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21

  刘彦有心情恶劣的理由,哪怕是从上任之日算起,到了秋季该缴纳赋税的时候也才过去四个月不到,却是要给广固城缴纳一千五百石的粮食,麻布一千捆,帛更是需要二十捆!
  “尔荣召集杂胡征战,为的便是凑足那些赋税。”纪昌在算:“我们从不其城缴获两千石粮食、麻布二千捆、帛三百六十捆,足够支应今年的赋税。”
  刘彦在意的不是汉部拥有多少资源,是压根就不想给后赵什么东西。
  “塞娄纳阿部落逃窜到了高密郡……”纪昌示意伏伟拿来山川舆图,摆好后指着山川舆图:“高密郡与青州治所广固城相连,他们不会好受。有了一支新的部落游牧,将会抢占资源……”
  刘彦只需要知道扫楼纳阿短期之内不会再进入长广郡,除了这点根本就不在意塞娄纳阿部落会有什么遭遇。
  “……以塞娄纳阿的行事手段,一旦有大部落要动用武力,他们只会继续流窜。”纪昌说的也是杂胡部落的特性,杂胡部落也就那么些家底,实力大损不是被别的部落吞并就是被灭亡。他看出了刘彦有些不耐烦,直接进入正题:“我们发出‘就食令’,该来的基本已经到来,却有原本投靠塞娄纳阿的一些家族和部落未有前来。既然已经召集起了那些人过来聚集,塞娄纳阿率部逃窜,我们便去打那些出兵响应塞娄纳阿的家族或部落好了。”
  刘彦立刻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汉部发出“就食令”,那就一定要按照承诺的给予那些响应的人饭吃。这无关信誉问题,是“就食令”发出没有给那些配合的人饭吃,集结起来的人就该不是等待汉部的指示去攻击谁,该是直接攻打汉部。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纪昌点了不少标注出来的位置,皆是原本属于塞娄纳阿阵营那边的聚居点,他又指向了其余几个地方:“还有这里、这里,和这里。”后面点到的却是一些儿中小型的游牧部落。
  要是按照纪昌所点出的数量,汉部接下来需要攻打的地方有点多,甚至是存在防御工事完善的坞堡和城寨。
  伏伟站在旁边看得触目惊心,要是真的那样打,哪怕是那些家族和部落互相不支援,该是打到什么时候?然后汉部这边又该流多少血哇!?
  “坞堡……”刘彦对于攻打坞堡存在一定的迟疑:“可以的话,进行劝降。”
  “是的,君上。”纪昌点着头:“塞娄纳阿部落避战逃窜的消息一旦传开,会有非常多的家族过来投降,但……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接受投降。”
  长广郡的人口总量是多么没有个数,那是因为已经有“四朝”没有进行过普查。人口普查从来都不是什么轻松事,魏晋的时候没有办到,前赵(刘汉)和后赵更不可能办到。
  聚集到柜县外围的人已经超过两万,至于是不是真的按照汉部要求属于未知,也并不可能真的去计较。
  纪昌问出了早就想问的:“君上对于那些人是什么看法?”
  刘彦还能是什么看法?华夏族群从来就不是一个以血统论族人的集体,讲的是文化的认同。不过,他是一个大汉民族主义者,要是真的可以,自然不打算接纳异族,问题是现在……不可能真的那么一刀切。
  “如李、伏、王、盖四家那般。”刘彦思考了一下又说:“如西骞、苏乐……等那般。”
  纪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那就是整合所有可以整合的,不能整合的就全部去死。
  这是一个在现今年代无比明智的决定,吸收掉更多的晋人,使这些晋人成为汉人,再将那些胡人充作仆从军,吸纳胡人中服从者和卓越者,不断成为汉部的养分。
  当今天下皆为晋人,汉人少之又少。所谓汉人指的是想要恢复强汉光荣,可不是指血统,要论血统就不存在晋人。
  刘彦不可能完全接受晋人,就如同不能完全排斥胡人那般。不是他不想,是以现今的天下大势不可能真的一刀切,哪怕是他有系统这个金手指都不行。
  看看随后的历史呗,东晋十六国之后,步入南北朝,一直是到杨氏重新一统天下,有谁是按照血统一刀切的吗?没有!
