并不是“哈晋派”,是站在保住李势一家子的立场上。
  李氏成汉目前的投降派真心不少,尤其是解思明、马当、等等一些国之干城冤死之后,看不到国家未来前提下,谁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思。
  王嘏与常璩交情不错,最近的一封来往信件中提到了汉军的进军速度,给了常璩很强的危机感。
  龚壮是在隔天就出发,他在水路辗转了一个多月,倒是相对顺利地荆州转走陆路。他觉得奇怪的是,沿途看不到晋军水师,倒是汉军的舰船经常能够遇到,而汉军设立关卡仅仅是进行一些排查,登记身份之类的就放行。
  荆州给予龚壮的印象很矛盾,各地百姓似乎丝毫不关心即将爆发的战争,世家层面上则是一派紧张。
  “唔?”龚壮入了荆州一定是要找熟人,到了地头虽然被好生安置却没能见到该家族的家主:“长生去了长沙?”
  很明显“长生”是某个人的表字。
  招待龚壮的是张家的家老,也就是管家。管家认识龚壮,知道与自己的家主是知交,解释道:“国丈在全面动员,所有世家皆要出力。”
  龚壮一路都是在急赶快赶,接触的人不多,信息上面仅限于社会底层,知道东晋小朝廷在备战,还真不知道已经到了所有世家都要动员的地步。
  身份层次不同,龚壮矜持地没有询问管家更多的事情,内心里少不得却是急切想要了解东晋小朝廷究竟是面对什么样的危机。
  主人不在,女眷当家,客人暂时的落脚没问题,可是长久借住则会显得很不像话,龚壮短暂停留了一天就重新启程。
  再次花了半个多月,龚壮抵达了长沙,他刚刚进入长沙郡地界立刻发现到处都充满紧张的气氛,道路之上随时随地能够看到各种武装人员,晋军士卒和家族私兵还算比较寻常,可是看到越人和蛮人也能挟枪带棒大摇大摆地乱晃悠则就不太正常了。
  李氏成汉是一个氐人政权,可是对于蛮人的防范远要比对汉家后裔要高得多,同样的是东晋小朝廷对诸越和蛮人的防范也一点都不低。这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管诸越还是诸蛮都属于“浪漫自由”,代表着根本就不服管束,时不时还要没事找事地乱闹腾,对于这样的人不严防那就奇怪了。
  一直被严防的诸越和诸蛮,他们竟然能够携带兵器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说相对重要的长沙郡,龚壮不得不感到吃惊。
  龚壮来长沙是要找友人,他不能就那么出现在建康,哪怕是去了没有人引荐也见不到足够份量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