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539


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军总捕同知
  战事越来越紧,打探到的全是坏消息。
  苏觉明在扬州过的胆战心惊,先是把好不容易说动的家人让两个弓兵送到海安,然后同角斜场盐课司韩宸的表弟韩博一道从城里搬到城外,在城外客栈住了两天又搬到运河东岸。每天早上过河进城分头打探,下午一起出城,不敢在城内久留。
  在府衙附近的茶楼坐了一下午,眼看又到了出城的时间。
  苏觉明喊伙计结了茶钱,匆匆赶到东门,只见韩博守在城门外,身边还一个看上去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的人。
  “韩兄,这位大哥是……”
  “走,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苏觉明回头看了一眼门卒,拉着他便往运河边走。
  角斜盐课司的一个衙役已在河边等了一天,见韩博一到就喊在岸上跟人闲聊的船赶紧过来。
  韩博把一起出城的那人叫上船,过了河一上岸就直奔客栈,一到客栈就关上房门,回头介绍道:“觉明,这位是泰州张老爷的侄少爷张光生,也就是张二少爷的堂弟。”
  “我说怎么看着面熟呢,原来是张二少爷的堂弟!”苏觉明恍然大悟,想想又问道:“张老弟,你昨天上午是不是去过府衙?”
  “去过,不怕苏大哥笑话,这几天我是天天去。”
  “那你是怎么遇上韩兄的?”
  张光生从怀里取出一封信:“苏大哥,这是我堂哥昨天差人送来的信,我堂哥跟韩老爷是好友,韩老爷跟韩大使不光是好友还是同乡,说白了都是一家人。让我赶紧找您和韩大哥,不但能有个照应,遇到什么事也可以商量着办。我不晓得你在哪儿,只能在运司衙门外面等,没想到真等到了韩大哥。”
  “原来如此,既然是一家人以后就一起打探。”苏觉明点点头,随即转身问:“韩兄,你有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
  “打探到一个,不过是坏消息。”
  “有多坏?”
  韩博一边帮二人倒茶,一边忧心忡忡地说:“二月初三,也就是前天,太平贼匪的水军兵临江宁城下,分兵攻占浦口。陆大人在贼匪赶到前就将城外兵勇悉撤入城,试图固守,结果被贼匪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宁有多少兵,你估摸着陆大人能不能守住?”苏觉明追问道。
  “据说城里共有旗兵绿营五千多人,另有临时募集的壮勇一万多。至于能不能守住,能守多久,那就不晓得了。而且这消息是两天前的,说句丧气话,江宁这会儿还在不在朝廷手里都难说!”
  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苏觉明顾不上喝茶,急忙起身磨墨,准备写信赶紧让人送海安去。
  韩博抬头看着他问:“觉明,你那边呢,你有没有打探什么?”
  “打探到两个,一是朝廷晓得江宁告急,急令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南北两路大军兼程赴援。向荣我早就听说过,因追剿不力还被革过职,八成又是阳奉阴违、追而不剿,反正他率的南路大军是指望不上了。琦善我没咋听说过,可就算他能征善战,手下全是精兵良将,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还一个呢?”韩博追问道。
  苏觉明下意识看向张光生,举着笔道:“还有一个是关于张老爷的,张知府估计是晓得张老爷抱病,可又不能让张老爷告病,又担心州衙的胥吏在这个节骨眼上弄权,打算让徐瀛徐老爷移驻泰州。一打听到这消息,我就去了一趟同知署,听同知署的门子说徐老爷的家人正在收拾行李,看样子今天不去泰州明天也要去。”
  韩博的堂哥韩宸是盐官,韩博作为坐府家人平时只跟运司衙门打交道,对扬州府的官不怎么熟悉,正准备问问这位徐老爷为人咋样,苏觉明便接着道:“在扬州,这位徐老爷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他是道光十六的恩科进士,连府台都要让他三分。张老弟,不是我咒你家老爷,府台这会儿让徐老爷去泰州,未免没有等着署理泰州的意思。”
  “我晓得,我也听说了。”张光生轻叹口气,苦着脸道:“等徐老爷到了泰州,我大伯和我堂哥就别想安生。今后州衙的大事小事,估计全得由徐老爷说了算。”
  “觉明,光生,你们是说这位徐老爷不太好打交道?”韩博下意识问。
  “韩大哥有所不知,这位徐老爷不是一般的同知,而是辅助府台管本府绿营,负责海防、江防和巡捕的清军总捕同知!驻守城里的那些绿营兵见着他跟见着鬼一样,运河上的那些漕船水手也全绕着他走。谁要是运气不好栽他手里,就算不死也得脱几层皮,是个出了名的酷吏!”