  “到了可以的时候……也许能够那么干,但是没有问鼎天下……”刘彦的思绪有些乱,想着这种不知道该怎么理清的东西,脑袋快搅拌成为浆糊:“算了,看实际情况。”
  血统论?文化论?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刘彦暂时没有太大的资格去选择,他还是想想该怎么爬摸滚打地生存下来比较实际。
  攻击谁,接受谁的投降,在接下来刘彦忙碌的就是这个。有太多的人过来投降,对比性也就存在,成了愿意花多少代价,才能够让刘彦接受他们的投降。
  “遣来自家中嫡系,或是旁支?”纪昌被问到这个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彦是那么打算,投降可不是口头的服软,该是趁着汉部现在势大,定下一套内部的运转规则。他原本是想要让各个家族将家中嫡系子弟派来,可后面一想派来旁系也许更管用。
  “嫡系血脉在我们这边效力,可以钳制那些家族。”刘彦笑了笑又说:“但是派来旁支,对主家看似没有多大威胁,实际上只要主家不合我们的心意,只要我们扶持那些旁支成为家主……”
  纪昌听得两眼放光,他突然发现刘彦也不是不懂权谋之术,并且提出来的事情……还真的是后者更具备可操作性。
  的确,主家嫡系本来就会成为家主未来的掌控者,让嫡系作为人质,心一狠抛弃那个作为人质的嫡系再挑选一个就是了。汉部扶持旁支,让旁支成为某个家主的主事者,那些依靠汉部才上位的人,天然就对汉部更有依赖性,因为一旦失去汉部的支持,他们就该面对家族的反扑!
  “扶持旁系……好,好!”纪昌有些失态,那完全是寻找到了汉部壮大的关键手段:“还需要详细商讨和布置!”
  自然的事情,一个有效的方案从来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敲定,需要将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地方挑出来,归纳一下再思考反制手段,其间的复杂和繁琐,绝对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
  刘彦只负责提出概念,怎么去完善是纪昌的事情,他过一段时间还要前去柜县那边,向那些聚居起来的人展现自己的存在感,给予足够的好处,进行必要的震慑,再让他们像狗一般的听话,扑向汉部需要攻击的对象!
第四卷
纵横半岛
第103章
知易行难
  “杂胡如犬,不可喂之太饱,不可过于放纵……”刘彦在念的是从东莱书院传来的信笺:“说起来,这个东莱书院有意思啊!”
  纪昌也就是听,根本不想发表什么意见。
  东莱书院的王羽过来了一次,刘彦安排纪昌的建议派人前去拜访,人没有请来,信笺倒是带回来了。
  刘彦要是“土著”,他对于东莱书院在没有发生之前就能猜测到某些事情,应该是感到非常惊奇。比如汉部没有发出“就食令”就被东莱书院那边抢先猜到,又比如扫楼纳阿部落不战而逃,再比如会有众多的家族和部落响应“就食令”。其实,要认真的算起来,那些不过是逻辑和推演。
  关于逻辑和推演,绝对有专门的学科,不止东方有,西方也有。
  逻辑和推演在东方基本是被附上神秘色彩,大多是神神叨叨的东西,例如什么阴阳八卦,又有算命啥的。结果是本来应该发扬光大的知识,成了军事的一些手段,更成了一些宗教骗子的行骗手段。
  西方甚至专门有人在研究逻辑和推演,列出了专门的学科。不,不是西方,应该说是中亚,就是萨珊王朝统治之下。西方知晓相关的知识,是后面的事情了。就有如欧罗巴人还是不断东征,才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属于欧罗巴之前的历史记载那样,有了东征取回去的文献才为文艺复兴开启大门。
  一件事情,因为什么样的选择会出现何等的后续,于这个年代能够猜测出来的人不会太多。东莱书院掌握着相关的知识,刘彦从这一点就知道东莱书院的不简单。
  “君上不必恼火。”纪昌认为自己还是劝一劝,免得刘彦对东莱书院的傲慢动怒做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他却是猜错了,刘彦是有些恼火,但更多是好奇。他说:“从信笺看来,他们已经知晓君上的身份。这……才是他们迟迟难以下决断的因由。”
  尽管刘彦一直说自己的是汉人,可很多人都不会理解,他们只会认为刘彦的身份一旦曝光,就该是受到围剿的时刻。
  其实,纪昌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要不然他也不会建议刘彦与拓跋鲜卑联姻,为的就是那个铁弗的身份。
  塞北的刘虎是晋人,但是拥有铁弗的身份,不但被匈奴人接受,鲜卑人、羯人、羌人、氐人等等都接受了刘虎。
  当然了,刘虎足够强大,再有那层铁弗的身份,那就是刘虎虽然是晋人,却能够在塞北拥有自己部族的原因。
  类似于刘虎这样的人不算少,他们能够生存的前提就是足够强大,只要自身强大,身份反而就是次要,只有弱小者才会因为身份的原因被围攻。弱小者想要从弱小走向强大,却不是那么的简单,就目前而言成功者……几乎是无!
