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539

  本以心灰意冷的潘二感觉像是在做梦,楞在那儿直到梁九跪下来给韩秀峰磕头他才缓过神,看看韩秀峰,又回头看看正笑看着他的郭通,激动地说:“四哥,大恩不言谢,我也给你磕个头吧!”
  “咋都磕头呢,好啦好啦,全给起来。就算要谢也不应该谢我,而是要谢郭大人提携。总之,你们两家的祖坟是冒青烟了,这就做上了官,简直是一步登天。”
  见潘二和梁九都要做官,大头急了:“四哥,我呢!”
  “你一样有官做,盐捕营千总。”
  “几品?”
  “正六品,跟老九一样。”韩秀峰抬头看着挤在门口的乡勇们,忍不住笑道:“别羡慕了,也有你们的份儿,有一个算一个全成官老爷了。不是把总就是外委,不是外委就是额外外委。用郭大人的话说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等你们全穿上官服,肯定会把那些没跟我们一道回海安的羡慕死,哈哈哈哈!”
  “谢韩老爷提携,谢韩老爷提携!”
  “韩老爷,小的也给您磕个头,您就是小的再生父母!”
  ……
  门口的乡勇们不约而同跪下磕头,把刚被召进院子的一帮盐官们看得目瞪口呆。
  韩秀峰懒得理会他们怎么想,正准备让梁九先挑二十个人去大堂前听用,潘二突然问道:“四哥,大头和吉大吉二全做上了盐捕营的官,这么一来盐捕营不就全是官没兵吗?”
  “没兵可以去招啊,郭大人说了,先招五百个。”
  “招满之后呢?”
  韩秀峰晓得潘二真正想问的是什么,不禁笑道:“贼匪有八旗和绿营去对付,收复扬州是琦大人他们的事。郭大人是盐运使,皇上是派郭大人来整顿两淮盐务的,而我们要重建的盐捕营全名儿叫盐捕缉私营,重建起来用不着去对付贼匪,主要是押运官盐,查缉私贩,弹压各场的宵小。”
  
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
  郭沛霖上午说要设宴为韩秀峰庆功,结果他这一忙竟忙忘了,并且忙的全是正事大事,郭通不敢去大堂提醒,只能让厨子做了几个菜送到厢房让韩秀峰先吃着,韩秀峰也就这么一直等到天黑。等郭沛霖忙完想起再次来到厢房时,韩秀峰正躺在榻上呼呼酣睡。
  “老爷,要不今儿个就算了,您忙了一天连中饭都没顾上吃,四爷又睡着了,要不明儿个再给四爷庆功。”郭通生怕把韩秀峰吵醒,提着灯笼轻声道。
  刚刚过去的这一天,郭沛霖先后召见了泰州、通州的两位分司和安丰、富安、梁垛、角斜、栟茶等八场的盐课司大使,事无巨细问了许多盐务上的事,却没问到哪怕一件能让他欣慰的,不夸张地说两淮盐务不是糜烂而是已废,不但坐得腰疼而且心也很累。
  心情不好吃酒也没意思,他微微点点头正准备转身出去,在榻上睡的不太舒服的韩秀峰迷迷糊糊翻了个身,身上的缎面被子随即滑落下来。
  郭沛霖生怕他着凉,正打算把被子捡起来帮他盖上,突然觉得有点冷的他又下意识换了个睡姿,整个身体蜷曲起来。
  郭通没在意,郭沛霖的脸色立马变了。
  “老爷,我们回去吧,给您熬的莲子银耳羹已经热过好几次,再热就不好吃了。”郭通守在门边提醒道。
  “把门带上,在外面守着,我不发话谁也不许靠近!”
  “老爷,您这是做什么?”
  “让你把门带上就带上,少废话!”
  “哦,”郭通吓一跳,急忙带上门背对着厢房守在外面。
  这时候,韩秀峰也醒了,揉着惺忪的双眼坐起来呵欠连天地问:“郭大人,您忙完了……”
  看着他迷迷糊糊的样子,郭沛霖越想越火,见条案上的花瓶里插着根鸡毛掸子,立马走出过去取了出来,倒握着绑满鸡毛的那一头边抽边咬牙切齿地骂道:“你小子是不是活腻了!自作聪明,你晓不晓得你这是在欺君!这是被我看见的,要是被外人看见,你小子就算能保住吃饭的家伙这辈子也别想翻身!”
