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78

  “毕竟你经常带着波莉娜到处玩的。就连妈妈都知道你和波莉娜很好的。”拿破仑暗带威胁地说。
  “好吧,好吧。”吕西安举手投降,“不过,到时候妈妈知道了,你们可别……”
  “如果妈妈知道了,那一定是因为你太无能了,吕西安。”拿破仑说。
第二百五十章,波莉娜的游记
  放出闯祸精的事情就这么定了。约瑟夫回了他的实验室,拿破仑和吕西安则一起坐上马车回巴黎。
  “约瑟夫真是……真是太精明了。”拿破仑突然开口道。
  “就是,要是我们能让大嫂和波莉娜一起去,那善后的事情就不完全用我们操心了。关键还是你,拿破仑。你提出那个建议的时候,吞吞吐吐的,肯定是因为你的表现,引起了他的警觉,都怪你,拿破仑!”吕西安愤愤地道。
  “这个提议本来应该由你来提出的。你才是专业的骗子!”
  “就因为我是专业的,所以才不能由我来说。约瑟夫那么狡猾,我又是专业干那个事情的,我来说,不被看出来才怪呢!总之……还是约瑟夫太狡猾了!”
  “对,归根到底,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约瑟夫太狡猾了!”兄弟俩很快就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至于说服闯祸精的事情,那的确非常简单。吕西安只是刚提了个开头,波莉娜立刻就表示:“好呀好呀,正好闲得无聊。嗯,就我一个人去吗?”
  “我会安排几个人陪你去的。”吕西安说。让闯祸精去,就已经是麻烦了。如果让闯祸精一个人去,那简直就是。
  “你准备一下,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先进行一段特训,毕竟是去国外,咱么也要有点准备不是。”吕西安说。
  “特训?好呀,好呀!有左轮手枪训练吗?我要双持……”
  “闭嘴,又不是让你去路易斯安纳!”,说完了这一句,吕西安稍微停了一下,然后道,“不过,基本的武器训练,你别说,还真有……毕竟,伦敦那地方,治安远远没有巴黎好。”
  “哦,对了,我能带个人去不?”
  “除了大嫂,谁都可以。”吕西安回答道。
  于是,一个星期之后,身材高挑的波莉娜穿着一身的男式猎装,一副英姿飒爽的架势,手里还挽着一个娇小婀娜的女伴,在七八个魁梧的保镖的保护下,在加莱港登上了一条前往英国的船。在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十几个搬行李的,以及空着手的仆人。
  波莉娜刚刚上船,船长德尼塞就迎了上来。
  “克里斯先生,欢迎您的到来。你要到房间里去看看吗?”德尼塞殷勤地问道。
  “你带我的仆人去看看就好了。至于我,我就在这甲板上走走,没事不要打扰我。”波莉娜用故意压粗了的声音回答道,不过这声音还是显得娇嫩了一点,倒像是变声期还没有过完。
  德尼塞船长并不知道这位“克里斯少爷”到底是哪方神圣,但是,单单看他这个派头,以及他直接包下整条船的做派,德尼塞船长就知道,这位“克里斯少爷”家里一定很有钱。而在如今的已经渐渐稳定下来了的法兰西,有钱就意味着有地位。
  “爱玛,我记得以前你和我说起过,你一直有一个梦想,就在站在一条船的最前面,展开双臂,就像在飞翔一样对不对?如今,有机会了哟,嗯,我们到船头去看看吧。”
  然后她又转过头来,看到自己的那辆四轮马车刚刚被固定好,然后被一个起重机吊了起来,正在往那边的甲板上送过来,便皱起眉头对旁边的人说:“安德森,让他们快一点,我可不希望一直到天黑了我们还留在港口等他们磨叽。”
  既然“克里斯少爷”不满意了,于是各种东西装船的速度也明显的加快了。半个小时之后,这条船便离开了加莱。
  “克里斯少爷”并不是第一次出海,但是“克里斯少爷”的女伴爱玛显然以前并没有坐过海船。于是“克里斯少爷”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在自己女伴面前摆现,最后还拖着爱玛到了船头。
  “爱玛,看到那个雕像了吗?”“克里斯少爷”指着船头的雕像怂恿道,“我们爬上去……”
  两天之后,船就到了伦敦。“克里斯少爷”下了船,便坐上自己从法国带来的豪华四轮马车,直接去了吕西安提前给她租好的一处位于伦敦郊区的小院子。
  “克里斯少爷”在那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便带着女伴,满伦敦的乱转了起来,顺便开始给《科学真理报》的文艺版写稿件。
