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5

  林恩之所以确定这是一家书店,是因为它敞开着大门,里面的书架上摆满在书籍,还有一个留着白山羊胡子、戴着眼镜的老人坐在门口。他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埋头钻研着学问,偶尔抬头看一眼这些来来往往的士兵们。
  “杀猪的!”
  林恩喊住“屠夫”,指指对面的书店,又指指手腕位置,张开右手五指,示意自己过五分钟就回来。
  将这理解为五分钟也好,六点差五分也罢,“屠夫”对这名下属的举动并没有丝毫的惊讶,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独自往先前那些同伴聚集之处走去。
  书店意味着字典,没准还能淘到一本德语速成手册,想着这些,林恩几乎是小跑着来到书店门口,见戴着眼镜的老者没有抬头搭理自己,他径直走进书店。尽管敌人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这家小小的书店却依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只是不晓得它们能否免于战火的摧残。
  凭着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词组,林恩试图找到放置字词典所在的书架,但他很快发现这招很不好使,毕竟不同国家的书店划分书籍种类的习惯可能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书架和书本上的那些德文也不比外面那些德国佬卷着小舌头所说的德语更容易理解。于是,他又试着去找厚皮书聚集之处,然而许多普通书籍竟然也是精装硬皮封壳,正在这倒霉蛋一筹莫展的时候,从门口传来了一个十分沧桑的声音。
  林恩转过头,不出意外,是那位戴着眼镜的老者对自己说话,虽然语速不算很快,但林恩照旧是一个字也听不懂,又不知道如何表述字典,很费劲地想了想,试着将用英语单词拼凑在一起:“English-Geman-Book!”
  这话不说则已,老者低着头,用镜片后面的那双眼镜谨慎地打量着林恩,仿佛看到了一个怪物——更确切的说,也许是个间谍。
  见此情形,林恩连忙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士兵证,拍着胸脯说:“丹尼奇!丹尼奇!”
  “丹尼奇?”
  老者的眼睛里换了一副好奇的神色,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林恩的士兵证看了一眼,对着上面的照片看看林恩,这才将林恩刚才的蹩脚英文重复了一遍:“English-Geman-Book?”
  林恩连连点头。
  老者将证件递还给林恩,然后径直挪向靠东北角的书架——颤颤巍巍的动作倒是让林恩很想上去搀扶一把,可惜书架之间的通道只能容纳两人侧身并行。到位之后,老者不假思索地从最上面取下一本黄色软皮封面的小书,停顿了一会儿,又走到另一个角落从最下面取了本略大稍薄的书。抱着它们挪回到林恩面前,说了声“Good
luck”,便又挪到门口看他的书去了。
  怀着好奇而又期待的心情,林恩拿起那本小书一看,简单的封面中央印着四排字,上面两排他不认识,而下面两排立即让他心跳加速到一百以上:
  English-Geman
  Geman-English
  感谢苍天,感谢大地,感谢东、西方诸神,感谢万能的造物主,这不就是林恩梦寐以求的“神器”么!
  好一本“英德-德英”小词典,不但隐藏在书店的最角落里,外形还跟林恩揣测的截然相反,若不是老头儿帮忙,林恩估计得将书店里的藏书翻个遍才能将其寻获。
  再看另一本书,上面除了Geman是林恩认识的,其余字词基本都是“天外飞仙”。对于这种状况,以往他是无可奈何的,但今时不同往日,手里捏着“神器”,林恩现学现用,翻着小词典找到了对应的英文注解:《德语日常会话》。
  在战场上饱受语言不通的困扰,林恩这会儿幸福得几乎要晕过去了。有了这两本超级无敌的工具书,前路难道不该是一片坦荡么?
