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539

  “自给儿人,客气啥。”韩秀峰笑了笑,好奇地问:“大哥,下午去礼部顺不顺利,事情有没有办妥?”
  “过几天大小衙门全要封印,礼部的那些个堂官谁不想早些回家过年,事情办得不晓得有多利落,一下午全办妥了。”杜三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纸袋,从纸袋里小心翼翼取出一份盖有礼部大印和红笔勾画的公文,得意洋洋地说:“瞧瞧,这就是官凭。”
  执照
  礼部为发给执照事,查定例,外任升迁补放文武官员应于前期投递履历,听候派员带领谢恩,违误不到者指名参处。今据广西三里营千总杜卫方亲身投到履历,本部已于腊月十五日带领该员谢恩,记为此发给执照,限到省后缴销……
  落款是年月日,落款处还注明这份官凭的编号,盖有礼部的大印。
  韩秀峰在县衙帮那么多年闲,这样的官照还是头一次见,暗想等将来补上缺也要去礼部领官凭,巡检的官凭估计跟这差不多。
  杜三不晓得他在想什么,凑过来看着官凭兴奋地说:“腾游击帮我打听过,三里营是广西提标的分防营,营治在右江道思恩府上林县三里镇,辖上林、三里、乔贤等四个分防汛。汛兵啥德行你是晓得的,两广总督和广西巡抚又不是瓜娃子,战事再吃紧他们也不会调汛兵去平乱。”
  “这我早猜到了,下午我还跟长生说这个缺虽没啥油水但也没啥危险。”
  “不幸中的万幸,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头能补上缺已经很不容易了。”
  “是,这倒是。”韩秀峰把官凭还给他,想想又好奇地问:“大哥,这官凭要到省缴销,你是不是要先去桂林府把执照缴销掉然后再去三里营?”
  “我问过,兵部的老爷说不用去桂林,让我先去柳州府。”
  “杜老爷,您要上任的三里营不是在右江道思恩府吗,跑柳州府去干嘛?”潘二疑惑地问。
  杜三眉飞色舞地解释道:“你晓得个啥,我是广西提标的千总,又不是广西抚标的千总,自然用不着去抚台衙门缴销执照。我要去的是提台衙门,提台衙门不在桂林,而是在柳州府的马平县城,所以我要先去柳州府而不桂林府。”
  
第一百一十九章
“蒋干盗书”
  潘二看着杜三手里的官凭好生羡慕,想想又忍不住问:“杜老爷,礼部不是有个铸印局吗,你们这些官老爷不是应该有官印吗,他们怎么只给你官凭不给你官印?”
  “没看出来,你晓得挺多,还晓得礼部有个铸印局!”
  “我是听钱老爷说的,他说天下文武官员的官印全在礼部铸印局铸造。”
  “原来是钱俊臣说的,”杜三反应过来,收起官凭笑道:“铸印哪有填官凭这么简单,不是站在那儿就能铸出来的,礼部的老爷让我后天下午去承领,所以我大后天才能动身。”
  韩秀峰笑问道:“大哥,承领官印有没有讲究,要不要使银子?”
  “听腾游击说使银子倒不用,讲究却有不少。”
  “有啥讲究?”
  杜三喝了一口茶,如数家珍地说:“铸造时印上有四只印脚,铸印局先磨去一只交给我,我到提台衙门缴销官凭时要当着提台大人面磨掉一只,见完提台去上林县上任,要拜见副将、游击,见一个上官磨掉一只,以此证明谁也没私自盖印。”
  韩秀峰喃喃地说:“我只晓得交印有讲究,没想到领印也有这么多讲究。”
  潘二下意识问:“少爷,交印有啥讲究?”
  “官员离任或被夺职,需上交官印,要先磨掉官印的一角,官印一层层地往上交递,交到一个上官手里就要磨掉一角,交到礼部铸印局手里时,那颗官印的四个角就被全磨掉了,也是防着有人私自盖印。”
  “一颗印还有这么多讲究!”
