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5

  虽然觉得这多少是由于畏惧心理在作祟,林恩还是说服自己谨慎为好。他侧头向右往苏军坦克纵队后方看去,那些没有遭到德军步兵直接攻击的苏军坦克及士兵当然不会对受困的同伴坐视不理,炮弹发挥不了作用,一些装甲兵干脆站在坦克车身甚至炮塔上,拿着冲锋枪和随行步兵们一道射杀冲入己方装甲纵队的德军步兵,隔着上百米的距离,又受到了坦克的阻隔,他们的这种攻击并没有立即取得明显的杀伤效果,但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德军一方很快将重新落于被动,把握好进攻和撤退的时机便显得尤为重要。
  回头往左,林恩看到胡渣少尉正猫着腰往这边赶,自己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帮助指挥官准确选择时机,想到这点,他低头把表尺推到100米格,深吸一口气,闪身右转90度,端枪使之与肩齐平,准星套在了远处一个蹲在坦克炮塔上的土褐色身影,屏气、发力,六分之一秒过后,那个家伙直接从炮塔上栽了下去。
  左手托枪向下,枪托依然抵住胸肩,右手飞快地拉动枪栓完成了退弹、复位这一过程,左手托枪向上,再次瞄准同一辆坦克炮塔侧面的土褐色身影,那名苏军士兵并没有受同伴中弹的干扰,依然聚精会神地端枪瞄准射击,他手中的“波波沙”每隔两秒就颤抖一阵,微白的烟雾随着子弹的出膛而散开。
  那家伙此刻正在无情射杀自己的同伴,带着这个感念,林恩略略抬高准星,屏气、发力,依然是六分之一秒,只见那人头上的苏制1940式钢盔正面突然溅射出一小团血花——这顿时让林恩想起了电视里特种兵们用西瓜训练射击的情形。
  连续两名士兵被击中,周围的苏军步兵这才警觉起来,然而要在状况极其复杂的战场上找出敌方射手可不容易。这一次,林恩终于横向挪动了小半步,利用树干的阴影遮挡自己一部分身体,并以连贯的姿势完成了手动步枪再次开火枪的必须流程。如果是美军的M1半自动步枪,有这些功夫大概已经打出了全部8发子弹,即便不能保证发发命中,以林恩现在的水准少说可以干掉三四个。不过,林恩对此没有一丁点儿抱怨,手动步枪自然有它无可比拟的质感跟手感,更重要的是,林恩原本就是个热爱军事的青年,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限制,他在已经度过的二十一个年头里仅在大学军训时摸过两次枪。每每看着国外军事发烧友在射击场纵情挥霍,他就想着自己要是能够拥有一支枪,哪怕是最老式的单发步枪也好。如今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怎么会嫌弃毛瑟98k射击时的不连贯?
  带有余温的黄铜弹壳纵向翻滚着从成年人头部高度抛落,掉在覆盖在皑皑白雪的地面悄无声息。林恩左跨半步,举枪瞄准,很容易在另一辆苏军坦克的炮塔上找到了一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他戴着苏军坦克兵的圆形皮帽子,只有上半身在舱口外面,手里平端着“波波沙”,不加瞄准地进行扫射。
  作为普通步兵,有朝一日也能直接干掉敌人的一名坦克车长,半小时前林恩是不敢想象的,但机会就摆在面前,能否把握全凭自己的本事,这便是最最简单的战场法则!
第30章
趁胜撤退
  在充斥着各种枪声、爆炸声和喊叫声的战场上,林恩静静地矗立在一棵大树旁,双脚岔开、腰杆挺直,脑袋偏向右肩,有力地紧握装配黄褐色护木的毛瑟98k,准星下沿与目标肩部相平。当胸腔开始有憋闷之感时,他脑中毫无杂念,全副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支“落伍”的手动步枪上,右手食指几乎是本能地扣动了扳机。
  啪!