  “这么说他移驻泰州,你家老爷一样没好日子过?”韩博惊问道。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说不定他会让我家老爷去泰州帮着守城,要是晓得我家老爷和海安士绅一起编练了三团乡勇,甚至会让我家老爷率乡勇来扬州守城!”
  海安是退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进退也全是海安巡检司的韩老爷把握,张光成的堂弟张光生意识到大事不妙,急切地说:“韩老爷不能去泰州,更不能来扬州!”
  “千算万算,咋也没算到半路上会杀出个程咬金,这可如何是好?”韩宸的堂弟韩博越想越害怕。
  “我们在这儿干着急没用,当务之急是赶紧把这个消息送回去,让韩老爷有个准备,看能不能想法应对。”苏觉明飞快地写好信,放下笔道:“韩大哥,你看有没有遗漏?”
  “把扬州城的情形加上去,告诉韩老爷扬州城里只有不到一千兵,几个衙门乱成一团,漕运总督杨殿邦和扬州知府张廷瑞迄今没拿出个章程,甚至都没募集壮勇加强城防!”韩博想了想,又指着信道:“漕标兵丁不仅不守城,竟全在运河上守着漕船。可见若太平贼匪兵临扬州城下,杨殿邦极可能弃城北逃。”
  
第二百七十七章
清军总捕同知(二)
  刚刚过去的十来天,韩秀峰忙得焦头烂额。
  要给顾院长等士绅撑腰,说服那些乡约、保正和甲长,不然编练乡勇的团费收不上来。要去城西打谷场甚至曲塘、白米查阅三团乡勇操练,最听话的和练得好的要多多少少赏点钱,鼓舞士气。
  再就是储成贵、姜槐等皂隶弓兵全编入海安、曲塘和白米三团,巡检司衙门不能由此而没人,好不容易凑齐了十二个人要赶紧操练。
  在镇上放枪动静太大,只能分成两拨,潘二和大头轮流带着他们去紧挨着海安的角斜场荡地。每日早出晚归,他们放的鸟枪技艺到底习练的咋样韩秀峰不晓得,只晓得他们每天都能打几只野鸡野兔回来,以至于这几天中午和晚上都有野味吃。
  吉大昨天去草荡习练放鸟枪的,今天要在衙门当值,穿着一身崭新的弓兵号衣,挎着牛尾刀和粱九一起守在衙门外。
  他家里穷,从没穿过这么好的衣裳,更从未奢望过能来衙门当差,看着石板街上行人们那带着羡慕又带着几分惧怕的眼神,觉得很风光,禁不住回头问:“九哥,我们怎么不把鸟枪拿出来?”
  “拿鸟枪做什么?”粱九面无表情地问。
  “鸟枪威风!”
  “鸟枪是用来打仗的,不是耍威风的。上天了你,这才吃了几顿饱饭,还想耍威风。”粱九不想再过之前那饥寒交迫的日子,很珍惜现在这份差事,狠瞪了吉大一眼,挺直腰杆紧握着刀把接着守门。
  粱九既是跟吉大一起当差的同僚也是吉大的师傅,并且真使得一手好刀。别看巡检老爷的家人大头五大三粗,一身蛮力,可大前天在草荡里比试过,大头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粱九撂倒在地。
  粱九板着脸,吉大不敢再吱声,急忙也把腰杆挺得笔直。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在签押房里让顾院长看苏觉明和角斜场盐课司大使韩宸的堂弟韩博差人送回来的信。
  “二月初二贼匪到的江宁,今天已经初七了!”顾院长紧张地说。
  “江宁城里拢共只有五千多兵,那一万多临时募集的乡勇根本指望不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陆建瀛又贪生怕死,是逃回江宁的,估计胆早被贼匪给吓破了,这城一定守不住,江宁这会儿在不在朝廷手里都两说。”韩秀峰轻叹口气,招呼顾院长喝茶。
  江宁要是失陷,兵更少的扬州一样守不住。
  顾院长哪有心思喝茶,放下信问:“韩老爷,扬州岌岌可危,徐瀛身为清军总捕同知应该在扬州守城,这个节骨眼上跑来泰州做什么?”