  《科学真理报》在其他方面的名声都不错,但是它的文艺版面却是个例外,因为这个版面上总是有些附庸风雅的家伙们发表各种自以为很好,其实也就小学生优秀作文水平的文章。
  但是这些家伙往往要么有钱,要么有地位,要么既有钱,又有地位。而且一个个都觉得没有人比我更懂怎么进行文学创作,偏偏《科学真理报》的编辑们还都惹不起这些人,于是不得不将这些家伙的文章都刊登上去,结果就是《科学真理报》的文艺版的名声甚至和《太阳报》的文艺版有的一比。
  不过这种情况至少到目前,还只限于法文版的《科学真理报》,德文版的和英文版的,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毕竟那些让《科学真理报》的编辑们顶不住的人物,大多都是用法语写作的。
  不过这种幸运,到今天就结束了。“克里斯少爷”在伦敦玩了一天,然后便将“伦敦游记”的第一篇丢给了《科学真理报》的那些编辑,然后那些编辑就开始连夜将它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加以润色、修改甚至是再创作,然后,等“克里斯少爷”离开英国之后,这篇游记就准备开始在《科学真理报上》连载了。
  老实说,波莉娜的游记的水平虽然比小学生优秀作文还是要高一点的,但是也不见得能高到哪里去。但是在编辑们的一番努力之后,水平倒也还不错,尤其是英文译本的水平,其实比法文版还高不少。
  不过这些事情并不是“克里斯少爷”需要考虑的。她如今这忙着到处胡闹呢。
  第二天,“克里斯少爷”就在伦敦的街头,因为阻止警察对乞丐滥施暴力而和伦敦的警察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因为她的保镖拉住了她,让她没机会在那个警察身上实验自己刚学过的一点小技巧)
  第三天,“克里斯少爷”又去了圣公会开办的一家慈善性质的医院,并向这家医院捐款五百英镑,但同时,他又和医院的医生,因为医疗技术和医疗操作上的一系列问题发生了争执。“克里斯少爷”还让自己的跟班,向他们示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但是医院上至院长,下至护工,都认为,这个法国小孩子脑子有毛病。当然,他的钱并没有沾染上这样的问题。
  此后的几天,“克里斯少爷”跑了好几家医院,向那些医院捐款并宣传他们的所谓的正确的操作流程。
  “真是的,《柳叶刀》上面早就推广了这些技术了呀!你们英国人怎么这么不开化!”狂妄的“克里斯少爷”居然对着“慈恩医院”的院长,英国医生公会的理事詹姆斯说出了这样的没礼貌的话。
  詹姆斯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羞辱,于是他便反驳说:“《柳叶刀》中的文章我们当然看到了,但是我们认为,这根本就毫无科学依据。而且《柳叶刀》将一群野蛮人的迷信奉为圭皋,真是有辱科学刊物的名声。”
  于是“克里斯少爷”便和詹姆斯医生展开了一场关于判断真理的标准的讨论,最后两个人终于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那就是:“那家伙是个傻瓜。”
  一个星期之后,“克里斯少爷”终于离开了英国。而她前脚离开英国,后脚她的游记就开始在《科学真理报》上面开始连载了。
  在英文版的《科学真理报》上,波莉娜使用了自己一直使用的笔名:克丽丝。而且从第一篇起,就开始写自己如何女扮男装到伦敦来旅行。并且在第一篇游记中,她还对英格兰在科学和文学上获得的成就表达了由衷的崇敬。
  一个法国女人,装扮成男人写的游记。先不说游记的内容,但是这件事情,都能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了。而在第一篇游记中,她又高度地称赞了英国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的贡献。这自然就更让英国的读者们感兴趣了。毕竟人们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后世某国的媒体甚至还最喜欢在综艺节目中故意请一些外国人来夸自己,好让自己能梦回黄金时代呢。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让某些英国人不太满意了。首先是对英国巨大的贫富差距的描写。克丽丝小姐细致的描绘了英国有钱人的穷奢极欲和底层人民的惊人的贫困。并且以戏剧性的手法,描绘了英国警察对有钱人和对贫民的两副嘴脸。并隐隐表示,作为法国人,真是太自豪了。
