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33

六年(前645年)春季,秦缪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已经深入我国境内了,该怎么办啊?”庆郑说:“当初秦国护送国君您回国即位,您即位后却违背了给秦国土地的诺言;晋国爆发了饥荒,秦国源源不断地运粮食给我们,可是秦国闹饥荒时,晋国没有给予秦国援助,反而想借机攻取秦国:秦军如今深入晋国国境不也应该吗!”晋惠公通过占卜来选驾战车以及担当护卫的人,占卜的结果都是以庆郑为吉利。晋惠公说:“庆郑有些无礼。”于是就改令步阳驾战车,家仆徒担当车右,晋国军队开始向秦国进军。九月壬戌日,秦缪公与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晋惠公的马陷入了泥潭当中,无法行走,秦军这时候赶来了,惠公十分窘迫,召来庆郑帮他驾车。庆郑说:“不按占卜的结果去做,失败不也应该吗!”庆郑说完便离开了。惠公只好改命梁繇靡为他驾车,虢射担当车右,迎击秦缪公。秦缪公手下的英勇士兵拼死打败了晋军,晋军败退,晋惠公没有抓到秦缪公,反而被秦穆公俘获并带被回了秦国。秦缪公想要杀掉晋惠公祭祀上天。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缪公的妻子,她穿着丧服痛哭不已。秦缪公说:“俘虏了晋侯应该高兴啊,可是如今你却为此而悲伤起来。况且我曾听说箕子看见唐叔当初刚刚被分封时,就说过‘唐叔的后代一定会繁荣昌盛’,晋国怎么能这样就灭亡了呢!”秦穆公于是与晋惠公在王城订立盟约,答应放他回到晋国。晋惠公也派遣吕省等人回报晋国人说:“我虽然能够回到晋国,但也没有颜面再见宗庙社稷了,选个良辰吉日让我的儿子圉继位吧。”晋国人听到这番话后,全都伤心落泪了。秦缪公问吕省说:“晋国内部团结和睦吗?”吕省回答说:“不和睦。百姓们惧怕没有国君以后,亲人们也会死去,他们并不怕拥立公子圉当国君,都说‘一定要报仇,宁愿去服侍戎、狄’。而那些贵族们却很爱护晋惠公,并且知道他有罪,正等待秦国送晋惠公回国的命令,并说‘一定会报答秦国的恩德’。晋国国内因为有这样两种意见,所以不和睦。”秦穆公于是为晋惠公更换了居住的馆舍,并且用“七牢”来招待他。十一月,秦穆公送晋惠公回晋国。晋惠公回到晋国后,杀害了庆郑,重新修整政治教化。晋惠公与大臣们谋划说:“重耳还逃亡在国外,诸侯中大多认为护送他回国当晋国国君对自己有好处。”于是晋惠公就想派人到狄国去杀重耳。重耳听说后,立即逃到了齐国。
八年,使太子圉质秦。初,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其女妻之,生一男一女。梁伯卜之,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为圉【圉:养马者。】,女为妾。
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其众数相惊,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灭之。
十三年,晋惠公病,内有数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君即不起,病【病:担心,忧虑。】大夫轻,更立他公子。”乃谋与其妻俱亡归。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子圉遂亡归晋。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
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肯召。怀公怒,囚狐突。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数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何以教之?”怀公卒杀狐突。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郄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
八年(前643年),晋惠公派太子圉到秦国当人质。当初,惠公逃亡到梁国时,梁伯将女儿嫁给了他,生了一双儿女。梁伯为这两个孩子占卜,卜辞说将来男孩会成为臣仆,女孩会成为妾,因此为男孩取名叫圉,女孩叫妾。
十年(前641年),秦国灭掉梁国。梁伯爱好大兴土木,修建城池沟堑,使百姓疲惫不堪,怨声载道,多次互相惊吓,叫道“秦兵来了”,百姓们恐慌害怕,结果秦国果真灭了梁国。
十三年(前638年),晋惠公生病,他有好几个儿子。当时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圉说:“我母亲的娘家是梁国,如今梁国已被秦国灭掉了,我在国外受到秦国的轻视,在国内也得不到他人的援助。如果父亲一病不起,我担心晋国的大夫们一定也会轻视我,改立其他公子。”太子圉于是与妻子谋划一起逃回晋国。服侍太子圉的秦国女子说:“您是一国的太子,蒙受屈辱在这里当人质。秦国国君派我来侍奉您,目的是要我稳固住您的心。您快逃走吧,可我不能跟随您走,但也不会说出去。”公子圉于是逃回晋国。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就是晋怀公。
太子圉从秦国逃走了,秦穆公十分生气,于是访求公子重耳,打算护送他回国当国君。公子圉继承国君之位后,畏惧秦国会派兵攻打晋国,于是下令跟从重耳逃亡在外的人全部按期回国,如果到期还没有回来就会诛灭他的全家。狐突的儿子狐毛以及狐偃都跟随重耳逃到了秦国,狐突不愿让他们回来。晋怀公非常生气,就囚禁了狐突。狐突说:“我的儿子侍奉重耳已有好几年了,现在召他们回国,这就是让他们背叛自己的主子。以后我还怎么教导他们?”晋怀公终于杀死了狐突。秦穆公于是派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并派人告知栾氏、郄氏的党羽在国内接应,在高梁杀了晋怀公,送重耳返回国内。重耳继位,便是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趣:通“促”。】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
