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847

  结果等总旗宣讲带着兵过来,倒还有些意外惊喜。
  总旗宣讲名叫甘海,兖州府人,岁数比应明年长,并非北洋军校场练出来的兵,过去是老实巴交的农户,山东大旱那年带着家人依朝廷迁四省游民令进了大东洋,在移民村里当过副尉,因土民言语学得快,被招进复国军。
  后来被韩金环借调到先锋骑兵里当宣讲,进的就是应明的小旗,大胡子刮掉的时候心里还着实委屈了一阵,不过在法兰西战场上跟着部队立了首级功,便也跟着升做总旗宣讲算走了运。
  骑术、铳术、枪术、跤术都比正常骑兵差一大截,唯独身高力大,性情敦厚,能把旗军团结到一块,这对应明来说比个好战士重要多了。
  北洋军出来的最不缺的就是好战士,但像这样能受旗下军兵拥戴的宣讲官很难得。
  至于说技不如人也能升官……这事看怎么说吧,至少在四洋军兵里没几个人会抱有这种想法,君不见驻军大西港的将军林琥儿,睡一觉升一级。
  人家甘海好歹还真有首级功在身呢。
  “还行,一百二十个人,有二十个披锁子甲的精锐,他们管这些人叫外来战士,是苏格兰来的雇佣兵,每个人有一个五人小队,俩带剑侍从、仨梭镖手。”
  “都是步兵,王爷把骑兵都留在复国军里了。”甘海带着上百人回到驻地,表情不算太苦恼,对应明道:“反正都拨在标下,给他们发靠旗吧,总要标识敌我才行,这边人也不兴战阵,打起来太乱。”
  说着,甘海对应明道:“总旗,这里头有六个人在英格兰、西班牙军队任职,是真正打过仗的,应当能用。”
  应明向他的新部下看过去,二十个小队凌乱走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衣甲上还是能看出队长与普通士兵的差异,看上去凶悍归凶悍,但这种凶悍是属于强盗、劫匪的那种感觉,而非军阵。
  应明回头看向自己的骑兵。
  五部小旗官及部下皆牵马列方阵,各自部下分明,赤色马尾盔与背后靠旗招展,各小旗下半骑铳半长兵,还有一小旗最后两名骑手持马刀,一个马屁股上背着虎蹲炮、另一个背着炮弹药箱,军容雄壮。
  不等应明再说什么,便已有千户部下骑手飞马而来,呈交韩金环布下军令,应明看了几眼,将军令交给甘海,依旧以打量的眼神看着乱糟糟立在对面的新兵,转过头道:“堪用不堪用,打过这仗就知道了。”
  “军令已下,南方三十二里,无坚城工事,有兵千余……咱们要以一当十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余光
  马队在林间停驻,在这位于北爱尔兰泰隆郡郊外临近贵族封邑的密林里,大明东洋军府先锋军骑兵总旗官应明遇到打赢战役最艰难的阻碍——如何劝阻己方部下在开战后不要冲锋。
  “这可太难了,他们打算在开战前饮药酒壮胆,然后冲上去,各个都说自己是最勇敢的勇士,可能是不愿被我们看低。”
  宣讲官甘海从树上爬下来,边将铁壳望远镜收入囊中边带着无奈神情摊开两手:“部落里似乎在聚会,人们在空地上饮酒、跳舞,如森说这是他们动员士兵的方法,可能已经准备好与王爷为敌。”
  如森是被韩金环调至应明麾下的苏格兰雇佣兵首领,生得和爱尔兰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体魄更加壮实,都是赤发绿眼形如鬼怪。
  这里的形如鬼怪是双向的,对爱尔兰人来说,黑发黑眼身披铁甲跨骑战马挥舞丈八长刀的明军骑兵可能也是另一种鬼怪。
  如森的名字来源于音译,因为意译太娘炮,是黑色玫瑰,而且是黑色小玫瑰。
  英格兰人管理爱尔兰的办法就像西班牙人管理殖民地,且政策极为严厉,哪怕吟游诗人也不能传唱关于爱尔兰的歌曲,因此人们便想了个办法,把黑色小玫瑰指代爱尔兰。
