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349

第二三七章
通天决策
  虚无君道:“弟子斗胆,如果诸圣真的想借机打击截教,必然料到老师不会坐视,早就做好了圣人亲自下场的准备。二师伯这样的行为必然得到大师伯默许,四圣联手就是为了破老师的诛仙剑阵,这是一场阳谋,纵然知道,也难以破解。”
  “大师兄……唉!”
  通天教主心中长叹,他虽然和元始天尊有所分歧,但对老子一向还是很尊重的,虽然不像元始天尊一般,经常和老子走动,但自认为老子对他们两个应该一视同仁才对,可在这关键时刻,老子的态度倾向让他有些心寒。
  元始天尊意图联合佛教,以他的行事风格,这样的大事要是没和老子沟通过,通天教主是不信的。没有老子的默许,要是私自这么干,可能激怒老子。
  “圣人之首的地位真的不容人挑战么?或者说,你更喜欢事事听你指挥的兄弟?”
  教主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截教一直独大,自己修为快速提升,已经无意中冒犯到了老子,也可能是自己一直若即若离的态度,让他觉得自己桀骜不驯,需要一点教训了。
  “但,你就不怕兄弟阋墙,被外人趁虚而入么?”
  虚无君说了一半,见教主神情恍惚,面色复杂,知道又勾起了他的心事,略等了会,教主神情恢复后,才又接着道:“但这并不是死局。老师有诛仙四剑在手,非四圣不可破。只要打破四圣格局,他们想要打击我截教,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阻拦住西岐大军,让他们失掉天时,做不了人王。”
  通天教主面无表情的道:“你想让为师和女娲师妹联手?”
  “不错。”虚无君早有腹稿,不慌不忙的道:“道祖不让天庭出手,那么女娲娘娘就是破局的关键,她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占据绝对优势。”
  教主沉默片刻,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要是女娲师妹肯站在我这边,挡住一尊圣人,剩余的人是破不了诛仙剑阵的。”
  虚无君一看通天教主没有反对,暗道有门,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牵扯更多的人入局,急忙补充道:“说实话,诸教派之中,我截教和女娲娘娘是最有联合基础的。老师一向有教无类,我教弟子中妖族占了八九成,是妖族在娲皇宫外的又一强大靠山,如果我们倒了,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妖族了。”
  多宝道人也点头赞同,他是一座宝塔化形,本身不是妖族,不过一众师弟师妹基本都是妖族,所以难免受到影响,对妖族到不像一般仙佛一般动辄喊打喊杀。
  截教多妖族,这本来是平日里元始天尊最看不上的地方,但如今却是和女娲娘娘联手的基石,不过他也说出了疑虑:“这也只是合作基础,女娲娘娘超然世外,妖族本身劫数也不深,他未必愿意卷入。”
  虚无君道:“请圣人出手,自然要给予利益。老师可承诺娘娘,只要在关键时刻出手,帮我教渡过难关,日后凡有我截教信仰之处,就有圣母娘娘之祭祀。”
  “嗯?”