  揣着两本神书离开书店的时候,林恩已经可以用德语向门口的老头儿说“谢谢”了。在他的那个时代,其实有许多人为了生活或是其他原因选择独自在异乡漂泊,对他们来说,文化差异、种族歧视都是次要的,语言关往往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坎,以至于很多人回想起最初的岁月都是满怀感伤。现如今,林恩的处境与他们何其相似,这里的世界明明充斥着各种声音,对他来说却像是黑白一样的单调。
  走向“屠夫”和那些同伴时,林恩从未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虽然眼下自己还不能够流畅地和他们进行沟通,但那只是时间问题!
  “快六点了!”
  “屠夫”看着自己的手表说——不知不觉已经在书店里呆了一刻多钟,林恩就着字典学了《德语日常会话》的第一课:时间。能够理解对方的话对林恩来说就像是失聪之后重新获得了听力,亦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头一次向他展开了怀抱,心中自然有种不可言喻的雀跃。
  对于同伴的变化,“屠夫”似乎还没有察觉,他默不作声地走向铁匠铺,脸上的神情似乎要比进教堂之前更为舒缓一些。跟在“屠夫”屁股后面,林恩心里想:看来二战时期的德国军人也不尽是在对元首和法西斯主义的狂热感召下作战,宗教信仰依然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重要精神支撑。
  两人很快来到了“铁匠铺”,依然是“屠夫”进店对那老铁匠说话,他倒也不停手里的活,扯着嗓子喊了声“瓦尔希”,名字后面还带了一句林恩听不懂的话。紧接着,一个穿着德军36型野战服的青年拿了一支驳壳枪出来交到“屠夫”手中。这年轻士兵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长得面目清秀,表情青涩而腼腆。在林恩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算是“外国正太”里的小极品,走在中国的大街上肯定要惹来不少色大姐们的垂涎。
  遗憾的是,战场上的枪炮对于帅哥与丑男一视同仁,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偏袒。组队战斗的话,还是选择“屠夫”这样的粗犷型猛男比较安全一些。林恩正想着这些漫无边际的东西,“屠夫”就已经替他验好了枪,一转身就将它反过来递给林恩。就在这时候,林恩做了一件令自己都感到费解的事情:他接过枪之后瞧了瞧,外形没有任何问题,大拇指直接扳开枪击,然后完全不经大脑的用食指扣动了扳机。
  啪!
  清脆震耳的枪响把林恩连同周围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林恩这才魂游归来,顿时被自己的鲁莽惊呆了——幸好枪口没有对着任何人,否则这一下就更说不清了!
  在“屠夫”做出任何表示之前,另一个方向突然传来了男中音的咆哮。林恩不知所措地转过头,这时候驳壳枪的枪口还冒着一缕青烟。
第34章
冤家宜解不宜结
  须臾,一名长相和前德国国脚扬克尔有几分相似的军官排开众人冲到眼前,他两眼瞪得如同屁股插剑的公牛,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以众人的表情、目光以及现场的状况,他不难找出肇事者。
  对方咆哮的内容林恩虽然听不懂,但这会儿他也反应过来了:这镇子还不是直接交战区域,当然不允许有人擅自开枪,只是这“走火”的后果……
  见林恩不答话,“扬克尔”更是恼怒不已,众目睽睽之下,他突然伸出右手一把抓住林恩的领子。林恩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如果照镜子的话,他一定会发现自己面色煞白,宛若一只落入狼口的仓惶无助的兔子。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屠夫”怒吼一声,虽然没有出手,整个人却上前一步顶在了“扬克尔”面前。片刻,抓着林恩领口的手松了开来,而林恩这才注意到戴着平顶短沿军帽的“扬克尔”胸前绣着鹰徽,这是国防军区别于党卫军的一个明显标志,而他军帽上的鹰徽也佐证了这种判断。
