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539

  火急火燎赶到泰州已经是深夜,城门早关了,不过城楼上却灯火通明。
  大半夜竟有衙役青壮和绿营兵丁守城,不用问都晓得这是徐瀛的意思,估计他一进城就饬令州衙和驻守城内的狼山镇泰州守备营和漕运衙门扬州第三千总署加强城防。
  潘二仰头喊了半天,守城兵丁总算放下一个吊篮。
  韩秀峰跨进吊篮被吊上城头,一个认得他的衙役急忙道:“韩老爷,大半夜看不清,小的真不晓得是您!”
  “没事,守城就应该这样,不管谁来也不能轻易开城门。”韩秀峰回头看看正把潘二他们往上吊的兵丁,低声问:“徐老爷下榻在哪儿?”
  “回韩老爷话,徐老爷在州衙,这么晚了也不晓得他老人家有没有睡。”
  “徐老爷下榻在州衙,那张老爷呢?”
  “张老爷也在,不过……不过徐老爷一来,张老爷就把大印交出来了,连门子、签押房、承发房都全换上了徐老爷的家人。张老爷他们全住在内宅,听说二少爷白天不光没去大堂,连二堂也没去。”
  意料之中的事,韩秀峰想想又问道:“徐老爷带了多少家人?”
  “连家眷估计有三四十个,光师爷就五个!刚才还有个家人来巡城,在城头上转了一圈就走了。”
  “晓得了,接着值夜吧,我去州衙看看。”
  “好的,您看着点脚下。”
  ……
  韩秀峰以为徐瀛早歇息了,本打算跟守夜的衙役说一声人已经到了泰州,然后去找个客栈先住下。没想到赶到州衙一看,不但大门洞开,而且跟城楼上一样灯火通明。
  门子收下门包,问清身份,便拱手道:“韩老爷稍候,小的这就进去帮您禀报。”
  “明天再禀报吧,今天太晚,不能耽误徐老爷歇息。”
  “我家老爷正在堂上,没歇息。”
  “这么晚了都没歇息?”
  “没呢。”门子不敢耽误,再次拱拱手,旋即跑进去通报。
  韩秀峰不怕见贪官,更不怕见贪生怕死的官,就怕见徐瀛这种迂腐的官,连忙整整官服,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
  不一会儿,门子跑回来传召。
  韩秀峰跟着门子走进衙门,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文官正坐在堂上看公文,守在堂前的几个皂班衙役噤若寒蝉,强打着精神谁也不敢打瞌睡。
  “下官韩秀峰拜见徐老爷!”韩秀峰定定心神,走到堂前躬身作揖。
  “你便是海安巡检韩秀峰?”徐瀛不是第一次听说刚上任不久的海安巡检,只是没想到韩秀峰竟如此年轻,放下公文好奇地打量起来。
  “正是下官。”
  “你是怎么进城的?”徐瀛阴沉着脸问道。
  “下官是守夜的兵丁用吊篮吊进城的。”韩秀峰再次拱手行礼。
  吊进来的,说明在城楼上的衙役兵丁没偷懒,更没擅自开城门。
  再想到公文是上午差人送出去的,离州城较近的宁乡巡检到这会儿也没来,反倒是离州城最远的海安巡检先到了,徐瀛脸色没之前那么难看了,竟转身道:“虎子,去搬把椅子来。”
  “是。”
  家人把椅子搬到公案边,徐瀛便指着椅子道:“韩巡检,坐下说话。”
  韩秀峰没想到竟有这礼遇,急忙拱手道:“徐老爷,下官坐了一晚上船,下官还是站着吧。”
  “让坐你就坐,站着怎么说话?”徐瀛脸色一正,嘴上却又说道:“虎子,上茶。”
  “是!”
