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861

  “转向,规避鱼雷攻击!”抢在舰长之前,席林做出了反应,现在不是与日本战列舰进行炮战的时候,必须要保存舰队的实力!
  几乎同时,负责指挥向东北方向航行的“鄱阳湖”号战列舰的舰长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很显然,这是日本潜艇预谋已久的一次联合行动,主要是配合战列舰舰队突破中国舰队的第一道防线!
  此时,日本战列舰也开始加速了,一面分头炮击处于两个位置上的两艘中国战列舰,一边继续向中国的主力舰队杀去。但是,在日本战列舰的前方,道路并不是那么的平坦!
  与日本潜艇干的一样,在海战开始之后,中国部署在这一海域的潜艇一方面在与日本潜艇对抗,同时,也开始了针对日本舰队的行动。当中国潜艇发现了正在高速前进的日本战列舰舰队之后,也许,那些艇长都在感叹上天对他们太好了吧!
  这支日本战列舰队竟然没有反潜战舰伴随行动,同时,舰队保持着55节的高航速,这根本就无法发现海面下隐藏着的这些潜艇。对方甚至没有派出反潜直升机,这更无法阻止这些潜艇的袭击行动了。
  参加对日本舰队打击行动的4艘核潜艇几乎同时停了下来,一方面利用日本战列舰产生的巨大噪音,判断着对方的具体位置,这简直不需要他们使用主动声纳来确定具体的目标参数!同时,四艘潜艇之间进行了分工合作,两艘潜艇负责打击战列舰,而另外两艘潜艇负责打击伴随行动的巡洋舰。
  当中国的潜艇开始攻击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与日本潜艇一样的问题,水面舰艇保持着很高的速度,要有效攻击的话,最好是使用反舰导弹,但是用导弹对付防空与反导能力强大的战列舰舰队,根本就收不到一点效果,而且,这还将暴露他们的位置,打草惊蛇。而使用鱼雷的话,因为潜艇用鱼雷的最高速度只有70节左右,在保持这一速度的同时,就连650毫米重型鱼雷的射程都不到30公里。也就是说,潜艇要想发动有效的攻击,必须接近到一个很近的距离上,同时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
  为此,两国的潜艇都花了不少的时间,因为它们都得担心对方在附近还埋伏有执行反潜任务的潜艇,所以在选择阵地上,花了不少的时间。而这也是双方水面舰队没有能够及时发现潜艇威胁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潜艇发射鱼雷攻击中国的水面战舰的时候,中国的核潜艇也开始行动了。
  两艘承担打击日本战列舰的核潜艇都选择使用650毫米重型鱼雷,因为根据以前的作战经验,只有这种鱼雷才能够对日本的战列舰构成一点威胁,而且还必须要命中要害部位,才能够击穿日本战列舰的水下装甲!而两艘潜艇各进行了两次鱼雷齐射,每次齐射发射5条鱼雷,各对付一个目标。而潜艇上的综合作战系统能够支持6条鱼雷攻击6个目标。所以,在第二次齐射的时候,采用的都是惯性导航,由潜艇上的人员控制手动控制鱼雷,最后才由火控系统操作鱼雷攻击。而攻击方式都选择了尾流自导式,因为,只有准确的命中对方战列舰的推进系统,才能够造成最大的伤害,而这也是日本战列舰上最为脆弱的地方!
  日本的潜艇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因为日本都是AIP常规潜艇,排水量在3500吨左右,无法装备650毫米大口径鱼雷,只能使用533毫米反舰鱼雷。虽然这种鱼雷的战斗部要小很多,但是相应的,中国战列舰的水下防御能力也弱了很多。同时,日本潜艇都只有4个鱼雷发射管,出了要留一发自卫用的鱼雷之外,每艘潜艇一次只能够发射3条鱼雷进行攻击!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日本潜艇的攻击效果!
  可以说,双方潜艇在这个时候参加战斗,是这场海战中最大的变数。不要说席林少将在这之前没有考虑到日本潜艇的威胁,就连皮定均中将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自开战之后,日本潜艇的活动就不是很明显。同时,中国舰队本身也配备了强大的反潜与潜艇兵力,自然不是很担心日本潜艇的挑战。同样的,日本方面也缺乏这样的考虑,因为此时大量的中国攻击型核潜艇在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上活动,所以日本判断中国不会在这场海战中投入太多的潜艇兵力,自然也就难以考虑到这方面的威胁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在这个时候都缺乏有效的反潜力量。水面反潜战舰的航速问题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而在激烈的海空大战中,航空反潜兵力也难以发挥多大的作用,除非冒着被对方战斗机击落的危险,不然没有一位舰队指挥官会让反潜飞机执行前沿反潜巡逻任务的。另外因为通信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双方在指挥潜艇作战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在很多时候,潜艇是单独行动的,所以,也很难让潜艇配合水面舰队行动。而这,也直接为双方的潜艇提供了发挥威力的机会!