  作为二战军迷,林恩当然知道国防军和党卫军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支德国武装。毋庸置疑,国防军是德国武装部队的代表,是普鲁士战斗精神的正统继承者,拥有光荣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在希特勒当权之前是德意志唯一合法的武装。至于党卫军,也即是武装党卫队,则拥有极其浓厚的政治和党派色彩。在和平时期,它是希特勒及纳粹党的打手,是维护对内统治的暴力工具,而到了战争时期,他们又是拥有精锐装备和狂热精神的战斗部队,并在战争的熏陶和磨练下逐渐成长为一支足以左右战争局势的力量。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总的说来,国防军和党卫军在战争期间还是共同构成了“德国军队”这一概念,双方各有优劣,密切合作也多过于分歧。在大多数战役中,党卫军部队都从属于国防军将领的指挥,互无隶属关系的军官之间未必就看得惯,但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素来没有恩怨间隙之说。
  松手之后,“扬克尔”退后半步,与比自己矮了小半个脑袋的“屠夫”正面对峙。他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虽然手没有指向林恩,但从口气里可以听出,他对于刚刚的枪声十分不满,大有对肇事者予以处罚的架势。
  禁闭、劳役或是挨棍子?林恩在脑海中搜寻着和德军有关的内部惩罚,然而单看中文资料,这方面的介绍是少之又少。刚刚的情况若是只算“走火”,那么即便有责罚恐怕也不会太重,可要按照实际情况算入“人为疏忽”甚至是“蓄意而为”,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屠夫”作出回应时的口气虽不粗暴但也毫不退缩,两人各不相让的对峙争执引得越来越多人围观,林恩这会儿心理倒很不是滋味,他狠狠埋怨自己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却又怪不得那“白颜祸水”——别人规规矩矩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你丫既不是GAY又不是“正太控”,走什么神?
  上百名官兵围观的大动静很快引来了级别更高的军官,而随着一名肩上扛着银星的国防军中校出现,士兵们自觉地让出通道并且向外散开,但他们多数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远远近近地坐等结果。
  当“海德林克”这个名字从中校口中说出的时候,“扬克尔”退后一步并且侧转过身向其敬礼,而“屠夫”紧接着也转向中校并敬举手礼。
  对于“扬克尔”,中校没有回礼,倒是给“屠夫”回了个四指并拢朝向太阳穴的军礼。在这之后,他以不太满意的口吻向“扬克尔”询问,问一句“扬克尔”答一句,恭顺敬畏的姿态与先前的粗暴态度判若两人。
  了解情况之后,中校跳过“屠夫”而转向林恩,当他开口问话时,林恩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然而不出意外,他压根听不懂对方在问自己什么,只好低头看着手中的驳壳枪。曾经寄予厚望的武器现在俨然变成了烫手山芋,他甚至想起在前沿阵地那负责分发弹药的青年以及黄毛看自己的眼神,他们那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把手枪并非善物了么?
  见林恩低头不语,“扬克尔”甚是恼怒地说了一句什么,一旁的“屠夫”则立即以不卑不亢的口气做出回应——林恩想象得出他是在解释自己的耳朵在战场上失聪了,也许还顺带说了他们之前出生入死、浴血拼杀的经历。总之说了一大通,硬生生将“扬克尔”的嘴巴给堵住了。
  沉默了一会儿,中校开口了,语气委婉了一些,这也让林恩看到了希望。当他看到中校转身,“扬克尔”恨恨地朝“屠夫”和自己看了一眼也转身跟着离去的时候,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转身面对“屠夫”,林恩不知该如何言谢,又自感懊恼和愧疚。“屠夫”叹了口气,既不责备,也不解释,盯着林恩看了两秒,面无表情地转身往广场走去。
  郁闷地看了看手里的驳壳枪,林恩有种直接将它丢弃的想法,但理智终究战胜了冲动,将它上了保险插在腰间,紧跟着“屠夫”快步而去。