  “古人云官凭印信,私凭文约,你以为是开玩笑的。”
  “是啊,有印才是官,没印啥也不是。”
  潘二不想被他们两个笑话,立马换了个话题:“少爷,今天这么好的机会,你咋就这么轻易放过任禾那龟儿子。去衙门见官多好,让他吃官司,让他考不成,看以后咋跟我们耍威风!”
  韩秀峰揉着太阳穴,苦笑道:“见官哪有你想得这么简单,真要是闹到衙门,且不说我们要花银子打点,就算不花银子也讨不着好。”
  “咋讨不着好?”
  “让他吃官司,他是有可能考不成,可我一样别指望能补上缺。”
  “为啥?”潘二不解地问。
  韩秀峰放下胳膊,呵欠连天地说:“县太爷最讨厌动不动兴讼的刁民,比县太爷大的官同样如此。在哪些大老爷看来不管啥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被告不是好东西,原告一样不会是良善之辈。所以我们既不能被人告,也不能轻易告人。”
  “这倒是,只要闹到衙门就得花银子,不管有理还是没理。”潘二想了想,又嘀咕道:“不过这么好的机会,细想起来真可惜。”
  “不可惜。”
  “二弟,咋不可惜?”杜三好奇地问。
  韩秀峰剪掉半截烧焦的蜡芯,笑道:“俗话说叶落归根,我也好,任禾也罢,终究是要回巴县老家的。他今晚闹的这一出和他以前做的那些事,早晚会传到顾老爷等巴县士绅耳里。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巴县乃至重庆府士林自有公断。”
  杜三下意识问:“他会被老家士绅唾弃?”
  “会不会被唾弃我不晓得,但我敢打保票,老家士绅晓得这件事之后不会也不敢跟他深交。名声这东西说没用一点用也没有,说有用还真有用,他把自给儿的名声给毁了,我倒要看看他将来咋在巴县立足!”
  潘二反应过来,不禁笑道:“名声毁了,个个晓得他龟儿子人品不行,走到哪儿都会被人戳脊梁骨,街坊邻居遇到事不会请他帮着评理,书院不会聘他去教书,连去做幕友都没哪个官老爷敢要。”
  杜三举一反三地说:“二弟你却赢了个重乡谊的好名声,就算没功名那些士绅也愿意与你交好。”
  “大哥,没你想得这么简单。”韩秀峰打了哈欠,无奈地叹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算读过几年圣贤书,认得几个字,只要没考上功名人家依然瞧不起,不管你名声有多好。”
  ……
  与此同时,刚在钱俊臣帮助下找到一家客栈住下来的任禾,面对着跪在面前一个劲儿自责的任怨,心里不晓得有多憋屈,不晓得有多窝火。
  “哥,现而今说啥都晚了,千怪万怪都怪我,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对不起你,我不能再拖累你。明天一早我就回老家,你一个人在京城一定要保重……”
  “起来吧。”
  “哥……”
  “让起来就赶紧起来,还嫌不够丢人!”任禾很想踹任怨一脚,可想到前些年要不是任怨在外面累死累活赚钱,他压根没钱读书,更不用说中举,怎么也恨不起来任怨这个亲弟弟。
  任怨爬起来擦了把泪,一边帮他收拾床铺,一边哽咽地说:“我在这儿不光帮不上啥忙,还给你添乱,还多一份花销,不如早些回去。”
  “银钱再紧也不差你一口,再说眼看就要过年了,我岂能放心你一个人回去?”任禾一屁股坐了下来,看着堆在桌上的书,恨恨地说:“况且这事不怨你,你也是一片好心,怪只能怪我们兄弟没见过啥世面,不晓得人心有多险恶。”
  “哥,你是说下午韩四晓得我在院子里,故意说那番话给我听见的?”
