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在上(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477

  见机,惟云也是施展全力,漫天的水之巨剑,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水与火的交相辉映之下,大吴防线顷刻告破。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吴的灭亡
  水与火之下,大吴的防线破灭了。
  先是结界阵法,出现了剧烈的震荡,接着强烈的反噬,就出现在了很多维持阵法的吴国修士的身上。许多人,口吐鲜血、经脉寸断。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到这个地步的话,整个防线其实还不算没救。
  后续人补上,大家悍不畏死,顶过去,那法相修士全力而为的作战时间也是有限的,借由灵脉大阵,只要抗住第一波,后续不断的有人能够撑上去,那总归能守下来,至少不至于脆败。
  但这个对于当前已经士气非常低落的吴国修士们来说,还是有些太难了。
  在第一波不少人因阵法受到太过于强烈的攻击,从而导致身受重伤了之后,愿意补上去的人,寥寥无几。哪怕是在高层修士不断的呼喊、要求之下,众人的行动也是磨磨蹭蹭的。
  而这种行动力,那就真的是扛不住了。
  待到大阵一破,一切都无法挽回。
  水与火,漫灌进来,冲撞在一起,大片蒸汽冒出,但总之是一片地狱一般的景象。
  这种景象,不仅看着可怕,身处于其中的人们,也是面临着地狱一般的情况。
  先前不肯赴死作战,这会儿,想要拼命都没有机会了。没有结实的阵法的保护,散乱的众多吴国修士,数量虽然多,却根本没有办法将自身的力量,全部拧在一起。一盘散沙的情况下,数量优势在法相修士的面前,完全不够看——至少眼下的这些吴国修士不够看。
  大量的人,就这样死在了里面。
  所谓防线,那当然是一条结结实实的、很完整的线了。其中的一点被突破之后,整条防线,就毫无存在的意义了。
  一点崩溃,带来的就是全线崩溃。
  而在这场全线大崩溃之中,大吴的主力军团,就此消亡了。
  在防线崩溃之后,大齐军队爆发出了远远比之前要强大得多的战斗力。在之前的攻坚战中,出工不出力的那些世家们,在这个时候,终于肯下力气做事了。
  这也很容易理解。
  最开始,这些齐人,可不知道还有另一支队伍,在吴国东部海域埋伏着的。在他们看来,自己面对的就是一条吴国经营了无数年的铜墙铁壁。
  他们有惟云这位法相高人的带领,或许是有机会能够攻破大吴的防线的,但那不知道要花费多长的时间,要死在这道铜墙铁壁下面多少人。
  原本,在国内做出进攻吴国的决策的时候,就很突然,发对声音很大。虽然,靠着皇室的权威——主要是燕国的压力——这件事情还是这么定下来了,可大量的世家,对此其实是不满意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上了战场,不肯下力气,太正常不过了。
  但这话也要分两面说。
  他们不肯拼命,是觉得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而收获太小。攻克吴国,当然是能捞到很多好处的,但是谁知道要花多长的时间、死多少人?
  可眼下,结合各放消息来看,大吴的都城被打下来了,集结的吴国军团主力,在扬州边界布置的防线,也已经告破。眼看着大片大片的利益、战功,那就在眼前摆着了。
  如是一来,那些世家态度迅速转变,开始积极起来,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早先时候,他们与吴国之间的那点默契……那算什么?
