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349

  君不见上古妖庭,如今天庭,其建筑宫殿都是尽显宏伟大气、灵秀浑成、神妙厚重,让人见了之后不由自主的升起渺小敬畏之心,不敢有任何放肆。
  这一瞬间,伏羲已经下定决心,回去之后,也要在凤栖山建立一处不输于祖庭的人皇行宫,用以体现至高的皇者威仪,好统御群贤万民。
  燧人宫中,燧人老祖早就感知到伏羲的到来,起身亲自出迎,将伏羲接入大殿之中,奉为主位。
  这在以前自然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如今伏羲已经是人族至高皇者,而自己又还没成圣,地位的确要低了一筹,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嫌隙,暂时居于其下,对燧人老祖来说,并不是难事。
  双方见礼之后,知道伏羲和燧人老祖有重要的事情谈,众贤中身份不够的纷纷识趣退走,只留下一些地位高的人参与会议。
  伏羲开门见山的道:“老祖,关于孔丘道友成圣一事,不知可有计划?”
  “要想成天道圣人,需要巨大的功德,这才是最大的难题。不过在这之前,分开的鸿蒙紫气却需要先行合并!”
  伏羲点头称是,笑道:“老祖勿忧,稍后孤皇就和孔丘道友一起上天,求陛下将鸿蒙紫气转给孔丘,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燧人老祖点点头,沉声道:“天道圣人的职责是传道受业、道人向善。纵观天道七圣人,除了女娲娘娘因造出了符合天道需求的人族而成圣外,其余六人无一不跟立教有关。故而孔丘要成圣,也需找落在立教之上。”
  孔丘苦笑道:“但立教也并非那么容易,我纵然有心,也有完善的教义体系,但底蕴气运不足,也是立不了大教的。”
  伏羲和燧人老祖也是轻叹,立教当然没那么容易,别看天道六圣人轻轻松松就立教成功,但也要分析他们当时的情况。
  三清就不说了,本身有着巨大的开天功德,其实已经够功德成圣了,但就是无法成功,还是要靠立教功德引出开天功德,从这里看,天道圣人想成圣,立教的确很重要。
  但三清之所以立教成功,除了玄门已经有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之外,也跟他们的身份有关。
  三清是鸿钧嫡传,玄门正宗,先天占据整个玄门大半气运,整个仙道都要供给他们气运。有着这样的基础,才能够立教成功。
  而接引和准提虽然只是玄门记名弟子,占据较少的气运,不过二人却别有机缘,从须弥山中得到罗睺留下来的魔道教义,并反向衍化出新一套理论,和玄门教义结合,成为西方教教义,从而将残余的魔道气运和玄门气运融合,通过立教转化为旁门气运。
  这也是自从道魔之争后,魔道几乎灭绝,剩余的魔子魔孙无一有好下场的原因,连根基都被人家撬走了,还怎么发展?
  但就算有部分玄门气运支持,又得了整个魔道残余气运,接引和准提也不够立教成圣,不得已发下四十八悲愿,先成圣再说。
  但接引因此背负巨大债务,这些年努力发展佛教,抵消了不少,不过仍然有极大因果,要是再不大兴佛教还愿,说不得佛门因果纠缠之下,下一个量劫要倒霉了。
  至于冥河老祖,他立教成功,乃是趁了魔教二次复起的东风,这时因佛魔因果,罗睺夺了极乐净土转化为魔教底蕴,掏空佛门一半气运,再加上他这尊混元强者的气运,才让冥河老祖立教成功。
  但孔丘目前显然不具备成圣的根基,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虽然号称显学,但远远称不上一枝独秀,比起法家、道家来说,差的远了。
  这么点底蕴和气运,如何支撑的起一方大教?想要得到天道承认,给予成圣功德,简直痴心妄想。
第三五九章
八天之上,大罗之下,明峦极圣
  “炎帝传来确切消息,青帝得上命,正在筹备一项大工程,关乎到宇宙兴衰。据说诸圣证道之后,便要立刻开工。不久之后,会成为混沌大战的战争输出之地。”
  轩辕浑厚沉凝的声音传来,带给众人惊讶和压力,“具体来说,有一个叫死界的宇宙,成为了征战的目标,预计在数十万年之内,战争就要开始了。”
  “死界……时间不等人啊,要是再晚个几百万年,让儒家有足够的时间发展,有我们在背后支持,必然能积累起足够的底蕴和气运。但如今……”
  燧人老祖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些消息的,具体来说,如今关于异宇宙、关于死界,在众大能中已经不是秘密了。
