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539

  “王老爷,你们咋这么快就回来了?”潘二急忙让青壮们放下鸟枪。
  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跟进院长,一看见众人就笑道:“二哥,我们也回来了。说出来你都不会相信,我们走夜路竟然碰上一帮劫道的!”
  陆大明回来了,潘二猛然反应过来,忍俊不禁地问:“那帮在河上冒充太平贼匪的家伙也想打你们的主意?”
  “是啊,我们东西多,往回抬太累,就找了几条船连夜往回赶,那些胆大包天的家伙以为我们也是从逃难的,居然明火执仗想打劫,结果被我们全拿下了,回来路上又遇上王老爷,才晓得王老爷也是冲他们去的。”
  大头兴高采烈地问:“大明哥,那些贼匪呢?”
  “全关在河边的房子里,回来路上我问过,他们全是在运河上作奸犯科的贼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听说太平贼匪要杀过来就在头上扎块红布趁火打劫。”陆大明指指手下刚挑进来的两个箩筐,又得意地笑道:“他们这一夜没白忙活,抢了三十多条从镇江过来的船,光金银细软就抢了这么多!”
  整整两大箩筐,里面全是金条、银锭和各种金银首饰,其中一个箩筐里有一个匣子,接着火光打开一看,里面竟装满了十几个大小钱庄开具的银票和钱票。
  在王千里看来这是煮熟的鸭子被陆大明给捷足先登了,一脸惋惜地说:“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
  “王老爷,那帮贼匪被我们擒获跟被您擒获有啥两样?”
  “这倒是,这倒是。”
  潘二放下木匣,抬头问:“大明,就这么多?”
  “天地良心,就这么多!”生怕潘二不信,陆大明又回头看着他那些手下道:“我跟弟兄们交代的很清楚,谁要是敢私藏一两银子我就剁了他的手!”
  “这就好,不过大家尽管放心,韩老爷赏罚分明,不会让大家伙白干。”潘二示意大头把两大箩筐金银细软挑进里院,随即转身追问道:“大明,瓜洲那边咋样?”
  “人全跑光了,不光营里一个人没有,连镇上都看不见一个活人,八成是收到贼匪的消息全跑了,我们没敢在镇上久留,把营里的军械收拢一下就赶紧往回赶。”
  “收拢了多少?”
  “多了,算算有一营的兵器。”
  “太好了,你们先歇会儿。国政,大明他们赶了一夜路一定饿了,你赶紧喊几个人烧饭,我进去跟韩老爷禀报。”
  ……
  
