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419

  只要打好这一仗,一三三旅铁定会独立出去,成为第十五集团军的第一个独立旅,甚至有可能升级为独立装甲旅,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霍弘光就将成为大校旅长,而且独立旅指挥官最高可以升到少将!
  不管为了什么,这仗都得打好。
  三营顶不住,那就再派一个营上,再顶不住,再多派几个营上。
  霍弘光的决定,救了正准备发动最后反击的叶振邦等人。
  二营冲上去的时候,叶振邦没有立即撤下来,而是带着一帮老兵跟在二营后面,除了帮助二营打扫战场之外,主要就是寻找那些受伤无法行动的弟兄。
  没过多久,霍弘光又把一营派了上去,还让警卫连与侦察营做好了上阵准备。
  这个时候,叶振邦已经带着三营官兵达上了卡车,去了河对岸。
  安州的战斗还没结束,三营的战斗结束了。
  上去的时候,三营总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后来陆续的补充了四百多名兵员,撤下来的时候,一个连都不到,只有七十四人,这还包括了从战场上找回来的十一名伤员、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对岸的三十七名伤员与四名医护人员。
  到底阵亡了多少兄弟,叶振邦也说不清楚。
  在他提交的战报中,总共提到了五百六十七个名字,可是还有很多阵亡官兵的名字没有写上去。不是这些人没有名字,而是没有找到他们的尸首、或者身份牌,也就无法确认到底有哪些人阵亡。
  虽然这算不上是叶振邦等老兵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但是对三营的很多官兵,特别是那些有幸跟着叶振邦一同撤退的新兵来说,这绝对是他们人生中打得最惨烈、也是最无法忘却的战斗。
  对韩军来说,恐怕也是如此。
  “安州战役”成为了中小城市防御战的典型战例,被世界各国研究了几十年,并且成为了很多国家军事教科书的必备教材。
  为了重塑这场战役,美军甚至在莫哈维沙漠里面搭建了一座与安州同等规模的城镇,让第八十二空降师充当假想敌,即当时守卫安州的第十五集团军四十五师一三三旅三营,然后让其他部队去攻打这座城市。
  可惜的是,第八十二空降师不是第十五集团军。
  几十年后,那些有幸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将领都想不明白,当时中国军队用什么办法守住了安州?
  别说用一个营对付一个师,就算是对付一个独立装甲旅都很吃力。
  当然,美军并没有研究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
  虽然在大方向上,中国军队败了,但是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绝对不会缺少铁血军人。
  在某些时候,一名铁血战士就足够了。
  因为这个战士的抗争行为能够激励与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将他所在的军队变成一支铁血军团。
  叶振邦就是这样的战士,他领导的三营就是这样的军团。
  只不过,必须承认,叶振邦也是人,一个更加顽强的普通人而已,所以他也有极限,人类无法突破的极限。
  同样的道理,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再出色,也是一支由普通人组成的军队,而不是一支由超人组成的军队,所以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是人就得吃喝拉撒,就需要粮食物资。
  作战的话,还需要武器弹药。
  这些问题,不需要身在前线的叶振邦去担忧,而且就算担忧,也这需要考虑三营,不用考虑整支军团。
  问题是,罗耀武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当时困扰着罗耀武的问题中,后勤补给跟不上最为严重。
  稍微细心一点的话就能发现,反击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最佳契入点应该是在韩军攻入咸兴之后,而且应该由第三十九集团军围攻咸兴,让第四十集团军包抄元山,第十六集团军负责外围支援,第十五集团军则强力攻打顺川。
  摆出这个架势,不但能够一口气吃下东线战场上的全部韩军,还有可能打下元山,甚至有机会反攻平壤。
  可惜的是,罗耀武办不到,或者说是中国军队办不到。
  原因只有一个:后勤保障跟不上!
  别说按照这一宏伟目标,哪怕是围歼B集团军与C集团军,也差点因为后勤保障不济而错失机会。
  美军反击之前,罗耀武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虽然当时罗耀武已经料到,美军很快就会参战,而且会在东线战场上发难,但是他没有可能知道,美军会火速赶赴战场,协助韩军发起突袭。
  也就是说,第三十九集团军提前撤退,与美军即将到达几乎没有关系。
  撤退的原因是:物资用光了!