  这篇游记便开始引起争论了,有人表示克丽丝小姐说的不错,英国的体制实在是有些不公平,倒是人民总是吃亏。但也有人表示,这完全是对英格兰的恶毒攻击。英格兰虽然存在贫富差距,但是这问题,法国一样有。而且,相比法国人,英国人民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财,也可以自由地破产。
  “我们比法国人有自由多了。”这些人说。
第二百五十一章,争论
  就在这样的争论中,后续的游记继续刊登了出来,这一次,游记的内容开始涉及到医疗系统了。
  在这篇游记中,克丽丝小姐先是称赞了圣公会建立慈善医院的善举。还将这和法国革命之前,法国的天主教会的表现做了一个对比。并呼吁如今重新回答法国的天主教会要吸取以前的教训,要学习包括圣公会在内的其他教会的好的做法,不要重蹈当年一心崇拜玛门而被上帝以及法国人民抛弃的覆辙。(玛门是中东某些原始宗教的财神,后来犹太人血洗了迦南地之后,就将这位异教神灵贬为魔鬼。《圣经》中,耶稣说,一个仆人不能同时侍奉两个主人,一个人也不能同时追随上帝和玛门。)
  这一段当然让某些英国人看得很爽,但也让另一些英国人觉得很不爽,尤其是看到那位克丽丝小姐一口气就掏出了五百英镑来支持圣公会的善举之后,他们都恨不得透过报纸伸出手去,拉住克丽丝小姐掏钱的手:“善良而单纯的克丽丝小姐呀,你哪里知道人心的险恶呀,论起崇拜玛门,他们一点都不比当年法国的天主教的差。只不过在一件事情上他们超过了当年法国的天主教,那就是伪善。这钱给他们,里面未必能有一个英镑用在穷人身上,其他的全都会被他们拿去养情妇的。倒不如直接给我算了……”
  不过接下来的部分就让这两类人的心情完全变了。因为克丽丝小姐开始描述英国人的医院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肮脏。
  “病房里潮湿而黑暗,简直就像是坟墓一样。虽然是白天,但是当我走进这病房的时候,还是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让我的眼睛适应过来。而当我的眼睛一适应过来,我的心就完全无法适应了。
  这里哪里是病房,简直就是垃圾场。地上到处都是污水,沾满了血迹的纱布就乱七八糟地丢在地上,一群群的绿头苍蝇都钉在那上面,当一位护工从哪里走过去的时候,嗡的一声,那些绿头苍蝇都飞了起来,就像是升起了一团烟雾。
  除了苍蝇,到处还都看得到有老鼠跑来跑去。一位病人——老天呀,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嘴唇少了好大一片,据说,就是在晚上,被老鼠咬掉的——这真是太可怕了。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我看到这里的医生也毫无卫生观念,他们的身上的工作服上满是血污的其他的脏东西,粗布的衣服因为糊满了脏东西甚至都产生出了一种皮革一样的光泽了。
  如果有一个医生,敢穿着这样肮脏的东西出现在我们法国的医院里,那会怎么样呢?嗯,上次我们和奥地利人的战争中,我曾经作为志愿者,和其他一些伟大的女性一起,在我们的军队医院中帮忙照顾过伤员。在那里,不要说我们把自己弄的那样肮脏,就算是没有及时洗手,都会被医生骂得狗血淋头;而医生呢,如果他忘了用沸水认认真真地煮他的手术刀,那韩麦尔院长说不定会直接拿着那把手术刀杀了他的。
  于是我很小心的问起医院中是不是有很多的感染、发烧,然后死亡的情况。
  对此,医院的常务副院长欧文先生证实了我的猜想,他告诉我,大部分被送到医院中抢救的病人,其实是没有多少希望能够健康的返回自己的家的。很多时候,当病人被送进医院之前,家里人就已经为他准备好葬礼了。至于在医院中动手术,见血的那些病人,十个里面都不见得有一个能活下来。
  而且欧文副院长还告诉我,整个英国所有的医院,甚至整个世界所有的医院都是如此,绝不会有例外,英国医院的水平已经是世界顶尖的了。
  于是我回想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法国的情况,回想一下自己在意大利军团的医院中服务的情况,在那里,受伤的伤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不会出现严重的感染,剩下的三分之一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最后能活下来。这和欧文副院长所说的情况差别太大了。
  于是我就试着问道:‘院长先生,您看过《柳叶刀》中关于如何避免感染的文章了吗?’
