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433

  徐不二梗起了脖子,瞪起了眼睛,很是凌厉地一一回瞪过去,大有你瞅啥?你想咋滴?不服憋着!有本事你也找个漂亮姐姐嫁给大王的意思。
  杨瀚顿了一顿,又道:“若要无论胜诉还是败诉,无论原告还是被告,人人觉得公道,那就应该有一部人人认可的法典。无论是寡人还是众卿、万民,大家都依法办事,依法公断,纷争自然平息。所以……”
  杨瀚坐正身子,慢慢露出一副魔鬼般的笑容,诱惑道:“众爱卿都是我三山才俊,如今你们还年轻,可再过十年、二十年,寡人这江山就全赖众卿扶持了。是以,寡人决定,立一部三山律法,这部律法,就由众卿来制定!”
  大殿上鸦雀无声,众公子都茫然地看着杨瀚,脑子一时还没转过弯儿来。
  杨瀚道:“寡人只负责审阅批准这部法典,条例的具体制定,就由众卿决定。如今宫里新起了一栋楼,寡人现赐其名为律宫,众卿这段时间就住在律宫里,一应需用由宫里供应。就由众卿,为寡人、为三山,立一部大法吧!”
  众公子这才听明白过来,其中有些惫怠的家伙就不免有些厌烦,本公子平日里花天酒地的何等快活,谁有功夫去弄一部什么律法来,这也太枯躁了些。
  阳光斜照入宫,照在杨瀚的王冠,两个折角的影子投映在屏风上,就像魔鬼的两个尖角。
  杨瀚道:“这法是众卿合力编写,各部自然信服。待此法建成之日,寡人要在承露台上,立一方玄武岩的巨石,将众卿所编之法镌刻在上面,就叫……瀚律法典。
  众卿立此法,可惠及万代千秋,寡人与众卿的名字也会镌刻在这巨石上,巨石不朽,寡人与众卿的名字便可千年不朽、万世传承。叫我三山子民世世代代都记得你们!”
  杨瀚这句话一出口,喧嚣声顿然不见,所有公子哥儿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们什么都不缺,他们也就什么追求都没有。因为可以追求的,他们生下来就有了。不该他去追求的,他们想争也没用。
  所以他们的人生就只剩下恣意妄为的享受!可是现在他们突然发现,他们居然有一桩连他们的父祖都不曾拥有过,以后也无法再拥有的丰功伟绩可以去追求。
  把名字镌刻到仙人承露台上立起的擎天巨柱之上,让千秋万代都记得我的名字?千百年后的人,能记起我爹是谁吗?能记得我儿子是谁吗?都不可能啊!可是唯有我,可以英名不朽!
  有的世家公子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不必等千秋万代啊,只等这瀚律碑建成,我爹我兄弟他们,只要一登上这咸阳宫就能看见那块巨碑,我的大号就刻在上边呢,他们呢?都不在一个层次了啊!”
  徐不二率先跳了出来:“姐夫英明!我愿参与!”
  “我参与!”
  “我参与!”
  “我我我,还有我!”
