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292

  几乎所有唐括部的人都感到十分满足,除了袁章,他趁着天晴来到了山顶之上,遥望着大魏的方向,杨介夫毕竟太老了,留给他亲手复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可不想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只能靠侮辱仇人的尸体来发泄怒气。
  “国师大人,可汗今日召集了所有部落里的首领,要举办盛大的宴会以向他们宣示威仪,算算时间那些部落首领就快要到王帐了,您该回去和可汗一起招待宾客了。”乌烈从山下走上来说道,经过这两年的大胜,他对袁章越发的崇敬了。
  “嗯,我这就过去。”袁章依依不舍得将目光从大魏京城的方向移开,说着就打算和他一起返回阿鲁布的王帐。
  忽然天空中传来一声鹰鸣,一只唐括部驯养的飞鹰从南方飞来,盘旋在他们的头顶发出一声声的鸣叫;一旁的鹰使将手指放入口中发出了和飞鹰一般的长啸,看到飞鹰渐渐落下他回过头来对院袁章说道,“国师大人,这应该是京城来的信使。”
  “好不容易重新夺回皇位,却又赶走了李悠、钱飒这样能干的大臣,让我们看看大魏这位皇帝陛下又做出了什么事情吧?”袁章面露讥讽,看着飞鹰缓缓落在鹰使的肩膀上。
  鹰使从布袋里取出一块鲜肉丢给飞鹰,然后从它脚腕的竹管中取出密信恭恭敬敬的递给了袁章,而一旁的乌烈等人好奇的看了过来,他们也想知道大魏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关系着他们明年能不能再次攻入长城。
  “死了?!”袁章缓缓打开密信,本来浑不在意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李圭的突然驾崩让他着实有些猝不及防,在他想来李圭现在不过二十来岁,距离死亡还有漫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足以让他帮助唐括部积蓄起足够的实力拿下京城,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的计划完全落空了。
  “国师大人,是谁死了?”乌烈等人看到袁章难得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忍不住问道,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可不多见。
  “大魏的皇帝死了。”李圭缓缓地将密信收起,落水之后染病暴毙这个理由他是不怎么相信的,或许是杨介夫认为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才暗中下手的吧?新登基的郕王如今还未成年,看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魏的朝政都由杨介夫掌控了。
  “走吧,看来可汗今日的宴会要推迟了。”将散乱的思绪抛到一边,袁章急匆匆的转身向山下走去,李圭的死打乱了他的计划,现在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和阿鲁布商量了。
  半个时辰后,满头大汗的袁章走进了阿鲁布的王帐之中,红光满面的阿鲁布不等他行礼就迎上了抱住了他的肩膀,“哈哈,我都说了很多次了,国师大人勿用像在大魏一样每次都要行礼。”
  “可汗,所谓的礼仪并不像您想得那样简单。”见阿鲁布又说起这些,袁章再次郑重地劝道,“所谓礼者,尊卑有序,上下有体也;我向您行礼,并不只是我尊重您个人,更是对可汗之位的顺从;礼会让人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现在各部落的首领已经到了王帐之中,我们正好借着战胜大魏的威势压服他们真正的顺从与您,而改变旧有的礼节正是重要的一环,您不可再像现在这般漠视了。”将阿鲁布陷入思索,袁章加重了语气,“可汗,您现在不仅是唐括部的首领,更是漠北所有部落的王,王者不需要勾肩搭背的兄弟,而是需要臣服于他的下属。从今天开始,那些其他部落的首领将不再具有和您平起平坐的权利,他们将会也必须成为您的臣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散乱的漠北诸部凝聚起来,和大魏去争夺天下。”
  “可是,大魏不是刚刚被我们打败了么?”阿鲁布迟疑地问道。
  “可汗,大魏的失败不是因为这些礼节。恰恰是因为一些大魏的臣子忘记了尊卑秩序,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大魏之上才导致了这样的失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些大魏的臣子们给我们通风报信,没有他们断绝大魏军队的粮草,我们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获胜呢?”袁章为了这次的聚会已经谋划了许久,决不允许阿鲁布现在犹豫,“如果漠北各部依旧是像以前那样仅仅结成一个松散的联盟,是没办法战胜大魏的,即使大魏刚刚遭受那样的大败。”
  “大魏方圆万里,有亿万生民;即使失去了数十万大军,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依旧会重新组织起数十万、上百万的军队;而漠北只有数百万人,若还是各自为战,即使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无法撼动大魏的根基;而等他们回过神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灭顶之灾。”袁章指向王帐外的草原,“可汗,这片草原上曾经诞生过无数强大的部落,但他们都没有征服过中原,难道您不想成为第一位征服中原的草原王者吗?”
