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539

  等了约半柱香的功夫,门子竟跑出来说他家老爷不在家,交还名帖,让改日再来。韩秀峰楞了楞,只能收起名帖,回到车上让冯小鞭去下一站。
  接到门子禀报,确认韩秀峰已经走了的肃顺,突然有些后悔,禁不住问:“少默兄,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差人把他请回来?”
  因攀上肃顺高枝才得以被启用的陈孚恩,打心眼儿里觉得像韩秀峰这样捐纳出身的官员帮不上忙,觉得肃顺要是跟韩秀峰打得火热,正统读书人一定会有想法,放下茶杯道:“雨亭兄,不是孚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他韩秀峰行事也太不讲究了。您是怎么待他的,可他又是怎么待您的,回京这么大事都没提前差人来禀报一声,还得让您去见他,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少默兄有所不知,韩四这人不是不懂礼数,而是太懂礼数了。”
  “他真要是懂礼数,为何不差人来跟您禀报一声?”
  “他……他深受皇恩,心里只想着皇上,所以……所以回京之后得先向皇上禀报。”
  “雨亭兄,我晓得他是个忠臣,可朝廷现在最不缺的便是忠臣。而雨亭兄您要结交的不只是忠臣,更要结交能辅助您‘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的能吏!”陈孚恩顿了顿,又提醒道:“何况他办的那些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呢。您要是再跟之前一般上心,将来想甩都甩不掉。到时候被人误会事小,要是因此耽误皇上交办的整顿吏治大计事大。”
  想到在刷新吏治上,韩四真帮不上什么忙。
  再想到俄夷在黑龙江挑衅,英夷更是派兵攻打广州城,甚至把两广总督衙门劫掠一空,咪、佛二夷也在蠢蠢欲动。面对此危局,朝廷既不敢战,又不能答应西夷提出的那些条件,肃顺觉得陈孚恩的话有一定道理,毕竟真要是掺和“厚谊堂”的那些事,很难说会不会被搞得身败名裂。
  见肃顺若有所思,陈孚恩接着道:“要不是雨亭兄您关照提携,他当年能从永定河南岸同知调任通政司参议?要不是雨亭兄帮着奔走,又哪会有现在的‘厚谊堂’?可他当年开缺回籍时,却连声招呼也没打,就擅自举荐文祥接替他掌管‘厚谊堂’,难道他真不知道曹毓英是您的人?”
  “他也举荐了曹毓英。”
  “他是举荐过,但却是连同文祥一起举荐的。他难不成真不知道把这二人放在一起,皇上只会重用文祥,只会让文祥真正掌管‘厚谊堂’?”
  “少默兄,您说韩四过河拆桥?”
  “他究竟是不是过河拆桥,孚恩不敢断言,但孚恩敢断定他一定有自个儿的小九九。这年头,脚踏几只船,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人多了,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见肃顺还是不太相信,陈孚恩不禁笑道:“雨亭兄,您要是不信,赶紧差人悄悄跟着他,瞧瞧他去哪儿就知道了。”
  肃顺下意识问:“您是说他会到处钻营?”
  陈孚恩笃定地说:“我估摸着他不会就这么回书肆。”
  ……
  韩秀峰的确没回达智桥胡同,而是赶到了领班军机大臣文庆家。
  递上门包,呈上名帖,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听门子说文中堂身子不好,已经歇下了,正在养精神准备明天恭进刚编纂告成的先帝实录圣训,又马不停蹄赶到离文庆家不远的柏葰家。
  这次没吃闭门羹,名帖递进去不大会儿,门子就把他请到了第二进的一间花厅。
  柏葰没想到韩秀峰会来拜见,一见着他就笑道:“韩老弟,时间过得真快,你我一别已有三四年了吧。当年你从松江府海防同知任上奉调回京,老夫奉旨带领引见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真是宛如昨日啊!”
  “没想到中堂大人还记得秀峰,秀峰受宠若惊。”
  “老夫不但记得老弟,还记得皇上当时的批语,‘老实可用’,没错吧?老夫带领过引见过的文武官员没有一千也有七八百,可头一次觐见便能获皇上如此赏识的文武官员实属凤毛麟角,那会儿老夫就觉得老弟前途不可限量,果不其然,老弟自那之后便简在帝心,一路青云,着实让老夫羡慕。”
  “中堂大人真会说笑,秀峰能有今日,全仰仗中堂大人关照提携。”
  “这句话老夫受之有愧,老弟能有今日,老夫还真没帮上什么忙,想想倒是老弟在说笑。”
  “秀峰没有说笑,更不敢跟中堂大人说笑。”
  韩秀峰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随即很认真很诚恳地说:“禀中堂大人,秀峰冒昧登门求见,一是秀峰仍在为家父守孝,只能素服任事,不方便前去军机处值房拜见,所以专程来向中堂大人告罪;二是想借这个机会,当面感谢中堂大人的关照之恩。要不是中堂大人进言,秀峰现在很可能就是鸿胪寺卿而不是太仆寺少卿,此刻很可能正如坐针毡啊!”