  “八九不离十,”任禾深吸口气,紧锁着眉头说:“韩四在衙门帮那么多年闲,做那么多年胥吏,啥事他没见过,堪称狡诈至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早该想到他不会善罢甘休的,却硬是没想到,结果中了他的反间计。”
  任怨没念过几年书但没少去茶馆听人说书,也没少看戏,一听到任禾说反间计,不禁哭丧着脸道:“我咋就这么瓜呢,节骨眼上咋就忘了‘蒋干盗书’的典故,竟像个瓜娃子被他龟儿子当猴耍,竟稀里糊涂做了一回蒋干。”
  “不怨你,他是有心对无心,让你稀里糊涂中了他的奸计。”任禾越想越恨,起身走到窗边,遥望着重庆会馆方向咬牙切齿地说:“奇耻大辱,奇耻大辱!此仇不报非君子,此仇不报我任行之誓不为人!”
  
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三的缺补的很快,走的也很急。
  韩秀峰本打算设宴给他饯行,结果他攀附上了腾游击,昨日下午一领到官印就收拾行李搬到腾游击住的客栈去了。晓得他今天启程,韩秀峰和潘二起了个大早,紧赶慢赶竟没能赶上,客栈伙计说天一亮他们就坐昨天雇好的马车走了。
  回来的路上,韩秀峰看着城门方向喃喃地说:“没赶上也好,至少省下了十两程仪。”
  从川帮贼窝里淘的那方砚台派上了用场,同样从川帮贼窝里淘的那半斤金鸡纳霜又“卖”了五百两,而且韩四还稀里糊涂做上了重庆会馆的首事,今后不光可以白住甚至能白吃。
  总之,现而今手头不是很紧,潘二也变大方了,加之跟杜三朝夕相处那么久,多多少少有些情谊,想到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边走边嘀咕道:“杜老爷也真是的,说走就走,干嘛走这么急。”
  韩秀峰能理解杜三为啥走这么急,解释道:“像他这样在京领凭的文武官员,十天内就得动身。并且官凭上写得清清楚楚,要在一百三十日内到任。如果不能按期到任,超过一个月罚俸三个月,超过两个月罚俸半年,超过三个月降一级留任,超过四个月降一级调用,超过五个月降二级调用,超过半年降三级调用,超过一年就要被革职!”
  潘二这才明白过来,想想又问道:“四哥,朝廷是限杜老爷一百三十日内到柳州府还是到三里营?”
  “当然是到柳州,他得先去提台衙门缴销官凭,也只有广西提督才能证明他是不是在规定期限内到任的。”
  “这么说他想真正做上官要等到半年之后。”
  “可能还不止。”
  “咋会不止,他不但领了官凭还领了官印!”
  韩秀峰摸摸嘴角,无奈地说:“到任跟上任是两码事,你想想,三里营千总这个缺至少两个月前就空出来了,毕竟广西那么远,广西发生的大事小事报到兵部需要时间。他赴任又要四个多月,一反一正就是半年,这半年营里不能没有千总,所以广西提督一定会派人去署理。”
  潘二反应过来:“四哥,你是说他那个缺有人占了?”
  “这是自然,我们巴县也一样,县太爷离任,府台会让陶主薄先署理,同时上报道台,道台再上报藩台、制台,制台不但要上报吏部还会派一个候补知县来署理。不管是不是署理的,到了巴县可就是县太爷,那些个候补知县会为署理这个缺争破头。而制台收了人家银子不可能让人家只干三五个月,所以吏部委派的知县到省缴销官凭之后往往要等,等署理的那个候补知县干满一年才能上任。”
  韩秀峰顿了顿,又叹道:“谁让大清官多缺少呢,杜三这个缺就算等也等不了太久,毕竟不是啥肥缺,争的人不算多。我们将来就不一样了,搞不好就算补上缺也得等一年半载才能真正做上官。”
  潘二愁眉苦脸地说:“我早晓得捐官容易补缺难,没想到会这么难!”
  “所以我有些后悔。”
  “后悔啥?”
  韩秀峰停下脚步,苦笑道:“要是早晓得那方砚台值三四百两,早晓得那半斤金鸡纳霜能卖五百两,我就想法儿凑凑,凑两千两把我叔欠你爹的银子还上。”
  潘二没想到韩秀峰会冒出这个念头,下意识问:“还上你叔借我爹的银子,那这个缺不补了,这个官不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