  “大魏的确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只可惜他们却有一个极其愚蠢的皇帝。”阿鲁布的语气严肃了许多,“只要他还在宝座上,大魏就不会让我感到害怕。”
  “但是现在他死了。”袁章从怀中掏出密信递了过去。
第267章
大可汗
  “死了?”阿鲁布脸上的表情变化莫测,许久才冷静下来,“大魏继任的皇帝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郕王李冲,尚未成年,以前并没有听说他有什么让人记忆深刻的传闻,或许只是个普通人吧。”袁章说道。
  “哦?死了一个皇帝,尤其继任的还是个孩子,或许大魏要再动荡一阵儿吧?这对我们来说岂不是各好消息?”阿鲁布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
  “并非如此,大魏和漠北不同。”如果漠北那个部落的首领死了,留下的又是幼子,那么他的部落立刻会土崩瓦解,“大魏已经延续了两百余年,秩序早已深入大魏人的骨髓,不会有人敢于觊觎新皇的宝座,即使他是个孩子。另外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大魏的朝政现在应该已经被杨介夫掌握了,相对于先前的哪位皇帝,这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对手。”
  袁章并不认为有人能够挑战杨介夫的权威,或许宫中太后有这样的权利,但是以袁章对工种情况的了解,他并不认为那位老妇人有这个野心和能力。
  “如果再给杨介夫一些时间,那么他肯定会将禁军补充完毕,而到了那个时候将不会再有人为我们通风报信,帮着我们截断大军的粮草。”说到这里袁章顿了顿,稍微更改了一下自己的话语,“即使有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多,所以我们的抓紧时间赶在他让大魏重新恢复过来之前给他们致命一击。”
  “发动致命一击的前提是我们要拥有足够的力量,唯有将漠北所有部落聚集到我的王帐之中,我们才有这个实力?”阿鲁布很快明白了袁章话里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抓紧这个难得的时机,利用战胜魏国的余威收服他们?”
  “是的,可汗。”袁章欣慰的看到阿鲁布已经被自己说服了,自从大魏的太宗亲征漠北之后,已经两百多年没有人能将莫别所有部落统一到一起了,而现在,阿鲁布或许会成为两百年来的第一人。
  “那还等什么?我已经做好了准备。”阿鲁布仓啷一声拔出了自己的弯刀,用一块从大魏抢来的白布仔细擦拭着刀锋,他知道今天注定有人将要流血。
  “可汗,您是要成为王者的人,再也不用亲手杀死敌人了,这些事情就交给乌烈他们去做吧。”袁章走上前,缓缓地从阿鲁布手中接过了弯刀。
  号角从王帐前面响起,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唐括部,提醒着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部落首领们前往王帐聚集,阿鲁布站在王帐之中,伸出右手,号角声每响一次他就弯下一根手指;按照漠北的规矩,若是他的五根手指全部合拢还有人没有赶到王帐之中,那么这个不幸的家伙将被砍掉头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无数名漠北部落的头领们匆匆从自己临时入住的帐篷中出来赶往王帐之中,当阿鲁布弯下自己第五根手指的时候,只剩下三名部落首领还满不在意的一边说笑一边不紧不慢的向王帐门口走来。
  咔的一声,王帐门口守卫将手中的长枪交叉在一起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三名在部落里作威作福惯了的首领一时还有些回不过脑子,拔出了腰间的弯刀就要喝骂。
  然而早已准备了多时的袁章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他带着乌烈从王帐中出来,厉声喝道,“按照漠北的规矩,如果可汗聚将,五声号响还没有到的当如何处置?”