  和“屠夫”一道返回党卫军同伴们临时聚集的民房前,林恩悻悻地坐在最角落,照着天黑前的最后一缕阳光翻看淘来的词典。临近晚饭时间,广场上出现了两辆马拉的大车,一辆装有木桶和大铁锅,一辆装着木材和各种形状的木料,几名颜面和衣装同样黯淡的士兵直接在广场中央架起大锅,这场面多少有些出乎林恩的意料。他早先读过一些有关德军后勤的译文,虽然德国人的物资补给比美国大兵是差得远了,但正常情况下至少能够保障部队行军作战的需要,而野战炊事用具则包括可以一边走一边烤面包的面包车、随时供应热汤的餐车等等。如今这座小镇虽然已经变成了前线,但战事似乎还没有紧迫到面包车和餐车必须撤退的地步,难道说到了二战末期,德军的后勤装备已经被打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疑惑归疑惑,林恩暂时还没法通过语言来获得准确信息,不多会儿,几名拎着筐子的士兵走进广场,挨个儿给聚集在一起的士兵们发放面包——完整的一个黑面包虽然要均分给两个人,但在林恩看来依然是无比幸福的,要知道他们在前沿阵地的那两天,每人获得的食品还不到一个黑面包,分摊到一日三餐也就是半个巴掌大小的一块。考虑到先前从俄国人那里缴获的面包还剩下小半块,拿到了新的配给,林恩在同伴们中间已经是相当“富庶”了。
  欧洲人的黑面包往往烤的跟石头一样坚硬,以便在恶劣条件下留存尽可能长的时间,但吃起来口感就不是一般般的勉强了。若是干嚼,它们简直是难以下咽的,士兵们至少会就着凉水甚至积雪进食,而若是有一碗热汤在手,那可就是相当的舒坦了!所以回想起中午那碗简简单单的菜汤,林恩竟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于是和周围的同伴们一样,他频频望向广场中央,期盼着那些士兵能够尽快把大锅汤烧开,一些人甚至迫不及待地开始排队了。
第35章
公平?
  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排队往往是解决公平问题的最好办法。见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林恩所在的这一群党卫军官兵也在为首那名尉官的带领下各自拎着装备走了过去。广场中央木头支架吊着三口大锅一字排开,负责炊事的士兵已经往里面倒满了水,又把菜叶、土豆还有类似肉片的东西添加进去,虽然香味还没有飘散出来,但这个场面看起来就已经让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垂涎三尺了。
  一支毛瑟步枪、一支“波波沙”冲锋枪、一个斜挎式的帆布袋子及杂物若干,林恩的这些随身家当加起来也就二十来斤,这对于身高一米八、体重在一百五十斤左右的成年人来说算不得重负,可精神紧张、饮食欠缺加上一整天经历了长途奔波,疲倦的身体大概只剩下正常体能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眼看这种排队等待没有半个小时是不会结束的,林恩学着其他人用手拎着枪管靠上位置,让枪托自然地垂在地面,从而减轻了大部分负担。不知不觉过了十来分钟,忽然觉得有人径直朝自己走来,下意识地转头一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走过来的士兵共有八人,都卸了钢盔戴船型便帽,上身穿着著名的M43型“豌豆”迷彩作战服,下身穿着青灰色的军裤,或背负步枪,或挎着冲锋枪。若是没有先前在“铁匠铺”门口发生的事情,林恩并不会对这些人的出现感到诧异,哪怕排头三个长得再高大也与己无关。可这会儿他心里终究有些忐忑,唯恐在上司面前吃了瘪的“扬克尔”会伺机前来报复,而眼前这些国防军士兵似乎有些来者不善……
  身材最魁梧的那个壮得就如同一头在冬天到来之前养足了膘的棕熊,袖口高高挽起,露出一截普通人大腿粗的胳膊。这体型完全打破了林恩对战争末期德军士兵素质的臆断——论块头,在近身格斗战中同时对付两三个普通俄国兵估计不在话下!当他在林恩跟前停住脚步时,那强大的压迫力几乎让林恩不自觉地后退一步,幸好“屠夫”和其他党卫军士兵就在旁边,这才不至于太过惊慌。
  这大个子士兵瓮声瓮气地开口说话了,隔着不到三十公分,林恩居然耳膜发懵,要知道这可是在遭遇炮击时才出现的状况。不过,对方不论是口气还是动作都不像是有恶意的,林恩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低头看了看,原来大个子士兵的手指向了自己的“波波沙”。
  不等林恩做出回答,大个子士兵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林恩抬眼一瞧,这还是一包没有开封的。约莫一秒的迟钝,他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对方是想要自己的苏制冲锋枪啊!
