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39

  “要是早晓得我真不会补,因为不晓得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补上缺做上官,就算能补上缺做上官也不晓得能不能把花掉的银子赚回来。毕竟巡检就那么点官俸和养廉银,要是没陋规几十年也赚不回来,何况朝廷不可能让我做那么久的官。”说完之后,韩秀峰又长叹了一口气。
  潘二能听得出韩秀峰这番话既是有感而发也是肺腑之言,急忙道:“四哥,眼看就要过年了,你一定是想家,一定是想嫂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难道你不想?”
  “我也想,可我们千里迢迢来京城是为了啥,”潘二觉得有必要劝劝有些心灰意冷的韩秀峰,搂着韩秀峰肩膀眉飞色舞地说:“四哥,我们抛妻弃子,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大罪,跑京城来可不是只为赚钱的。两千两说少不少,说多也不算多,况且你这么大本事,在哪儿赚不到这两千两!”
  “不为银子为了啥?”韩秀峰禁不住笑问道。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潘二拍拍他肩膀,振振有词地说:“四哥,你想想,在巴县不管我们赚多少银子,人家还是瞧不起。做上官就不一样了,哪怕只做一任,回去之后你就是士绅,谁敢再瞧不起你,今后谁敢再不让你韩家子弟去考功名。”
  “这倒是,我要是不做一任官,我们韩家永远是冷籍,永远翻不了身。”
  “所以说我们不能打退堂鼓,再苦再难也得咬着牙把缺补上。”
  韩秀峰越想越好笑,忍不住问:“潘兄,你处处为我着想,可你自给儿呢?我补上缺做上官能光宗耀祖,你跟我不一样,现在是长随以后还是长随,出不了人头不了地。”
  “你做上官我就能跟着沾光,”潘二想想又连忙道:“四哥,你放一百个心,沾光归沾光,但我有分寸,不会打着你的旗号在外面敲诈勒索,不会坏你的名声、不会毁你的前程。我就是想沾点小光管张嘴,顺带跟着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学学咋做官。”
  韩秀峰乐了,停住脚步问:“潘兄,你也想做官?”
  潘二回头看看身后,咬牙切齿地说:“四哥,我家的事你又不是不晓得,我就像个后娘养的,我爹向着长喜,柜上现在就是长喜说了算,将来一定会让长喜当家,长喜要是当上家你说我能有啥好日子过?我潘长生这辈子想翻身,想出人头地,只有跟你一样捐个官做做,等我做上官看我爹还会不会跟现在一样向着长喜,看长喜还敢不敢跟我指手画脚!”
  
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
  潘二志向远大,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想到他在走马老家的名声,想到他家的那些事,韩秀峰赫然发现除了捐个官做做他这辈子确实很难翻身。而且这是好事,至少今后不用像防贼似的防着他,毕竟他志不在捞银子而是学习咋做官。
  韩秀峰越想越好像,禁不住打趣道:“潘兄,你家财大气粗,将来要捐就捐个大点的官,怎么也得捐个七品知县,只要能补上缺就是县太爷,县太爷多威风,你说是不是。”
  “四哥,我……我是想争口气,是想出人头地,但不想再管我爹要钱了,更不想跟长喜低头。”
  “没钱咋捐官?”
  “你叔不是欠我爹两千两么,等你哪天手头上宽裕了连本带息还给我,我就拿这笔银子去捐官。四哥,我想好了,不混出个人样不回去!”
  看着他很认真很严重的样子,韩秀峰意识到他决心很大,不禁笑道:“用我叔欠你爹的那笔银子当本也行,可是把利息算上也不够捐七品知县,而且这只是捐官的银子,你还得把补缺的银子算上。”
  潘二没想过要捐那么大官,也不认为自给儿有做县太爷的本事,嘿嘿笑道:“四哥,我不捐那么大,我先跟你学着咋做官,等有了银子,等做官的本事学差不多了,跟你一样捐个小点的,哪怕捐个不入流的典史也行。”
  “不好高骛远,潘兄,你还真是块做官的料!”