  自从青帝处传出一些是而非的消息后,就有圣人们去天庭探听消息,如今虽然也只知道个大概,但知晓死界实力远不如洪荒,却有着许多机缘,甚至不乏先天至宝。
  不知多少人在摩拳擦掌,想要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得到好处。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人族是最需要强者的,只有力量强大,才能在战争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为洪荒立下更多的功劳,如此,人族才不会被巫、妖、龙三族超越。
  否则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差距越拉越大,以后即便孔丘成圣了,也未必能够挽回颓势。
  人族形式本就严峻,要是再在大战中表现不佳,下一个量劫,这主角之位怕是真的坐不稳了。
  “所以说,我等要尽最大的努力,一定要让孔丘在大战开始之前成圣。只有拥有不输于三族的实力,才不会被他们拉开差距。”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这个关头,没有人还会因为成圣的人不是自己而不愿出力。要是人族主角地位不保,他们想证道就更加难了。
  想想看,人族要不是天地主角,伏羲能成五皇之一?燧人老祖能成圣?更别说孔丘在人族传道成圣了。
  “欠人族因果的人、和人族气运相关人,如今也是时候该为人族做些什么了。”燧人老祖面色平静,目光幽深,缓缓道:“圣母娘娘那里,自有我三人亲自去求,哪怕在娲皇宫外跪上十万年,也一定要求的她的支持。”
  伏羲心中暗叹,燧人老祖如今已经是圣人预备役了,不久之后就是正式圣人了,地位不比女娲娘娘差,却肯长跪相求,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肃然道:“老祖放心,娘娘那里,我和你们一起去求,务必得到她的支持。这是整个人族的大计,怎能让老祖独自承担?”
  “泰皇即将退位,该做的准备不能停。”伏羲郑重吩咐道:“但只可做准备,在泰皇一天没有退位之前,就一天老老实实,不可做出任何犯忌讳的事。”
  众人点头称是,有不少人都当过人王,自然明白其中关窍。
  泰皇退位虽然是规矩下的不得已为之,但却是他自己主动进行的,只要一天没退位,他就是统领整个人道的无上皇者。
  要是表现出急不可耐,甚至抢班夺权的意图,惹恼了大秦群臣,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无疑是灾难性的后果。
  人族众贤在燧人宫中沟通意见之后,燧人老祖让全心全意炼化盘古精魄。这也是目前最紧急的事,要是耽搁了,十万年之内没能炼化,影响了诸圣归位一事,这尊已经到手的圣位可能就保不住了。
  伏羲和孔丘联袂来到天界,此时天庭中很是热闹,只见三清、佛门诸圣、魔教罗睺、冥河、女娲等人先后从混沌中回来,每人手中都托着一方大陆,山河海岱俱全,还有一团团狂暴的混沌之气涌动,显然是在混沌中新开的世界。
  这些人中以元始天尊为首,一只方寸手掌托着一方巨大陆地,毫无违和之感,来到天庭外面,随手一推,这方大陆轰隆巨鸣中飞入四方八重天之上、大罗天之下的最中心处,化作一方清光环绕的漂浮大陆,四周隐入茫茫烟霞之中,只看到一座霞光灿然、若隐若现如海中浮岛的大陆,取代了原本的第三十三重玉清境。
  这做云海浮岛霞光灿然,南方边缘处一座阐教镇界碑矗立,先天道文书就‘玉清境清微天’六个篆字。中心处一座魏巍神山耸立,山体地貌和昆仑山一般无二,山上一道揭帖,闪烁着昆仑山字样,而山脉深处,玉虚宫忽隐忽现,气运汇聚,灵气磅礴,尽显圣人道场之无上气象。
  这漂浮的玉清境外面看似面积不大,但伏羲是何等眼光?自然知道圣人一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对于一般生灵而言,内部广阔无垠,几乎找不到边界。
  “这是……”伏羲心生疑惑,他才刚出关,对这些情况不太了解。
  就在这时,女娲看到伏羲,将手中大陆收入袖中,笑着走过来,欢喜道:“哥哥,恭喜你成就人皇,为一方至尊,你我兄妹又可以携手并肩了。”
  伏羲苦笑一声,暗中惭愧,自从妹妹成圣之后,自己这个兄长就成了拖累,每每要靠妹妹提携,不知给她带来了多少负担,自己这兄长还真是失败啊!
  “妹妹,你们都要在天庭开辟道场了么?”