  11月7日12点10分,中日战列舰舰队分别遭受到了对方潜艇的袭击。在这轮潜艇攻击中,双方舰队的损失都非常惨重!
  中国战列舰支队中的两艘战列舰都至少挨了3条鱼雷,其中受损最重的“洪泽湖”号战列舰的航速立即下降到了12节,同时进水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00吨,这已经超过了战列舰上排水系统每分钟800吨的排水能力。而“鄱阳湖”号也好不到哪里去,短短的数分钟之内,舰体就倾斜了12度,战舰上的所有主炮都失去了作战能力!
  可以看出来,“太湖”级战列舰的水下装甲系统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其中击中“洪泽湖”好舯部的一条鱼雷严重的破坏了战列舰上的A动力舱,同时导致B动力舱进水。最终迫使战列舰上的一座核反应堆停机。同时,艉部挨的一条鱼雷让战列舰的4根主推进轴中的两根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列舰失去了至少一半的动力,加上进水严重,舰长不得不下令放慢速度,以控制进水速度!
  几乎同时,日本的四艘战列舰也遭受到了打击。但是,中国的核潜艇艇长考虑掉了一个问题,尾流自导鱼雷的末段自导系统,将主动的竟鱼雷的命中点向前移动,以准确的打击战舰的舯部,造成最大的破坏。但是,日本战列舰的舯部装甲防御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换句话说,这两艘负担攻击日本战列舰的核潜艇都没有获得战果,那20条鱼雷,只是让日本的战列舰将速度降低到了50节,在日本战列舰的防鱼雷装甲防御带上留下了几个没有洞穿的窟窿。而攻击巡洋舰的两艘核潜艇的战绩还不错,至少命中了4艘巡洋舰,其中两艘巡洋舰在10分钟不到之内就沉没了,而另外两艘巡洋舰被迫撤出了战斗,但是后来也很快被潜艇击沉。
  因为双方负责为舰队提供反潜掩护的潜艇此时都发现了对方发动攻击的潜艇,所以双方的潜艇攻击也仅仅只有这么一轮。很明显,如果能够让潜艇多发动几轮攻击的话,恐怕,海战就不需要进行下去了!
  席林指挥的战列舰支队只坚持了30分钟,两艘战列舰就失去了作战能力,而随后,两艘战列舰的舰长都下达了离舰命令。13点24分,做出最后挣扎的“鄱阳湖”号战列舰在一声巨大的钢铁断裂声中消失在了海面上,而在10分钟之前,“洪泽湖”号战列舰已经沉没了。
  日本战列舰队却并没有遭受到很大的破坏,受到袭击的4艘战列舰的速度降低到了50节,而另外两艘战列舰仍然保持着55节的速度,向中国舰队扑去!
  皮定均中将在得知了战列舰支队遭受到的潜艇攻击时,立即命令负责舰队反潜任务的核潜艇加强反潜作战力量,同时让舰队的反潜驱逐舰也行动了起来。因为日本的AIP潜艇,在使用AIP动力系统时的航速只有16节左右,所以海面反潜力量能够有效的对付日本潜艇。同时,皮定均一方面命令为前方的四艘战列舰加强防御力量,另外一方面,也立即命令这4艘战列舰寻找适合的时机,与日本战列舰舰队交火!
  当日本战列舰舰队距离“兴凯湖”号700公里的时候,四艘战列舰开火了。选择在这个距离上开火,是为了保证炮击的准确度。同时,经过上次的海战,已经知道,日本的战列舰能够抵御从750公里外打来的460毫米穿甲弹的打击。所以,必须要将距离拉近,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打击。
  此时,第3轮攻击波也对日本的主力舰队发动了进攻。72架掩护战斗机很快就击溃了日本舰队的防空战斗机构成的防空拦截网,很快,攻击机就发动了攻击!