  这便是如森名字的由来,他说凯尔特牧民的出身,在海峡对岸的苏格兰当过兵,后来又在西班牙当过雇佣兵,最终带着他的长斧与朋友们回到故乡,凭借走南闯北的战场经验让他学到能在爱尔兰任何一个贵族麾下得到酒钱的本事。
  但甘海说他其实应该是个胆小鬼……比起逐渐盛行职业军团、方阵作战与火器火炮出现在战场的欧洲,爱尔兰作战形式的原始有助于让这些古代武士活得更久。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应明觉得甘海眼中这座大岛上所有雇佣兵都是胆小鬼。
  “他们很勇敢了,面对十倍敌人没被吓尿裤子,你看那些标枪手。”
  应明觉得除了兵器甲胄样子与材质不同,爱尔兰的军事体系很像春秋时期,无非是兵甲质地从铜换成了铁、堂堂之阵变成团伙械斗罢了。
  一样是贵族、国人、野人这三种泾渭分明的阶级,贵族在上阵前由于更好的兵甲,普遍士气要高于部下。
  “算了,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们找机会,各部上马。”
  随应明下令,林间很快此起彼伏地传出几声鸟叫,这声音令宣讲官皱起眉头,暗自嘀咕也不知道艾兰王国有没有这种鸟。
  接着,五支歪歪扭扭的小队自林间走出,每队有四名身披锁甲的苏格兰重步兵,他们士气高昂;八名持剑斧少量装备锁甲与头盔的侍从,他们跃跃欲试;以及十二名身着布衣背负梭镖的轻步兵,他们……远处策马走出林间的应明实在想不出什么好词了。
  最后,他在心里说:他们,视死如归。
  大体上来看这支百人组成的散兵游勇经过宣讲官短暂约束,还算不错,重步兵们背负各色靠旗尽最大诚意排成一排,各自侍从与标枪手在胳膊上与额头系着同样颜色的布带紧随其后。
  队形已不像最初那么杂乱不堪,但甘海还是不太满意,摇头道:“他们需要更多训练。”
  “够用了,够用了。”
  说话间,应明的骑兵已从林间走出,五名小旗与副旗、宣讲官三骑在前,余下九骑驻马三排,押于土兵之后。
  马背上的骑手正向他们的骑铳、手铳与新式火箭筒里装填弹药。
  火箭筒对比赵士桢改良尾端螺旋发射的神威机关箭并无多少新意,甚至为骑兵便携还减少了装药量与射程,唯独使箭筒成为可多次使用的便携容器,并改变发火机制为燧发。
  基本上就像个大号铳管,只不过管子里塞得火箭,骑兵式火箭塞好后在尾端倒入引药,即可在颠簸的马背上把内含一百枚小丸子的小旗箭投送到二百步外的打击面,最终在地面或天空炸开。
  在刊行东洋军府的《骑兵军械指南》中,把这种兵器概括为‘赵士桢的精准’,意为每小旗在战时装备两具火箭筒、每名骑兵马背上带两支火箭,以百户部为单位时一次向敌阵范围投射二十支,即可达到方圆二十步杀死、外环五十步杀伤的精确伤害。
  这也是骑兵火箭筒实际意义上的首次投入实战。
  面对少量来犯之敌,部落里欢聚狂欢的战士们经过短时间的慌乱,维京头盔被当作酒壶的战士们呆若木鸡,秃头修士敲响小钟,绳索牵引下连绵不断的钟声响起,随后整个木寨乱成一团。
  长久以来各部落相互械斗给予他们极多防御经验,妇人们前一刻还因领主的号令向集结于此的战士们倒酒并做些没羞没臊的事,下一刻已非常熟练地跑进屋子,还不忘把盾牌与短斧丢到屋外。
  战士们更争先恐后地在周围寻觅趁手的兵器,那些仅用于捕猎的弓箭即使被人错误地放在兵器架上也绝不会有人去拿,人们更青睐那些巨大的、沉重的战斧与双手大剑。
  爱尔兰的娘们儿都不用弓箭,真男人就要用战斧和入侵者分个生死。
  一支由披挂锁甲、头戴雕刻花纹护住口鼻维京风格头盔的精悍之士以极快的速度集结完毕,打着乱糟糟地旗号向木寨外集结,看上去他们并没有据木寨墙守卫的想法。
  想想也是,他们又不用弓箭,梭镖与投石是他们惯用的远程兵器,反正都要格斗,在营寨里与营寨外又有什么区别呢?