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生伯鯈、叔刘;以少女妻赵衰,生盾。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傒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停止行进。】。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犁:等到。】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从年少时起就喜好结交贤德的士人,十七岁时,他的身边就已有五名贤士:赵衰;狐偃咎犯,是晋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武子。在晋献公当太子时,重耳就已长大成人了。晋献公即位时,重耳二十一岁。献公十三年(前664年),由于骊姬的缘故,重耳被派到蒲城去防守秦国。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献公杀了太子申生,骊姬又进谗言陷害重耳,重耳恐惧,没有辞别献公就逃回了蒲邑。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献公派宦官履鞮赶快把重耳杀死。结果重耳翻墙逃走了,宦官履鞮紧追不舍,砍掉了重耳的衣袖。重耳于是逃奔狄国。狄国是重耳母亲的故国。这时重耳四十三岁。从此那五名贤士,还有不知名的数十人,都跟随重耳一起来到狄国。
狄国攻打咎如,虏获了咎如国的两位女子。狄国国君将年长的女子嫁给了重耳,生下了伯鯈、叔刘;狄国国君把年少的女子嫁给了赵衰,生下了盾。重耳在狄国住了五年,晋献公去世,里克已杀了傒齐、悼子,派人来迎接重耳回国,想要拥立重耳为国君。重耳担心自己会被杀害,因此执意谢绝了,没敢回晋国。后来晋国改为迎回重耳的弟弟夷吾并立为国君,就是晋惠公。惠公七年(前644年),晋惠公担心重耳会抢夺君位,于是派宦官履鞮带领壮士一起去杀重耳。重耳听说后,就与赵衰等人商讨说:“当初我逃亡到狄国,并不是为了利用此地来成就事业,而是因为此地离晋国很近,容易到达,所以暂时在此停留。在这里歇得久了,我希望可以迁到大国。齐桓公乐善好施,志在称霸,于是收留体恤各国的诸侯。如今听说管仲、隰朋都去世了,齐桓公也渴望得到贤能的人来辅佐他成就霸业,我们为何不去那里呢?”于是重耳就前往齐国了。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还没回来的话,你就嫁给别人吧。”他的妻子笑了笑说:“等到二十五年,我坟头上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这样,我还是会一直等待你的。”重耳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才离去。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野人:农夫。】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骈胁:肋骨紧密相连如一骨。】。曹大夫厘负羁曰:“晋公子贤,又同姓,穷来过我,奈何不礼!”共公不从其谋。负羁乃私遗重耳食,置璧其下。重耳受其食,还其璧。
去,过宋。宋襄公新困兵于楚,伤于泓,闻重耳贤,乃以国礼礼于重耳。宋司马公孙固善于咎犯,曰:“宋小国新困,不足以求入,更之大国。”乃去。
重耳经过卫国时,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离开卫国后,又路过五鹿,饥饿得向当地农夫讨饭,当地人将土块放在器皿中给他吃。重耳十分生气。赵衰说:“土块,象征着将来你会拥有这片土地,你应该拜谢接受它。”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以厚礼相待,并将宗室之女嫁给重耳为妻,又赐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很满足于现有的生活。重耳到齐国两年后齐桓公就去世了,当时正巧赶上竖刀等人发起叛乱,齐孝公继承了君位,各诸侯国的军队趁机屡次进犯齐国。重耳在齐国一共住了五年。重耳很喜欢在齐国娶的妻子,心里根本不想离开齐国。赵衰、咎犯就在一棵桑树底下商讨如何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妻子的侍女恰好在桑树上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就将此事告诉了她的主人。重耳的妻子却杀了那个侍女,并劝重耳赶紧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但求安乐,何必管其他的事呢!我一定要老死在齐国,不能离开。”他的妻子说:“您可是一国的公子,穷困时被迫来到这里,跟随你的那些贤士个个愿为您效死。您不赶快返回晋国,报答您辛劳的臣子,却在此贪恋女色,我私下替您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不回晋国,什么时候才会有成功的一天?”于是她就与赵衰等人合谋,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离开了齐国。走了很远,重耳才醒了过来,他十分生气,拿起戈就要杀咎犯。咎犯说:“杀死我就能够成就您的事业,这是我狐偃的夙愿啊。”重耳说:“如果事情没有成功,我就吃了你的肉。”咎犯说:“就算事情没有成功,可我的肉又腥又臊不好吃,怎么能值得您吃呢!”于是重耳这才罢休,继续向前赶路。
