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539

  “去哪儿,啥缺?”何恒下意识问。
  “湖北布政司经历,为谋这个恒源的大掌柜帮我想尽了办法,还帮我垫了整整四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想到不但要带恒源钱庄的伙计一起上任,还要让恒源钱庄的伙计做长随,钱俊臣又拉着韩秀峰的胳膊说:“志行,要不是你也等着补缺,我真想带你一起去武昌上任,去武昌多好,离家近,想啥时候回家就啥时候回家,你说是不是?”
  
第一百六十一章
韩秀峰的为人
  布政使司乃一省钱粮总汇,钱俊臣要去做的布政司经历虽然只是藩司的属官,但这个属官却是如假包换的肥缺。全湖北那么多州县的正堂无需巴结他但也不敢得罪他,就算一个州县一年只孝敬两百两,恒源钱庄帮着垫的四千两也很快能赚回来。
  再想到何恒很快便能成为内阁中书,连周兴远那个蹲过刑部大狱的犯官都摇身一变为两江总督的幕友,韩秀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又不好意思再去找张馆长打听,想来想去干脆不想了,一门心思翻建扩建会馆。
  富贵为了筹银子补缺比韩秀峰更急,天天跑会馆去等信。
  韩秀峰借口官老爷们没点头,一连晾了他五天,见他快急疯了才请中人过来立据把隔壁的院子买下了。
  房契到手,给了三百两银票,但这买卖并没完,富贵嘴上说不反悔,但几乎可以肯定最多等到明年他就会跑来“找补”。而只要是土地房产买卖,衙门一般都会偏袒卖家,按例他至少能“找补”两次,不过将来要找给他多少银子是将来的事,韩秀峰不但不会管甚至连提都没提。
  就在他让工匠们把刚盘下的院子推动重建之时,费二爷、刘山阳和荣昌县鲍举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奔波,终于乘船来到了朝天门码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看着码头上忙碌的脚夫,听着亲切的家乡话,离家十几年的费二爷激动得热泪盈眶。刘山阳能理解他此时此刻的感受,扶着他道:“二爷,要不我陪您老一起上岸送信,送完信再去寒舍小住几日。”
  费二爷缓过神,回头道:“始真,你出门这么久到了家门口哪能不先回去看看。信由我和凌云上岸送,你不用上岸,直接让船家送你回江北。”
  “是啊始真,令尊抱病,你还是先回去吧。”鲍举人深以为然。
  刘山阳不想就这么回去,沉吟道:“二爷,要不这样,我先回江北,我表弟陪您二位去给志行家送信,把信送到之后再让他找个客栈安排你们住下。我明天一早就过江跟你们会齐,然后一道去拜见顾老爷。”
  “这样也好,不怕你笑话,离家这么久,巴县城又这么大,真担心进了城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好,我们就此别过。”刘山阳不想让韩家人觉得他没礼数,转身嘱咐道:“三弟,把在武昌置办的礼物带上。”
  “晓得。”
  “见着韩夫人记得帮我问个安。”
  “哥,我做事你放心,绝不会失了礼数。”
  ……
  他们三人一看就是读书人,眼尖的几个川帮脚夫甚至认出了刘山阳,不然早跟打劫似的跑上船抢着背行李了。
  刘山阳不晓得他们中有人认得自给儿,先自报家门,等一帮脚夫躬身行完礼之后掏出一把铜板,喊了两个看上去比较老实的上船来帮二爷和鲍举人背行李,一直把费二爷和鲍举人目送到城门口,这才让船家撑船去江北。
  让费二爷倍感意外的是,他们刚走进朝天门瓮城,一个又瘦又黑的小脚夫飞快地追了上来,边跟着走边小心翼翼地问:“二位老爷是从京城回来的吧?”
  费二爷本就没啥举人老爷的架子,好不容易回到老家见着同乡就觉得亲切,笑问道:“正是,小兄弟,你是咋晓得的?”
  “我见您二位跟刘老爷坐的是一条船!”
  “你认得刘老爷?”
  “江北厅就那几位举人老爷,我们这些在码头讨生活的谁不认得,”小脚夫咧嘴一笑,又得意地说:“不怕二位老爷笑话,在京城我也有人,说不定您二位也认得。”
  鲍举人忍俊不禁地问:“你小子在京城有人?”
  “我骗您干啥,我认得韩秀峰韩老爷,还有大头,大头是我哥,我们以前一起在码头讨生活的!”
  “你认得志行?”
  “志行是谁?”
  “志行就是韩秀峰!”
  “四哥咋改名儿了,这我还真不晓得。”
  连大头他都认得,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鲍举人禁不住笑道:“韩老爷没改名,他还叫韩秀峰,志行是他的字。你姓啥叫啥,又是咋认得韩老爷的?”
  “我姓吴,我爹不识字不会取名,从小到大个个喊我猴子。”猴子笑了笑,又眉飞色舞地说:“四哥没去京城做大老爷前在衙门当差,我们个个认得他,他也认得我们,他人可好了,我们遇上啥事全去找他。”
  “既然你认得韩老爷,晓不晓得韩老爷家在哪儿?”
  “晓得啊,四哥以前住柱子家,后来搬储奇门去了。”
  “好,带我们去。”鲍举人不想走冤枉路,回头道:“二爷,我们就不去府衙找他岳父了,直接去他家。”
  “也好,万一去府衙找不着人还得打听。”
  猴子又好奇地问:“老爷,您是打算去找段经承的吧?”
  鲍举人忍不住笑道:“这你也晓得?”
  “我都说了我认得四哥,他家事没我不晓得的。”猴子一心想帮姜六和八爷打听大头在京城过得咋样,岂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竟跑到前头跟蹲在路边的几脚夫喊道:“二叔,赶紧去府衙找段经承,就说京城来人了。狗蛋,你去县衙找关班头,告诉关班头京城来人了!”
  “然后呢?”一个脚夫爬起来,看着费二爷好奇地问。
  “我先陪从京城回来的二位老爷去四哥家,请他们赶紧也去四哥家。”
  “哦,我这就去!”
  费二爷没想到一个小脚夫居然这么厉害,刘山阳的堂弟强忍着笑解释道:“二爷,他们全是川帮的人,韩老爷去京城投供前一直在衙门帮闲,平日里对川帮很照顾。大头本就是川帮的人,所以您二位在巴县有啥事可以让他们去跑腿。”
  “是啊,四哥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一个背着行李的脚夫忍不住插了句。
  “这位兄弟,你也认得志行?”
  “认得,码头上谁不认得!”
  想到在京城韩秀峰那么照顾大家伙,再看看眼前这些脚夫,鲍举人感叹道:“志行的为人真没得说,难怪顾老爷那么器重他。”
  “是啊,能结交到志行这样的朋友,此生无憾矣!”
  