  柏葰没想到韩秀峰的消息竟如此灵通,更没想到韩秀峰会这么说,禁不住问:“别人都嫌官小,老弟居然嫌官大?”
  “人贵在自知之明,秀峰乃捐纳出身,没念过几本圣贤书,骤跻卿贰已如履薄冰。要不是中堂大人进言,真要是做上鸿胪寺卿,那不只是才不配位,甚至是德不配位,到时候别说光宗耀祖,恐怕会招来灾祸!”
  韩秀峰再次躬身行礼,然后从袖子里取出一个装有两百两银票的信封,恭恭敬敬地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堂大人的关照回护之恩,秀峰定铭记于心。”
  看着韩秀峰丝毫不作伪的表情,柏葰相信他所说的全是肺腑之言,不禁笑道:“实不相瞒,老夫是谏阻过,不过老夫那会儿没多想,只是觉得以老弟的资历擢升鸿胪寺卿不太合适。”
  “中堂大人究竟怎么想的,秀峰不知道。秀峰只晓得要不是中堂大人关照,弹劾秀峰的折子定会堆积如山!”
  “好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难怪皇上如此器重老弟呢。”
  “中堂大人抬爱,秀峰惭愧。”
  ……
  又寒暄了一会儿,见韩秀峰并没有提公事,柏葰端起茶杯,韩秀峰躬身告退。
  冯小鞭接上韩秀峰,马不停蹄赶到穆荫家,等韩秀峰拜见完穆荫又相继赶往彭蕴章、穆荫、杜翰和曹毓英家,一直折腾到深夜才回重庆会馆。
  肃顺派出的家人也悄悄跟了一路,直接亲眼看着韩秀峰被吉云飞、敖彤臣等人迎进会馆,才连夜赶回内城向肃顺禀报。
  “就文中堂没见,另外几位军机大臣都见了?”肃顺躺在床上搂着小妾问。
  家人站在门外小心翼翼地说:“禀老爷,就文中堂没见他,另外几位大人都见了。小的留意过,柏中堂和彭中堂见他的时间最短,他进去不大会儿就出来了。在曹毓英家呆的时间最长,他在曹家呆了三四炷香的功夫才出来,曹毓英还亲自把他送到门口。”
  肃顺没想到韩秀峰会拜见那么多人,想想又问道:“就这些?”
  “禀老爷,小的瞧见文祥了,他前脚刚进重庆会馆,文祥后脚就去了,”家人想了想,又小心翼翼地说:“小的还瞧见了伍老爷,伍老爷像是晓得他晚上会下榻会馆,跟翰林院的吉老爷和敖老爷一起迎他进去的。”
  肃顺心想韩四究竟在折腾什么,明天问问穆荫、杜翰、曹毓英和伍肇龄就晓得了,呵欠连天地说:“知道了,你赶紧回去歇息吧。”
  
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
  吉云飞和敖彤臣等人看出文祥有事要跟韩秀峰谈,吃完酒便相继起身告辞,毕竟韩秀峰都已经回来了,并且打算在会馆住三五日,有的是机会叙旧。
  柱子、余铁锁和关小虎等人却不愿走,见韩秀峰正坐在花厅里跟文祥、王乃增、刘山阳说话,崇恩和大头竟守在花厅外不许别人靠近,只能挤在门房里等。
  得知皇上不让他再管“厚谊堂”,文祥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正失魂落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韩秀峰竟笑道:“博川兄,皇上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不让你再掺和书肆的事,不是觉得你办事不力,而是觉得让你再办那些差事太屈才。命我赶紧接手,让你赶紧置身事外,未尝没有保你的意思。”
  “保我?”
  “形势比人强,最担心的事终究是发生了,不管情不情愿都得去面对。你要是再呆在‘厚谊堂’,那些知晓内情的王公大臣十有八九会把你推出来,让你去跟西夷交涉。到时候无论是战是和,老兄你都难辞其咎。”
  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皇上那会儿之所以恩准我的奏请,命你接掌‘厚谊堂’,本就是想让你历练历练。到今天已经历练了近两年,再让你接着做这跟斥候头子没啥两样的大掌柜太屈才,要是因此把你搭进去那就更不划算了。”
  文祥将信将疑,愁眉苦脸地说:“志行,你也太瞧得起我了,皇上见都不愿意见我,又怎会像你说得这么器重我。”
  “博川兄,你是当局者迷啊,”韩秀峰一边招呼众人喝茶,一边耐心地解释道:“这几年走了多少老臣,先是杜中堂,紧接着是卓中堂。派出去剿贼平乱的钦差大臣和督抚同样如此,吴文镕,琦善,向荣……可以说朝廷这几年光忙着议恤了。
  要不是无人可用,皇上能赏讷尔经额从六品顶带去直隶效力?要不是无人可用,皇上能命赛尚阿去察哈尔练兵?要不是无人可用,皇上能命穆荫、杜翰入直军机处?文中堂抱病,彭中堂不但年事已高又是个汉人,所以皇上得未雨绸缪,从长计议!”
