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419

  至于这种防御战术能否奏效,还得看实战结果,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军队还没有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采取过这种类似于自杀的防御战术。
  当然,美台联军并不清楚东南军的防御战术。
  经过一天的整顿,九月六日凌晨,美台联军发动了攻打南京的地面战斗。
  因为前期火力打击持续了十多天,加上火力打击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美台联军只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之前进行了不到两个小时的炮火压制,主要就是让守军无法集中,更无法动用分散部署在城区里的炮兵对付进攻部队。等到美台联军的地面进攻部队展开后,全面火力打击就终止了。
  不可否认,美军也吸取了北方战场上的经验教训。
  虽然前期炮火准备并不猛烈,但是在美军发起进攻之后,火力支援就没有间断过。即便在很多时候,进攻部队没有呼叫火力支援,部署在后方的美军炮兵都在开火,用弹幕阻挡附近的守军。
  与陈必时预料的一样,战斗打响后,美军就出动了垂直突击部队,配合地面进攻。
  只不过,在九月六日的战斗中,守军很少有机会用爆破的方式埋葬进攻部队。原因很简单,美军从郊区发起攻击,当天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外围工业区与卫星城镇上,而在这些地方没有多少可供爆破的高大建筑物,美军垂直突击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夺取制高点,而是控制进攻路线上的主要路口。
  接下来的两天里,美台联军主要在郊区作战,集中力量扫荡卫星城镇。
  因为战斗比较分散,所以进攻部队还能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喘息的机会,也让那些休息了十多天的官兵有时间找回感觉。
  直到九月九日,随着美台联军攻入江宁区的主要城区,战斗才变得异常激烈。
  仅仅在这一天,东南军就爆破摧毁了江宁区里的三十多栋高大建筑物,至少埋葬了上千名美军官兵。
  也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意识到,东南军将与南京共存亡。
  可以说,当东南军爆破掉那些高楼大厦的时候,别说身临其境,就算在几公里外,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
  对于南京的老百姓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吧。
  以往,那些地方的楼盘至少要卖几万一平米,比金子还要贵。现在,却成为了东南军手里最有力的防御武器。
  没能给老百姓住上,用来打击侵略者,也算是一种贡献吧。
  对于中国军队这种不计代价的战术,美台联军也有点束手无策,或者说被吓住了,没有立即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只不过,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并没有停下来。
  杀入江宁区,等于攻入了南京市区,离占领南京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城市战本来就是高消耗高伤亡战争,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如果没有做好付出巨大代价的准备,美台联军也不会攻打南京。
  打到这个时候,谁能坚持下去,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二十二章
骑虎难下
  在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下,美台联军用了五天才占领江宁区。
  这也仅仅是占领了江宁区的地表阵地,对于错综复杂的地下坑道与防御工事,美台联军基本上束手无策。受此影响,占领地表阵地之后,美台联军没有继续向北面的雨花台区与秦淮区推进。
  这五天的战斗,美台联军全面见识了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
  虽然在很多方面,东南军都不如东北军,特别是在与台军作战的时候,东南军将士并没有将其当成真正的敌人,至少没有像东北军对待日军那样,但是在与美军作战的时候,东南军的表现丝毫不比东北军差。
  在东南战场上,美军是绝对的主力。
  因为从宁波到南京不算远,而且沿途城镇基本上都在美台联军的控制之中,地面交通又非常发达,加上台军在占领区内的治安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游击队的威胁并不大,所以美台联军的后勤保障负担并不大,大部分时候都是由美军负责后勤保障任务,台军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占领区。
  在攻坚作战中,美军更是当仁不让,是绝对的主力。
  江宁区的战斗,主要就是东南军与美军交战。
  虽然美军很想让台军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特别是在一些高消耗与高伤亡的战场上,美军有苦难言,但是在站稳脚跟之前,美军也不敢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台军,不然功亏一篑的话,吃亏的还是美军。
  可以说,攻打江宁区,让美军尝到了苦头。
  因为损失过于巨大,参与进攻行动的三个美军主力师的伤亡数字都在三千以上,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主力师仅阵亡官兵就超过三千人,所以美台联军在占领江宁区之后,没有继续推进,不是为了铲除盘踞在地下工事里的东南军,而是进攻部队必须停下来休整,没办法继续前进。
  只不过,这一局面并没持续多久。
  随着美台联军控制了整个江宁区,在南京城区站稳脚跟,基本确保胜利之后,美军就不用冲在最前面了。
  九月十六日,在美台联军占领江宁区后的第二天,台军攻入了雨花台区。
  因为没有美军支持,所以在进攻的时候,台军把重点放在了西面,即避开了建筑物密集的主城区,把重点放在了郊区。
  问题是,这并没有改变台军战斗力差的问题。
  当天下午,台军就在铁心桥遇到了大麻烦。冲在最前面的一个台军装甲营与步兵营在遭到东南军阻击之后,没有立即撤退,也没有及时呼叫支援,认为能够击退守军,结果等到台军指挥官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东南军已经迂回到了台军身后,将两个营的近千名台军官兵包了饺子。