  从枪膛传出的清脆枪声使得右耳膜微微发鸣,枪托后座的力度就像是情人间嬉戏捶打的动作,枪口很自然地微微上扬,但又不至于阻碍射手观察他的战果。
  这一切渐渐开始让林恩陷入“欲罢不能”。
  百米之外,那名苏军坦克兵手中的冲锋枪随即停止了嘶吼。林恩看不清他面部的表情,只隐约见他猛的后仰,单手捂着胸口滑落进了炮塔,是死是活不得而知。
  来不及品味猎杀特殊目标带来的成就感,林恩连忙闪回树旁。几乎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一梭子弹飞射而来,有几颗擦在树干上,顿时树皮碎屑飞溅。
  对方这一次终究发现了自己,林恩心里故意以无所谓的姿态嘀咕着,他顺势拉动枪栓,将下一发子弹送入枪膛,准备等着敌人这波火力过后再寻找下一个猎物。最近这两分钟,公路上的爆炸声间隔明显稀疏了一些,冲锋枪连贯射击的声音成为战场的主旋律,但人们无法只凭声音判断哪一方占得优势、哪一方落于下风。
  “鲁克沃茨!鲁克沃茨!”(德语:撤退!撤退)
  这有些耳熟的声音立即吸引了林恩的注意力,他略微转身,好让自己能够回头张望。只见胡渣少尉就站在不远处,因为躲避苏军机枪子弹而紧贴着一棵杉树,扯着嗓子与密集的枪声“对抗”——尽管已是竭尽全力,但这声音听起来仍有些嘶哑深沉,在战场上的“穿透力”并不理想。
  虽然自我感觉还很生涩和别扭,林恩仍卯足劲帮他传递撤退口令。
  在接敌近战的情况下,听到作战指令的德军步兵,不论是士官还是普通士兵,都会跟着招呼周围的同伴们,指令传达很快,执行的也较为彻底。第一批士兵很快撤离公路奔回到树林中,而位置前移的德军机枪组这时候也不惜弹药地以连续射击压制对手、掩护战友。
  换了从前,林恩绝不会吝惜先行跑路的机会,但似乎是受到了“屠夫”的影响,他这一次勇敢地留下来继续射击。打光了步枪弹仓里的子弹,又蹲着装入另外五发。虽然在这种状态下的射击更为仓促,林恩仍感觉自己的每一次射击都能干掉一个目标,心里悄然泛起了一种平静却又神圣的自豪感。
  “鲁克沃茨……Lynn!鲁克沃茨!”
  刚拉上枪栓,林恩就听到“屠夫”在喊自己,就在他侧身扭头的时候,一发炮弹落落在近处,耳朵顿时又“嗡”的陷入了懵状。爆炸掀起的雪块和泥屑随之袭来,砸在身上刺刺的发痛,好在杀伤力难以估量的弹片并没有找上这个幸运的倒霉蛋。林恩下意识地弯腰低头,一看见“屠夫”在数米之外的身影,便毫不犹豫地窜了过去!
