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39

  “不会吧,那天晚上在你家吃酒,我看长喜挺好的。”
  “那是做给你看的,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说的就是他!不信你托人去走马打听打听,这些年因为钱的事我跟他打过多少次架?这次出来我爹本来打算多给点盘缠的,结果又被他坏了事……”潘二越说越窝火,越说越委屈,说到最后竟一把鼻涕一把泪,搞得像家门有多么不幸似的。
  
第二十三章
出人命了
  潘二硬说只带了三十多两,韩秀峰也拿他没办法,只能早早的洗澡上楼睡觉。
  可能白天不是很累,也可能提过钱的事弄得谁也不相信谁,巡夜的更夫已经敲到三更了,三人都没睡着。
  柱子在东边屋里跟韩秀峰窃窃私语,潘二听不清说啥子但能猜到个大概,正琢磨着是不是弄出点声响,提醒他们不要在背后说人闲话,楼下突然传来咚咚咚的砸门声!
  想到隔壁就是棺材铺,对面就是寿衣店,再想到柱子前天曾说过的那番话,潘二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急忙用被子蒙住头,紧闭着双眼,连喘气都不敢大声。
  “这么晚了,谁啊?”尽管蒙着被子,但仍能清楚地听到小仵作在问。
  “柱子,是我,赶紧穿衣裳跟我走!”
  原来是人,不是鬼。
  潘二终于松下口气,下意识掀开被子。
  柱子没下楼,披上衣裳推开窗户,朝下面喊道:“啥事,这么晚去哪儿?就算死了人要收敛也不急这一会儿。这才三更天,乌漆墨黑的啥也看不清,啥事也做不成!”
  “出大事了,下午川帮跟茶帮打架,动手的脚夫比上次还多,据说去了几百号。打就打呗,反正不打他们的劲儿也没处使,结果打死了人,闹出了人命!茶帮的几十个夫头全去了衙门,非要大老爷帮他们那个被川帮打死的人伸冤。大老爷不能再不管,只能连夜升堂,就等你去验尸!”潘二推开窗户朝下看,原来是一个提着灯笼的衙役。
  “川帮的脚夫打死人了,下午打的架咋这会儿才告到衙门?”
  “下午不是没死人吗,死的那个脚夫是夜里咽的气。”
  “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大半夜死,好吧,我先穿衣裳。”
  县太爷在堂上等,柱子不敢再磨蹭,手忙脚乱地穿衣裳,穿好衣裳噔噔跑下楼,提上装有验尸用具的木箱,跟着差役摸黑往县衙方向跑去。
  潘二从来没进过衙门,也从来没见过县太爷,很想跟着去见识见识。不过衙门是啥地方,借他几个胆也不敢去,所以只能想想。就在他准备关上窗户继续困觉之时,下面街口又闪出灯光,依稀看到两个人提着灯笼直奔这边而来。
  两个人到纸人店门口停住脚步,一停下就开始砸门:“四哥,四哥,在家吗,我是朝天门的姜六!”
  刚才一听说川帮跟茶帮又打架还打死了人,韩秀峰就料到川帮的人会来,所以柱子穿衣裳的时候他也把衣裳穿上了,应了一声点亮油灯直接下楼开门,潘二满是好奇也忙不迭穿衣裳下楼看热闹。
  大半夜来的两个不速之客已经坐下了,正急切地跟韩秀峰说:“这次是他们坏的规矩,是他们先挑衅的。不承差还抢着背货,人家船一靠岸他们就冲上去了,你说谁咽得下这口气?”
  韩秀峰帮他们倒上两碗凉茶,坐下道:“六哥,他们不守规矩归不守规矩,但你们也不能打死人!你想想,这些年你们的架打得还少吗,少的一个月一次,多的一个月打五六次,每次打完告到衙门大老爷还不都是让乡约客长去调解,从来没收过状子,也从来没让你们吃过亏。结果你们倒好,胆子越打越大,都闹出人命了。”
  “四哥,这次真不怪我们……”
  “人命关天,现在说这些有啥用?”