  为了救援这些台军,当天晚上,不但台军出动了两个旅,美军还派遣了一千多名突击队员、出动了数十架直升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最终才在美军装甲部队的支持下,在东南军的包围圈上打开了突破口。
  可惜的是,能够活着从包围圈里走出来的台军还不到一百人。
  受此影响,台军被迫暂停了在雨花台区的进攻行动。
  直到九月二十日,台军才重新整顿起来,再次发起进攻。虽然这次,台军在攻到铁心桥的时候没有遇到顽强抵抗,但是受上一次战斗影响,台军的进攻速度慢得出奇,每天的推进距离还不到美军攻打江宁区时的三分之一。
  到这个时候,美军也差不多休整好了。
  随着美军在九月二十一日重新投入战斗,战事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因为台军把主力全都集中在雨花台区,使得美军没地方插手,加上台军一直在较为偏僻的城区徘徊,没有攻入雨花台区的中心地带,所以美军在部署进攻的时候,把重点放到了雨花台区北面的秦淮区。
  美军这一部署,也与中国军队的部署有关。
  台军在雨花台区南面活动,为了防止台军北上,东南军将主力放在了雨花台区的中心地带,紧挨着秦淮区,其中又以守卫南京南站为主。如此一来,如果美军沿着台军的路线发起进攻,必然正面碰上东南军的防线。从秦淮区插入,不但能够避开东南军的主防线,还能绕到东南军主力后面。如果台军能够在南面配合,比如牵制住东南军的主力,美军就能包围雨花台区的几万东南军。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台联军的进攻计划。
  在美军发起进攻之后,台军就增强了进攻力度,还一度向北推进,只是每次与东南军主力遭遇之后,台军就迅速退却了。
  不管怎么说,台军的行动,确实起到了牵制作用。
  在美军进攻的头两天,东南军一直将重点放在雨花台区。不得不说,在战术安排上,东南军犯了一个较为明显的错误,即过分高估了美台联军的整体性,认为美军会利用台军在雨花台区取得的突破,以攻占雨花台区为主。
  万幸的是,随着美军攻入秦淮区,东南军迅速调整了部署。
  九月二十四日,美军攻到了南京南站附近,争夺秦淮区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
  当天,双方主要争夺双桥门立交桥。
  虽然南京的火车站早就停运,而且长江南岸的铁路系统也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南京南站是东南军在南京主城区南面的防御中心,更是兵力集结点,还是物资囤积中心。所以攻占南京南站,等于占领了南京市区的南部地区。
  因为美军是从东向西进攻,所以要想占领南京南站,就得打下双桥门立交桥。
  这场战斗,也是交战双方在江宁区之后第一场恶战。
  对于东南军来说,这也是生死攸关的一场战斗。如果没能守住南京南站,就肯定守不住南面的主城区,只能退守北面的白下区与玄武区。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军攻入秦淮区,台军在雨花台区的进攻也开始有所起色。只要南京南站失守,台军就会继续向西挺进,攻打建邺区,配合美军对北面主城区进行大包围。要是让台军在建邺区得手,就算东南军退到北面的玄武区、鼓楼区、下关区与栖霞区,也会因为被美台联军三面包围,缺乏转圜余地,不得不退守江北。
  总而言之,东南军肯定不会在这里让步。
  正是如此,这场战斗从二十四日上午一直持续到二十七日傍晚,交战双方陆续投入了数万官兵,反复争夺了数十次。
  直到东南军伤亡过于巨大,不得不放弃,这场血战才宣告结束。
  当然,美军在这座立交桥上的伤亡也不小。
  在持续三天半的激战中,美军至少出动了二十六个营。根据美军的战斗报告,仅阵亡官兵就多达三千二百人,伤员更是超过一万人。如果不是东南军的伤亡更加巨大,恐怕美军也坚持不到几天了。
  因为过于惨重的伤亡,所以美军在打到南京南站之后,并没继续推进。
  与江宁区的战斗一样,秦淮区的战斗也打得非常惨烈。
  虽然东南军在放弃了双桥门立交桥之后,并没有在南京南站死守,主要是火车站的地形较为平坦,就算有不少的建筑物,因为没有办法控制制高点,东南军也无法在这里与美军鏖战,但是在其他城区,东南军仍然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对美军进行层层阻击,使得美军不敢全速推进。
  直到九月三十日,美军才完全占领了秦淮区,并且进入了白下区。
  到这个时候,南京城区内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
  虽然美台联军已经在攻打南京的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占领了江宁区、秦淮区与雨花台区,并且深入到了白下区与建邺区,但是美台联军的进攻速度并不理想,而且要想占领剩下的城区,肯定还得花上很长的时间。
  对帕特里奇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要知道,按照美台联军的进攻速度,最快也只能在十月底攻占长江南岸的南京城区,说不定还要拖到十一月份。到时候,美军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调整兵力部署,将集中在南方战场上的主力部队派往北方战场。就算在十月底开始调整,也要到十一月中旬,才能在北方战场上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北方已经是冬天了。
  等到美日联军攻入北京,恐怕已经是深冬了。
  毫无疑问,北方寒冷的气候,肯定会对美日联军产生影响。事实上,在东北战场上,美日联军就没有能够在冬季的会战中占到多少便宜。虽然北京不同于东北,在北京这种特大型城市里作战,也不同于野战与小型城市战,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东南军在南京采用的毁灭式战术,肯定对东北军有所启发。如果东北军采用类似战术,北京就会成为莫斯科,而美日联军就将成为拿破伦的法军。
  拖下去,对美军肯定没有好处。
  如果不能在冬季打下北京,就只能拖到来年开春。虽然拖延进攻,能够避免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但是也将增大美国的战争开支,并且在进攻的时候遇到更加顽强的抵抗,从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帕特里奇才体会到了骑虎难下的滋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