重耳经过曹国,曹共公没有以礼相待,想偷看重耳身上紧密相连的畸形肋骨。曹国的大夫厘负羁说:“晋公子贤能,又和我国是同姓,他在困窘时途经我国,为什么不能以礼相待呢!”曹共公没有听从厘负羁的劝告。厘负羁就私下送食物送给重耳,并在食物下面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还给了厘负羁。
重耳离开曹国,路过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国打败,在泓之战中受了伤,他听说重耳贤明有才能,于是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重耳。宋国的司马公孙固与咎犯的关系很好,于是他说:“宋国是个小国,最近又打了败仗,没有能力帮助你们回国,还是另投大国吧。”于是重耳离开了宋国。
过郑,郑文公弗礼。郑叔瞻【叔瞻:郑国大夫,郑文公弟。】谏其君曰:“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且又同姓。郑之出自厉王【郑之出自厉王:郑国始封君郑桓公是周厉王之子。】,而晋之出自武王【晋之出自武王:晋国始封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郑君曰:“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叔瞻曰:“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后为国患。”郑君不听。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居楚数月,而晋太子圉亡秦,秦怨之;闻重耳在楚,乃召之。成王曰:“楚远,更数国乃至晋。秦晋接境,秦君贤,子其勉行!”厚送重耳。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瞻劝谏他的国君说:“晋公子贤明有才能,他的随从全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况且又与我们郑国是同姓。郑国的先祖是周厉王的儿子,晋国的先祖是周武王的儿子。”郑文公说:“诸侯国公子流亡到我国的太多了,怎么可能全都以礼相待呢!”叔瞻说:“如果国君您不能对他以礼相待,还不如把他杀死,以免将来成为我国的祸患。”郑文公没有听从叔瞻的劝告。
重耳离开郑国后前往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款待他,重耳谢绝了,称不敢当。赵衰说:“您在外流亡了十多年,小国都轻视您,更何况是大国呢?如今楚国这个大国竟然以厚礼招待您,您就不要辞让了,这可是上天在护佑您啊。”于是重耳按作客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楚成王用厚礼款待了重耳,重耳非常谦卑。楚成王说:“假如有一天您返回了晋国,将会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珍禽异兽、宝玉绢帛等东西,国君您都有很多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礼物来报答您。”楚成王说:“即便如此,你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将来万不得已,晋国与楚国在平原或是湖沼地带交战,请允许我为您退避三舍之地。”楚国将军子玉大怒道:“国君对晋国公子十分厚待,可是今天重耳却出言不逊,请让我杀了他。”楚成王说:“晋公子很贤明,可是流亡在外太久了,跟从他的都是栋梁之材,这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我怎么能杀死他呢?况且又能让他改说什么呢!”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以后,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回了晋国,秦缪公十分怨恨太子圉;他听说重耳在楚国,于是邀请他来秦国。楚成王说:“楚国距离晋国很远,要途经好多个国家才可到达晋国。而秦国与晋国交界,秦缪公又很贤明,你去秦国吧!”楚成王准备了厚礼为重耳送行。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司空季子:名胥臣,晋国大臣。】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赵衰歌《黍苗》【《黍苗》:《诗经·小雅》篇名。】诗。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子圉立。十一月,葬惠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郄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唯惠公之故贵臣吕、郄之属不欲立重耳。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河伯:黄河水神。】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渡河。秦兵围令狐,晋军于庐柳。二月辛丑,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群臣皆往。怀公圉奔高梁。戊申,使人杀怀公。