  ……
  说说笑笑,韩秀峰的心情好了很多。
  回到会馆,让大头赶紧做捎午,吃完捎午去东厢房换上官服,换上官服喝了一会儿茶,上午回来路上顺便雇的马车到了。
  潘二换上一身新衣裳,把昨天刚买的锦盒捧上车,韩秀峰叮嘱大头看好门,大步流星走出院子钻进马车。志向远大的潘二又摇身一变为长随,跟着马车一路小跑,一直跑到一条叫不出名字的胡同口。
  “韩老爷,到了。”马夫牵住马喊道。
  “长生,去吧。”
  “好的。”潘二掀开帘子,接过锦盒,跑进胡同。
  泸州温家子弟在租的院子很好找,因为在胡同口就能闻到淡淡的酒香,他一口气跑到一个小院儿门口,嗅了嗅确认酒香更浓,应该就是这一家,上前喊道:“有没有人,温掌柜在家吗?”
  屋外天寒地冻,屋里温暖如春,温有余跟两个儿子围炉而坐,喝着自家酿的酒烤着火,消磨着冬日的时光,十分惬意。听见外面有人喊,温有余心想是不是哪个酒馆上门来买酒,连忙起身道:“有人,来啦!”
  “爹,我去开门。”
  “去吧。”
  大儿子跑去开门,温有余是一个会做买卖的,急忙让二儿子去厨房弄点下酒菜,准备请老主顾喝几杯去去寒,结果等来的不是老主顾,而是一个穿得很光鲜,看上去不是一般人的潘二。
  “请问您是……”温有余下意识问。
  潘二轻轻放下拜盒,打开取出一张大红拜帖,双手递上:“温掌柜,小的姓潘,名长生,我家老爷久闻‘温永盛’和温掌柜您的大名,今日特来拜会。”
  拜帖是大红色的,盛拜帖用的是锦盒!
  温有余晓得这是官老爷拜会的礼仪,顿时大吃一惊:“潘老弟,你家老爷尊姓?”
  潘二咧嘴一笑:“名刺上写着呢。”
  九品候补巡检重庆会馆首事韩志行敬拜,“韩志行”三个字在名帖中间,比抬头和落款的字要大很多,名帖角上竟写有“拜客留名,不作别用”八个字。
  官不大,还是候补的。
  不过重庆会馆首事可不一般,那是深得重庆府籍在京大小官员信赖的人才能做的。
  温有余缓过神,急忙问:“潘老弟,你家老爷呢?”
  “我家老爷在马车上,马车停在胡同口。”
  “潘老弟,你咋不早说,你看看我,一点准备也没有。算了,可不能让韩老爷久等……”人家以礼相待,甚至用锦盒盛名帖以示庄重,温有余真受宠若惊,连棉袄都顾不上穿就提着衣角小跑着去巷口迎接。
  韩秀峰不是想摆官老爷的架子,更不是想耍官老爷的威风,而是接下来要做的事不得不摆出点官老爷的排场。
  见到温有余,寒暄了几句,便在温有余邀请下来到小院。
  “韩老爷,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多谢温掌柜盛情,京城的冬天真比我们四川老家冷,瞧把我给冻的,我就却之不恭了。”韩秀峰端起杯子品了品,抬头道:“好酒,好酒!温掌柜,这酒是你家酿的,是从泸州老家运来的?”
  “正是,正是我‘温永盛’的老窖。”温有余得意地笑道。
  韩秀峰一饮而尽,意犹未尽地说:“真是好酒啊,果然名不虚传,今儿个果然没白来,果然没白挨冻。”
  “韩老爷,您再尝尝这杯。”
  “好。”
  韩秀峰一连喝了三杯,边喝边夸,狠狠的夸了一番,这才拿起筷子吃了几口小菜,放下筷子说起此行的来意。
  “温掌柜,我今日冒昧登门,一是来送请帖,我们重庆会馆打算在腊月二十八晚上摆几桌团拜宴,届时翰林院检讨吉老爷、礼部员外郎钱老爷、工部员外郎王老爷、刑部员外郎江老爷和我们重庆府来京应试的几位举人老爷都会莅临,还请温掌柜届时务必赏光。”
  “一定去,一定去。”平时想巴结也巴结不上,温有余岂能错过这个结交官老爷的机会,连忙起身拱手道:“韩老爷瞧得起温某,是温某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温某不光一定会去,还要带上我‘温永盛’的酒给老爷们尝尝。”
  “带酒去,再好不过了,容我先代几位老爷谢谢温掌柜。”韩秀峰最喜欢跟他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先拱手回了个礼,随即端起刚斟满的酒,一边品尝一边惋惜地说:“温掌柜,你家的酒是好酒,窖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可这等美酒却一直没能扬名京城,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二)
  “韩老爷,您这话说我心坎里去了。实不相瞒,我父子三人千里迢迢来京可不是为做现而今这点买卖,就是为了让我家‘温永盛’老窖名扬京城。要是京城的王公大臣个个说我家的酒好,您说我今后还用担心酒卖不掉吗?”