  责任不全在第三十九集团军身上,与第四十集团军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没有坚决果断的追击溃逃的C集团军,导致攻打高原镇变成一场苦战,所以额外消耗了大量物资,使得第三十九集团军投入战斗的时候物资就所剩无几了。
  没有弹药物资,还打个屁啊!
  不难想像,罗耀武为什么要在占优的情况下下达全线撤退命令。
  问题是,守得住“红线”吗?
  别说罗耀武本人忧心忡忡,就连军区司令部的后勤参谋都有同样的想法。出问题的绝对不是入朝作战部队,而是整条后勤补给线。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前线缺乏的不是弹药,而是物资。
  最普通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资。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三十三章
适可而止
  见到一身普通军人装扮的李一帆,罗耀武既惊讶,又觉得没什么好奇怪的。
  虽然李一帆是军事情报局的大当家,手下到底有多少情报人员,恐怕连他本人都说不清楚,但是知道李一帆真实相貌的人还真没几个,就连他的个人档案照片栏都是空白,要等到他退休二十年后才会补上。
  除非是特别注重身份的场合,李一帆的装扮一般都很平常。
  “你的报告我看过了。”李一帆开门见山,没多啰嗦,“问题确实存在,那几个管事的也已秘密逮捕,只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罗耀武端着茶杯走了过来,虽然与李一帆不是很熟,但是多少见过几面。
  “知道两年前的那件事情吗?”
  “与方士谦有关的那起案件?”
  李一帆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听说过,但是不太清楚。”
  “上次见到老陈的时候,我提到过这些事情,只是没有说得太详细。”李一帆把一份文件交给了坐到旁边沙发上的罗耀武,接着说道,“虽然不是重点,但是你也知道,此事涉及到方士谦的儿子与女婿。按照方博辉的交代,当时在幕后控制的正是方士谦,只有他知道全部内幕。”
  “方博辉没有撒谎?”
  “你说呢?”
  罗耀武有所领会地点了点头。
  落到军事情报局手里,别说肉身的凡夫俗子,就算是石头人也会开口。再说了,方博辉不是方士谦的儿子,而是方士谦老婆与警卫员偷情的私生子。把这层关系捅破后,方博辉没有任何理由替他的假老子打掩护。
  “这么说吧,”李一帆掏出了香烟,“方士谦早就投靠了美国,大概是在留美学习的时候被CIA或者其他情报机构册反。很明显,方士谦并不甘心受人控制,一直在努力摆脱,不然不会想方设法的弄钱。”
  “弄钱!?”罗耀武有点不太理解,“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就算弄再多的钱,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恐怕也是烂命一条吧。”
  “如果在此之前呢?”
  李一帆这么一说,罗耀武也就释然了。
  按照军事情报局的调查,方士谦确实投靠了美国,而且向美国提供了中国战略武器的部署资料。毫无疑问,这些资料是从肖忻恩那里搞来的,只是军事情报局还没有查到肖忻恩叛国的证据。按照李一帆的猜测,肖忻恩很有可能被蒙在鼓里,根本没有参与叛国行动,而是被方士谦利用了。
  甚至有人认为,方士谦的二女儿早就死了,一直跟肖忻恩生活在一起的是一名CIA的情报人员。
  虽然这一猜测过于大胆,但是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果真如此的话,也就能够解释方士谦为什么能够搞到那么多的绝密情报了。
  “不管怎么说,方士谦在此之前确实害怕了,只是局势不由他掌握。”李一帆面色平静的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才说道,“按照方博辉的交代,方士谦在前几年,利用去巴基斯坦与泰国访问的机会,到过马尔代夫,听说还打算买下一座小岛。果真如此的话,方士谦就需要很多很多的钱。”
  “所以钟如盛成了他的赚钱工具。”
  “正是如此,钟如盛只是方士谦手里的一颗棋子。非常可惜的是,这颗棋子不是没有脑子,而且把事情搞砸了。”
  罗耀武朝李一帆投去了不太明白的眼神。
  “知道钟如盛帮方士谦做的勾当吗?”
  “倒卖粮食?”
  “不仅仅是粮食,还有各种军事物资,而且倒卖的粮食都属于军队的战略储备粮。”李一帆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这些都是掉脑袋的勾当,别说被人调查,只要走漏半点风声,能求得痛快一死就不错了。”
  罗耀武长出口气,没有怀疑李一帆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