  率领步兵的苏格兰军头如森依照应明的命令,禁止了部下站在祷告的习惯,面对如潮水般涌入木寨的敌军,高声宣告这片领地因领主背弃泰隆伯爵肖恩的命令,要他们放下兵器投降。
  这种玩命的举动显然没有收获应得的回应,手持短矛的轻骑兵在木寨外游曳,上千步兵聚成一团,出营后呈半包围的模样向他们逼近。
  同敌人比起来,只有一百七十人的部队显然太过渺小了。
  如森的部下不安地敲打地盾牌,首领咽下口水回过头用碧绿的眼睛望向依然端坐在马背上神情轻松的大明军官,在心里念叨着信仰神明保佑向部下吼道:“冲散他们,杀死他们!”
  在喧天的吼声中,如森听到身后传来甲骑沉重的奔踏声,还有只在尼德兰战场上听到过的火药燃烧之音。
  覆面盔的余光里,他看到有什么东西从空中曳着火光飞跃前线,落在敌军之中,就像神明万能的力量,爆出一片白光。
第四百五十章
呼啸
  十支由纸壳、铅丸、火药、铁头、木杆这些对大明来说极为简陋材料组成的骑兵火箭刹那跨越如森部战士的头顶与近二百步的空间,准确落在叛逆者的头上。
  遗憾的是朱晓恩没能亲自观看,他想这个画面恐怕已经想很久了。
  艾兰王的意图极为清晰,早在常胜时东洋军府最杰出的军官团就为他做出战略上的规划,借助复国军的力量以最快速度收拢周边各郡……为的不是增强力量,在东洋军府的骄兵悍将看来,艾兰领主们的力量对掌握复国军的朱晓恩而言微乎其微。
  最大目的是扩大生产,让他能供得起复国军的军饷、辎重开销,并以征税手段攒一笔钱,向跟随在他们之后的大明商贾购置给养与适量雇佣商人。
  这能让他拥有数不尽的大明广州府精造铁锅用以赏赐部下。
  别小看铁锅,在早年朝贡贸易中,明日两国间最有代表性的商品就是大明铁锅与日本刀,它们之间的汇率为一比三十,一口广府铁锅换三十柄日本刀。
  全日本各路诸侯找不出一个能做的大名。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日本,北边退化至游牧单一生产结构的蒙古,百年间南下劫掠最中意的铁锅,为啥朝廷一开贡市大局上就不做乱了?因为有地方买铁锅了,草原上的大汗们谁都做不出一口。
  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的情况要稍微少些,他们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基本上都在唐代,技术都学了一些,甚至连饮食结构、餐食饭菜也能找到唐代的影子,那么为什么,他们很少有炒菜,而多烤制食品呢?
  因为宋代生产力爆发,铁器过剩、油脂过剩,才正儿八经开始炒菜,那时候的北方人喜欢用麻油煎吃的,不问是什么,直接用油煎。
  在中国,油条就是生产力过剩的象征。
  遗世独立的爱尔兰,与现在欧洲的生产力发展无关,如果一切正常还会与接下来的生产力爆炸无关,直到其他地方的人吃上冰激凌这种奶油与糖简单粗暴混合到一起齁到死的食物时,他们还会因土豆得病而饿死一百万人。
  广州府铁锅在东洋军府的战略中不仅仅是铁锅,也是皇帝的权势与大明无与伦比的生产力降临斯土之象征。
  但比铁锅来得更早的是会发出巨大声音、爆开剧烈的光并产生大量白烟,在这一过程中把小小而均匀的石球炸得哪儿都是的骑兵火箭。
  他们出海前在常胜铁是紧缺物资,骑兵们使用的火箭其中很大一部分里面装的都是水泥与破布纤维做成的弹丸。
  这样的弊端是弹丸对穿着铠甲的敌人缺少杀伤力,同时火箭的形状需要做大,但东洋军府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因为他们不缺火药。
  如此搭配好处在于远征的旗军随时可以把随身携带的火箭当作一筒备用火药,只要拆开把水泥丸丢掉,里面的火药经过重新搭配随时能作为鸟铳、火炮所需的火药与引药。
  应明未尝没有展现明军实力让如森等土兵更加忠心、容易指挥的想法。
  但事实与他的想法相左,当火箭在敌阵中炸开,别说即将与他们接战的敌人,就连如森部的土兵都差点被这一变故吓得四散而逃。
  不乏又冲到一半丢下梭镖跪地叩首者……人类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在肢体表达意思上,大多数动作是相通的。
  至于敌人,尽管十支火箭在他们之中炸开同他们发起的冲锋同样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惨叫声蔓延开来,未散开的硝烟中不时有人满身鲜血地跑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