  等林恩冒着炮火跑到了身边,“屠夫”拍拍他的手臂,不再多说什么。随着德军士兵们集体撤离公路,后方的苏军坦克好像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挥炮火优势的空间,又像是目睹同伴被杀而狂暴的狼群,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在公路旁的树林地带,有的德军步兵没来得及跑进树林就被炮火击中,有的好容易回到树林,却依旧没能逃过厄运,不断有人被炮弹掀飞或是倒在弹片之下。“屠夫”面带焦急地巡视周围,试图找到另外两名下属,然而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即便有帕瓦罗蒂的高音也无济于事。见最后一群己方士兵也已经退回到树林,“屠夫”轻拍林恩的手臂,并挥手示意他跟上自己。
  独自作战也有超出普通步兵的发挥,林恩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跟在“屠夫”后头的时候,他心里有种格外的踏实感,这个性格粗暴的家伙像是黑暗中的火把、迷雾中的航标,能够带着自己在纷乱而残酷的战场上找到一条光明正大的生路。
  腹中的饥饿感明显减轻,体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恢复,林恩单手拎着毛瑟98k,背上还背着“波波沙”,在积雪有二十来公分厚的林地大步流星地奔跑,只一会儿的功夫就将苏军的炮火抛在了后头。因为先前一直在狙杀苏军官兵,他不确定己方的步兵们干掉了多少苏军坦克,仅从现在所剩的人员来看,这场战斗打得相当惨烈——进攻时约有一百五十余名德军步兵冲出了树林,现在能够看到的也就四五十人。十去六、七,即便能够干掉十辆甚至二十辆苏军坦克,这也远够不上一场理想的胜利。毕竟总兵力占据着巨大优势的苏联军队如潮水般一波一波涌来,德军这边富有经验的精锐士兵死一个就少一个,后方补充上来的即便不是老弱病残,也是听到枪炮声就会手脚发抖的新兵蛋子,此消彼长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德军阻击部队的撤离,远处的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就像是受伤的野兽般狂怒地吼叫着,但寒冬的松树和杉树依然枝叶茂盛,再加上这大片林地处于起伏的丘陵地带,自然环境有效阻碍了苏联人的视野,使得他们炮火的精准度和实际威胁随着目标距离的拉开而迅速下降。当回头已经看不到苏军坦克的身影,那些呼啸的炮弹也都落在了远处,许多德军士兵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好让有限的体能支撑更远的距离。
  “艾尔!艾尔!”(德语:快点!快点!)
  察觉到了队伍的速度有所减慢,走在前面的胡渣少尉回过头来大声地招呼同伴们,毕竟这时候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以轰隆的炮声作背景,少尉的声音显得愈发沙哑,但周围的士兵们还是明显加快了步伐。在回望队伍末尾的时候,少尉和林恩的目光不经意地相交了,这会儿两人脸上都沾了不少污渍,并且因为持续的奔跑而气喘吁吁,纵然如此,两人还是不约而同地给了对方一个认同的笑容。
  以急行军的速度奔进了一个多小时,担当后卫的这些德军官兵终于走出了树林,公路依然向北延伸,前方视线可及之处豁然出现了一座城镇。和林恩他们先前防守的村庄所不同,那座城镇的规模要大上好几倍,上百座样式不尽相同的房屋分布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两畔。远远望去,教堂的尖顶上矗立着偌大的十字架,椭圆形的广场坐落在众多房屋之间,纵横交错的街道看起来并不宽敞,河流上还有一座看起来颇为古朴的石质桥梁。
  重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散兵队伍的气氛也随之轻快起来。林恩听到前面一名士兵在说:“霍尔根!达斯-伊斯特-霍尔根-斯塔特!”
  看来前面那座城镇叫做“霍尔根”,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德国味道的地名,等到战争结束了,原属德国的许多村庄和城镇都将划出这个国家的版图。要么换上新的俄语或是波兰语名字,要么干脆被新的统治者无情抛弃,成为逐渐被以往的废墟地。
  “艾尔!艾尔!”