  何善光站在丹陛一侧,紧张地想:“这些年轻男人都要住进宫里来么?这……只怕要好几个月吧?这要出点事儿可怎生是好?不行,我得每天去盯紧了,可不能叫人占了大王的便宜去。”
  小谈望着杨瀚,却是心中凛凛。这人明明是被众部落供起来的一个偶像,就像一个泥胎木塑。
  他登基的那天,我就在这咸阳宫前,亲眼见证的。这个王,从登基那天起,就是个笑话。他连他住的这座宫殿都左右不了。
  可是,似乎也没见他认真做过什么,不知不觉间,他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了。
  就以如今这部法典来说,上,他有的这部法典,就可以插手各部落中事,而且哪怕是守护自已权力最严重的人也无法拒绝他伸手。因为各城之间联系必然越来越密切,这是势,势不可挡。
  所以,所有人要想维护自已的最大利益,都需要这么一个人,这么一部法。
  与此同时,这些各大部落首领的亲信子弟,未来各大部落的首领人物们是参与制定这部法的核心人物,他们必然会成为这部法最大的拥护者,拥护了这部法,也就拥护了杨瀚。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这么做,是在往杨瀚手里递刀。又或者,他们之中有人意识到了,但是考虑到自已所能获得的,在一番权衡后,仍然是心甘情愿地加入进去。
  这种事情,小谈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各部落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便兴高采烈地一步步把权力交向杨瀚,在此过程中没人觉得那是对自已的一种威协,反而觉得占了莫大的便宜。
  他在地上掘了一道渠,那水自然就流过来了。
  这个男人,太可怕了。
  这么可怕的男人,一定要变成我的,那才有安全感。
  小谈在蓝湖畔就打定了一个主意,眼下这主意更迫切了,她想今晚就执行。
  只是她却没有意识到,她此刻的心路与想法,和她刚才分析的那些人是何其的相似!
第251章
春天来了
  晚餐很丰盛。
  忆祖山近海,水产品自然多,这里又在山中,山珍固也不少。
  肥美的鱼脍,比起刚起坛的杏脯儿看着要更加的粉润鲜嫩,有浅白的脂肪划着优美的弧线,一道道地隐没其间。
  调好的芥末用的刚挖出的新鲜芥根磨制,配的是从瀛州抢来的味道极鲜美的酱油。
  山珍倒是不多,主要是一道飞龙煮的汤。这是世间最鲜的滋味,任何佐料加进去都只会减损它本身的鲜香,所以只需一点儿盐,掌握好烹汤的火候,足矣。
  荤菜固美,素菜也是鲜香,新挖的笋子,都是挑刚刚吐出芽儿,细若婴儿小指的嫩笋,切段拌调成的小菜,上边还淋了鲜红的辣油。
  杨瀚在祖地时没见过这种东西,那里要吃辣,只有芥茉、葱蒜和茱萸,而这三山洲上却有一种成熟了之后似红灯笼似的辣子,用它炸出的辣油味道更纯正,也更开胃。
  菜式真不算多,不过两荤两素一道汤,但每一样,都是人间最美的滋味。
  杨瀚一见,不禁食指大动,笑道:“只一瞧便叫人胃口大开,如此佳肴,岂可无酒?”
  杨瀚刚说完,酒就来了。
  谭小谈捧着一管竹筒,从那侧门儿轻盈地滑进来,姗姗地走到他的面前跪坐,便取来从瀛州抢来的上品白瓷,细细地斟了一碗。
  这酒是白酒,在竹子还未长成的时候,就打进竹管,再封死缺口,直到那修竹高耸入云,再把它伐了,截了装酒的一段,便是天然的酒桶。
  用筷子在竹节处的竹膜上用力一插,便扎出一个眼儿来,酒液沥出,淋沥地落在白玉般的细瓷杯里,清可见底,青,亦可见底,那颜色仿佛是把青青的竹叶揉出了汁儿,浸进了酒里。
  红烛之下,小谈换了一身浅绯的衣衫,只是颜色稍改,款式稍变,眉眼之间,便是一种不同的风情。
  月眉儿细细长长,眼波似狐一般媚丽,瑶鼻儿似象牙雕琢出来一般精巧,灯下看去愈增三分颜色的红唇,就把青春少女特有的娇美,肆无忌惮地渲染在了她的脸上。
  酒来了,秀色也来了。
  秀色可餐,亦可佐酒。
  于是,杨瀚满饮了一杯,那带着青竹香气的美酒一入喉,便烧起一路烽烟,够劲儿。
  谭小谈跪坐着给杨瀚布菜,笑吟吟地道:“大王今日兴致真是好。”
  杨瀚笑笑,道:“你会不会觉得我有些太沉不住气?要知道,东山那边比我发展更好。”
  谭小谈嫣然一笑:“唐上将军选择了大王您为盟友,可没有派使节去东山。”
  杨瀚道:“为何?”