  “所以说得想想办法。”
  “韩老爷有何良策?”温有余急切地问。
  韩秀峰笑道:“温掌柜,依我之见这种事四处求人不如只求一人,要是有位翰林老爷喜欢你家的酒,喝完之后诗兴大发,写一首诸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样的诗句,你家的酒想不名扬天下也不成!”
  温有余苦着脸道:“韩老爷,不怕您笑话,这我早想到了,可翰林老爷身份多尊贵,我想巴结也巴结不上,就算巴结上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帮我家的酒吟诗作赋。”
  “以前巴结不上不等于现在巴结不上,”韩秀峰不想再跟他绕圈子,直言不讳地说:“温掌柜,实不相瞒,我们重庆府在京官员不多,会馆也就很难维持,要是你温家愿意慷慨解囊出资修缮,包括翰林院吉老爷在内的重庆在京官员乃至我们整个重庆士林都会领你温家这份情,届时别说帮你作一首诗,作十首八首也不是不可能。”
  在去年重庆会馆的团拜宴上,温有余见过吉老爷,晓得吉老爷满腹经纶,晓得对吉老爷而言作一首诗真不在话下。见韩秀峰如此认真,温有余有些心动:“韩老爷,修缮会馆要花多少银钱?”
  “会馆年久失修,怎么着也得两千两。不过温掌柜尽管放心,我接下来还要一一拜访在京城做木材、药材、桐油、绸缎蜀绣、白蜡和茶叶买卖的几位四川同乡,相信他们都愿意慷慨解囊,一家出两三百也就够了。”
  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再就是我跟吉老爷、钱老爷、王老爷他们说好了,几位要是愿意慷慨解囊,会馆修缮好之后既是我重庆府的试馆,也将是我们四川在京商人的商馆。你们今后议事、宴客、婚丧嫁娶全可以去会馆操办,老家来人也不用再住客栈,只要没赶上举子应试全可以去住。”
  从外地来京城的主要是“仕”和“商”,各地来京应试的举子和进京办事的官员有同乡京官关照,商人们却只能相互关照,抱团取暖。
  正阳门和宣武门外就有七所商馆,分别是“书行”的文昌馆、“玉器行”的长春馆、“颜料行”的颜料会馆、“药行”的药行会馆、“银号”的正乙祠、“广行”的仙城会馆和惜字会馆。全是由同乡或同行集资修建,在京的诸多问题,如食宿、联络、集会、酬酢、庆典、救济、殡葬……都可以在那里寻求帮助。
  四川的在京官员不多,商人更少。
  别说行馆,迄今连个商馆也没有。
  温有余很羡慕江浙、湖广、安徽和山西等地的在京商人,很羡慕人家有会馆。尤其跟人家谈买卖的时候,他只能在这个破旧的小院儿或去外面的酒馆茶馆,而人家却可以坐在会馆里谈,找中人一句话的事,银钱周转不过来也是一句话的事,而且有排面。
  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韩秀峰趁热打铁地说:“如果温掌柜愿意,大可牵头把四川在京商人同乡会倡立起来,有了同乡会今后相互之间也就能有个照应。”
  “韩老爷,您是说我们四川也倡立个商帮?”
  “有何不可,别人不晓得温掌柜你是晓得的,我们四川老家以前各行各业多兴旺,可现而今成啥样了?经营洋货、山货、土货、米粮、棉纱、布匹、边茶、药材的全是八省客商,把我们四川的钱全赚走了,他们靠的是啥,不就是抱团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