  其中,由8个攻击机中队的96架攻击机对日本舰队还有作战能力的3艘航母进行了打击。而另外的69架攻击机绕过了日本舰队,向正在朝日本四国岛方向航行的日本战舰扑了过去。而现在,大概也只有这种新式的攻击机具备有这样的航程,能够完成这种打击任务吧!
  因为日本舰队此时已经丧失了绝大部分的防空能力,只有8艘巡洋舰还具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而另外的12艘反潜驱逐舰只有点防御能力。同时,日本航母本身的防御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在面对中国攻击机的这轮打击时,抵抗能力并不是很强,至少有1/3的导弹成功的突破了日本舰队的区域防空网,进入到了末段攻击阶段。
  而最终,至少有50多枚导弹成功的命中目标。4艘巡洋舰被命中,其中一艘在10分钟之内沉没,另外还有一艘因为失去了挽救价值,为了避免落入中国手中,最后被日本战舰自己击沉。另外,还有4艘驱逐舰遭受到了导弹打击,这艘艘驱逐舰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沉没了!
  日本舰队的护航战舰损失是相当惨重的,但是这也非常有效的分散了中国导弹对其航母的打击,让日本航母受到的打击减少了很多!日本舰队残余的还有作战能力的3艘航母中,只有两艘航母遭到了导弹打击,而且受到的损伤都不足以使其沉没,这是由航母本身的结构所决定了的!
  但是,正在逃出战区的那四艘航母的下场就没有这么好了。在中国攻击机的追杀下,至少有一艘航母被击沉。另外还有一艘航母虽然避免了沉没的下场,但是因为遭受到了上十枚导弹的打击,舰体受到严重损伤,最后由两艘拖船拖回了日本海港,其维修工作几乎持续了一年,才让这艘航母恢复了作战能力。而另外两艘航母的下场也不是很好,如同下雨般的导弹加重了这两艘航母的创伤,使其需要的维修时间大大增加!
  从中国攻击机对日本舰队的袭击中就可以看出来,航母的生存能力,其实是远强于战列舰的!而这主要是结构方面的因素!
  因为使用方式不同,战列舰与航母的结构有着巨大的区别,航母一般采用小分舱结构,而战列舰为了保证装下一般三座主炮塔,一般采用大分舱,或者混合分舱布局。而通过多次战争的检验,小分舱结构抗打击能力更强,抗沉能力也更强。而通过战争检验,虽然航母一般没有战列舰那么强大的装甲防御能力,在海战中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但是却很少有航母战沉的事情发生,甚至出现过一艘航母遭受了50多枚导弹攻击,最后仍然顽强的存活了下来的战例!而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战列舰身上的话,恐怕就算是日本在战争期间建造的最“变态”的战列舰都已经沉没了吧!
  当然,航母在遭受打击之后,其战斗力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比如,在这场海战中,“黑龙江”号就只挨了一枚导弹,最终却失去了一半的作战能力。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战列舰身上的话,恐怕其战斗力将不会产生多大的变化!
  可以看出来,航母的生存能力更强,而战列舰在遭到打击之后维持战斗力的能力更强。这也是航母与战列舰的一个巨大差别!这也最终决定了这两种海战主力战舰的最终地位。
  当然,此时海战还远没有结束,中日战列舰之间的决战才刚刚开始,但是,日本舰队失败的阴影已经升了起来,在丧失了大部分航空作战能力之后,谁也不认为日本舰队还能获胜!
第三章
战略平衡
  中日九州岛一战,彻底的改变了战场上的局势。在最后阶段,虽然中日战列舰舰队之间的决战草草收场,因为日本舰队已经丧失了制空权,而中国舰队还有能力发动新的空中打击。最后,日本战列舰舰队提前撤离了战场,由空军为其断后。而中国舰队也因为损失巨大,加上日本空军带来的巨大威胁,放弃了追击行动。海战,在11月7日21点左右收场了。
  这场海战中,中国损失了两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其中,两艘战列舰是在遭到了日本潜艇的鱼雷攻击之后沉没的,而另外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大部分也是在负伤撤出战场的途中遭到了日本潜艇的鱼雷袭击而沉没!出了11艘主力战舰战沉之外,“黑龙江”号航母遭到了重创,飞行甲板挨的那枚导弹彻底的破坏了航母的机库,同时让航母失去了持续作战能力。原先判断伤势并不重,但是驶回港口之后,才发现支撑航母飞行甲板的承力结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多半原因是没有及时修理,仍然在继续起降作战飞机造成的。而这种伤,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修复。另外,“色林错”号战列舰挨了几发炮弹,至少需要维修好几个月。但是不管怎么样,中国舰队的主力战舰基本上都生存了下来,而且并没有遭受到多大的损失!