  胡渣少尉又一次高声招呼士兵们加速前行,炸倒的树木和损毁的坦克阻塞了道路,估计那支苏军装甲部队得花多一些时间才能清理出通路,可苏联人在这一区域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德军步兵们一旦离开了树林,随时都有遭到空袭的可能。因此,尽快赶到前方那座仍有德国旗帜飘扬的城镇去才是他们眼下的上上策。
第31章
小镇
  “纳克斯特……”(德语:下一个)
  在跨河而建的石桥南岸,带着大耳沿钢盔的德军士兵们用沙包垒砌了机枪掩体,并用带刺的木架铁丝网横阻桥头,交错着留下一条供单人行走的通道,两名体格魁梧、军装整齐的德军士兵则面无表情地检查每一个经过者的证件,不论他们是平民装扮还是和自己一样的军人衣着。
  终于轮到自己了,林恩故作无所谓地拿出证件,上面贴有一寸大小的黑白证件照并写着“Lynn
Gaeger”的大名,还有一些字词虽然他不认识,但可以大致揣测是部队番号所属及军衔等级——从衣饰和袖标来看,自己应该是一名光荣的“大头兵”,也即是党卫军的突击队员。
  站在林恩面前的士兵有着高挺的鹰钩鼻和略显夸张的尖下巴,胡子刮得很干净,却忽略了已经探出鼻孔的鼻毛,配着洗过没多久的干净衬衫显得有些滑稽,只是林恩眼下根本没有嘲笑别人的心思。
  翻开林恩的证件扫了一眼,士兵从嘴缝里吐出一个带疑问后缀的词:“丹尼奇?”(德语:丹麦人?)
  这样的情况在林恩的设想当中,他不想因为语言不通而被“自己人”误认为是奸细逮起来,若真是那样,可就比窦娥还冤了!然而不等他张嘴回答,那名士兵便以一个极其迅速的动作将证件塞还给林恩,连个通行的表示也没有,目光径直扫向林恩身后,机械地说道:“纳克斯特!”
  这一惊一乍着实让林恩有些郁闷,“屠夫”还在自己后头,他便不慌不忙地沿着铁丝网架之间的缝隙往前走。两边的沙包掩体上各摆了一挺机枪,机枪手们虽然是在阳光下聊天,但距离自己的机枪并不远,而且目光时不时地往这边瞟,显然对这群灰头土脸、情况不比乞丐好多少的德军士兵们还持有一定的戒心,在一旁执勤守卫的冲锋枪手们亦是大致相同的状态。
  也许是面相凶煞的关系,“屠夫”经过岗哨时除了出示证件,并没有遇到任何的询问,于是很快就赶上了林恩。他嘴里叽里咕噜地小声说着什么,可怜的林恩依然只能装聋作哑地看“风景”。这座石桥约有三十米长,中间拱起、两头下压,石质桥面勉强容纳两辆马车并行,但不知能否供重型坦克经过。桥面高出河面三米不到,河滩上覆盖在白色的积雪,只有河面最中央是流淌着的清可见底的河水,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河底有不少彩色的圆形鹅卵石。
  过了石桥便是这座城镇的主要城区,南岸虽然也有一些民房,这时候都已经被守军征用并临时改造成了战斗掩体,一些道路甚至菜地都埋设了地雷,而北岸的民居多数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石头外墙的尖顶房屋让林恩想起了游戏《生化危机4》里首先经过的那座小村庄,但德军官兵们的身影使这里全然没有游戏中的阴森感觉。
  石桥的北侧桥头虽然也有铁丝网架和沙包垒砌的机枪掩体,但执勤的德军士兵们却没有南岸同伴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身背步枪或者肩挎冲锋枪,有的在和同伴聊天,有的伏在膝盖上写着什么。靠近桥头的两栋民房之间还部署了一门小口径的反坦克炮,炮口似乎对准了桥面下方,看到这个场面,林恩估摸着守军已经在桥墩下面安放了炸药。浅浅的河流并不能阻止苏军坦克,但它们从河床上经过时毕竟处于地势低洼处,既不利于发挥速度和火力优势,又容易遭到守军的“击顶战术”,所以抢夺这附近唯一的桥梁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重要战斗意义的。
  “嘿,索尔特!”