  “四哥,你听我说,下午去的人全动过手,可那帮龟儿子非说人是被大头打死的,大头已经被锁到县衙了!我跟杨班头求情,杨班头说不能通融,让我们去找关捕头,关捕头又让我们来找你。”矮个子脚夫说完就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数都没数直接往韩秀峰面前一推。
  韩秀峰岂能不晓得这是捕班的衙役们想让他发点小财,毕竟他马上要去京城投供,就算收了钱不办事,川帮的那些个夫头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但韩秀峰却不想做这种事,在衙门帮闲这些年也没收过这种钱,把钱袋推到姜六面前:“六哥,这钱我不能收。不过你放心,刑房那边我会帮你们跟经承打招呼。至于大头,一顿皮肉之苦肯定是少不了的,不管你们使多少银子。”
  “我晓得,我晓得,毕竟闹出人命了,我只求你帮我们跟刑房王经承说说好话,请他老人家笔下留情,要是能周旋最好帮着周旋一二。大老爷是刚上任的,我们跟大老爷的那些个长随不熟,刑名老夫子更是见都没见过,不过我们想办法的,等找到门路再凑钱帮大头一一打点。”
  “我跟大头很熟,他没少帮我背东西,这钱我还是不能收。”
  “四哥,我晓得你讲义气,但该收还得收,要是没钱你咋帮我们跟王经承开口?”
  “这样吧,我留下一半,天一亮就帮你们送衙门去,剩下的一半拿走。”
  “这咋行?”姜六不敢拿大头的小命开玩笑,钱送不出去心不踏实。
  “别急么,听我说完,”韩秀峰倒出一半的钱,把剩下的半袋放回姜六面前,说道:“我不要你们的钱,只求你们帮我做件事,等运滇铜的船到了,帮我盯住船上的人,尤其运官的那些个长随,他们去过哪儿,见过啥人,说过啥事,我全要知晓。”
  “小事一桩!”
  “先谢谢了,”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死的要是别人,就算不偿命也得脱层皮。但大头不是别人,他是你们川帮的脚夫,想想办法还是能保条命的。”
  “咋保?”姜六急切地问。
  “茶帮的夫头不是全去衙门了吗,你们川帮的夫头别再像个没头苍蝇在外面干着急,赶紧也全去衙门求大老爷帮你们主持公道,就拿你们要承差他们茶帮却不承差说事。再托个中人去找八省会馆的客长说和,看能不能赔点银钱私了。”
  “他们就算同意私了有啥用,大头已经被锁到衙门了,现在只能看大老爷咋发落!”
  “相信我,只要苦主不说啥,刚到任的这位大老爷肯定跟以前的大老爷们一样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死的只是个脚夫,还是茶帮的脚夫,要说死人,江上哪天不死人?这事再大,也没承差大。”
  
第二十四章
川帮茶帮
  救人如救火,姜六一刻不敢耽误,起身就要走。
  “等等,”韩秀峰一把将他拉住,问道:“六哥,昨儿下午你们去了多少人?”
  “路上见着的全喊去了,哪记得清多少人,两三百应该有。”
  “茶帮那边呢?”
  “也有两三百,反正巷子里全是人。”
  “全动手了?”
  “差不多吧。”
  韩秀峰想想又问道:“你们有没有人伤着?”
  姜六不假思索地说:“有啊,多了,码头上这会儿还躺着十几个,杨班头带人去锁大头时跌打医生还在忙呢!”
  韩秀峰心想这就好办了,交代道:“六哥,贵叔,你们兵分两路,一个去喊别的夫头,顺便找中人去八省会馆请客长们说和;一个赶紧回码头叫人把伤着的兄弟全抬衙门去,反告茶帮脚夫不守行规、欺行霸市还打伤你们的人。多告几个,求大老爷帮你们主持公道。”
  姜六猛然反应过来,惊呼道:“他们死了人,我们也有人被打伤了,这主意我咋就没想到呢!”