  日本舰队的损失就非常巨大了,参与海战的6艘战列舰全都受了伤,虽然大部分是由海军攻击机的导弹造成的,伤势都不算很重,受伤最严重的“武藏”号也只需要维修一个月便能够重新参战了。但是,日本的航母舰队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参战的八艘航母都受到了打击,其中3艘航母战沉,其中一艘是被海军攻击机击沉的,而另外两艘都是在撤出战场的时候,被埋伏在其航道上的中国核潜艇干掉的!另外,参战的21艘巡洋舰被击沉了12艘,另外还有5艘遭到重创,至少在3个月内难以参加作战行动。驱逐舰的损失最小,只有5艘战沉,另外的也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
  这些,都是中日公布的作战损失公告中的数据,但是,还有一条没有公布,那就是双方潜艇的损失。根据后来查阅双方的战争记录,在这场海战中,中国至少损失了3艘核潜艇,而且还有两艘核潜艇遭到了重创,却奇迹般的回到了港口!而日本则至少损失了7艘常规潜艇,另外还有多艘潜艇“失踪”!
  可以看出来,中国在这场海战中算是胜利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胜利是很勉强的,而且在这之后,中国海军舰队必须回到本土港口,进行改进与维修,在这场海战中暴露出来的巨大的问题,让中国海军发现了自己战舰的致命缺点!
  首先,是战列舰的主炮威力严重不足!虽然,中国战列舰的射程能够达到900公里以上,甚至在发射最新式的增程炮弹时能够达到1100公里。但是,在射程超过了700公里时,必须使用火箭增程弹,而这种炮弹根本就无法击穿日本战列舰的主装甲,且命中精度很低!原本,中国战列舰的主炮是能够对付“大和”级战列舰的,而且能够在850公里左右打击“武藏”级战列舰,但是,在战争期间,日本已经加强了这两级战列舰的装甲防御能力,而且还新建了“陆奥”级战列舰,乃至更变态的“金刚”级战列舰。这些都是中国战列舰主炮无法对付的。这个问题已经变得相当严重了!
  这次海战之后,中国立即加快了新一代460毫米见跑的研制工作,同时也发动所有力量研究新式炮弹。很多人肯定会怀疑中国为什么不发展更大口径的战列舰主炮,这就要从中国海军对战列舰的主要用途上来说了。首先,中国不将战列舰作为海战的决定性力量使用,在分配到战列舰的任务中,对地打击与为航母提供最强大的防空掩护,是战列舰最重要的两个任务,而参与海战,只是战列舰的次要任务。而且,根据中国当时掌握的炮弹技术,足以在460毫米口径上发展出一种威力更大的炮弹了。最主要的是,中国至少有10万发460毫米口径的炮弹储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自然不能够浪费了!当然,新式战列舰的研制工作也加紧展开了,在确定了将“色林错”级战列舰的后两艘,即“纳木错”与“扎日南木错”号战列舰的排水量增加15000吨,其中就有一部分是为安装新式主炮留出的空间。同时,新一代的“喀纳斯湖”级战列舰加快了研制进度,海军部也下达了新的设计技术指标。首先,这种战列舰需要能够对抗日本战列舰540毫米主炮穿甲弹在400公里距离上的打击,以及对抗日本反舰导弹的打击,另外必须加强水下防御能力,对抗533毫米鱼雷250公斤雷头的打击。同时,战列舰至少要装备9门460毫米主炮,携带能够持续作战半年的物资。另外,速度必须达到55节以上,在不降低其他技术指标的同时,必须增加一条指挥通道,具备在没有更多支援的情况下,依靠航母侦察机的有限情报,对9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设计部门拿到这些技术要求之后,原先计划的45000吨的排水量根本无法为满足海军的要求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容纳能力!最终,海军放弃了部分次要要求,在保证满足主要性能的前提下,答应了将排水量增加到65000的要求。而从此,中国也走上了发展超级战列舰的道路!