  “可是……”
  “别可是了,不信咱们打个赌,这个太仆寺少卿你顶多做一年,一年之后要是没被委以重任,我这个韩字倒过来写。”
  文祥不敢想那么远,而是急切地说:“志行,我走了你怎么办?”
  “我不会有事的,”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秀峰苦笑道:“洋人不是傻子,他们被糊弄了十几年,现在是既不相信叶名琛那个五口通商大臣兼两广总督,也不再相信两江总督怡良,一样不会相信直隶总督桂良,就算到时候皇上命我去交涉,他们也不会跟我这么个捐纳出身的太仆寺少卿谈的。”
  “说得好像他们愿意跟我谈似的。”
  “你真要是去,他们虽然一样会觉得你做不了主,但至少会见见你,至少会跟你谈谈。”韩秀峰想了想,又说道:“再就是除了战或和之外,还可以拖!你早把广东的事奏报上去了,朝廷为何直至今日都没下旨,其实就是在拖!”
  “可这种事拖得过去吗?”
  “能拖一天是一天,先等广东的奏报,叶名琛要是再信口开河,称西夷不足为虑,有人会信以为真,就算知晓内情的一样会姑且当作真的,毕竟对朝廷而言除此之外没更好的办法。”
  “洋人要是派兵北上呢?”
  “那得等洋人来了再说。”韩秀峰紧盯着他,又说道:“博川兄,记得我当年曾跟你说过,在别人眼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咱们‘厚谊堂’不能这样,其实为官又尝不是如此。所以无论遇到啥事,都得先想想怎么保全自个儿。要是脑袋一热把自个儿给搭进去,之前所做的一切不就全白费了。”
  文祥也意识到之前太过直来直去,沉默了片刻无奈地说:“志行,其实我们并非只报忧没想过如何为朝廷分忧,不如那会儿我也不会恳请文中堂保举你去广东署理潮运同。”
  “博川兄,你也太瞧得起我了。”
  韩秀峰放下杯子,轻叹道:“我晓得你是想让我去广东大展拳脚,可你有没有想过就算潮桥盐税没被叶名琛拿去平乱,我韩秀峰凭那点税银又能练多少兵,又能买多少洋枪洋炮?西夷一旦跟咱们开开那就是国战,凭潮汕一隅之力能挡住洋人吗?就算运气好,能抵挡住岸上的养兵,我韩秀峰难不成还能拦住他们不从海上北犯直隶?”
  文祥猛然反应过来,喃喃地说:“我那会儿没想这么多,只想着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
  “博川兄,如果你是守土有责的两广总督或广州巡抚,完全可以这么想,但你不是!”韩秀峰看看文祥,又回头看看王乃增,意味深长地说:“你我虽人微言轻,咱们‘厚谊堂’虽是个不在经制内的小衙门,可咱们不但身在中枢甚至能上达天听,站得应该更高,看得应该更全更远。”
  “大人所言极是。”王乃增急忙道。
  文祥终于意识到之前的差事办砸了,究竟砸在了哪儿,由衷起身行礼,连道“受教”。
  有王乃增在,“厚谊堂”的事没什么好交接的。
  想着明儿一早他得进宫庆祝先帝爷的圣训实录编纂告成,韩秀峰提议他早些回去休息,等改日有时间再聊。
  刘山阳则听得暗暗心惊,他早晓得韩秀峰简在帝心、圣眷恩隆,却没想到韩秀峰竟不声不响做了那么多事,之前能上达天听,今后一样能随时递牌子乞求觐见。
  就在他跟着众人一起把文祥送上马车,正准备陪韩秀峰回内院之时,韩秀峰突然道:“云清,公事不能耽误,你也早些回去。始真,你跟云清兄一道走。”
  “我也去?”刘山阳下意识问。
  “你可是我的幕友,你要是不赶紧去看看往来公文,不赶紧熟悉下公务,今后咋帮我草拟折奏。”
  想到只要能进“厚谊堂”的人,都能混个一官半职,而身边这位又是举人出身,王乃增不禁拱手道:“始真兄,恭喜恭喜。”
  “云清兄这是说哪里话,山阳何喜之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