  当值的皂班衙役感觉像是在做梦,暗想同知老爷从进城的那一刻就没给过任何人好脸色,见守备营的兵丁跟名册对不上,又全是些老弱病残,不但打了同为正五品的张守备五十大板,还给张守备来了个革职待参,更别说给谁赐座上茶了。
  韩秀峰不晓得这些,躬身行了一礼便坐了下来。
  徐瀛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面无表情地说:“韩巡检,本官看过一份泰州呈报的公文,公文上说你一到任便召集皂隶弓兵、外委汛兵和青壮查缉私贩。如果没记错好像是正月初一夜里,私枭见事情败露,狗急跳墙,负隅顽抗。你身先士卒,率衙役汛兵和青壮与之厮杀,当场格杀私枭十余人,擒获十余人,查获私盐一百多万斤。”
  韩秀峰猛然想起查缉私犯、捕拿盗贼,甚至连驻扎在扬州府各州县内的绿营都归他管,急忙道:“回徐老爷话,确有此事。”
  “本官晓得此事属实,本官还亲审过你擒获的那些私枭,审完之后才交给运司衙门的。”徐瀛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欣赏,嘴角边竟勾起几分笑意。不过他笑的不但很难看,甚至有些渗人。
  韩秀峰心想被你欣赏可不是啥好事,连忙苦着脸道:“不怕徐老爷笑话,下官那会儿是初来乍到,不晓得私枭竟全是些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一收到消息便召集手下皂隶弓兵、外委署的汛兵和辖下庄镇的青壮去查缉,结果死伤惨重,现在想想仍心有余悸。”
  “韩巡检无需自谦,以本官之见这可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运司衙门遮遮掩掩,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也不想想本官会不会答应,你大可放心,本官已经帮你呈报上去了,立此大功朝廷一定会褒奖。”
  “多谢徐老爷提携!”韩秀峰连忙起身致谢,心里却在暗暗叫苦。
  “这本就是本官份内之事,韩巡检无需多礼。”徐瀛示意韩秀峰坐下,又饶有兴致地说:“跟你一道去查缉私盐的那几个汛兵,本官晓得他们已被抽调去了江宁,却不晓得跟你一道查缉私盐的那些青壮现在如何。”
  韩秀峰岂能不晓得眼前这位同知老爷打的什么主意,连忙道:“回徐老爷话,那些私枭真不好对付,不但心狠手辣,甚至敢杀官造反!下官召集去查缉私盐的青壮,死的死,伤的伤,这个年下官都没过好,净忙着抚恤善后。”
  
第二百七十九章
从六品州同!
  徐瀛有些失望,不过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让一帮青壮去对付心狠手辣的私枭,能打赢实属侥幸,要是死伤不重那才叫个奇怪呢。
  再想到泰州那么多在任的和等着差委试用的文武官员,不是病得不能理事,便是老眼昏花。不是昏庸无能,便是贪生怕死,徐瀛又觉得眼前这个捐纳出身的九品巡检可用,立马示意在一边伺候的家人和当值的几个皂班衙役回避,等大堂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才开口问:“韩巡检,你晓不晓得本官为何移驻泰州?”
  韩秀峰可不敢跟他耍花枪,一脸忧心忡忡地说:“下官略知一二。”
  “说来听听。”
  “太平贼匪顺江而下,江宁朝不保夕。江宁要是失守,贼匪必攻扬州。泰州与扬州近在咫尺,张老爷却抱病在身,这个节骨眼上泰州不能没人主事。”
  “没想到你在海安做巡检,消息竟如此灵通!”
  “禀徐老爷,海安紧挨着安丰、富安、角斜和栟茶等盐场,那些盐场里的盐商要么在扬州有产业,要么在扬州有亲戚。他们东来西往,每天都从下官眼皮底下过,下官想不晓得也不成。”
  “原来如此,我说你消息怎会如此灵通呢。”徐瀛微微点点头,又追问道:“你既然晓得江宁危在旦夕,晓得贼匪若攻陷江宁便会来攻扬州甚至泰州,有没有想过如何应对?”
  韩秀峰早有准备,斩钉截铁地说:“下官只是一个九品巡检,只晓得不管外面多乱,下官分辖下的两百多个市镇村庄不能乱,下官分辖下的百姓不能乱!”