  “信里不是写了吗。”
  “泰州是散州,又不是直隶州,散州知州从五品,而徐瀛是正五品,让一个正五品的官来署理从五品的缺算什么?”
  “张之杲不是还没死吗,徐同知现在只是移驻泰州,不是署理泰州事。”韩秀峰放下茶杯,话锋一转:“不过这件事也确实没苏觉明和韩博以为的那么简单。如果没猜错,张廷瑞这是要跑,扬州要丢!”
  “韩老爷何出此言?”顾院长惊诧地问。
  韩秀峰再次拿起信,解释着:“信里写的清清楚楚,徐瀛是出了名的不好打交道,又是进士出身,连张廷瑞这个知府都要让他几分。说好听点是铁面无私,说难听点是迂腐!战事糜烂到如此地步,太平贼匪要是兵临扬州城下,而扬州城里只有不到一千兵,让杨殿邦和张廷瑞怎么守?”
  顾院长猛然反应过来:“他们想弃城逃命,担心徐瀛在城里会碍他们的事!”
  韩秀峰苦笑道:“徐瀛不怕死,不等于别人也不怕死。何况徐瀛自个儿不怕死也就算了,十万火急时说不定会拉着别人一起死。”
  “可是身死事小,失节事大!杨殿邦身为朝廷重臣,张廷瑞身为扬州知府,就算守不住也得守,就算死也要死在扬州城里!”
  “从贼才算失节,弃城逃命只能算贪生怕死。”
  想到这些天也在为逃命做准备,顾院长连忙岔开话题:“韩老爷,扬州城到底能不能守住,杨殿邦和张廷瑞到底会不会跑,我们管不了也轮不着我们管,当务之急是怎么应对徐瀛,他要是晓得我们编练了三团乡勇,会不会把我们编练的乡勇调泰州去守城?”
  “我不说,您老不说,他哪里会晓得我们编练了三团乡勇?”韩秀峰反问了一句,接着道:“就算被他晓得了,您老等士绅不答应,他一样无计可施。”
  “对对对,这个节骨眼上他不敢离开泰州,我们不说,张二少爷也不说,他哪里会晓得我们编练的三团乡勇。就算晓得了我们也不怕他,我们编练的是乡勇,又不是朝廷养的绿营兵,不是他想调就能调的。”顾院长想了想,又担心地问:“韩老爷,可他要是喊你去泰州守城怎么办?”
  “要是喊,只能去。就算不喊,晓得他到了泰州,我一样得去拜见。”
  “可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韩秀峰担心的就是被调去守城,沉吟道:“他真要是喊我去守城,我就告诉他我们编练了三团乡勇……”
  顾院长越听越觉得韩秀峰的话有一定道理,终于松下口气。
  韩秀峰说完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泰州的徐瀛,接着道:“顾院长,谁也不晓得贼匪会不会盯上盐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还是应该早做准备。您老现在不能离开海安,但家眷不能在海安久留,赶紧找个借口把他们送角斜去,免得到时候急则生乱。”
  顾院长不想背井离乡,更不敢拿妻儿老小的性命当儿戏,不假思索地说:“行,下午就送她们走。我家正好有个亲戚在如皋,别人问起来就说她们是去如皋走亲戚。”
  “到了角斜场,韩大使会帮着安顿,您老大可放心。”
  “多谢韩老爷关照。”
  “自个儿人,用不着如此客气,事不宜迟,我送送您老。”
  
第二百七十八章
清军总捕同知(三)
  二月初八下午,州衙果然送来扬州府清军总捕同知徐老爷移驻泰州让赶紧去拜见的公文。
  韩秀峰早有准备,一接到公文就请顾院长坐镇巡检司衙门,带着潘二、陆大明、粱六和吉二即刻启程。大头也想去,韩秀峰不是不想带,而是不敢带。谁让他五大三粗,一看就晓得是个能打的,万一被徐瀛看上就麻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