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278

  所以路易·波拿巴早就接到了他的哥哥拿破仑的指令:“战争的目的之一当然是削弱英国,夺取他们的殖民地,扩大我们的地盘。但是还有一个即使不是更为重要,至少也是同样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削弱美国。如果可能,最好是分裂美国。”
  有了这样的目标,法国人的表现自然就可想而知了。已经占据了的据点那肯定是不会白白地交出去的。其中的一些当然也不是不能商量,不过得加钱。
  还有一些据点,那是保证法国和魁北克共和国能够有陆地上的边界的,嗯,加钱也不行,除非加钱的平方,啊,不对,应该是加钱的立方。
  至于说债务的问题,嗯,我们是盟国,我们不谈钱,谈钱伤感情是不是?这样吧,以国家的名义,借给你们美国的钱,我们就不要利息了。啥?你说你主要借的是路易斯安纳开发银行的钱。哎呀,这个事情可就不好办了,真的不好办呀。
  你看,这个路易斯安纳开发银行,他是一家私人银行,是私有财产,明白不?这不是你们向法国借的钱,这是你们向法国公民借的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可是我们第一地球,啊,应该是第一共和国最神圣的一条法则。即使是法国政府,也是无权减免你们欠他们的钱的。
  所以欠债的事情是没得谈的,至于土地,能谈的也不多。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流了最多的血,受了最大的损失,但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自己几乎一无所得。
  其实倒也不全是一无所得,北方的一些州多多少少的还是得到了一些土地的。但是南方确实是啥都没弄到,除了被焚毁的城市和被屠杀的人民之外。
  这就带来了两个后果,首先是南方要重建,需要很多钱。南方希望北方各州能够支援自己,就像在战争中,他们派出的军队支援了北方一样。但问题是,北方也没有钱,他们只能指望两件事:第一,打下了渥太华,抢一把,看看能在渥太华的仓库里面抢到多少钱。第二,等打败了英国之后,让英国政府赔款。
  根据美国人的估计,渥太华的仓库中应该已经没多少钱了。所以那只是杯水车薪,完全不顶事。至于英国人的赔款,那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另一个后果就是,该如何处置在渥太华的英军的问题。阿瑟·韦尔斯利将军已经派出人来试探投降的条件了。法国人根据了法国和教廷的联合声明的原则,认为只要英军投降,他们的人身安全,私有财产都应该得到保护。而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南方人则认定,这些人都是罪犯,都应该为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付出代价。依照佐治亚州的那些家伙的看法,这些人在投降之后,都应该被送到佐治亚,接受法庭的审判,并依照他们的罪行,给与公正的处罚。
  英国人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投降条件。就连法国人都觉得,这就是完全不打算接受投降。什么“公正的处罚”,这玩意儿你哄谁呢?当我们没见过你们是怎么给印度安人“公正的惩罚”的?就算我们没见过你的法庭是如何审判印第安人的,我们难道还不知道“革命法庭”是怎么运转的吗?说起来,你们的法庭在给印第安人处以绞刑的时候的效率比我们的“革命法庭”都要高呢?英国人又不是傻了,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但是美国人却没法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因为无论是谁要是在这个问题上让步,立刻就会被整个南方视为“叛徒”。就南方的那些蛮子的习惯,高呼一声“天诛国贼”,然后打光两支左轮手枪都是非常正常的行为。
  既然谈不拢,那就只能打了。
  然而法国人对于继续进攻缺乏兴趣,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在大局已定的时候,不应该再让战士们继续牺牲了。他们甚至还劝美国人不要着急,先慢慢围着,多围困一段时间,等他们饿得不行了,在进攻就好了。
  美国人一开始觉得法国人的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英军的防御还是相当的坚固的,如果硬攻,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还是慢慢等,等他们饿死比较好。
  然而美国人很快就发现,这个想法未必靠谱。因为英国人向法国人那边发起了一轮反击,然后……然后他们就从法国人那里缴获了不少东西然后撤回来了。
  美国人当然很不高兴地抱怨法国人怎么搞的。而法国人呢,法国人表示,那块地方是归顺法国的印第安人驻守的,你不能对印第安人要求太高。
  “啥?你们居然用印第安人驻守阵地?印第安人怎么守得住呢?”
  “可是雇佣他们便宜呀。而且很快就要春耕了,士兵们都急着回家种田呢。如果耽误了种田,我们就要花更多的钱给他们补助。活见鬼,那可不是一点点钱。反正英国人也没突围出去。怕什么?”