  “理当斩首。”王帐之中,一名早已安排好的部落首领立刻站出来大声说道,说罢单膝向阿鲁布跪下,“可汗,这三名头领违背了规矩,还请您严加惩罚。”
  说完又有数人出来响应,他们要么是袁章安排好的,要么是受现场的气氛感染不由自主站出来的,有了这些人的支持,袁章给乌烈使了个眼色,乌烈当即就带着人上前将这三名头领从王帐前面拖走,不一会儿三颗新鲜的首级被送入王帐之中。
  诸多头领顿时为之一震,接着这些提前站出来的头领立刻收获了好处,阿鲁布大方的将从大魏掳掠而来的粮食、布匹分了一部分给他们,让他们的部落也可以轻松地渡过往年对漠北诸部来说极为难熬的冬天。
  有了这些人做表率,其他部落的头领也立刻送上吹捧的话语,他们知道如今阿鲁布手上掌握着能够决定他们部落生死的强大兵力和粮食,如果不想和刚才那三个倒霉蛋一样,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臣服。
  “草原上狼群需要头狼率领才能壮大,野马群有了头马才能繁衍生息;我们漠北诸部正是因为没有头领才会互相杀伐不断,被大魏各个击破。”方才第一个站出来的部落首领乌鲁感觉时机已到,走到王帐之中单膝跪地,用吟唱一般的语调颂道,“我勿吉部的乌鲁将遵从战无不胜的阿鲁布首领为漠北大可汗,将勿吉部归于大可汗的统领之下,我会带领勿吉部的勇士为大可汗征战四方,我的儿子会加入大可汗的怯薛军守卫在您的身边。”
  说罢乌鲁拔出匕首割破了自己的手掌,这在漠北等于是向神灵许下诺言,如有违背,所有漠北的勇士都可以取下他的头颅取悦神灵。
  接着安车部的卜石烈、普伞部的乌谷轮等一名又一名的部落首领向阿鲁布献上自己的忠诚,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怯薛军为质。
  慢慢的,帐篷中有近一半的人跪在了阿鲁布的面前,这些人里有真心佩服阿鲁布的勇武并甘愿为他作战的,也有被袁章蛊惑的,还有为了越冬的粮食选择臣服的,当然还少不了羡慕唐括部这两年从大魏取得的无数缴获的。
  而剩下的那一半人还想犹豫,可是看到乌烈等人不善的眼神以及他们搭在弯刀上的右手时,也慢慢放弃了抵抗,加入到臣服的行列之中。
  “祖先之灵告诉我,中原不久之后会迎来一场大乱,而我们漠北诸部将彻底击败他们征服那片富庶的土地。阿鲁布是上天降下来统一我们漠北诸部的大英雄,你们都应该为他而战。”大萨满的话语击破了他们最后的心理障碍。
  所有人都跪在了阿鲁布的面前,口中高呼着大可汗的名号,声音从王帐之中传遍了整个部落,最后化为数万人的齐声高呼。
  高呼声中,袁章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想要彻底收复这些桀骜不驯的汉子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这是个不错的开始不是么?
第268章
你又做了什么?
  “太后,昨日收到漠北探子的飞鸽传书,如今漠北诸部已经尊唐括部的阿鲁布为大可汗,统一在一起的漠北诸部控弦之士部下四十万,若是明年春天他们再度犯边,我大魏恐怕无力阻挡。”长乐宫中,杨介夫向太后汇报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三十万?”太后听到这个数字直接呆住了,在她看来,十万漠北骑兵就击败了三十万大魏精锐禁军,若是再来三十万那还得了?愣了好一会她才急切的问道,“杨相国,他们真得会在明年开春后进攻大魏?”