  通天教主心中一动,这的确有可行之处,女娲娘娘和其他圣人不一样,她不立大教,就算立庙祭祀,圣母娘娘之名传遍天下,也不影响截教传教。虽然对气运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比起被四圣围攻灭教,无疑要好的多。
  这也是一种分蛋糕的方式,截教出让部分利益,来拉拢女娲娘娘。女娲娘娘不用付出太多,只要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忙,就能收获气运,说服她应该没那么难。
  甚至这个头一开,此后她的地位会更超然,诸圣都要争相拉拢她,不敢再随便抹去她的影响,以免她站到别的教派一方。
  而且仅仅立圣母娘娘庙,其实对教派影响不大,生灵的气运很复杂,并不是独一份、非此即彼。
  凡人祭拜圣母娘娘,就像拜祖宗或者拜神一般,不关乎信仰,也不会影响他们信奉大教,只是有限的气运可能会分薄一些。
  这就好比,生灵们先天受天庭管辖,天帝的威严无处不在,诸神的庇佑必不可少,他们就要供给气运。
  入了大教之后,生灵并不会脱离天庭管辖,这份气运还是要供给,只是若对诸神的依赖减弱,对天帝的虔诚敬畏减弱,气运供给就会减少。
  只有教派之间的气运争夺才是唯一的,非此即彼的,在截然不同的教义下,一个真信徒不可能同时信两教,既信佛又信道的人根本不是信徒,顶多算宗教学爱好者。
  这也是为何诸圣明知道天帝越来越强,需要他们同心协力对付,还要彼此内斗不休的原因。要想拉近和天帝的距离,就需要更强大的实力,庞大气运的支持必不可少。
  圣人教派和天庭可以共生,各司其职,但教派之间的争夺却无可调和,没有共生的可能,自己教派要想变大变强,在有限的资源之内,就只能打击别的教派。
  不过女娲娘娘毕竟是强大的圣人,凡人祭祀她寻求保佑,若是有了回应,精神有处寄托,可能对宗教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对气运还是有些影响的。
  看通天教主还有些犹豫,虚无君继续劝道:“老师,这其实只是一个备案,要是二师伯那边堂堂正正的和我教共度大劫,大家就按规矩来。要真是事有不谐,这就关系到我教存亡了。”
  通天教主听了这话,也下定决心,自己绝不主动联手外人对付兄弟,但要是二兄不顾兄弟之情,一心对付截教,那自己也不会坐以待毙。
  “好,今日谈话仅限于你我三人知晓,为师秘密去见女娲娘娘,和她达成协议。”通天教主也是果断之人,这一下定决心,就立刻行动。
  此次谈话是在碧游宫中进行,绝对不会有外人得知内容,他也不愿再刺激元始天尊,所以还想悄悄进行。
  多宝道人和虚无君见老师真的听进了劝说,心中大喜,虽然喜欢的原因不同,但心情是一般的愉悦,急忙下拜恭送老师。
  通天教主掩去行藏,秘密来到娲皇宫,女娲娘娘亲自来迎,坐定之后,教主说明来意,娘娘眉头轻蹙,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允。
  他想到紫霄宫中诸圣都想拖妖族入劫来抵消因果,所以本来一门心思看戏,不想入劫,如今通天教主忽然来寻求合作,不免让她产生疑虑,担心这是三清仍不死心,联手给她设圈套。
  通天教主也没有强求,他这次来只是表达合作意向,他也不希望这事情成真。
  但若事情发展到最坏的一步,有今天的交涉,到时候再重谈合作也相对容易一些。
  教主离去之后,女娲娘娘思考片刻,她对通天教主的提议还是很心动的,如今人族受诸圣影响,渐渐忘记了她这位圣母娘娘的造人恩德,只记得她补天之功,虽然历代人王还是祭祀,但影响力一日衰过一日,让她很是不满。
  不过如果情况真如通天教主说的那样,那她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未必一定要和截教合作。
  虽然截教庇护了许多妖族,但她也可以以此为条件,在立庙祭祀的时候,让玄门不许再动不动斩妖除魔,针对妖族。这比单纯靠截教被动的庇护要更有意义。
  “通天师兄不说,我倒没想到化被动为主动,既然如此,倒是可以入劫走一遭了。”
  娘娘思虑片刻,突然指尖一弹,一点造化之气落入朝歌城姜王后体内,再暗中拨动因果,使得王后再孕育了一子。
  女娲娘娘又喊来妖族大太子帝鸿,从他身上取走一团皇气。那帝鸿曾经是妖族太子,先天具有帝君命格,虽然没能匹配尊位,但这皇气也非常纯正,化作一只三足金乌,落入姜王后腹中。
  不久之后,王后生出一位王子,粉雕玉琢、灵慧非常,一看就不同寻常,帝辛非常高兴,取名武庚,宠爱更在殷郊、殷洪之上。
  这虽然在凡间没有引起大的波动,但却引起了很多仙人的疑惑,不明白女娲娘娘这一举动的意思,难道想为商朝续命?