重耳来到秦国后,秦缪公把五个同宗女子都嫁给了重耳为妻,公子圉原先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想接受公子圉原先的妻子,司空季子说:“公子圉的国家您尚且要去攻打,更何况是占有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了这个女子就可以与秦国结成姻亲关系,就可以求秦国帮您返回晋国了,您现在却拘泥于小节,忘了大的耻辱!”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原先的妻子。秦缪公十分欢喜,与重耳一起宴饮。席间赵衰吟诵了《黍苗》诗。秦穆公说:“我知道你们想快点回到晋国。”赵衰与重耳从座位上离开,再次拜谢秦缪公说:“我们这些孤臣仰仗您,就如同百谷期盼及时雨一般。”当时是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季。晋惠公在九月去世,太子圉继位。十一月,安葬了晋惠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郄縠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偷偷来劝重耳、赵衰等人返回晋国,愿意为重耳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派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晋国听说秦兵来了,也发兵抵抗秦兵。然而人们都已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国。唯有晋惠公的旧臣吕甥、郄芮等人不愿拥立重耳。重耳在外流亡共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晋国,此时已六十二岁了,晋国人大多数都愿归顺他。
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季,秦国护送重耳来到黄河边。咎犯说:“我跟从您流亡天下,期间犯了很多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更何况您呢?我请求在这里离开您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国都,没有与您同心共事的话,就请河神来作证。”重耳说完就把玉璧扔进了黄河,以此与子犯盟誓。此时介子推也在追随重耳,他在船中,就笑道:“上天的确是在保佑公子,可是子犯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邀功,真是足以令人感到耻辱啊。我不想与这样的人共事。”于是介子推就独自偷偷渡过黄河。秦兵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二月辛丑日,咎犯与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订下盟约。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大营。丙午日,重耳到达了曲沃。丁未日,重耳朝拜武公的宗庙,并即位成为晋国国君,便是晋文公。群臣全都前来朝拜。怀公圉逃奔高梁。戊申日,晋文公派人杀了怀公。
怀公故大臣吕省、郄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杀文公。文公不知。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欲以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文公不见,使人让曰:“蒲城之事,女斩予祛。其后我从狄君猎,女为惠公来求杀我。惠公与女期三日至,而女一日至,何速也?女其念之。”宦者曰:“臣刀锯之余,不敢以二心事君倍主,故得罪于君。君已反国,其毋蒲、翟乎?且管仲射钩,桓公以霸。今刑余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于是见之,遂以吕、郄等告文公。文公欲召吕、郄,吕、郄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国人卖己,乃为微行,会秦缪公于王城,国人莫知。三月己丑,吕、郄等果反,焚公宫,不得文公。文公之卫徒与战,吕、郄等引兵欲奔,秦缪公诱吕、郄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夏,迎夫人于秦,秦所与文公妻者卒为夫人。秦送三千人为卫,以备晋乱。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带:又称“叔带”、“王子带”、“太叔”,惠王之子,襄王之弟。】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duì【怼:怨恨。】?”推曰:“尤【尤:罪。】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晋怀公的旧臣吕省、郄芮原本就不愿归顺晋文公,晋文公继位后,他们惧怕被杀,就打算与党羽密谋烧毁文公的宫室,企图杀了晋文公。晋文公并不知道这件事。当初想要杀死晋文公的宦官履鞮得知了这个阴谋,想告诉晋文公,从而解除以前的罪过,于是请求觐见晋文公。晋文公没有接见他,并派人责备他说:“我还记得在蒲邑所发生的事情,你斩断了我的衣袖。后来,我跟从狄君去打猎,你又替惠公来追杀我。惠公给了你三天期限到达,可是你只用了一天就到了,为什么那么急呢?你好好想一想这些事吧。”宦官履鞮回答说:“我是受过宫刑的人,事奉国君不敢有二心,不敢违背国君的命令,因此得罪了国君您。现在您已回国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邑、狄国那样的事吗?况且管仲曾经用箭射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却在管仲的辅佐下称霸。现在我这个有罪之人有要事要向国君禀告,可是国君却不愿接见我,恐怕灾难将要降临到您头上了。”于是晋文公接见了他,履鞮便把吕省、郄芮等人的阴谋报告给了晋文公。晋文公想要召见吕省和郄芮,可是吕省、郄芮等人手下的党徒太多,文公担心自己刚刚回国,国人会出卖自己,于是就微服出行,在王城会见了秦穆公,对此国人全然不知。三月己丑日,吕省、郄芮等人果然谋反了,他们焚毁了文公的宫室,却并未抓到文公。文公的卫士与他们战斗,吕省、郄芮等人想率兵逃走,秦缪公引诱吕省、郄芮等人,在黄河岸边杀了他们,晋国恢复稳定后,文公才回来。夏季,文公从秦国接回夫人,秦缪公嫁给文公的妻子终于都被封为夫人。秦缪公还送给晋文公三千卫兵,以防备晋国发生动乱。