  然后呢,法国人的军队中,印第安人越来越多,法国军队也来越少。理由嘛,当然是快要春耕了,路易斯安纳的法国军队主要是民兵,民兵的主体都是农民,而路易斯安纳政府财政有限,所以……
  所以就只能将阵地交给友好的印第安人,当然,如果美国人愿意接手,法国人也不反对。当然要接手这个阵地,美国人就需要继续增加军队,增加军队不用钱吗?美国政府哪有钱?
  美国人对法国人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提出了抗议。但法国人反驳道:“如果不是你们坚持要审判英国人,英国人早就投降了,我们也早就可以回去了。”
  于是,围城的美法联军就渐渐地变成了美印(第安)联军,然后就渐渐的变成了纯粹的美军。
  通过长时间围城来解决问题,当然能大幅度的减少伤亡,但是,美国人要维持长时间围城,需要很多的钱,而如今,美国人偏偏没有钱。或者美国人也可以通过承诺不追究英国人的战争暴行来换取他们投降,但是这在美国是非常的政治不正确的。所以如今美国人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强攻渥太华。
第五百零二章,无题
  自从海上的交通被切断之后,英国人的局面就非常的危险了。其中最为危险的一件事情就是粮食安全。自从当年“圈地运动”之后,英国本土出产的粮食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英国人也没个什么“XX亩耕地红线”,再考虑到英国从自然条件上并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无论是种小麦还是种什么,都没法和法国、乌克兰以及其他的欧洲国家相比。
  所以多年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都是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的。毕竟只要有钱,怎么会买不到粮食?人家也不会封锁你的,除非你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所以,洋米洋面它不香吗?
  当然,英国人这样做本来也是有保障的,英国海军一直都是超强,想要从海上封锁用过不容易。只要海上没有封锁,凭借海外殖民地的耕地也足够了。所以,当年英国的这个国策,还真的不算错。
  但是随着法国的崛起,尤其是法国海军引领的技术革命,英国海军的可靠程度大幅度下降了。这时候,政策本来就应该加以调整了。甚至于实际上,法国人也给英国人留出了调整政策的时间。
  早在第一代“自由贸易号”出现的时候,英国人就已经发现他们越来越难以保证自己在海上的运输线的安全了。即使是纳尔逊,那个时候也已经不敢说英国舰队能够保证航道的安全了。
  如果这个时候赶紧退牧还耕,实际上还是来得及的。虽然即使全都退牧还耕,英国本土的粮食产量还是不足以支持他的消耗量,但是毕竟会好很多。
  但是,毛纺业是英国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在和平时期,它也是最能出口赚钱的行当,要退牧还耕?那毛纺业怎么办?没了毛纺业,哪还有钱搞军备竞赛?所以,退牧还耕是不会退牧还耕的,这辈子都不会退牧还耕的,也只有努力加强海军,来勉强维持粮食安全了。
  不过要说英国人没有准备,那也是不对的,英国人建了更多的仓库,增加了储备粮的比例,这样一来,即使海军那边暂时出现困难,理论上英国也可以支撑很长的时间。
  而且在英国国内,英国人的统治效率还是相当高的,所以也没有发生太多的粮仓着火的事情。至少现在封锁时间还不长,粮食价格还没有涨得太高,所以这样的事情倒还没发生。不过时间长了,粮食真的开始紧张了之后,会怎么样,那就真的难说了。
  靠着粮仓中的粮食,如果立刻退牧还耕,那也来得及。但是牧场变农场了,等将来又要变牧场,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不少人觉得,要是退了不过一年,立马又要变回来,那还不如不折腾呢。
  所以英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退牧还耕,但是,土地的主人们响应了号召的却并不多。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英国,而是因为他们更尊重经济规律。而且他们也更愿意将宝押在海军的复兴,甚至是和平谈判上。
  海军复兴,嗯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当初法国提出了新的造舰计划之后,英国人立刻就跟进了。为了应对法国人的奥古斯都级战列舰,英国人紧急设计了排水量高达一万五千吨的“狮心王”级战列舰,并且已经在船台上开始建造了。而且一口气就开建了三条!