  刚过了桥,“屠夫”便喊着向左前方招手,林恩顺着那个方向看去,一个像是在泥塘里打了滚的家伙从房前的台阶上站了起来。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同属一个战斗班的瘦高个,而绑在右腿中部的白色纱布和他脏兮兮的军服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虽然看到了走散的同伴,“屠夫”却没有可以加快脚步,他径直走到了瘦高个面前,咕嘟咕鲁地说着,还侧头看了看对方的右腿。瘦高个用不大的声音回答着,脸上挂着无奈的表情,末了还遗憾地摇摇头。在这栋民房前的台阶上,或坐或躺着十来个负伤的德军士兵,有的脑袋上缠着纱布,有的手臂上吊着绷带,跟瘦高个一样腿部受伤的也还有两个,但这里看不到军医和医护兵,也没有野战医院的基本设备。
  反正“屠夫”和瘦高个说的话自己一句都听不懂,林恩干脆从肩上卸下毛瑟步枪,把它靠在这民房的墙根处然后左右张望:镇子里有好些房屋不同程度的损毁坍塌,估计是没能幸免于苏军轰炸机的侵袭,而这里此时聚集了很多德军士兵,从他们的衣饰或者头盔上的徽标来看,有的是党卫军,国防军士兵也不少。虽然疲倦、狼狈且浑身上下沾了不少污渍血渍,有的军服上还有若干破口,但除了挽起袖口、解开领口,他们仍竭力保持着军容。在林恩看来,这些细节无不是素质的体现!
  正如从远处观望的那样,镇子里的街道比较狭窄,倒是石子铺就的路面充满了历史的风味。镇子里看不到一辆坦克、突击炮或是重型反坦克炮,沿街停着几辆由牲畜拉的木架车,士兵们要么是在往下搬卸物资,要么是往上放置伤员,而视线中不仅是穿军服者,为数不多的几个平民扮相者坐在房屋门口或是阳台上望着忙忙碌碌的军人们,极个别在和士兵交谈。这些平民衣装档次有好有差,但年龄基本都在六十岁以上,有的皮肤已经皱成了“老树皮”。看来,年轻人要么是参军卫国了,要么是提前撤往了后方,只留下这些行动不便或是不愿意在迟暮之年还背井离乡的老人,而等待他们的将是命运的抉择:或直接在战火中死去,或在新的占领者治下接受生与死的安排。
  须臾,其中一辆由两匹马拖曳的四轮大车卸完了全部的货物,由一名戴着船型布帽、看起来估计有五十岁的德军老兵驾驭着朝这边驶来,并最终停在了民居前。伤员们自发起身,相互搀扶着来到马车旁。老兵下车来到马车后面,将车厢尾部的木板放下,帮着伤员们爬上去。林恩数了数,不大的马车上最终坐了15名伤员,包括两名只能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而瘦高个,林恩在这里仅有的几个相熟面孔之一,最后也上了马车。挥舞着手臂告别时,林恩心里有种就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滋味的感怀。
  告别了同伴,“屠夫”带着林恩往镇中央走去,但两人这可不是在逛大街。拐过街角,林恩忽然听到清脆的“叮叮”声,又往前走了二十多米,来到一家铁匠铺模样的店铺前,样式古老的炉子里生着火,几名穿着灰色制服的男子各自忙碌着。最靠外的一个头发已然斑白,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抡着比拳头略小的锤子,就着电影里常见的铁坨,并不非常猛力地砸着一个铁件。这人所穿的制服颜色虽然也是“德国灰”,样式上却和1935年之后陆续列装部队的德军制服有明显区别——它的胸前有着两排平行的扣子,这是拿破仑时代的典型风格。事实上,魏玛时代德军的外套也依然是这种传统样式。
  站在铺子门口,林恩注意到里面堆了许多步枪、冲锋枪、空火箭筒和钢盔,这让他想起在前沿阵地时抬着空弹药箱子收集武器装备的士兵们。在靠墙位置,约莫有二三十支步枪和几支火箭筒较为整齐地摆列着,它们固然没有崭新的外观,可经过了修理,至少能够为困境中的德军官兵们缓解一下武器短缺的窘迫。
第32章
祈祷
  尽管林恩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要求过,“屠夫”仍自作主张地让他拿出驳壳枪,然后照着在之前那个村子里休息时的样子把枪拆解成零部件,把他认为有问题的击锤拿给穿着旧式德军制服的“老铁匠”看。