  当然,发展新型战列舰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提高战列舰的打击能力,还要提高战列舰的防御能力。两艘“太湖”级战列舰遭到日本潜艇几条鱼雷袭击就沉没的事情,对中国海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新一代战列舰的技术指标中,增强抵抗鱼雷打击的能力,放到了第三重要的位置,成为了重点要求之一。而在“喀纳斯湖”级战列舰增加的2万吨排水量中,至少有5000吨是为了增强战列舰的水下防御能力而多出来的。同时,改装现有的战列舰增加的排水量中,也至少有一半是为了增加战列舰的水下防御能力!
  海军第三大问题是海军攻击机的作战半径问题。现在,中日双方的战列舰主炮的射程都在迅猛增加,而根据美国海军21世纪第5期发展计划(2050年到2060年),将准备建造一种主炮射程接近1500公里,能够部分取代现在的巡航导弹战舰的新式战列舰。可以看出来,这些战列舰不仅仅是为了对地打击而存在的,如果得到战列舰的主炮射程超过了航母,那航母在海战中的优势将当然无存。为此,每个重视航母的国家都在尽力的提高着攻击机的打击距离。而中国新一代攻击机的最大作战半径达到了1800公里,但是实际上,很少在这个距离上发动攻击,因为现在情报系统还跟不上。而现在,中国海军要求一种作战半径能够达到2500公里,即使是在满载的条件下,不借助任何空中加油帮助,也能够对15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显然,要满足海军的需要,要么在现有的攻击机上进行改进,但是改进的余地并不是很大,要么就是研制新的攻击机!
  同时,海军航母抗打击能力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虽然航母本身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遭受打击之后,航母的作战能力就将受到巨大的损失,这点,远不如战列舰。所以,提高航母抗打击能力,即在遭到打击之后,仍然有持续作战的能力,那么,就不仅仅是改进所能够达到的了。很快,中国新一代航母“嘉陵江”级的首舰在江南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航母,中国在这种新式航母上的研制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因为涉及到太多的新技术,特别是很多技术本身并成熟,所以研制进度并不是很顺利。在2040年,第一次完成了设计工作,但是在经过海军部的审查之后,发现这种设计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随即设计被打回,工程师们不得不从头开始,按照海军的要求从新开始设计。到战争爆发之时,第二次设计也基本上结束了,原本将在2045年中就开始建造,但是后来因为海军战舰在海战中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大量战舰需要维修,这让造船厂被迫暂时放弃了建造新航母的计划。而在这次海战之后,海军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也扩充完毕,而在接到了海军的新要求之后,新一代航母在设计上做了一定的改进之后,立即就开始建造了!
  “嘉陵江”级航母一该以往航母斜角甲板的设计,改为了两条并行的,且有一定夹角的主甲板,同时在航母首端专门布置了一条起飞甲板。乍看起来,像是一左一右将两条斜角甲板布置在了岛式建筑两边一样。但是,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按照海军的设计要求,这两条甲板其实都是主甲板,虽然这增加了航母的体积,也增加了航母可能遭受打击的面积。但是,这却提高了航母的甲板面积,能够同时让更多的战机起飞,也能够携带更多的战机。更为重要的是,航母在受到攻击之后,其持续作战能力得到了保障。另外,甲板下的两个机库是分割开来的,中间布置了三道防火,防爆炸的密封门,平时门是开启的,但是在战斗时,这三道门都处于关闭状态。
  按照这一设计,航母的排水量达到了15万吨左右,比“黑龙江”级航母整整高出了3万5000吨。因为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而且增加了各部分的亢余度,所以其人员编制数量并没有增加,抗打击能力却大大的提高了!而提高航母甲板面积,以及机库面积,让航母能够携带体积更大的作战飞机,以及更多的战机。按照海军编制,“嘉陵江”级航母在战时可以携带至少120架作战飞机,同时机库是按照新一代战斗机与攻击机设计的,具有很大的升级改进潜力!
  当然,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海军,同样的,日本海军在经历过这一场大海战之后,也发现了自己海军中存在着的巨大问题。
  首先,是战列舰派的观点遭到了置疑。很明显,在这场海战中,日本的战列舰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战能力,并没有对中国舰队构成多大的威胁。但是,中国海军的航母却成为了海战的主力,利用战列舰的掩护,成功的对日本舰队进行了打击!而这些,就是日本舰队最大的问题,日本的航母缺乏足够的作战能力!