  当然这样的大军舰,建造的再快,没有两年时间,绝对是造不好的。不过理论上英国的粮食储备也还是能勉强支撑到这个时候。至于其他,英国有煤,有铁,钢铁什么的,也还是可以保证的。
  只是真正懂行的人也明白,临时设计出来的船只,抢工期的建造,然后多半还没有充分地训练时间,这几样加在一起,几乎就意味着这种军舰真实的战斗力其实是非常成问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造这东西一方面是赌国运,另一方面,也未见得不是想要提高一点未来谈判的资本。
  此外在如今的局面下,这几条正在建造的军舰,几乎就成了支撑整个英国继续战斗的勇气的来源了。
  因为都柏林的战斗中,法国人使用了新的280火炮,英国人自然就怀疑,这种炮就是法军的“奥古斯都级”战列舰的主炮。于是“狮心王”级战列舰的大炮又要重新研制了。
  事实上约瑟夫也很愿意让英国人继续保持着这样的幻想。带着一支八国联军(法国、爱尔兰、尼德兰、莱茵联盟、普鲁士、奥地利、北意大利、西班牙,正好八国。)登陆英格兰,然后一把火烧掉白金汉宫,这样的事情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神往,但是……
  但是登陆英格兰,还真是不容易。
  英国最靠近法国的那一片海岸,全是该死的悬崖,只有几处能够靠岸的缺口。当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登陆英国的时候,那些缺口还都没有什么防御。但是如今,那些地方全是防护严密的炮台。而且附近的海面上英国人还大量的布设了水雷。就算把整个法兰西海军都拖上去,也不见得能在这些炮台面前讨到好。
  当然法国人也可以绕得更远一些,绕到苏格兰那边,面对着大西洋的方向上去登陆。那里的地形要有好很多。但是从这里登陆,船队在海上航行的时间要翻好几倍,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运输能力会下降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而在登陆战中,如果不能在登陆后迅速的将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军队和补给送上岸去,那他们就算上了岸,也会被敌人赶下海去的。
  英国有相当发达的铁路系统,依托它们来运兵,效率非常高,至少比绕过半个不列颠岛的海路要快得多。所以,在英吉利海峡的那几个点上登陆很危险,但是绕远路从苏格兰那边登陆,其实也一样的危险。
  既然这样,通过一次海战,彻底地打掉英国人的希望,然后迫使英国人签下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在法国人看来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了。
  当然,以目前法国海军的力量是不足以对付三条“狮心王”级战列舰的,但是军备竞赛中法国人也没闲着。虽然“狮心王”比“奥古斯都级”要大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能比“奥古斯都级”更强。因为法国人的工业更发达,造船业水平更高。所以法国人的军舰在服役的速度和数量上都能超过英国人。
  据情报人员得到的消息,英国人的“狮心王级”战列舰基本上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放大版。也就是说,这是一艘装甲更厚,大炮口径更大,速度同样缓慢的铁乌龟。毕竟,在上次的海战中,在劣势兵力下,“伊丽莎白女王号”依旧换掉了敌军的一条战列舰,在英国人看来,这就是英国的设计思想正确的表现。所以,英国式的铁乌龟,强过法国人的跑的飞快的薄皮。虽然英国人并不确定,法国人的战列舰的装甲到底有多厚,但是出于鼓舞士气考虑,他们还是将它们描绘为碎弱的鸡蛋壳。
  但是“奥古斯都级”相比此前的“英白拉多级”的进步可比“狮心王级”比“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进步要大很多。
  法国科学院院长,约瑟夫·波拿巴亲自参与了这款军舰的设计。这使得这条军舰充满了来自后世的味道。
  首先是中轴线阶梯式布置的炮塔。在这条战舰的中轴线上,以阶梯的方式,先后各布置着两座两联装炮塔。这炮塔将安装全新的203毫米炮管退炮,整整八门大炮,这使得这条军舰的火力相比以前的“英白拉多级”提高了一倍以上。
  当然装上了这么多的大炮,会消耗不少的重量,这使得这条船剩下来的,可以用于装甲的重量已经不多了。如果还依照当初“英白拉多级”的方式来布置装甲,那“奥古斯都级”的防御最多也就是和“英白拉多级”差不太多。在大家都升级了大炮之后,这样的装甲倒真的可以说是薄皮大馅了。
  但是约瑟夫却又提出了一个来自后世的新的防护理念,那就是“重点防御”。
  在后世,随着舰炮的威力越来越大,但是军舰的排水量却无法无限增长,如果继续试图用足够厚的装甲将军舰全面包裹起来,那只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这条军舰一下水,就会因为太重了而直接沉下去。就像当年古二爷的那条战列舰,或者后世西班牙的那条在设计的时候,把小数点放错了位置的潜水艇。
  所以后世在设计军舰的时候,放弃了那种在军舰所有位置都布置装甲的做法,而是采取了只在最为关键的,直接影响到生存力和战斗力的部分布置厚重的装甲,其他的非必要区域,干脆就一点装甲都不要的做法。
  这样一来,如果对方的穿甲弹打在没有防护的地方,那多半就会直接穿透舰体飞出去,能造成的伤害有限。如果是普通的高爆弹——反正那些地方不是什么要命的地方,打上了虽然会受损,但是影响有限。而且如果海战中,对方使用这种炮弹,那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不可能对真正重要的区域构成什么威胁,乘着这个机会,用正宗的穿甲弹糊对方一脸的它不香吗?