  这会儿,一同走来的另外几名国防军士兵也各自找了林恩这边的党卫军士兵交谈起来,但不尽是拿东西换枪换弹药,有人拿着香烟、巧克力跟党卫军这边交换手表、罐头或是怀表、烟盒之类的银制品,若是觉得对方的交易物品价值不足,彼此还会讨价还价,继而从口袋里掏出新的东西来。这简直就像是别样的自由市场,只要是觉得有“利”可图,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交易品。
  见林恩还是不吭声,大个子士兵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截手指大小、用彩纸包裹的东西,估计是糖果之类。在这个时候,林恩才真正考虑对方提供物品与手中这支苏制冲锋枪的轻重。平心而论,他现在所获得的自信绝大部分来源于对毛瑟步枪的精准操作,而总体评价高于毛瑟98k的“波波沙”在他手里还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想起自己还拥有一支已经修复了的驳壳枪,林恩拎起冲锋枪塞给眼前这似乎准备放弃的大个子,然后从对方手里抓过香烟和糖。
  大个子熟练地拉枪栓、校枪机、卸弹鼓,若不是穿着德军制服、操一口流利德语,这连贯的动作很容易让人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确认这是一支完好无损的“波波沙”冲锋枪之后,大个子士兵朝林恩咧嘴一笑,指着圆形弹鼓说着什么。林恩猜得到他是问自己要匹配的子弹,非常坚决地摇摇头。大个子有些遗憾,但还是将它背上左肩,和他原有的那支毛瑟步枪紧靠在一起。
  林恩低头拧开彩纸,里面果然有一块橘子色的硬糖,又轻轻捏了捏香烟包,里面应该是“屠夫”先前请自己抽的那种烟。交易是顺利完成了,可林恩不由得产生了一些好奇:这名国防军士兵用香烟、糖果这样相对紧缺的补给品跟自己换一支苏制的冲锋枪,难道只是出于对它性能的认可,试图以此来增加自己在战场上保命的几率?
  再看看周围其他人,以物易物的交易没怎么花费时间就一一完成了。国防军士兵们用各种补给品换到了党卫军官兵从苏联人身上缴获的各种战利品,而这还多亏了上午的那场树林伏击战,下午的公路阻击战虽然意义更为重大,但参与战斗的德军士兵们压根没来得及清理战场,战利品自然无从说起了。
  又过了一会儿,眼看着锅里的汤都冒热气了,突然有人很不识趣地吹起了哨子。受到这嘘嘘声的刺激,原本绕圈排队的士兵们顿时骚动起来。只见四名趾高气昂的军官站到了教堂前的台阶上,一名身材敦实的士官头戴钢盔,双手捧着一个硬板夹,照着纸上的东西大声宣读。他每说完一句,总会有十几二十个士兵迅速加入到台阶前方的临时队列中,而相比于排队等汤的随意队形,仓促间排组的整齐队列才真正体现了职业军人的素养。
  士官就这样读了七八句,突然变换节奏说了一长串话,站在台阶上的军官中有一人走到他们面前,短促地喊了一句口号,便带着百多人的队伍向西离开了广场。如此情形接下来又重复了一次,第二名军官带走了数量大致相同的队伍。紧接着,士官又开始用先前的节奏一个一个地报,当喊道一个林恩完全陌生的名字时,他所在的这群党卫军官兵毫不迟疑地小跑向前,林恩这一次反应还算快,至少赶上了同伴的步伐。
  不经军官们指挥,所有人都自觉站入纵列,林恩不知站法上有何讲究,便紧跟在“屠夫”的屁股后面。站在台阶前方,士官那机械的声音自然能够听得更为清楚,林恩抬起头,突然发现台阶上仅剩的两名军官中居然有一个是非常眼熟的——“扬克尔”,也就是被那中校唤作“海德林克”的德国陆军中尉。这家伙昂着头、翘着下巴,自上往下的目光彰显高傲姿态,而他紧扣的领口佩戴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胸膛挺得很高,腰间的皮带系得很紧,手枪皮套相比于他的魁梧体型而显得过于小巧。