  虽然问题暴露了出来,但是现在日本海军最主要军官几乎都是战列舰派,所以,日本海军中的航母派军官并没有让自己以航母为海军主力的作战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相反的,日本将更大的力量投入到了研制新式战列舰,以及制造新式战列舰主炮的行动中去了!而在日本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日本新一代射程达到了850公里的540毫米口径战列舰主炮也研制成功了,虽然仍然与中国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日本新式炮弹的研制加速,这种差距将迅速缩小。相应的“金刚”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也加速了,并且在2046年初,设计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在横须贺铺下了第一块龙骨,进入了紧张的建造阶段。当然,这种在没有完成设计时就开始建造的做法并不可取,这直接导致第一艘“金刚”号的建造工作延长了半年,同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导致服役时间晚了至少9个月。而第二艘“雾岛”号的建造工作也延迟了3个月,直到第三艘“长明”号时,才解决了设计上的问题,但是此时距离日本战败已经不是很远了!
  当然,日本也并不是不重视航母的发展,因为现在的海战中,航母所提供的防空掩护力量,几乎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日本大部分海军将领对航母的认识都很偏颇,即使是有限的支持航母发展,也有很大原因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并不是自主自动的发展新式航母!
  在知道中国加快了“嘉陵江”级航母的建造进度后,日本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海军部向四大造船船厂发出了通知,必须要尽快拿出新一代航母来,以对抗中国这种“变态”级航母带来的威胁!
  在确定了技术要求之后,日本的“凤翔”级航母开工建造了,虽然日本海军强烈要求增加航母的载机能力,这最好是采用中国“嘉陵江”级航母的设计,因为这是最有效的增加载机作战能力的航母设计方法。但是,以当时日本的科技力量,特别是在设计大型航母方面的技术经验,日本根本就拿不出这样的设计图纸来。而即使向欧洲引进这样的技术,恐怕也来不及了。当然,手里有现成技术的美国不一定见得将这么重要的航母技术卖给日本!
  “凤翔”级航母仍然采取了以往的斜角甲板设计方案,只是排水量比“赤城”级增加了15000吨,除了改善航母结构,增强航母抗沉与抗打击能力,另外可以多携带2000吨航空燃料,1500吨弹药。但是,以及日本海军对航母作战思想的限制,航母载机数量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还因为要加强航母结构,所以载机数量有所减少,只能够携带84架作战飞机,这远远的低于中国任何一艘航母的载机能力!
  当然,中日双方不仅仅在建造新式航母与战列舰这两种主力战舰,同时也开始扩充别的舰种,这其中的重点,自然是潜艇!
  通过这场海战,双方都发现自己临时改进的重型潜艇用鱼雷的作战效果非常理想,而且这还仅仅是做了初步的改进,勉强加大了战雷头的装药量以及战雷头的结构,就能够有效的对付对方的主力战舰了!而且,现代化潜艇在海战中的优势表现得相当明显,特别是在各国水面战舰的速度纷纷提高,而反潜探测能力却并没有提高多少!所以,潜艇必然会在海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日几乎同时开始建造新一代潜艇,同时开始加强潜艇的反潜作战能力,道理很简单,在水面舰艇的反潜能力降低,一时半会又无法出现质的提高;而航空反潜力量又无法为舰队提供全时段的反潜能力,在这一情况之下,只有加强潜艇本身的反潜能力,因为实战已经证明,潜艇就是最好的反潜武器!
  在改进现有潜艇,并且加快新式潜艇建造工作的同时,双方都在寻求更为强大的潜艇武器,即更为先进的潜用重型鱼雷!现有的潜用重型鱼雷几乎都是在老实鱼雷上改进而来的,所能提高的作战能力非常有限。最明显的是战斗部破坏能力偏小,无法有效的对付有防鱼雷装甲带的主力装甲,以及鱼雷的速度已经无法跟上水面舰艇的速度了。以中国的35号650毫米鱼雷的速度为例,其最大速度虽然达到了70节,但是正常作战速度只能够达到50节,而日本的主力水面舰艇的速度却达到了55节以上!而日本的533毫米重型鱼雷的速度只能达到50节,根本就追不上任何一种装备了聚变动力系统的水面战舰!