晋文公修明政务,向百姓广施恩惠。奖赏跟随他一起流亡的人以及有功的大臣,功劳大的赏赐城邑,功劳小的授予爵位。文公还没有封赏完毕,周襄王就因为弟弟带发难而出逃居住在郑国,并派人到晋国告急。晋国局势刚刚安定,文公想要派兵去解救周襄王,又担心有其他的祸乱,所以暂停了封赏,没有来得及封赏已经隐居的介子推。介子推自己没有去向晋文公要俸禄,所以他当时没有得到封赏。介子推对母亲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仅有文公还在世。惠公与怀公没有任何亲信,所以其他国家和本国的百姓臣子都抛弃了他们;然而上天并没有让晋国灭亡,一定会出现真正的国君,主持晋国的祭祀,这个人不是文公还会有谁呢?上天确实是在保佑文公,可是有些人却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不是很荒谬吗?偷窃他人的财物,都会被人称作盗贼,更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绩据为己有呢?臣子掩饰自己的罪过,国君赏赐奸邪之人,国君与臣子上下相互欺瞒,我很难与这些人一起相处。”他的母亲问他:“你何不也去求国君赏赐呢?如果你就这样死了,又能去怨恨谁呢?”介子推说:“明明知道他们的做法是错的却还要去效法,我的罪过将比他们的还大。况且我口出怨言,更不能享受国君给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那也要使国君知道一下你的情况,怎么样?”介子推回答说:“话语,是身体的花饰而已;身体都打算隐藏起来了,还要那些花饰有什么用呢?身穿那些花饰,就是要显耀自己了。”他的母亲说:“你真的能做到吗?我与你一起隐藏起来。”他们到死都未再出现。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龙:喻重耳。】欲上天,五蛇【五蛇:指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和介子推。】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防:防范。】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
二年春,秦军河上,将入王。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介子推的跟随者十分怜悯他,就在宫门挂了一条字幅,字幅写道:“龙想要飞上天,曾有五条蛇帮扶他。龙现在已经升入云霄,四条蛇也都各自进入了自己的屋宇,唯有一条蛇独自哀怨,始终没能找到自己的住所。”晋文公外出时,看见了那字幅,说:“这说的就是介子推啊。我一直劳心于王室之乱,没来得及回报他的功劳。”于是派人去召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早已离开了。文公于是到处寻找他的住所,听说他在绵上山,于是文公将整座绵上山赏赐给了介子推,作为他的禄田,称为介山,并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且表彰贤能的人”。
跟从文公流亡多年的仆人壶叔说:“国君您曾三次赏封有功的人,可是都没有赏赐我,因此我冒昧地前来向您请罪。”晋文公回答说:“能用仁义来教导我,用德行与恩惠来防止我犯错误的,这样的人应受到上等奖赏。用行动来辅佐我,使我终于取得成功的,这样的人应受到次一等的奖赏。战场上敢于冒流矢飞石的危险,为我立下汗马功劳的,这样的人应受到再次一等的奖赏。如果只是用苦力侍奉我,但没有补救我的错误的,将受到更次一等的奖赏。三次赏赐过后,立即就要赏赐你了。”晋国人听到文公的这番话,都很高兴。
晋文公二年(前635年)春季,秦军在黄河岸边驻扎,将要护送周襄王回京城。赵衰说:“要想称霸,没有比护送周襄王回京城、尊崇周王更好的方法。周王室与晋国原本就是同姓,如果晋国没有抢先护送周襄王回京,而是落在秦国后面,就没有向天下发号施令的资本。现在尊崇周襄王,乃是晋国将来称霸的资本。”三月甲辰日,晋国于是派兵到阳樊,包围了温邑,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四月,杀了周襄王的弟弟带。周襄王于是将河内、阳樊的土地赐给了晋国。
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于是晋作三军。赵衰举郄縠将中军,郄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为右:往伐。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山东:指太行山以东。】,而以原封赵衰。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卫。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卫侯居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不卒【不卒:未能成功。】。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而用美女【用美女:此三字为衍文。】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四年(前633年),楚成王和其他诸侯国包围了宋国,宋国的公孙固来到晋国告急。先轸说:“报答宋襄公的赠马厚恩并使晋国称霸于诸侯,就在如今的这场战役了。”狐偃说:“楚国不久前取得了曹国,而且又与卫国初次联姻,如果我们讨伐曹卫两国,楚国一定会去营救,这样宋国就可免于灾难了。”晋国于是创建了三军。赵衰举荐郄縠统领中军,并让郄臻辅佐他;派遣狐偃掌管上军,让狐毛辅佐他,任命赵衰为卿;栾枝统领下军,先轸协助他;荀林父驾战车,魏犨担当车右:三军前往攻打曹、卫两国。冬季十二月,晋兵首先占领了太行山以东的地方,并将原邑封给了赵衰。