  不过看起来《柳叶刀》在英国的影响很有限,所以欧文院长向我表示他并没有看过那上面的文章。于是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向他描述那上面的内容。不过,我毕竟没有专门学习过医学,很多地方我都讲不太明白。于是我决定,一会儿让人去买一本《柳叶刀》,给欧文副院长送过去。
  从慈恩医院出来之后,我立刻就让皮埃尔先生去帮我买《柳叶刀》,好送给欧文副院长。皮埃尔先生提醒我,可以多买几本,因为慈恩医院的状况可能并不是个例,而《柳叶刀》在英国的医学界,显然并没有它在法国的医学界这样的影响力,所以,那些医院的医生和院长们多半也没有看到过我所提到的论文。
  事实证明,皮埃尔先生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此后的几天里,我又去拜访了英国的其他的好几家医院,发现每一家医院的情况都和慈恩医院毫无区别——包括他们都没有看过《柳叶刀》。
  在跑了一圈之后,我想欧文院长应该已经看完了《柳叶刀》上的论文了。我的一位科学家长辈为这篇论文写了序言。他说这篇论文虽然缺乏理论上的证据,只是一个合理的猜想。但是因为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虽然原理依旧不是很清楚,但依旧是非常的有推广价值和讨论价值的。我觉得欧文副院长也应该能会赞同这一看法,并将会依据上面的经验,对医院进行一些改进的。
  然而当我再次来到慈恩医院的时候,却发现这里和几天前完全一样,一点变化都没有。我这人一向沉不住气,便去找欧文副院长。而欧文副院长则告诉我,《柳叶刀》上的那篇文章他看过了,虽然为那篇文章写序言的是堪称伟大拉瓦锡先生,但是写这篇文章的人却只是一个无名之辈,而且整篇论文全是猜想,缺乏理论上的证据,所以他并不相信这些。
  我和他争论了几句,然后欧文副院长告诉我,决定权并不在他的手上。而在院长詹姆斯医生的手中。而且詹姆斯医生是英国医生公会的理事。如果我希望能改变整个英国的医院的规则,那最好去说服詹姆斯医生。
  然后我便又去找詹姆斯医生。但是詹姆斯医生却表现得非常的顽固,他坚持认为《柳叶刀》上的文章缺乏依据,我们的医院获得的数据也完全不可靠,甚至就连对这篇论文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的拉瓦锡先生的资质,都受到了他的非议。他似乎怀疑我们提出这样的‘异端邪说’,就是为了败坏英国医学界的声誉……
  总之,我和詹姆斯医生大吵了一场,最后被他赶了出来。当然我得承认,在这当中,我的一些话可能也有一些过火。但是詹姆斯医生的确是太固执了,他甚至连在小范围内按照法国经验进行对照实验都不同意。以前很多人都跟我说英国人非常固执,我并不太相信,今天看来,这个说法可能真的是有道理的……”
  这篇游记一发表,便引发了远远超过此前的任何一篇游记的争论。
  支持克丽丝小姐的一方自然是攻击英国的圣公会,医生公会,只顾骗钱,根本不顾及人民的生命。而反对克丽丝的一方则从各个角度对克丽丝以及《柳叶刀》展开了攻击。
  他们有的指责克丽丝是在吹牛,一个小姑娘,又是吹自己在军队医院服务过,又是吹自己认得拉瓦锡——“她下一篇是不是还要吹自己经常和拿破仑一起吃饭了?”
  有的则讽刺《柳叶刀》居然相信野蛮人的巫术。
  基本上,“英格兰新闻联盟”的报纸都站在了反对克丽丝,维护英国的“医学尊严”的一边;而“英格兰自由新闻联盟”则站在了支持克丽丝的一边。不过他们似乎对《柳叶刀》的说法对不对其实并不是很关心。他们更关心的是英国的总让老百姓吃亏的体制问题。
  紧接着《太阳报》也加入了进来。针对《泰晤士评论报》对“克丽丝小姐”身份的质疑,《太阳报》便开始发挥自己挖隐私的特长,全面地向英国人介绍这位“克丽丝小姐”到底是什么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