第三百零九章
兵源
  陆大明不但把整个瓜洲营的兵器搬回来了,还顺路擒获了十六个趁火打劫的贼匪,缴获了两大箩筐金银细软,让韩秀峰很高兴也很为难。
  金银财宝是好东西,可眼前这两筐金银细软全是缴获的,赏罚要分明,不赏或者只赏一点点那些青壮肯定会有想法,真要是把这些金银细软赏下去,那些青壮有了钱显然不会再跟之前那样敢拼命。
  韩秀峰从来没想过会面对这种事,正琢磨着该怎么办,潘二小心翼翼地说:“四哥,我真不是贪生怕死,我是觉得角斜那边不能没个人经营,而这些事韩大使又不方便出面。”
  “哦,你想哪儿去了,我是在为这些不义之财发愁。”
  “这些钱财好办。”
  “你有主意?”韩秀峰笑看着他问。
  潘二回头看了看两箩筐金银细软,笑道:“四哥,看上去满满两大框好像很多,其实有一帮是金银首饰,这价咋估别说外面那帮穷鬼,就是王老爷心里也没个数。何况银子要看成色,还有一大半是制钱,折成足银其实没多少。”
  “还有这么多金条呢,没多少折成银子也值七八千两。”韩秀峰沉吟道。
  “七八千两听上去是不少,可人也不少,算上陆大明一共八十七个人。”潘二笑了笑,接着道:“我们从来没立过规矩,大可借这个机会把规矩立起来。以后不管缴获多少银钱,都得拿出四成以作公用。”
  “用作请大夫、抓药疗伤,用作阵亡的抚恤?”
  “差不多,反正只要想让他们交,有的是由头。”
  “上交四成太多,三成吧。”
  “三成也行。”潘二帮韩秀峰沏了一杯茶,又坐下道:“剩下的七成也不能平分,听说绿营的规矩是营官拿一半,然后是千总、把总,到当兵的手里就没几个了。”
  韩秀峰摇摇头:“我们跟绿营不一样,要是真跟绿营那样带兵,还打什么仗。”
  “那当官的就少分点。”
  “接着说。”
  “四哥,我是这么想的,他们不是想要地,想要落户入籍吗?可不管在哪儿买地都得花钱,落户入籍一样得花钱!我们用不着给他们钱,只要给他们一张地契,帮他们填一张户口牌。”
  韩秀峰反应了,不禁笑道:“光有户口牌和地可不够,还得盖房子,置办种地的家伙什,总之,想安一个家没个五六十两肯定是不够的。”
  “况且他们又不全是光棍一条,有的有亲戚,就算没亲戚的还有一帮以前一起在泰坝上背盐的同乡要接济,又全是‘白手起家’,这钱怎么都不够花。”
  “这倒是个办法,角斜场虽没富安场大,但新淤的地也有上万亩,再说又不是白送给他们,韩大使一定会同意的。”
  “那我先清点下这两筐值多少银子。”
  “等天亮了再清点吧,当着他们面清点。”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盐碱地跟良田没法儿比,一亩算三两。落户入籍,一个人也算三两。王千里不是从漕标的绿营兵手里收了几匹马么,也可以卖给他们用作垦荒,反正我们也用不上。”
  “卖给他们也行,虽说用马耕地不如用牛,但牛没那么容易买。”
  “就这么定。”韩秀峰转身指指桌上的木箱子:“跟他们说清楚,镇江已经被贼匪给占了,那些银楼钱庄估计也全被贼匪给抄了,这些银票现在一文不值,不过我们先收着,将来要是能兑就拿出去兑,实在兑不了也没办法。”
  “行,等天亮清点时我跟他们说。”
  “再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件事,这仗不晓得要打到啥时候,打仗不可能不死人,我们现在养不起太多兵,但将来不可能不招兵买马,所以角斜那边是要好好经营。”
  “四哥,你同意我去角斜?”
  “我这些天光想着咋对付眼前的贼匪,没想那么远。你旁观者清,想到了,我咋可能不让你去。”韩秀峰摸着嘴角,沉吟道:“只是要一下子带上千号人去,他们吃啥喝啥,就算他们愿意垦荒种地,又去种谁家的地?我们也好,韩大使也罢,不可能就这么白给他们地,不然营里的这些兄弟又会有想法。”
  “这我还真没想过。”潘二意识到一碗水要端平,不能让没付出的人就有回报,不然谁愿意去跟贼匪拼命。
  “不过这事也不难办。”韩秀峰沉思了片刻,抬头道:“天一亮不是要发赏钱吗,钱是不会给太多,只会给他们地。但他们有了地不能荒着,可以让他们的亲朋好友先帮着开垦,先帮着种,开荒那么苦那么累,他们一定愿意的,这么一来就能安置三四百个。”
  “剩下的呢?”潘二追问道。
  “剩下的可以去种顾院长、王千里和余青槐他们的地。我和韩大使不能在任地置办田产,顾院长和王千里他们可以。我给韩大使写封信,请韩大使想想办法,多卖些新淤的地给海安的士绅,让在泰坝上无所事事的那些苦力去开垦,等种个两三年就不止三两一亩了,等种个五六年变成良田甚至能卖到十几二十两一亩,所以他们也一定会愿意的。”
  “先让那些人有口饭吃,见陆大明这些人都发了财,有了自己的地,有自己的屋甚至牛马,等我们再招募青壮时他们一定会抢着来!”
  “我就是这个意思,你不也是这么想的吗。”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既然要从长计议,那不妨借人心惶惶、市面上的生意不好做,抓紧时间从扬州购置些种粮、钉耙、铁锹运到角斜去。你家是开当铺的,到底咋经营你比我在行。”
  “四哥,干这个我还真是行家里手,可以先租给他们。不过想回本想赚钱没那么快,盐碱地不是良田,头一年他们能管张嘴就不错了,最少也要等个两三年,等地里有了收成,我们才能回本才能赚钱。”
  “能回本就行,赚不赚钱放一边,毕竟我们是养人,养兵源。再说这本钱又不用我们出,我等会儿给顾院长写封信,请顾院长出面帮着张罗这事。”
  
第三百一十章
营规
  夜里如惊弓之鸟仓皇逃命的百姓没有跑多远,发现是虚惊一场又陆续回来了,街上再次热闹起来。
  韩秀峰和王监生去街上转了一圈,回到盐商家的大宅子。
  本应该补觉的苦力们听说今天要发赏钱,一个比一个精神,全盘坐在院子里看潘二和几个书办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算夜里拢共缴获了多少银钱。看他们那翘首以盼的神情,就晓得全在盘算能分到多少。
  唐国政把韩秀峰二人迎接花厅,回到院子里接着在大头等人刚剪好的白布上写“勇”和“泰”字。陆大明率人从瓜洲运回的东西中有盔甲和几十件号褂,要是不把号褂上的“兵”字拆掉,别人一看就晓得来路不正。
  “李老三,领衣裳,领号帽儿!”
  “来了。”
  陆大明眼睛一瞪:“什么来了,怎么跟你说的,要喊遵命!”
  李老三吓一跳,急忙道:“遵命!”
  之前只晓得从泰坝上招募了四百多号青壮,不晓得到底谁是谁,加之等会儿要发赏钱,不能再没有名册,明道书院的学生吴澄举着笔,抬头看着李老三问:“李老三,你有没有大名儿?”
  韩老爷和王老爷坐在里面喝茶,李老三往花厅里偷看了一眼,紧张地说:“吴先生,我……我就这么名,没大名。”
  “怎么会没大名,难不成你小时候也叫李老三?”
  “我小时候叫三小,后来到坝上背盐,个个都喊我李老三。”
  “李老三就李老三吧,什么地方人,今年多大。”
  “老家东台,今年……今年二十四。”
  “家里还有哪些人?”
  “家里没人了,不,有个哥,我家穷,养不活,听我爸说他四岁时候让人家抱去养了。”
  “你不是排行老三吗,怎么就剩一个哥,还有个哥呢。”
  “死了,前年死的,我就是我哥带到泰坝上背盐的。”
  “没婆娘没孩子?”
  “没有,吴先生,我穷的叮当响,自己养不活,哪有钱娶婆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