  这“老铁匠”接过击锤左右瞧了瞧,嘟嘟咕咕地对“屠夫”说了些什么。他点点头,把剩余的零部件一并给了对方,然后撩起袖口给林恩看自己的手表。表盘所指的时间是五点二十五,“屠夫”紧接着用手指分别作出六的手势,又指了指表盘上相应的那一格,林恩便猜出他是在说六点可以修好。
  只要苏军不抢着前来进攻,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林恩还是等得起的,他连忙向“屠夫”点头示意。这名党卫军中士原本打算离开,可他看了看林恩那破了个口子的钢盔,又转头看了看店铺里的那些“金属废品”,一声不吭地独自走入店中。在那堆金属垃圾中拣出一个钢盔,转过身给林恩做了个手势。林恩愣了一下,赶忙摘下自己的钢盔拿进去。
  一顶好钢盔在关键时刻或许能够救人一命,可是从“屠夫”手里接过那顶钢盔时,林恩突然犹豫起来。虽然它看起来完好无缺,但战场的经历告诉林恩:这十之八九是属于阵亡士兵的。
  对鬼神之论不甚感冒,自小算起胆子也不小,可是林恩心里对这种“遗物”还有些抵触,又不好辜负了“屠夫”的好意,拿着钢盔站在那里矛盾重重。也不知是没注意林恩的表情,还是压根不想理会这家伙的矫情,“屠夫”随即往外走去。
  林恩没辙,只好把钢盔先挂在腰带上走出铺子。他们继续沿着先前的方向走,最终来到了教堂前的圆形小广场——林恩第一眼看到这镇子时就注意到的地方。这广场中央并没有如林恩想象的那样建有喷泉池,地面所铺的鹅卵石在居民经年累月的踩踏下颇为光滑,而此时广场周围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德军士兵,似乎还按照各自所属部队的区别分了群。“屠夫”拦了一名士兵问了两句便带着林恩往教堂右边走,那里有二十多名军人聚集在一栋窗户玻璃已经完全破碎的民居前,他们基本上都是神情黯然、浑身泥污,一看就像是刚刚从前线撤下来的。走到一名留着上唇胡的尉官前,“屠夫”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对方也同时致以军礼。从两人接下来交谈的语气和神情来看,相互之间肯定是认识的。想来这群人和自己是隶属于同一支部队的,团、营、连或是排级?想着一路上九死一生的经历,林恩非常肯定地排除了最后一个选项,而倒数第二个也让他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答案这会儿对林恩来说似乎并不重要,“屠夫”和年龄相仿的党卫军尉官交谈了一分多钟,转头看了看教堂,之后的一句话是以疑问句的口吻结束的,尉官回头看了眼教堂,语气平和地答了话。“屠夫”点点头,转头对着林恩说话,随即又意识到这家伙现在耳朵不灵光,便朝教堂方向努了努嘴。林恩想着他大概是叫自己一同去教堂祈祷,虽然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灵魂穿越这档子事总多少和造物主有些关系。于是点点头,跟着“屠夫”朝那哥德式建筑走去。
  在欧洲,教堂往往是一座城镇最宏伟的建筑,而信教者的比例据说也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三大洲。宗教在这里盛行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但也只有一些神学家和历史学家有兴趣去追根溯底。在林恩看来,宗教信仰无非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托,是人们面对现实缺陷时克服困难的思想支柱。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一个人始终处于无法自拔的生活苦痛,信仰或将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走进教堂的门廊,灰色的拱柱与墙体顿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林恩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只是笨重的皮靴踩在石板地面上依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这座教堂并没有旅游卫视介绍的著名教堂那般恢弘,窄而长的主厅甚至给人一种局促之感,两列靠背长椅从进门处一直延伸到最前方的祭台下,看过去估计也就够容纳四五百人,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全镇的居民前来做礼拜、参加婚礼或洗礼时的拥挤场面。这会儿长椅上只零散地坐了二三十个人人,看过去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制服的军人。他们有的躬背抱头,有的双手合十地望着基督像,还有的只是身板端直地坐着,军帽和钢盔莫不放于一旁。