  “这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别耽误时间了,赶紧去吧。”
  “哦,那我们先走。”姜六跑到门口,想想又回头道:“四哥,八爷在衙门口听信儿,你要是再想到啥就去跟八爷说。”
  “晓得了,赶紧走吧。”
  ……
  送走川帮的两个夫头,韩秀峰上好门板,端着油灯上楼打算睡觉。
  出这么大事,虽然不关自给儿的事,但潘二还是很兴奋,边跟着上楼边不解地问:“四哥,县太爷半夜三更差人喊柱子过去验尸,你想救那个闹出人命的脚夫,还不赶紧去衙门帮着打点!”
  “天亮去也一样。”
  “这咋能一样?”潘二跟进韩秀峰和柱子住的东屋,接过油灯道:“我虽然没进过衙门,也不懂衙门的规矩,但不用懂也晓得等县太爷验完尸这事就难办了。”
  韩秀峰往床上一躺,呵欠连天地说:“县太爷不会轻易验尸的,这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不验尸他差人喊柱子去干啥?”潘二糊涂了。
  “喊归喊,验归验,况且柱子只是个学习仵作,他去了跟没去没啥两样。”
  “四哥,你是说柱子现在还不能给人验尸?”
  韩秀峰盖上被子,侧身道:“也不是不能,而是县衙现在有三个仵作,大老爷真要是想验尸,咋不喊那两个,为啥偏偏差人来喊柱子。”
  “为啥?”
  “你说呢?”
  潘二楞了楞,旋即脱口而出道:“晓得了,县太爷这是做给两帮人看的,既能给死人的那边一个交代,又是在告诉两边的人赶紧去准备钱。要是就这么判了,县太爷管谁要银子去!”
  “猜对了一半。”
  “还有一半是啥?”
  不跟他说个明白,这觉是别想睡了,韩秀峰不得不解释道:“川帮和茶帮的积怨由来已久,全在码头街巷蹲着讨生活,为多赚几个钱抢着背货,动不动大打出手。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反正谁要是吃了亏过几天就要打回来。打来打去,搞得整个县城鸡犬不宁。没死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次告到衙门,每次验伤都是往轻里验。现而言今闹出了人命,自然不能跟以前一样和稀泥,但也不能师心断事。”
  潘二似懂非懂地问:“两边都不能得罪?”
  韩秀峰沉吟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县太爷倒不是怕得罪他们,就算县太爷不敢得罪他们,城里还有府台还有道台。而是这事不光牵扯到差务,还牵扯到杂税、劝捐乃至治安。总之,要是好办,川帮茶帮也不至于越弄越凶。”
  “四哥,我就不明白了,他们为啥不能好好讨生活,非要大打出手分个高下。”潘二想了想,又问道:“城里我不咋来,以前只晓得码头上有南帮和西帮,这次来才晓得还有川帮茶帮,这两帮到底咋回事?”
  “南帮西帮那是老黄历了,你应该是听老人们说的。”韩秀峰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早前也没南帮西帮,只有七门夫头,巴县七门你总该晓得吧。”
  “晓得,”潘二扳着手指数道:“朝天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东水门、千厮门和临江门,县城门我去过三个。”
  “嗯,就这七个门,最早时指派夫头统领在这七个门码头上讨生活的脚夫,让夫头将在各自码头讨生活的脚夫的名字登记造册,一是为防范啯噜,二来也便于差务。不过他们只管码头,城里各牙行的脚夫他们是管不了的。而城里的脚夫呢,又不光给牙行背货,据说从那会儿开始七门脚夫就跟城里的脚夫不对付,但那时巴县没现在这么繁荣,客商货物没现在这么多,脚夫也没这么多,城里还算太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