五年(前632年)春季,晋文公想要攻打曹国,于是向卫国借路,卫国人没有同意。晋军只好绕远从黄河的南段渡河,侵入曹国,并攻打卫国。正月,晋军攻取了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会盟。卫侯请求与晋国结盟,晋国人没有答应。卫侯于是又想要与楚国结盟,卫国人不想这样做,因此驱逐了卫侯以讨好晋国。卫侯被迫居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都城防守。楚国前来援救卫国,却未能成功。晋侯包围了曹国。三月丙午日,晋军攻入了曹国都城,斥责曹共公没有听从厘负羁的劝告却让三百人乘坐着华美的车子招摇过市的过错。为了报答厘负羁曾经的恩德,晋文公命令军队不许进入厘负羁同宗族的住所。楚军又包围了宋国,宋国又向晋国告急。晋文公这次要想营救宋国就要攻打楚国,可是由于楚成王当年对他有恩,所以他不想讨伐楚国;打算对宋国的请求置之不理,可是宋襄公当年也有恩于自己:晋文公进退两难。先轸说:“抓住曹伯,然后分割曹国、卫国的土地给宋国,楚国会急于营救曹国、卫国,如此一来,楚国就会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了。”晋文公听从了先轸的建议,楚成王于是领兵离开了。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厄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咎犯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许。”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楚得臣【得臣:即子玉。】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宋公【宋公:指宋成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楚国将领子玉对楚成王说:“国君您对待晋文公仁义至厚,如今他明知楚国与曹、卫两国关系好却有意讨伐它们,这是轻视您。”楚成王说:“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过了很长时间窘困的生活,终于得以返回晋国,对人世间的苦头非常了解,因此能够善待他的子民,上天在保佑着他,其势不可阻挡。”子玉坚持请战说:“我不敢说这次一定能取得胜利,只希望因此能封住那些进谗言之人的口。”楚成王十分生气,给了他很少的兵力。子玉于是派宛春告诉晋文公说:“请您恢复卫侯的君位并归还曹国的土地,我也会解除对宋国的包围。”晋国大夫咎犯说:“子玉太无礼了,国君只能获得一个好处,可是当臣子的却能得到两个好处,我们不能答应这个条件。”先轸则说:“能使人心安定就称为有礼。楚国的一句话能够使三个国家安定,可是您的一句话却能使这三个国家灭亡,那么就是我们无礼。如果不答应楚国,就是放弃了宋国。不如暗中答应楚国恢复曹侯、卫侯的地位,以此来引诱楚国,扣留宛春以激怒楚国,等战事发生后再另想其他的计谋。”晋侯于是就把宛春扣押在了卫国,并且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曹国、卫国于是与楚国绝交了。楚国的子玉非常生气,率军攻打晋军,晋军不断后退。晋国的军吏问:“我军为什么要撤退?”晋文公说:“从前我在楚国时,曾与楚成王约定,交战时晋军会向后撤退三舍之地,我怎么能背弃自己的承诺呢?”楚军也想撤退,可是子玉不答应。四月戊辰日,宋成公、齐将、秦将以及晋侯在城濮驻扎。己巳日,与楚军交战,楚军被打败,子玉带领残兵逃走了。甲午日,晋军班师回到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修建了宫殿。
起初,郑国曾帮助过楚军,如今楚军战败了,郑国很惧怕,派使者向晋侯请求结盟。晋侯于是与郑伯订立了盟约。
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驷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拉的战车。】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lù,彤弓矢百,玈lú弓矢千,秬jù鬯一卣yǒu【卣:酒器,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底部有脚。】,圭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予一人:天子自称。】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是以先之。”
五月丁未日,晋文公向周天子进献从楚国俘获的战利品,一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战车,一千多名步兵。周襄王派王子虎宣布任命晋文公为霸主,并赐给他大辂车,一把红色的弓、一百支红色的箭,十把黑色的弓、一千支黑色的箭,一卣用黑黍加香草酿造而成的醇酒,一把柄为圭状的玉勺以及三百名勇士。晋侯再三谢绝,最后才叩首接受了。周朝的史官写了《晋文侯命》:“周王这样说道:您用仁义使诸侯和睦,大显文王、武王的功业。文王、武王能谨慎地修明德行,光照上天,名声广传于人间,所以上帝将帝王的使命赐给了文王、武王,让其恩泽延及到子孙后代。您要协助我继承祖先的帝业,永安天子之位。”于是晋文公开始在诸侯中称霸。癸亥日,王子虎在践土的行宫与诸侯会盟。
晋军放火烧了楚军的营地,大火连续好几天都未熄灭,晋文公却唉声叹气的。大臣们说:“打败了楚军可是国君您仍忧虑,为什么?”晋文公说:“我听说只有圣人在取得胜利时能安心,因此我会感到害怕。况且楚国大将子玉还没死,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呢!”子玉战败后回到了楚国,楚成王怨恨他没有听自己的话,贪图与晋国作战,于是狠狠地斥责了子玉,子玉自杀身亡。晋文公说:“我在外面攻打楚国,而楚王在国内诛杀大将,内外交相呼应。”于是晋文公才高兴起来。