  他适才掐指一算,其实已经心头恍然,原来讲道完毕之后,诸圣都想靠近权力中心,一来现实顺服之意,以免被有意针对,又能体现自己仅次于天帝、高于诸神的身份。
  二来天界是天帝居所,洪荒气运核心、三道枢纽,堪称是道之所在,法之源流,越靠近这里,法则道韵就越浓郁,堪称三界第一圣地,诸圣见元始天尊在天界开辟一重天宇,每时每刻都能更容易领悟大道,自不甘落后,纷纷请求在天界开天。
  天帝陛下便将第九重天开放给众混元强者,于是便有了这一幕,所有混元大能们都在混沌中开辟一方小世界,悬浮在大罗天之下,共同构成第九重天界,而大罗天成为凌驾九重之上的第十重,是天庭大朝会之所,以及天帝及其后妃居住的地方。
  女娲道:“是啊,我等虽然是圣人,但在天庭也有崇高地位,自然要在这里开辟道场,否则如何参与天庭大事?”
  “第九重天由诸混元强者的小世界构成,三界之内独一无二,地位崇高,被陛下赐名明峦极圣天。”
  此时继元始天尊之后,通天、老子、接引等人纷纷有样学样的将自家小世界平行放置在玉清境附近,十几个小世界在浩瀚烟云中隐隐绰绰,光怪陆离,宛若点缀在云海中的一颗颗明珠浮岛,五光十色,大道辉映,道韵气机交融,彼此纠缠碰撞抵消,各自之间隔着云雾烟霞,时空又彼此交错,看似尽在咫尺,又有天涯之隔,共同构成第九重天界,尽显混元强者的风采。
  “这般道场点缀,构成第九重天,若隐若现之间,如同一座座云深雾绕的峰峦,再有诸色闪耀,明霞辉映,称明峦极圣天,的确是贴切。”
  伏羲心中感叹,在第九重天开辟道场,凌驾于一切神怪之上,仅次于天帝,除了能最靠近道之外,更算是身份的象征了。
  这是混元强者们显示自己身份的一种体现,非混元强者,即便是自己这等有着混元力量的人皇,或者天庭中地位崇高,权势滔天的帝君,在地位上和诸圣平等,也不能在这里和他们并列。
  而如此多的强者尽在天庭之中,三界气运一石,此地独占八斗,是当之无愧的宇宙中心,万灵主宰之地。
  这么多强者彼此为邻,各自道场中弥漫的大道、智慧互相碰撞交融,即便什么也不做,也等于无时无刻都在论道中,对于道的感悟又有着何等的助益?又会成就怎样的修炼圣地?
  伏羲和孔丘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撼和艳羡。天界,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圣界了,有这样的环境,三界之内,又有包括混元在内,又有那一尊强者能抵挡诱惑,不想在这里任职?
  权力和力量全都集中在一处,从此以后,天庭就是一切风暴的源头,也是一切风暴的终结之地。
第三六零章
三皇相会,天帝问心
  伏羲和孔丘二人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辞别女娲娘娘,进入大罗天,在弥罗宫外面等候通传,片刻之后,有两尊皇者从弥罗宫中出来,一路上似乎相谈的甚是得宜,气氛极其融洽。
  伏羲看向二人,面色虽仍是一派温和,心中却不由一沉:“帝鸿、敖沂,他们两个怎会凑在一起?”
  帝鸿二人也看到了伏羲,走进之后,四人点头示意,彼此身份差不多,又分属不同种族,只需简单见礼便可。
  “许久不见羲皇,孤皇甚是怀念。你此来,也是以人皇的身份来首次朝拜陛下么?”
  帝鸿的声音不紧不慢,蕴含着淡淡的威严,恍惚间让伏羲想起曾经的帝俊,二人在某些方面真的很像,性格、野心、手段等。
  而一声羲皇,更是让伏羲心中泛起涟漪,这久远的称呼勾起了心中的回忆,曾经的羲皇,现在的人皇,同样的皇者,却是不同的身份,代表着非此即彼的立场。
  “妖皇陛下以后当称伏羲人皇,羲皇是久远前的一段难忘岁月,但终究是过去了。已经逝去的,就让他随风而散。把握当下,创造未来,才是我辈皇者的使命,也是陛下立下五皇的初衷!”
  帝鸿眸子中闪过一丝阴郁,心中的最后一丝期望消散,脸上笑容仍在,却给人一种莫名的锋芒,“既然如此,那就祝人皇好运了。希望人皇真能把握当下,要不然,也就没有什么未来可创造了。”
  敖沂笑容清浅,表情平和,仍是一如既往的如东海之水,平静的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汪洋,让人难窥究竟。
  就在这时,太白金星宣伏羲、孔丘觐见。敖沂道:“陛下宣召,人皇陛下不宜耽搁,敖沂先走一步了。”
  伏羲对敖沂的态度很是和善,微笑温言道:“龙皇陛下请。”
  四人交错而过,伏羲和孔丘随太白金星入弥罗宫太极殿觐见,帝鸿和敖沂则离开弥罗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