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
  开科取士乃国之大事,这次恩科殿试一放榜,朝廷就八百里加急昭告天下。
  段吉庆不光早晓得重庆十四州县的应试举人全落榜了,并且早料到落第举人不可能全留在京城等来年再考,而只要有人回乡女婿一定会托人给家捎信,所以听说京城来人了一点也不奇怪。
  生怕幺妹儿那笨丫头忙不过来,他赶紧让兵房的一个书吏去酒楼置办一桌酒席,做好之后装食盒里送女儿家去。又让另一个书吏去轿行雇顶轿子,去柴家巷给顾老爷报信,然后请顾老爷去吃酒。
  交代好一切同匆匆赶到府衙的关班头赶到女儿家,费二爷和鲍举人也正好刚到,琴儿正挺着大肚子羞答答地让幺妹儿赶紧去烧水沏茶。
  有家信,而且是举人老爷亲自送来的,段吉庆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进院子就拱手道:“敢问二位老爷尊姓,在下段吉庆,志行乃在下的小婿,这位便是在下的小女!”
  “原来是段经承,失敬失敬!晚生鲍凌云,见过段世伯。”鲍举人放下专门准备的礼物,急忙躬身回礼。
  “岂敢岂敢,鲍老爷,您可是举人老爷,段某可不敢受此大礼。”
  “段世伯,晚生与志行兄弟相交,您是志行贤弟的老泰山,便是晚生的长辈,这礼是万万不可少的。”
  “鲍老爷,千万别,您可是举人老爷,您这样会折我寿的!”
  “凌云,都是自家人,无需多礼。”费二爷笑看了一眼刚跟进来的关捕头,也拱手道:“段经承,老朽费初名,也不晓得志行有没有在之前的家书里提过老朽。”
  “提过提过,费老爷,晚生可算见着您老了,要不是您老提携,志行哪能做上会馆首事,请受晚生一拜。”
  “那是小事,不值一提。都是自家人,我们坐下说会儿话,就不用拜来拜去了好不好?”
  “既然您老这么说,那请上座,幺妹儿,茶呢!”
  “老爷,我正在烧呢。”
  “段经承,不急不急,我们不渴。”
  费二爷话音刚落,刘山阳的堂弟走上来躬身行礼:“小的刘山根见过段经承,小的代堂兄刘山阳给段经承和韩夫人请安。”
  “原来小兄弟是江北厅刘举人的堂弟,你堂兄回来了没?”
  “回来了,我们是跟费老爷、鲍老爷一道回来的,家兄本应该一起来拜见,只是离家太久,家伯又抱病,他实在放不下心,便让小的先来拜见。”
  “到了家门口自然要先回去看看,还让你先过来,折煞我了,折煞我了。”
  “段经承言重了,这是家兄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刘山根指指刚放下的一堆礼物,又转身代他堂哥给琴儿行礼,从未见过这阵势的琴儿一时间手足无措。
  一下子来了两位举人老爷和一位举人老爷的家人,而且都带着厚礼来的,段吉庆从未如此风光过,急忙招呼三人入座,然后介绍关捕头。
  县官不如现管,费二爷和鲍举人也愿意与他们结交,寒暄了一番之后取出一叠家信。
  “段经承,这是志行托我捎给您的,这是潘二的,这是江北厅杨举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