六月,晋人再次让卫侯回到了国都。壬午日,晋文公渡过黄河后北上回到了晋国。回国后他开始论功行赏,其中狐偃功劳最大。有人说:“城濮之役,主要靠先轸出谋划策。”晋文公说:“在城濮作战时,狐偃劝我不要失信。先轸则说:‘作战重要的是取胜’,我听取了他的话并打了胜仗。可是先轸的话只能有利于一时,而狐偃所说的却有利于我创建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让一时的利益凌驾于千秋万代的功业之上呢?所以我把狐偃的功劳排在了最前面。”
冬,晋侯会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孔子读史记至文公,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说晋侯曰:“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于是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先縠:又称“彘子”,先轸之子。】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冬季,晋文公在温邑会见了诸侯,想要率领诸侯朝见周襄王。晋文公担心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办成此事,恐怕有些诸侯会背叛自己,就派人告诉周襄王,让他去河阳狩猎。壬申日,晋文公率领诸侯到践土朝见了周天子。孔子读史书看到关于文公的这段记载,说:“诸侯无权召见周天子,我之所以要在《春秋》上将这件事写成‘周天子在河阳打猎’,是对此事隐讳的说法。”
丁丑日,诸侯国包围了许国。曹伯的大臣中有人劝晋文公说:“齐桓公会盟各诸侯国是为了扶植异姓国家,如今国君您会盟诸侯却是为了灭亡同姓国家。曹国,是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盟诸侯而灭掉兄弟之国,这是不合礼法的。”晋文公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恢复了曹伯的君位。
此时晋国开始创建左行、中行、右行三支军队。荀林父统领中行军,先縠统领右行军,先蔑统领左行军。
七年(前630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同出兵包围了郑国,原因是晋文公逃亡经过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对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以及城濮之战时郑国曾帮助楚国。晋国包围郑国,想要俘获叔瞻。叔瞻听说了这一消息,于是自杀了。郑国人抬着叔瞻的尸体来向晋文公禀告。晋文公则说:“一定要抓到郑国国君我才会甘心。”郑文公恐惧,于是暗中派人告诉秦缪公说:“灭掉郑国会使晋国的力量增强,这对晋国来说是有好处的,可是对秦国来说却未必有利可图。国君您为什么不帮助郑国解脱困境,使郑国成为秦国在东行道路上的好友呢?”秦伯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撤兵了。很快晋国也撤兵了。
九年(前628年)冬年,晋文公去世,其子襄公欢继位。这一年郑文公也去世了。
郑人或卖其国于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王孙满:周王宗室。】讥之。兵至滑【滑:诸侯国名,姬姓。】,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
晋先轸曰:“秦伯不用蹇叔,反其众心,此可击。”栾枝曰:“未报先君施于秦,击之,不可。”先轸曰:“秦侮吾孤,伐吾同姓,何德之报?”遂击之。襄公墨衰绖。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文公夫人秦女,谓襄公曰:“秦欲得其三将戮之。”公许,遣之。先轸闻之,谓襄公曰:“患生矣。”轸乃追秦将。秦将渡河,已在船中,顿首谢,卒不反。
后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晋,报殽之败,取晋汪以归。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王官:晋邑名。】,封殽尸而去。晋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郑国有人想出卖自己的国家给秦国,秦穆公派兵前去偷袭郑国。十二月,秦军路过晋都的城郊。襄公元年(前627年)春季,秦军途经周都,十分骄横无礼,王孙满讥笑秦军不懂礼法。秦军到滑国时,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去周都做生意,正好遇到了秦军,弦高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十分惊慌,只好退兵了,在顺便灭掉滑国后才班师返回。
晋国的先轸说:“秦伯没有听从蹇叔的劝告,违背了民心,我们可以在此时攻击秦军。”栾枝则说:“还没有报答秦国对先君的恩德,就攻击它,是不行的。”先轸说:“秦国欺侮我们刚刚失去父亲的国君,讨伐与我们同姓的国家,有什么恩德要报答呢?”晋国于是攻打秦国。晋襄公身穿着黑色的丧服随军出征。四月,晋国在崤山打败了秦军,虏获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三位秦军大将后返回。晋襄公就穿着黑色的丧服安葬了晋文公。晋文公的妻子是秦国女子,她对晋襄公说:“秦君想要得到那三位败将从而杀掉他们。”襄公同意了,于是把那三名秦国将领遣送回国。先轸听说后,对襄公说:“祸患就此产生了。”先轸于是立即去追那三名秦国将领。他们正在渡过黄河,已经在船上了,看到岸边的先轸便叩头辞谢,终于没能追回。
