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539

  “他又没别的事,好像他们后天打算在什么地方布道,问任小姐有没有空去的。”
  “哦,先进来吧,等钰儿到一起说。”
  ……
  三人坐着等了不大会儿,任钰儿换上官家小姐应该穿的衣裳赶了过来。
  不等她行礼,刘山阳就从案子上拿起一封书信,开门见山地说起正事:“诸位,四爷说皇上命刑部侍郎黄宗汉为两广总督,并颁给钦差关防赴广东办理夷务,皇上还命咱们‘厚谊堂’选派几个既熟悉广东又熟悉夷情的人随行。
  广东籍的翻译堂内倒是有几个,可他们谁也不愿意去。一是太平日子过惯了,不愿意再涉险;二来他们就算回去也只能在黄大人麾下效力,却不能在本省为官,觉得回广东老家没啥前途。”
  周兴远反应过来,禁不住问:“刘先生,四爷是打算从咱们这儿调人,打算让咱们几个去广东?”
  “四爷没这个打算,四爷说咱们‘厚谊堂’本就是个不在经制内的衙门,当年设立只是权宜之计。现在广东形势突变,广东分号已没存在的必要。干脆让云清兄随黄大人赴广东,并命广东各分号的文武官员,今后全受黄大人节制。”
  “四爷打算裁撤广东分号?”
  “也算不上裁撤,只是换个上官。”
  刘山阳顿了顿,接着道:“再就是咱们上海分号,今后一切都听薛大人的。厦门、福州、宁波三分号,今后也归薛大人节制。并且咱们今后无需再打探得那么详细,只要搞清楚英、法两国联军何时北犯直隶即可。”
  “全听薛大人,那再有夷情要不要向四爷禀报?”苏觉明苦着脸问。
  “薛大人让禀报咱们就禀报,薛大人不让禀报咱们就不禀报。”刘山阳顿了顿,又强调道:“四爷在信里说得很清楚,‘厚谊堂’本就是朝廷的,又不是他的,所以请诸位不用多想。”
  “可是……”
  “别可是,一切遵照办理就是了。”刘山阳不想告诉他们四爷已心灰意冷,不想告诉他们四爷正在做最坏打算,更不想告诉他们朝廷一心剿长毛,根本没把洋人当回事,甚至没把洋人当敌人,各分号把夷情打探的再清楚也没用,暗叹了一口气,便看着任钰儿道:“钰儿,四爷让我问问你,今后有何打算。”
  任钰儿楞住了,迟疑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刘先生,我四哥为何让您问这个?”
  “你四哥也是替你着想,你终究是个女子,可不能再这么抛头露面,何况现在上海这边又没啥差事了。你要是想回海安,我请周兄差人送你们回去。你要是想回扬州老家,四爷会帮你给郭大人写封书信,保证回去之后没人敢欺负你。”
  任钰儿既不想回海安,更不想回扬州,忍不住抬头道:“刘先生,我哪儿都不想去,我就呆在这儿帮我四哥看家。”
  刘山阳不想跟她绕圈子,直言不讳地说:“钰儿,你知书达理,应该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所以你四哥在信中说了,你哪儿都可以去,唯独不能再呆在上海!”
  “为什么?”
  “你说呢?”刘山阳反问道。
  任钰儿没想到刘山阳会这么问,想了好一会儿猛然才反应过来,不禁喃喃地说:“您说得对,我哪儿都可以去,唯独不能呆这儿。”
  “会馆和后面的宅子,我会帮四爷看着,家里的银子你全带走。觉明,要是没记错,分号公账上还有两千多两,你回头取一千两交给任小姐。”
  “遵命,我待会儿就去取。”
  任钰儿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一天,紧咬着嘴唇想了良久,突然抬头问:“刘先生,我可以走,能不能让菊花和我弟留在这儿?”
  “可以,不过她们娘儿俩留在这儿,你孤苦伶仃一个人能去哪儿?”
  “去京城,我去找四哥!”
  “不合适。”
  “有何不合适的?”
  “四爷……四爷已经把能走的人全打发回了老家,翠花都带着两个娃跟王千里的家眷一起回海安了,你这个时候去京城是不是不太合适。”
  别人或许想不通韩秀峰为何要把人往老家赶,三天两头去洋人领事馆的任钰儿很清楚韩秀峰的良苦用心,权衡了一番毅然道:“刘先生,您别劝了,越是这个时候我越要去。您知道的,我不但懂英吉利的语言文字,还能听懂一些法兰西话,我去京城一定能帮得上忙。”
  见刘山阳若有所思,任钰儿又急切地说:“何况有件事我一直想办却没机会办。”
  “啥事?”
  “连儿是我从京城带出来的,她胆小不敢跟别人回去,我得把她送到她娘身边。”
  “好吧,既然你决心已定,那就赶紧安排好家里的事,然后赶紧去京城。局势变化太快,谁也不晓得这海路过几天会不会像现在这般好走。”
  
第六百八十三章
奉宸苑卿!