  和“屠夫”一样,林恩进入教堂时摘下了布制便帽并把武器搁在门外。两人一直沿长椅之间的通道往里走,和“屠夫”表现出来的虔诚所不同,林恩是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德国普通小镇的教堂:高耸的穹窿顶上绘满了色彩艳丽的壁画,沿着中线吊下六个样式古朴的水晶灯,而从穹顶下沿到拱柱上部之间是两排并不完全连在一起的窗户,它们用大块的彩色玻璃镶嵌而成,有的已经破碎脱落。恰逢最后一抹残阳照在西面的窗户上,形成了神奇的光晕效果,也使得整个教堂笼罩在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之中。
  走到正数第三排,“屠夫”停住脚步,挪进右侧靠墙的位置坐下。这会儿林恩才注意到前方神台供奉的耶稣像并不是最常见的“耶稣受难”。这里的耶稣穿着洁白的袍子,以平和仁慈的目光展开双臂,像要拥抱自己的子民们,又像是把祝福撒满人间。对于刚从战场上浴血归来的人而言,这是神爱的怀抱,是可以躲避风暴的港湾,是能赎去世俗罪孽的神圣之所。
  想着“屠夫”这时候或许更希望一个人清静一下,林恩便在同一排选了左侧的位置,将钢盔和军帽轻轻放在长椅上,然后缓缓坐下。没有飞机和装甲车辆的轰鸣,没有炮火枪声的咆哮,甚至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这样特殊的环境让林恩的心绪很快就平静下来,有那么一会儿,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过去几十个小时的炼狱经历,忘记了那些以各种方式死去的同伴们,忘记了那些被自己射杀的敌人。然而片刻之后,那不忍回首的一幕幕还是如走马灯似地在林恩脑中盘旋,他抬头正视前方,雪白如瓷的耶稣像就静静矗立在神台上,他半睁着眼睛,既不惊讶,也不悲哀,以包容一切的胸怀看待这世间的血腥杀戮,张开的手臂从肩部开始有一个向下的幅度,恰彰显了神对凡人的垂怜。
  侧头看了眼“屠夫”,他把额头放在了前排长椅的靠背上,双手合十地置于膝盖上,紧闭着双眼,口中似乎念念有词。
  是在为自己赎罪么?就林恩所见,这位党卫军中士对下属的粗暴态度只是行事风格的体现,根本算不上恶劣行径,而且在许多小细节上都展现出了他对同伴的关怀和照顾,至于他所杀死的对手,算起来似乎还不及林恩多。
  是在为自己祈祷么?战场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刚硬的作战方式并不意味着比其他人先死,三天来的激烈战斗,死在战壕底部的士兵不计其数,如峻松般挺拔的人却熬了过来,伟大的战神似乎在冥冥中庇佑着最勇敢的战士。
  世间最难猜透的就是别人的心思,何况是不苟言笑的“冰人”。林恩放弃了揣测的企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低下头、闭上眼,双手十指紧紧相扣,向着他从未祈祷的神郑重祈祷……
第33章
祸福旦夕
  在教堂里呆了大约十分钟,“屠夫”默不作声地起身往外走,林恩照例紧紧跟在后头。两人在教堂门口稍作停留,林恩发现从这里走出的人精神面貌虽不至于说焕然一新,但阴郁的成分多少减轻了一些。重新背上武器,林恩不经意地朝前望了一眼。这一眼或许比不上与另一半的初遇,但在林恩看来,这对自己的人生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教堂的斜对面坐落着一家书店,这似乎正好是宗教与科学所处的相对位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