三年后,秦国果然派孟明攻打晋国,以报崤山战败之仇,攻取了晋国的汪邑后撤兵。四年(前624年),秦缪公率军大举进攻晋国,秦军渡过了黄河,攻下了晋国的王官城,在崤山为其阵亡的将士修建了坟墓,之后才离开。晋军十分害怕,不敢再出战,于是固守城池。五年(前623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了新城,报了王官一战的失败之仇。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霍伯:即先且居,先轸之子,封于浦城,称浦城伯;后封于霍,称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贾季【贾季:即狐射姑,姬姓,狐氏,字季,狐偃之子。】曰:“不如其弟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盾曰:“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母淫子僻,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可乎!”使士会【士会:晋国大夫,士之孙,成伯缺之子。】如秦迎公子雍。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赵盾废贾季,以其杀阳处父。十月,葬襄公。十一月,贾季奔翟。是岁,秦缪公亦卒。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郄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六年(前622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和霍伯全都去世了。赵盾接替赵衰执掌晋国国政。
七年(前621年)八月,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的年纪还小。晋国人因为国家多次遇难的缘故,想要立一个年长的人当国君。赵盾说:“立襄公的弟弟雍当国君吧。他乐善好施而且又年长,先君又很喜爱他;并且他亲近于秦国,秦国向来是晋国的友好邻国。如果拥立有善德的人当国君,国家就能稳定,侍奉年长者国家就能够和顺,拥护先君喜爱的人就是孝顺,与旧日的好友结交国家就能安定。”贾季说:“不如拥立雍的弟弟乐。两位国君都曾十分宠爱辰嬴,如果立她的儿子当国君,百姓一定会安心的。”赵盾说:“辰嬴的地位很卑贱,地位排在晋文公的九个姬妾的下边,她的儿子会有什么威望!而且辰嬴曾被两位国君宠幸,这可是淫乱。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够向大国求助却居住在小国,这是鄙陋。母亲淫乱,儿子鄙陋,这样就不会有威信;陈国不仅小,而且距离晋国很遥远,得不到援助:怎么可以立乐为国君呢!”于是赵盾派士会前往秦国迎回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前往陈国召回公子乐。赵盾废黜了贾季的官职,原因是他杀了阳处父。十月,晋国安葬了晋襄公。十一月,贾季逃奔翟国。这年,秦缪公也去世了。
灵公元年(前620年)四月,秦康公说:“从前文公刚刚回到晋国时,晋国没有卫士护卫,因此吕省、郄芮才发动了叛乱。”秦国于是送给公子雍很多卫士。太子夷皋的母亲缪嬴终日抱着太子到朝廷上号叫哭泣,说:“先君有什么过错吗?他的后嗣又有什么过错呢?你们抛弃嫡子而到国外去找寻国君,打算把太子放到哪里?”她走出朝廷,又抱着太子跑到赵盾家,叩头说:“先君曾把太子托付给您,并说‘将来这个孩子如能成材,我就会敬受您的恩赐;如果没有成材,我就会怨恨您’。现在先君虽然已经逝世了,可是他的话好像还在我的耳边,然而如今您却要舍弃太子,为什么?”赵盾和各位大夫们害怕缪嬴继续纠缠下去,并且怕被杀害,就放弃迎立公子雍而立太子夷皋当国君,便是晋灵公。晋国派兵阻拦护送公子雍回国的秦军。赵盾担任主将,率军前去抵御秦军,在令狐打败了秦军。先蔑、随会被迫逃亡到秦国。秋季,齐、宋、卫、郑、曹和许国的国君全来会见了赵盾,并在扈邑订立了盟约,原因是晋灵公刚刚即位。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郩。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郄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七年,晋六卿【六卿:指当时晋国三军的六位将领,分别是赵盾、荀林父、却缺、臾骈、栾盾和胥甲。】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胹:煮,炖。】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锄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四年(前617年),晋国攻打秦国,攻取了少梁。秦军也攻取了晋国的崤城。六年(前615年),秦康公率军讨伐晋国,攻取了羁马。晋灵公很愤怒,于是命赵盾、赵穿、郄缺率军还击秦国,两军在河曲展开了激战,其中赵穿的功劳最大。七年(前614年),晋国的六卿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经常给晋国制造祸乱,就让大臣魏寿余假装反叛晋国并投降秦国。秦国让随会到魏邑接受魏寿余的投降,魏寿余趁机抓住了随会并将他带回晋国。
八年(前613年),周顷王去世,公卿们相互争夺权势,所以没有向各诸侯国发讣告。晋侯派赵盾率领八百辆战车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拥立周匡王继位。这一年,楚庄王刚刚继承了君位。十二年(前609年),齐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齐懿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