  所以,虽然在装甲总重量上“奥古斯都级战列舰”远远低于它的对手,但在实际的防御效果上来说,“奥古斯都级战列舰”的防御水平却不见得比更大更重的“狮心王”差。
  而在法国人的船台上,有五条“奥古斯都级战列舰”以及五条“赫尔墨斯级超级巡洋舰”正在建造,如果不出意外,法国人的这几条战舰的完成时间都会在英国人之前。
  当时候,通过一场海战,再次击败英国之后,英国的一切希望就都破灭了。而且……
  “而且英国说不定还会发生一场革命了呢。”拿破仑微笑着对吕西安说,“这件事情,你要好好安排一下。不过现在,嗯,你还是集中力量,先完成关于北美的事情吧。”
  就在几天前,美国人向着渥太华发起了总攻。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美国人几乎是用人命消耗完了英国人的弹药,杀进了渥太华。接着一些事情很自然地就发生了,美国人在渥太华开始了大屠杀。
  美国人杀死他们看到的每一个活人,不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孩子。
  一队美国士兵,手握着装着带血的刺刀的步枪,包围了一处建筑——很多的英国人都逃进了这座建筑。美国人将这座建筑团团包围,他们甚至拖来了大炮,瞄准了这座建筑。很多的英国人都躲进了这里。不过美国兵却没有冲进去,因为在这座建筑上,飘扬着一面法国国旗。
  这是渥太华城中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而且,这座教堂还真的是可以挂出法国国旗的,因为教廷已经将在北美的护教权交给了法国人。
  另外这座教堂中的托姆神父,也的的确确的是一个法国人,虽然他是个说德语的法国人。如今这座教堂就成了不少的加拿大人的庇护所。托姆神父站在教堂门口,法国国旗飘扬在教堂的小尖顶上,这里便成了一个临时的庇护所。
  美国人并不想和法国人,哪怕是一个说德语的法国人发生矛盾,如果躲进教堂的,只是一些平民,美国人大概也就算了。但是有人亲眼看到,有十多个穿军装的英国人跑进了教堂,他们不能视而不见。
  于是美国人将教堂包围了起来,要求托姆神父将躲进教堂的英军士兵交出来。而托姆神父则坚持这些人已经并没有携带武器,因而不能算士兵,而且教堂不能驱逐任何一个试图在上帝的庇护下寻求安全的人。
  “你们要尊重圣殿,尊重圣殿避难权!”托姆神父这样坚持道。
第五百零三章,裂痕
  一开始美国人还真的被这个神父吓了一跳。但接着就有人在后面嚷嚷:“神父,你不能包庇罪人!你让开,我们不想对你动手!”
  随着喊声,一个皮肤偏黑,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的美军少尉走了过来。他站在到托姆神父的面前,一只手放在挂在腰间的左轮手枪上,用通红的眼睛盯着托姆神父道:“神父,很多杀人犯,很多罪人都逃进了你的教堂,神圣的教堂不应该被用来包庇他们。请您将他们交出来,交给我们处理。”
  但是托姆神父却依旧站在那里,微笑着说:“我的孩子,神圣的教堂不会维护真正的罪人。但是我的孩子,从宗教上来说,判断谁是罪人的权力是在天主的手中的;从世俗的角度来说,你是战士,但并不是司法人员,你也无权进行任何执法行动。
  此外,少尉,我并不是瞎子,你们在进入城市之后的举动,我并不是没有看到。少尉,您向四周看看,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什么了?整个城市都在燃烧!你不要告诉我,这些火是自然燃起的,或者是加拿大人自己烧的!现在我将躲进神圣的教堂避难的人交给你,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你以为我不知道?少尉回去吧,在天主的圣殿前,请你和你的人退却吧!”
  “神父,这是战争,是附带的伤害。而且焚烧城市并不是我们先起的头。要说焚烧城市,英国人在焚烧我们的城市的时候,神父,你站出来阻止过了吗?”美军少尉显然并不打算后退。
  “少尉,看到我身后的那么旗帜了吗?我们站出来阻止没有?几十年前,当你们被英国人欺压的时候,是我们法国人站了出来,和你们并肩战斗,你们能够赢得独立,我们法国人是出了力的。而这次战争,当英国人做出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之后,为了天主的正义,我们法国人同样站出来了。少尉,如果我们没有站出来,现在的战线还在纽约呢!”托姆神父义正辞严地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