  “郭大人,我怎么我?”
  “你说你怎么了?装病也就罢了,伤有那么好装的吗?”
  韩秀峰猛然反应过来,抱着头苦着脸道:“郭大人,我……我没想欺君,我就是想家想娃了,我……”
  院子里有来泰州之后找的下人,有监掣署的皂隶,有这两天从仙女庙等地方追过来的运司衙门书吏,郭沛霖不想韩秀峰装伤的事被人发现,扔下鸡毛掸子冷冷地说:“想家想娃,就你想别人都不想?要是这事败露,你对得起你自个儿,对得起段大人,对得起你的娃吗?”
  “没那么夸张吧。”
  “没那么夸张,你晓得啥!”郭沛霖一屁股坐了下来,指着他恨铁不成钢地说:“万福桥大捷的捷报是六百里加急奏报圣上的,圣上不光晓得你率一千乡勇在万福桥头击溃贼匪,也晓得你受伤了,要是圣上晓得你的伤是装的,这不是欺君是什么?”
  “郭大人,我没想到会惊动圣上。”
  “你想不到的事多了去了,是不是也没想到这么快就会被我看破?”
  “没想到,郭大人,您真是火眼金睛,洞察秋毫。”
  “少拍马屁,别嬉皮笑脸!”郭沛霖冷哼了一声,摸着嘴角沉吟道:“泰州人多眼杂,我能看出破绽别人一样能,带上大头和那二十个乡勇回海安,赶紧走,现在就走,走得越来越快好!伤筋动骨一百天,不呆满三个月别回来!”
  想到人家这是真为自己着想,韩秀峰油然而生起一股歉疚,愁眉苦脸地说:“郭大人,您这儿正缺人,我走了您咋办,盐捕营还要不要重建了?”
  “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郭沛霖露出一丝笑意,起身道:“当然要重建,你以为我让你回海安真是让你去静养。”
  “去海安重建?”韩秀峰下意识问。
  “不去海安你还能去哪儿?”郭沛霖反问了一句,若有所思地说:“海安紧挨着角斜场,地处水路盐运要冲,在海安招募编练兵丁,淮中淮南各场支应起粮草反而更方便。那边又是你苦心经营的老巢,在那儿编练又不用担心装伤的事败露。”
  “还真是,郭大人,您想得真周全。”韩秀峰急忙恭维道。
  “你小子想得才周全,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郭沛霖瞪了他一眼,接着道:“本打算让张翊国跟你一道重建盐捕营的,看样子不能让他跟你一道去了。好在雷以诚好像挺的欣赏他的,前天还修书来借人,干脆打发他去雷以诚那儿听用。”
  韩秀峰正准备开口说张翊国早晓得这伤是装的,郭沛霖又说道:“角斜场盐课司大使韩宸不是你同乡吗,干脆让他兼你的粮官,全权负责支应盐捕营的粮饷。”
  “这么一来我就不用跟其他场大使打交道。”
  “只能这样了,谁让你小子自作聪明搞得见不得人呢!”
  韩秀峰尴尬地笑了笑,想想又问道:“郭大人,粮饷不用问操心,兵器呢?”
  “找韩宸,能打造的找铁匠打造,铁匠打造不了的筹银子去上海县采买,我两淮二十三场难不成还养不起一个营!”
  “这倒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淮盐务虽衰但那些盐场还在。”
  郭沛霖不想夜长梦多,板着脸催促道:“别废话了,赶紧走吧。”
  韩秀峰急忙道:“我这就走。”
  “就这么走啊,你腿不是折了吗?你不是瘸了吗?拄上你的拐,装也得给我装像点!”
  “哦,我差点搞忘了。郭大人,我真走了,您一定要保重啊。”
  “滚吧。”想到在泰州在地方唯一信得过的人就这么走了,一走就是三个月,郭沛霖忍不住笑骂道:“志行,要是遇上什么事记得差人来禀报,千万别再自作聪明,别再自作主张。要是敢再犯,休怪我打断你的腿,让你小子变成真瘸子!”
  
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
  也不晓得刘存厚是不是还在赶往向荣大营的路上,这两年动不动给革职,没几天又被起复,堪称“三起三落”的向荣已差家人给会馆送来了两万两银子!