  谭小谈道:“东山根基太浅,整合虽快,成长虽速,却也只能逍遥于东山,纵横于海上,恍恍然一方巨盗!”
  杨瀚目光一凝,道:“一方巨盗?”
  谭小谈浅浅而笑,道:“是!他们的根基只聊胜于无,武力虽强,却又不足以撼动一国。固此虽然凶悍,终究不过一方巨寇,他们想维持下去,唯有靠抢。这样的一群人,何足与?”
  杨瀚轻轻转着酒杯,心中便想,她倒好眼力!不错,东山之隐患,就在于没有农工百业之基础,一盘散沙反而活得自在,如今汇聚一起,反是绝大的负担。如此一来,自然难成气候,不过,你们谁会晓得,我本来就是只想把它打造成一口无坚不摧的刀呢?
  想到这里,杨瀚便又敬了自已一杯酒,心意欣然。
  谭小谈并不清楚杨瀚心中所思,当日咸阳宫里杨瀚登基,诸般的仪制都像是玩笑,就连唐诗逐小谈出门都是一场戏,但是在他们所有人看来,小青与杨瀚的决裂却是真的。
  小青有与杨瀚决裂的动机,他们更不相信杨瀚在那时候就已预测未来、布局下子,将三山洲一分为二,如双子星般各自发展,只待时机适宜再合体如一。
  如今已一年了。
  徐家、巴家、蒙家,包括如影随形地跟在杨瀚身边的谭小谈,没有一个发现过他与东山有过任何形式的联系。
  杨瀚甚至从不提起东山,今晚是第一次,想来是因为他负了小青,终究有愧于心。
  小谈既已决心委身杨瀚,自是希望能叫他看到自已的长处,而不是只把自已当个杀手看待。于是,她夹起一截嫩笋,对杨瀚道:“反观大王您,这一年来看似垂拱而治。可是……”
  她把嫩笋轻轻放进杨瀚盘里:“诸部出山了,城池建起了,黄册造了,良田开了,工商兴了,连驿站都有了,它……还兼备着谍报司的功能吧?”
  小谈莞尔道:“马上,律法也要建立了。这林林总总,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一朝开国才应有的气象?可这哪一件,若是大王下旨叫人去做,只怕都会适得其反。但如今呢?大王似乎什么都没做,别人就把大王想要他做的事给做了,细细想来,这每一件事的背后,又哪里少得了大王的影子呢?”
  杨瀚微笑道:“做杀手的眼睛就是犀利。”
  谭小谈有些不高兴,人家这般卖弄,不就是想让你忘了我是杀手?还说!
  谭小谈扁了扁小嘴,又道:“‘岁寒三友’中的竹,种下五年也不见成长,可这五年里,它的根系却可以扩张到数里地之外。五年之后,一场春雨下来,它在半年之内,就能长到旁的树五十年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谭小谈夹起一截翠生生的嫩笋,轻启娇红的双唇,用那洁白的编贝似的牙齿轻轻咬下一截,好看地咀嚼了两下,嫣然道:“人家现在迫不及待,想看大王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一朝风雷动,天下霹雳惊!”
  杨瀚心中自得,面上却是矜持一片:“小谈杀人,可以不用刀了!”
  小谈听了更加郁闷,若是这一辈子都被大王看作杀手,那……那跟了他做什么?真真地可恶!
  夜色把月光轻轻地托上高空,小谈开始铺被。
  依旧是面对杨瀚,虽然他没有再偷看。
  再美的景致,已经看了一年,也不至于依旧那般贼眉鼠眼。
  帷幔放下了,薰香已点燃,杨瀚仍然坐在椅上,闭着眼睛,轻叩桌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