  不过这一举动的用意却没能瞒过东王公,通天教主虽然秘密出行,但东王公修为何等之高,对诸圣又一直关注,除了没能听到他们的谈话之外,他们的行踪很难瞒过他。
  “这是想先布下一子,日后若用的上时,就可行以新代旧之策?倒是好算计!”
第二三八章
魔乱帝心
  且说自商汤立国至今,传国六十万年之久,虽有兴衰,但国祚绵长,历史未有。到了末帝纣王子辛时,气数已尽。虽初时纣王也有雄才,然天欲使其灭亡,渐渐昏聩暴虐,终至亡国。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
  因在某一日,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丞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后帝乙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
  中宫元配皇后姜氏,乃东伯侯之女。西宫妃黄氏,乃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之妹,老将黄滚之女。馨庆宫妃杨氏,亦出自名门。
  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
  诸侯者,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乃炎帝神农之后。南伯侯鄂崇禹,乃炎帝神农之兄,天神祝融之后。西伯侯姬昌,巨于西岐,封国周,乃人皇轩辕之后。北伯侯崇侯虎,史皇氏之后。
  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
  一日,纣王早朝登殿,设聚文武。金銮殿上顿时朱紫云集,公卿遍地,共同朝拜纣王。此番场面,虽是人间天子,但亦有宏大气象。但见:
  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回。
  就在这时,朝歌城上空,无声无息弥漫一片金光,只见色彩缤纷,祥光瑞霭中盘坐一尊佛陀,满面慈祥之色,悲苦的眼神之中仿佛要渡尽世间一切罪恶,但眨眼间又是万象幻灭,众生沉沦,魔染三界,在一团金云祥光之中演绎世间至恶之象,却毫无违和。
  这佛陀现身,显露非同寻常之相,饶有兴趣的看着金銮殿之中的朝会,突然手一指,一道金光落入纣王眉心,随即隐匿不见。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丞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纣王刚要回答,突然脑中一空,竟想不起女娲娘娘是何人,不由疑惑道:“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之尊而往降香?”
  群臣面面相觑,虽女娲娘娘在民间正祀渐少,但因天皇伏羲氏祖训,历代人王对她皆有奉祀,纣王岂有不知之理?不过此时见其一脸疑惑,茫然之色并非作伪,只当大王早晚操劳国事,一时犯了迷糊。
  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混沌初开时,本无人族,天帝治世以来,因感三界生灵不修善果,暴虐好杀,遂命女娲娘娘造化一族,以取代万族做天地灵长。”
  “后来有那上古妖皇肆虐人间,打断天柱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再奉天帝命,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纣王闻言,心中疑惑稍解,点头道:“既是福德正神,先造人族,乃孤王之母,后补青天,乃孤王之恩人,孤王自当亲往祭祀,准卿奏章。”
  旨意传出: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此一回纣王不来还好,只因进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业。
  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女娲宫。
  天子离辇,上大殿,香焚炉中;文武随班拜贺毕。纣王观看殿中,景色华丽异常,但见:
  殿前华丽,五彩金妆。金童对对执幡幢;玉女双双捧如意。玉钩斜,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飘飘奇彩异寻常,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纣王原本好色,只是此前有太师闻仲在朝,不敢暴露本性。此时太师出征数年,他早就有意广选天下绝色以充后宫,但顾忌群臣反对,是以暂作忍耐。
  这时一见娘娘玉容,如此绝丽女神,见所未见,心中便自蠢动,但思及此乃人族母神,悚然心惊,顿时按下心思,准备祭拜。
  只是脑中突有一道金光化为斗大舍利子,射出祥光,阵阵禅唱之声灌脑,脑中幻相频生,只见天女曼妙而舞,轻纱薄裙,极尽诱惑,口中发出靡靡之音,在梵音之中更显诱惑无穷。
  纣王精神一阵恍惚,顿时本性毕露,神魂飘荡,陡起淫心,且被无限放大,竟自突破敬畏之心与道德枷锁。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三宫六院,并无有此艳色。
  当下吩咐:“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