  新式鱼雷的研究工作并不是很顺利,毕竟鱼雷无法使用聚变动力系统,大多数鱼雷使用的是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而比较先进一点的,使用的是大功率封闭式内燃机。而这两种动力系统的功率密度是无法让鱼雷达到100节以上的速度的!所以,必须要开发新的鱼雷动力系统,但是这绝对无法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即使在好多年前,很多国家就已经在开发这方面的技术了,但是遇到的技术难题很难迅速解决!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潜艇虽然具备有强大的威胁能力,但是受到使用武器的限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潜艇的作战模式主要是拦截射击,即在对方战舰的航线前埋伏下来,然后从侧面进行攻击!而这,极大的限制了潜艇战力的发挥,恐怕,这是所有潜艇官兵最为不甘心的事情吧!
  除了提高潜艇作战能力之外,加强水面护航舰艇的作战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这场海战可以看出来,出了航母与战列舰之外,别的水面舰艇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且还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防空战舰的作战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海战的要求。其实,中日的主力防空战舰都是巡洋舰,因为受到成本,作战使用的限制,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可能很大,不然任何一个国家都承受不起这么庞大的海军编制。而正是这种限制,让巡洋舰的防空能力也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拿“黑龙江”级战列舰与“太行山”级巡洋舰做个比较,就能够很明显的看出问题的所在了。因为“黑龙江”级战列舰装备有2座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至少250兆瓦的动力,这足以在保证战列舰的航速不降低的情况下,维持6门粒子炮持续作战。而巡洋舰只有一座聚变反应堆,只能够提供100兆瓦的动力,在保证战舰航速不降低的情况下,只能够维持2门到3门粒子炮持续作战。另外,战列舰能够携带至少120枚射程达到了220公里的区域防空导弹,而巡洋舰只能够携带120枚区域防空导弹,且其火控通道比战列舰少了两个!这些,都是因为巡洋舰的缺点!
  最严重的缺点,是巡洋舰的生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算只挨上一枚战列舰的重型炮弹,或者是一枚反舰导弹,至少都将失去作战能力,而战沉的比例也非常巨大。所以,在激烈的海战中,巡洋舰几乎成为了摆设。
  同时,作为一种主力战舰,巡洋舰在海战中,仅仅承担起了防空任务,这未免让人觉得很浪费。所以,提高巡洋舰在海战中的作用,是中日海军都在考虑的问题。从这次海战之后,中国开始建造新一代的“南迦巴瓦”级巡洋舰了,该级巡洋舰装备的203毫米电磁炮是从新设计的,射程达到了创记录的450公里,这使巡洋舰具备了打击对方主力战舰的能力。同时,该舰的航速提高到了65节左右,显然,这完全是针对日本以发展战列舰为主力的海军发展方针的对抗性行动。当然,这也是为了与日本新一代巡洋舰对抗而设计建造的。正是因为这级巡洋舰其特定目的的设计结果,最终导致该级巡洋舰在战争结束之后,没有服役多少年就退役了,因为这并不适合未来海军的发展方向!
  日本人做得更彻底,在“高波”级巡洋舰的基础上,发展了可新一代的重巡洋舰“黑羽”级。这种巡洋舰的排水量达到了23000吨,比中国的“南迦巴瓦”级巡洋舰的排水量多出了整整6000吨!装备有12门203毫米,射程达到了350公里的电磁炮,同时重点部位都能够抵抗中国以前巡洋舰的炮击,速度达到了65节,成为了战时最强大的重巡洋舰!
  另外,日本还准备发展一种战列巡洋舰,即拥有战列舰的火力,但是防御能力比战列舰低一点,速度却更高一些的,能够与战列舰一起作战的大型战舰。日本设计的这种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达到了55000吨,装备了9门540毫米主炮,可以说是为了补充战列舰数量不足而建造的一种替代型,成本更低的战舰。
  此外,双方在研制水面反潜战舰方面都在2046年中期左右取得了突破,中国第一代以聚变反应堆为动力系统的反潜驱逐舰正式开工建造,并且从2047年初,以每月5艘的速度加入海军服役。从这可以看出来,中国的造船能力有多强大。为了增强其反潜作战能力,该级驱逐舰不但装备了新式的动力系统,同时也是第一种使用非传统推进系统的水面战舰!该战舰使用的是电磁流体推进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苏都在这方面做过努力,但是在研制中存在的技术难度却非常巨大,最终苏联解体,而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不再需要这种技术的支持了。到了2035年左右,这方面的技术都已经逐渐成熟,2040年,中国第一次在一艘核潜艇上实验了这种水中推进装置,本来计划于2048年左右将其用在新一代核潜艇上。现在,战争爆发了,新一代核潜艇提前开始建造,但是该推进系统的研制方面,却没有达到潜艇使用的小型化要求,所以,只有提前使用在驱逐舰上了!