  东莱书院不知道刘彦这边有一个拓跋秀,他们不愿意现在过多与刘彦接触,又弄了信笺献策这么一套,令刘彦对东莱书院产生了一种看法。
  “如果所谓的智者都是这般模样……”刘彦说的是明明身为晋人却拒绝为晋人豪强效力:“那这个书院,到了我实力足够的时候,需要他们做什么?”
  “需要他们为君上的霸业出谋划策,需要他们为君上治理天下啊,君上!”纪昌不知道刘彦哪来那么大的火气,转移话题道:“未来三个月,直至秋收之前,我们需要攻打五个坞堡……和十三个部落。”
  关于攻打坞堡的事情,近期汉部在大肆建造攻城器械,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申钟竟然对打造攻城器械相当拿手。
  刘彦以食盐贩售和兵器的代理优惠作为代价,请求申钟帮忙督造。按照申钟的原话,那就是便宜刘彦了,提供了投石车、攻城塔、井阑、等等的蓝图。似乎这些蓝图还是申钟答应了刘彦之后临时再画的!
  那些东西是申钟怎么学会或者获得的?那就要从上一次冉闵受命去攻击前凉的事情说起,故事太过漫长,只说攻击前凉的时候从邙山的某处取的。
  邙山是哪?北邙山有着众多的帝陵,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众多皇帝,甚至是有重要臣子的陪葬。话只能说到这,再猜不出来蓝图是怎么得到的,那就过份了啊!
  话又说回来,自董卓和曹操没钱就搞挖墓这么一回事,不管是诸侯还是胡人的大王,没有财帛了都喜欢对诸侯王和皇帝的墓下手,都已经成为惯例了。挖出来的东西比较杂,陪葬物里面除了财宝之外就是各种皿器,自然也会存在一些竹简。竹简里面的东西更杂,什么样的内容都有。
  “先生就安排后续的事宜。”刘彦已经去柜县那边露脸了一次,归来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没有交代太多的事情,对纪昌表现出足够的信任,长鞠一礼:“拜托先生了!”
  纪昌避开了刘彦的行礼,等待刘彦起身反而更加慎重地揖礼几乎到底:“必不负君上厚望!”
  刘彦含笑点了点头,左右看了看,该战场的几乎全部在场:“诸君,我部未来如何,尽在诸君手中掌握。望各司其职!”
  所有人都是庄重行礼,齐声应:“诺!”
  刘彦是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步走出,他出去后看了一眼早就在等待的拓跋秀,迈动的脚步没有停下。
  拓跋秀快步跟上,她此刻看去与汉家女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发饰是两汉时期最为流行的堕马髻,身上穿的衣物也是讲究。怎么说呢?那是一种对襟、束腰、衣袖宽大的款式,袖口衣襟下摆缀有颜色复杂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下裳,看去俨然就是一副汉家贵女的装扮。
  “消息确切,代国迁都云中郡盛乐宫,已经与刘虎所部交战。”拓跋秀在说的好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情,她又说:“我的部众已经被从前线退下,他们会成为嫁妆。”
  那就是说,代国国主拓跋什翼犍已经收到了第一批礼物,并且同意了刘彦与拓跋秀的婚姻?
  刘彦所不知道的是,他到现在已经改变了拓跋秀的命运,她本来该是担负重任嫁去慕容鲜卑。现在,拓跋什翼犍应该选出新的姐姐或是妹妹,来完成既定的国策,也就是与慕容鲜卑联姻。
  “那么,代国想要什么?”刘彦很满意拓跋秀的态度:“若是能办到,不妨大方一些。”
  “要兵器,特别是箭镞,大量的箭镞和食盐。”拓跋秀满脸的认真:“夫君现在不应该吝啬,给的越多,回报越大。您需要众多的骑乘好手,他们会为您驰骋疆场!”
  箭镞?的确,箭镞的重要性太大了,冉闵需要大量的箭镞,拓跋什翼犍也需要大量的箭镞,相比起其它的军需物质,箭镞的消耗量太大,但是只要有足够多锋利的箭镞,所带来的优势绝对不是一点半点。
  汉部自己在用的是一种三棱形状的箭镞,该种箭镞传承自先秦,是秦军当时的标配箭镞。到了两汉,可能是工艺或者什么原因,汉军之中虽然也有三棱箭镞,但是被称为破甲箭,似乎还真的非常珍贵?汉军的标配箭镞成了一种矛尖的类型。
  刘彦向外卖的就是普通的箭镞,根本不可能提供三棱箭镞。他没有第一时间答应拓跋秀,是说道:“等拓跋什翼犍自己派来使者,到时候再谈。”
  拓跋秀想说些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顺从地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