  刚刚过去的这个年,韩秀峰过得无比“惬意”。
  太仆寺衙门的团拜、省馆团拜、府馆团拜,该参加的全参加了。正月里则忙着走亲访友,初八那天更是在府馆摆了六桌上席,邀请在京的同乡、同僚和故旧。
  宴客的前一天,韩秀峰让大头去请过文祥,但只做了不到两个月詹事府詹事就署理上刑部侍郎的文祥却没能来赴宴。直到二月初九,文祥才得空来到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厚谊堂”。
  开印之后韩秀峰既没去太仆寺衙门点卯,一样不会总呆在书肆,而是三天两头去南苑。
  正因为如此,文祥好不容易来一趟却扑了个空。可想到今后会更忙,并且有要事跟韩秀峰相商,硬是在书肆等了一下午,一直等到韩秀峰和大头骑着马从南苑回来。
  “博川兄,您今儿个怎得空来的,您可是稀客!”
  “别嬉皮笑脸,我文祥忙得焦头烂额,还不是拜你韩志行所赐!”
  “这是说哪里话,我韩秀峰使唤谁也不敢使唤侍郎大人您。”
  “好啦好啦,能不能坐下来好好几句人话。”
  “行行行,不过得容我先去洗把脸。外头的风沙也太大了,您瞧瞧,连脖子里都是尘土。”
  “去吧,搞快点。”
  ……
  韩秀峰很清楚文祥是来兴师问罪的,去里头洗了把脸,换了身干净衣裳,再次回到听雨轩。
  果不其然,刚跨过门槛还没来得及开口,文祥就紧盯着他气呼呼地问:“志行,你为何让王乃增、云启俊他们今后全归黄宗汉节制,又为何让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个分号全听薛焕的?”
  “黄大人是办理夷务的钦差大臣,他不能对夷情一无所知,要是再跟之前那般,不管有啥事都先向咱们禀报,咱们再奏报皇上,等皇上再下旨,黄花菜都凉了!”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至于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分号,与其说是让他们听苏松太道薛焕的,不如说是让他们听两江总督何桂清的。”
  “你……”
  “别急,听我说完嘛。”韩秀峰顿了顿,又轻描淡写地说:“天津分号虽归崇厚节制,其实是归直隶总督节制。今后各分号要是再打探到十万火急的夷情,得赶紧向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及直隶总督禀报,这全是经皇上首肯的,毕竟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可不能再延误军机。”
  “把该推的能推的,全一推了之,志行啊志行,你这掌柜做得还真够称职的!”文祥紧盯着他咬牙切齿地说。
  “博川兄,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叫此一时彼一时,我韩秀峰现如今虽成了甩手掌柜,但绝不是在推诿,而是以大局为重!”
  “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你这就是在推诿!”文祥越想越窝火,指着韩秀峰恨恨地说:“你推的一干二净,这甩手掌柜做得是痛快,可有没有想过那些事最终都推给了谁?”
  韩秀峰明知故问道:“推给了谁?”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博川兄,难不成皇上命你琢磨这些事?”
  “你以为呢?”文祥反问了一句,唉声叹气地说:“各分号现在是用不着再跟你禀报了,但两广、闽浙和两江关于夷务的折子却比以前多了,皇上可能觉得我做过几年‘厚谊堂’大掌柜,只要一有夷情就召我觐见,有时候还命我拟旨。”
  “如此说来,这些天你净忙着这些事?”
  “唉……简直是度日如年啊。”
  “别唉声叹气了,这就叫官职越大,责任越大!何况不是所以人都能为皇上分忧的,别人想操这个心还没机会呢。”
  “你说得倒轻巧。”
  “那让我说什么?”韩秀峰笑问道。
  文祥很清楚韩秀峰把锅甩出去了,就不可能再傻到背回去,干脆话锋一转:“志行,你最担心事可能很快就会发生。两广总督黄宗汉奏报,英佛二夷正在为北上做准备,大小近百条炮艇兵船,最迟月底就会启航。”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韩秀峰却笑不出来了,凝重地问:“皇上咋说?”
  “皇上已密谕两广、闽浙、两江、山东和直隶小心提防。”
  “嗯,是得提防着点。”
  “你……”
  “博川兄,我又怎么了?”
  “你觉得黄宗汉、何桂清他们能提防得住吗?”
  “跟我说这些没用,”韩秀峰不想再打哈哈,直言不讳地说:“事到如今,我只能一心一意做最坏打算。”
  文祥不想再绕圈子,也直言不讳地说:“志行,我知道你把堂内的事推一干二净并非推诿,而是心灰意冷。也知道你对朝廷、对皇上的一片忠心。事已至此,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再做做更坏的打算。”
  “更坏?博川兄,你这话什么意思?”
  “主战容易,主和难,真要是有一天兵临城下,不能没个人出城跟西夷谈。”
  “我倒是想去,可真要是走到那一步,别说我这个区区的太仆寺少卿,就算博川兄你这位侍郎大人去,洋人也不会跟你谈的。”
  “我晓得,我是说总得有个中间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