  这两万两真像一阵及时雨,黄钟音、吉云飞、敖彤臣和江昊轩、何恒等在京大小官员个个有份儿,手头上一下子宽裕了,这日子过得再也不用那么清苦。但这银子不能白要,这些天众人不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帮着奔走,而且“各司其职”,各有分工。
  黄钟音负责打点言官,三天两头宴请六科给事中和各道御史,请他们笔下留情,别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就弹劾向荣;吉云飞、江昊轩和何恒负责打探消息,年前刚入值军机处的一个“小军机”和吏部、兵部的几位主事成了重庆会馆的常客。
  翰林院检讨敖彤臣和刚馆选上翰林院庶吉士的敖右贤负责清流,隔三差五邀上一帮翰林官踏春郊游或来会馆吟诗作对,借机盛赞远在江苏的向荣不但骁勇善战也是个大忠臣,这年头名声比什么都重要,没一个好名声再骁勇善战也没用。
  值得一提的是,众人全是清官的文官,不能就这么到处为向荣一个行伍出生的武官奔走,不然传出去会被人笑话,所以每次都先聊战局,先提“万福桥大捷”,先说年前才补上缺去扬州上任的会馆首事韩四果然争气,说着说着再自然而然地说向荣身上。
  众人交好的那些京官之前大多来过会馆,本就认得韩四,本就觉得韩四为人不错,不但一聊起来就兴高采烈,而且回去之后跟别人一聊到战局也自然而然地聊起韩四,“万福桥大捷”就这么在口口相传中成了众多“大捷”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捷。
  在吏部行走的员外郎周文杰是敖彤臣的同年,前晚在重庆会馆的酒桌上刚谈论过韩四,今儿中午跟考功司的几个笔帖式一起吃酒闲聊时竟无意中听到韩四消息,他敢肯定敖彤臣一定不晓得,一散班(下班)就匆匆赶到重庆会馆。
  没想到不但敖彤臣、敖册贤兄弟在,湖广道御史黄钟英和翰林院编修吉云飞也在,周文杰顾不上跟二人问安,一走进花厅就拱手笑道:“黄老爷,吉老爷,敖兄,周某给您几位报喜来了,贵馆又要设宴庆贺!”
  “周兄,到底啥喜事?”
  “大喜事。”周文杰坐到敖彤臣身边,笑看着黄钟音和吉云飞道:“黄老爷,吉老爷,前儿个您二位不是说志行打了个大胜仗,立了个大功,奉赏却迟迟没下来。您二位随口一说,我却一直放在心上,一直在帮着留意。”
  “这么说有消息?”吉云飞急切地问。
  “嗯,有消息了。”周文杰从小山东手里接过茶,浅尝了一小口,随即放下茶杯眉飞色舞地说:“吉老爷,志行的事之前之所以迟迟没消息,一是他年前才到任,这官没做几天,吏部哪会有他历年的考绩考语。加之江宁失陷,吏部又没收到两江总督、江宁藩司和江苏按察司的呈文,只有他的履历和一份六百里加急的万福桥大捷奏报,这就把考功司和清吏司给难住了。”
  “想想还真是。”黄钟音忍不住笑了。
  “二是钦差大人琦善的奏报中说他受了伤,说他要告病。可到底恩不恩准,皇上没下谕旨,军机处也没个准信儿,这就让我们吏部更为难。”
  吉云飞禁不住笑道:“这倒是,毕竟他要是告病回乡就得按告病的惯例封赏,留任或升转就得按留任或升转的例封赏。”
  周文杰点点头,接着道:“江苏那边不用问都晓得早乱成了一锅粥,钦差大臣琦善要攻剿贼匪,收复扬州,再会同你们的那位同乡向荣收复江宁。要说叙功,要叙功的文武官员多了,哪顾得上志行这点事!两江总督远在常州,江苏巡抚一样在江宁,刚到任的江苏按察使远在徐州,既顾不上也懒得管志行的事,所以军机处也好,我们吏部也罢直到前天中午都只有那份六百里加急的万福桥大捷奏报。”
  “现在有了吗?”敖彤臣急切地问。
  “有了,不过既不是钦差大人琦善的,也不是两江总督怡良的,一样不是江苏巡抚许乃钊的,而是署理两淮盐运使郭沛霖的保奏。”
  黄钟音下意识问:“郭沛霖到扬州了?”
  “郭大人到任了,不过没去扬州,扬州不是被贼匪占了吗,两淮运司衙门现而今移驻泰州。郭大人六百里加急上了两封折子,圣上全恩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