  因为采用了磁流体推进技术,所以该级驱逐舰的结构与以前的大多数驱逐舰都不一样,是继欧洲的三体驱逐舰之后,第一种采用了三体船技术的海军战舰。因为采用了三体船技术,所以驱逐舰的载机能力得以提高,可以携带3到4架反潜直升机作战。同时,因为采用了聚变动力系统,也装备了2座粒子炮,解决了驱逐舰防空能力薄弱的问题。可以说,另外,该级驱逐舰装备了两座203毫米单管舰炮,也具备了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种设计非常完美的战舰,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绝对主力,正是因为这种驱逐舰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正是在战争期间,与上百艘这样的驱逐舰奋战于各海域,为中国海军的行动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为战胜纳粹日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日本海军在小型化聚变反应堆方面遇到了巨大的技术难题,主要是在能量转换设备上出现了问题,无法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所以,日本只能够发展排水量更大的反潜型巡洋舰,当然,这不但增加了日本的造船负担,同时,其反潜作战效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日本直到战争结束的时候,都没有找到解决潜艇威胁的有效手段,潜艇的威胁,一直是困绕日本的最大问题!
  可以说,这场海战带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巨大了,不但对中日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中日双方,甚至是关注这场战争的海军强国都看到了新海军时代正在成为主流,加速了各国海军革命的速度。同时,这场海战,对中日战局的影响也使其成为了中日战争中最负盛名的一场海战!
  海战结束之后,因为中国舰队的弹药消耗得都差不多了,而且损失了大量的作战飞机,所以舰队必须回到港口进行补给与休整,而继续打击日本九州岛战略目标的任务交给了空军,由部署在济州岛与朝鲜半岛南部的战术空军执行,同时,中国加强了对日本本土工业生产基地的战略轰炸行动。虽然,中国也计划绕过日本列岛,用战略轰炸机袭击在西太平洋上的日本战略物资生产基地,但是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因为相对来讲,打击工业基地的效果更明显,而且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数量还不足以对日本进行全面的战略轰炸行动!
  虽然打击九州岛的行动还在继续,但是中日海军都分别回到了自己的港口内,一边疗养受到的伤害,一面开始策划下一步的行动。
  这场海战之后,日本主力舰队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海军航空作战能力,所有战列舰也需要维修。所以,至少在3个月之内,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已经无法出海作战了!当然,中国海军的损失要小一点,主力舰队的大部分战舰只需要完成补给以及常规的维护之后,就能够出海作战了!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海军此时已经占了上风,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中国获得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因为,日本已经控制了琉球群岛,将中国海军封锁在了一个狭小的海域之内,除非中国海军有实力与信心突破日本的这道封锁线,而且还不能承受过大的损失,不然中国海军将难以在西太平洋上发挥有效的作战行动!
  另外,日本在控制了东南亚群岛之后,已经开始策划在新加坡与马来半岛的进攻行动。如果日本攻占了新加坡与马来半岛的话,将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并且切断克拉运河,封锁住中国通往印度洋的最后一条海上通道。另外,驻扎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的日本空军已经开始对广州以及海南岛,台湾岛南部地区的中国海军基地进行轰炸,驻扎在宫古群岛上的日本空军也开始空袭台湾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了。
  现在,中国必须将战争的重点转移到南部战场上来,加强地面防御力量。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必须立即寻找一条更安全的石油通道,让海湾地区的石油能够顺利的输入中国,即使在克拉运河被切断之后,仍然能够保证获得足够的石油供应!如果失去了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被切断的话,不但中国的石油供应将出现危机,同时也将动摇海湾,乃至整个印度洋地区盟国的态度!
  另外,中国现在也没有力量一举夺回琉球群岛与东南亚群岛,中国的海军陆战队虽然已经扩充到了10个师的兵力,但是这并不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而且,这必须要海军舰队的强大支持,这也是中国海军现在办不到的!
  从各种方面来看,日本就差在马来半岛的登陆行动,就能够完全封锁死中国的海上交通线了。而在这条维系着中国战争能力的海上通道上,中日海军的较量一直没有结束过。如果日本能够完成封锁中国的行动,中国的战争能力至少将降低三成!而中国虽然已经在海军兵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缺乏有效的登陆手段,也缺乏足够的力量发动一次战役反攻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