  士官的话语再次出现一个稍长的间隔,林恩知道接下来那两名军官中将有一人走下来成为“领队”。照常理判断,驻地指挥部先前就登记了这些打散溃散的番号和大致情况,现在所作的就是把这些散兵游勇临时编整起来,指派相应级别的军官担任他们的临时指挥官。
  正如林恩所担心的那样,“扬克尔”以他那冷厉的目光扫视着台下这支一百四十人左右的队伍,保持着昂首挺胸的姿态走下台阶。一声嘹亮的口号,分列三条纵队的士兵们自队首开始转向,以小跑步的姿态向左转,而“扬克尔”紧跟在队首侧旁,带着这支队伍绕广场半圈之后朝东面而去。
  离开之前,林恩无比怨念地望了一眼那些大锅。汤,已然沸腾……
第36章
左前卫
  跟着高傲的“德国中锋”,勉强够得一连规模的纯步兵队伍穿过城镇后继续沿河东行,十分钟后抵达了他们的新阵地。以霍尔根镇为中心,以德军防御方向为正面,这里的阵地位于战线左翼,虽然远离了桥梁,可林恩注意到眼前这一段河床不仅宽阔,河底到河岸的高度差也比较小,较镇内那一段更适合装甲车辆涉水强渡。为此,先期抵达这里的德军官兵们已经在北岸挖设了纵横交错的堑壕,这些防御工事的主体距离河岸约有五十米,正好以一栋坐北朝南的两层半楼小别墅作为支撑点。
  看得出来,这栋充满浓郁欧式风味的别墅原本坐拥伊人的风景,以木质栅栏围起的土地上还能够看到观赏性的灌木与花圃,它们或覆盖在白色的积雪之下,或已经被德军士兵们的堑壕和散兵坑所破坏,而在别墅的后花园里还能够看到一门轮廓低矮、炮管粗长的大口径反坦克炮,它布设在事先挖好的掩体里,上面覆盖着浅色的伪装网,能够有效掌控面积颇大的一块扇形区域。河流对岸的开阔地带一览无遗,直到四五公里之外才有郁郁葱葱且覆盖着皑皑积雪的树林——那,也即是林恩他们下午阻击苏军装甲部队的那片长着松树和杉树的大树林。
  将这支杂糅了国防军和党卫军士兵的队伍带到了别墅后方,“扬克尔”喊了让所有人立正的口令,然后走到队伍正前方,高昂着头,中气十足地进行了长达两分多钟的训话。林恩全然不知道这家伙在说什么,但也只好和周围的士兵一样保持着认真聆听的姿态。也许是因为本身就带有抵触情绪,他在意识里玩起了“双簧”。对方说一句,他就跟着在心里说一句自编的搞笑话语,“俄国毛子没什么可怕,俄国毛子就是胸毛比你们多一点,不,你们的胸毛也很茂盛”,诸如此类。
  因为林恩排在队伍中间,又刻意保持着漠然的表情,“扬克尔”并没有发现他的异样之处。末了一声令下,士兵们以原先的隶属关系分成若干小组各自寻找阵地,而整个过程中“扬克尔”基本上都只是默默地看着,只有当林恩他们这一队选择了别墅右侧靠后的一处阵地时,他才上前来做出调整——把这群党卫军士兵安排到了别墅正前方。
  虽然只是不到两百米的位移,可在林恩看来,别墅前方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明知对方是有意为之,包括“屠夫”在内的党卫军士兵们却顶多是不满地嘀咕几句,并没有人向“扬克尔”提出抗议。跳进战壕之后,大部分人放好武器便开始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加固自己所在的位置,而当林恩也打算这么干的时候,“屠夫”突然对他咕咕叨叨地说起话来,最后又回身指了指别墅顶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