  “说的好,不管外面多乱,治下的百姓不能乱!谁要是胆敢生事,该弹压便要弹压,绝不能心慈手软,更不得纵容。尤其那些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泼皮无赖,现在要是不弹压,等贼匪到了他们就算不从贼也会为害地方!”徐瀛顿了顿,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你既然来了,就不用再回海安。在州衙住下,从明日起协助本官募集青壮,打造长矛短刀,收集擂石、滚木、火油等物,加强泰州城防。”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不过韩秀峰早料到了,连忙起身道:“下官愿为徐老爷效犬马之劳,只是下官要是不回去,巡检司衙门咋办,那边一样不能没人。”
  “不是有好几个候补巡检吗,”徐瀛翻开公文,看着一份公文上的名字道:“在泰州等着差委试用的候补巡检有三人,候补吏目六人。其中,方士枚还署理过四个多月海安巡检,大可让他去海安。”
  “可是……”
  “你怕了?”
  韩秀峰没想到他会这么狠,急忙再次拱起手:“禀徐老爷,秀峰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出世到现在也没见过抱过的娃,要说不怕死那是假的,但秀峰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当分君之忧,岂能贪生怕死,岂能有负圣恩!”
  徐瀛紧盯着韩秀峰看了好一会儿,又问道:“那可是什么,是不是觉得本官不近人情,一见面就不分青红皂白夺了你的职?”
  韩秀峰心想对付非常之人就要用非常办法,咬咬牙,鼓起勇气道:“下官到任以来,既没办生辰,更没搜刮百姓,而是体察民情,拜访士绅,以绅劝民,团练乡勇,捕盗贼,诘奸宄,察宿夜!海安境内原本贼盗出没,私枭横行。现而今是单骑往来无寒暑,地方安堵,民安盗息。下官自认公明廉洁,奉行勤谨,徐老爷就这么夺下官的职,下官不服!”
  徐瀛心想这个捐纳出身的巡检果然年轻气盛,竟敢顶撞。不过他不但没生气,反而笑问道:“本官说过要夺你职吗?”
  韩秀峰不服气地说:“徐老爷让方士枚去海安署理巡检事,不就是夺下官的职么!”
  徐瀛又暗暗权衡了一番,心想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事,心想便宜你小子了,打定主意轻描淡写地问:“是不是夺你的职等会儿再说,本官想问问你查缉私盐赚了多银子,那些银子都去哪儿了。”
  “下官是变价发卖了一百多万斤功盐,是赚了四千多两银子,不过这四千多两银子是下官用命换来了!”
  “少东拉西扯,本官又没说你贪赃枉法,就想问问那些银子还在不在?”
  “在。”
  “在就好,明天把那四千两银子全送衙门来。”
  韩秀峰暗骂你这是打算既要老子的命也要老子的钱,正不晓得该说点什么,徐瀛竟轻描淡写地说:“太平贼匪作乱,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泰州州同李昌经不思报效圣恩,不但知法犯法在任地纳妾,还贪生怕死执意告病,本官已上呈府台将其革职待参,你赶紧差家人把银子取来捐个从六品顶戴,本官可做主让你署理李昌经空出来的这个缺。”
  韩秀峰意识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负责防守扬州的漕运总督杨殿邦、两淮盐运使刘良驹和扬州知府张廷瑞让他移驻泰州,一定答应过他提出的条件,不然一个从六品的州同不可能说革职就革职。而两江总督和江宁布政使又被太平贼匪围在江宁城内,根本无暇管扬州、徐州、通州等地方事务,朝廷一定给了漕运总督杨殿邦便宜行事的大权。
  总之,只要舍得花银子,就能由九品巡检摇身一变为从六品的州同,可韩秀峰想想还是苦着脸道:“徐老爷,不是下官不识抬举,而是下官觉得这事有些……有些……”
  “有些什么?”徐瀛站起身,绕过公案走到他面前,紧盯着他双眼问:“是不是觉得明明是在为朝廷效力,甚至要为朝廷效死,反而还要倒贴银子?”
  “下官不敢。”
  “不敢说不等于不敢这么想,”徐瀛猛地转过身,对着京城放下遥遥一拜,旋即回头道:“你我同为朝廷命官,当思报效朝廷。几千两银子算什么,本官不但把这些年的积蓄全捐作守城之用,本官和张知州的家眷也全在泰州,誓于泰州共存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