  别说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明文的协定,就算是有,在一国的利益之下,那也是分分钟想撕毁就撕毁的。
  ……
  吴国皇帝孙青杨,当下的状况,很糟糕。
  他在带领吴国朝廷,从建都城离开的时候,一开始想的是在别处,召集力量,再做打算。
  为此,他们还跟楚国的先头部队,接触上了。先甭管什么条件,总归来说,他们还是非常需要借助楚国的力量的。
  而有了楚国的支援,他们的日子一度变得好过了起来,至少安全感要强很多了。
  然而,没过多久,扬州前线崩溃、吴国的主力军,一战全殁的消息传来,一切都变了。
  原本对他们还算是礼遇的楚国人,态度一下子变得微妙了。
  旋即,就有伴随着孙青杨一同撤离建都的大臣,进言道,楚人心怀不轨。
  这一点,孙青杨自己也算是心里有数。他们在撤离之时,从建都带走的财物,那确实是数量不菲的。一开始,楚人可能没打这方面的主意,毕竟还是将他们当做平等的盟友,哪怕他们想的是,借吴国之力,把燕齐联军给挡回去,顺便从吴国的身上割一块肉吃,但毕竟还是得借助吴国的力量的。
  虽然当下吴国的法相都已经叛变了,但总归是九大仙国之一,底蕴尚存,在寻常的修士大军上,肯定还是能够拉出来一股很强的力量的。
  然而,扬州前线,吴国主力军的战败,让这种形势彻底的破灭了。
  在楚人看来,吴国,已经亡了。
  都城被占、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歼灭,那这还有什么好扯的?在这个时候,还指望楚国人能够将吴皇孙青杨,当成座上宾、当成平等的盟友,那就太天真不过了。
  孙青杨想跑,但是没跑成。楚国的先锋军,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甚至于楚国大国师,法相高人斐频,都亲自到来。
  他和他的流亡朝廷,就这样成了楚人的阶下囚。
  当然,名义上,双方还是联盟的状态。楚国人,仍旧需要借助着孙青杨这个皇帝的名头,尽可能的收拢吴国的力量,以对抗燕齐联军。
  但这件事情,本质上已经跟吴国没有什么关系了。接下来,这将会演变成为楚军与燕齐联军之间的战斗。
  不管最终双方谁胜谁负,孙青杨估计自己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最好的下场,是能够当傀儡皇帝。但这个希望很渺茫,人家真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干嘛不从他们孙家里面找一个好控制的?
  至于最坏的下场,怕是连吴国这个国号,都维持不住。
  一念如此,孙青杨不免痛哭流涕。
  但这件事情,又能怪得了谁呢?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战时清洗
  战争的红利,是能够让人疯狂的。
  这一点,在齐国军队的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齐人,在早先需要拼死作战的时候,完全不够积极。然而,在战争已经可以宣告大部分胜利、吴国近乎于灭亡之时,他们又展现出了难以言喻的积极性。
  而这种积极性,并非是在作战的方面,而是在抢夺战利品上。
  战功,对于他们当然还是挺重要的,然而却远远称不上是什么最重要的事情。获取战功的目标,是为什么?是为了利益。
  毕竟,在齐国这样的环境之下,世家力量强大,他们想要在其国内部的朝廷里面,获得晋升,功劳是锦上添花的,但更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出身。
  但眼下,在吴国军队崩溃之后,对他们几乎可以算是予求予取的、广袤的吴国领土,是直接唾手可得的利益。
  再这种情况下,这些世家的第一选项,往往就是先把该拿到的东西,先给拿到手再说。
  这种情况,几乎出现在所有的齐国世家的身上。乃至于包括很多已经算是顺从于陆氏的齐国世家,也心动难耐。
  陆朝和与惟云,对此非常愤怒。不遵守命令、纪律散漫、在战争过后有丧失组织性的倾向,作为统帅者,肯定会非常的不爽。
  但更为愤怒者,是陆青。
  这几乎是他不可忍受的事情。
  对于他来说,进攻大吴、乃至于统一世界,那并非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也不是为了统一而统一。他希望将九大仙国的力量,全部收归于系统的管辖,并且可以统一调配九国之力,那是为了可以去处理那些时光碎片、顺便将整个世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应对神与魔的入侵。
  掀起战争,其之目标,也是为此而服务的。
  打仗,免不了要死人,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牺牲和代价。但是,在战争基本胜利之后,陆青希望的是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吴国元气,接手之后,能够尽快的发挥起作用来。
  而这些齐国世家,眼下所做的事情,可根本不符合这一条。
  真让他们这样搞下去,回头留给他一个破破烂烂的吴国,那要来干什么?
  当然了,可以重建,但那花费的代价,可也太大了。
  陆青盛怒,传音给陆朝和,并明确去了一封信,给到惟云。
  两人得到了示意之后,就再无什么犹豫的心思,直接就按照陆青的意思,开始下手了。
  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整合齐国力量的机会。
  早先的时候,不做这个事情,主要是两个缘由,一个是当时齐国国内的情况比较稳定,担心有大动作,会损害这种稳定性;其二,是陆朝和能当上这个皇帝,靠的是陆青实力的强压,本身陆氏在齐国是没有什么根基的,也谈不上太多的支持者。
  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