  “尚且不能确定,阿鲁布将这些新归顺的部落彻底收服也需要时间,若是有人不服他的统治,还能为大魏争取一些时间。”说到这里杨介夫也略微有些后悔当初让李圭带走了太多的京营禁军,不过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重新聚集京营禁军需要多久?”太后也知道大魏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京营禁军之中,而这两年中京营禁军损失超过三十万,剩下的兵力拱卫京师还有不足,更别说要北上应战漠北诸部了。
  “三年,最少也要三年时间。”杨介夫早就考虑过这件事,听闻太后发问不假思索的回答,“如今国库空虚,加税筹集军饷招兵要钱,为这些士兵置办兵器、铠甲、马匹、粮草也要钱,而筹集这样一大笔钱需要时间;另外征兆士兵需要时间,训练士兵也需要时间,这些时间加起来没有三年是不够的。”
  “可是漠北诸部大概不会给我们三年时间吧?”纵使以太后浅薄的政治智慧,也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漠北诸部又不是傻子,凭什么会放过这个大魏最虚弱的机会呢。
  “是的,太后,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办法来延缓他们的进攻。”杨介夫缓缓说道,“老臣想了几个办法还请太后参详,第一,派人去漠北联络那些不满阿鲁布的部落,离间他们和阿鲁布的关系,给他们提供兵器粮草让他们发动叛乱,让阿鲁布无暇南顾。第二,重新为宣大补充兵力、修缮城防,纵使那些部落无法阻止阿鲁布,也要将他们挡在长城之外……”
  “这些办法可行么?”太后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不等杨介夫说完就急切的问道,“若是可行,还不赶紧去办?”
  杨介夫缓缓摇头,“只是略尽人事罢了;过去两年阿鲁布接连击败我大魏,在漠北诸部中威望极高,再加上从大魏抢去的粮食兵器,估计不会有多少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与他。”更何况还有熟悉大魏情况的袁章辅佐与他,杨介夫现在颇为后悔当时派出的杀手太少了,若是将袁章杀死,唐括部也不会壮大的这么迅速。
  “至于补充兵力、修缮城防,同样需要大量的钱财,而如今国库之中早就空了,为筹办先皇的葬礼和陛下的登基大典,诸位朝臣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发全俸禄了,或许等到秋税缴纳上来之后才能稍微宽松一些吧?”只是如今各地动荡不安,秋税恐怕也不一定会很顺利的收上来吧?
  “那岂不是毫无办法?”太后立刻紧张起来,顿时失去了一贯的端庄严肃。
  “还有第三个办法。”见时机已到杨介夫抛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或许我们可以用和亲暂时稳住唐括部。”
  “和亲?”太后迟疑的重复了这两个字,“我大魏自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和亲蛮夷的先例,此举恐怕不合祖制啊?更何况,从宗室中找出愿意去漠北的女子也不容易吧?”
  都开始考虑人选了还说什么祖制?杨介夫心中冷笑,“太后,宗室享受大魏百姓供奉已经两百余年,现在也该是他们为大魏出一份力了;不过这人选的问题的确的好好商议一番,此次和亲漠北非同小可,必须得选个胆大心细的女子才行,她将为大魏说服阿鲁布暂缓进攻,并且在暗地里挑起漠北诸部的纷争,一般的宗室女子恐怕无力担此大任。”
  “宗室之中有这个本事的怕只有太平了。”太后将京中宗室的女子细细过了一遍,翻出了杨介夫想让她说出的这个答案。不过事实也是如此,京中的这些公主、郡主说起琴棋书画来活血还有人懂一些,但是牵扯到政治,她却只能想起李令月。
  “太后英明,只是太平郡主一向……一向我行我素,怕是不好说服。”一想到她杨介夫就深恨不已,若不是李令月,当初李圭也没那么容易重新坐回宝座;只是现在没了李悠、钱骅等人的兵力,她还拿什么来和自己斗呢?这样的女子留在大魏终究是祸害,还不如让她去祸害漠北呢。
  太后终究是个幽居深宫多年的妇人,并不是武则天、吕雉这样的奇女子,三言两语就被杨介夫忽悠的彻底信服,在杨介夫告辞之后,一名太监从长乐宫中出来,直奔太平郡主府上,不多时,李令月再次踏进了这座她已经许久没有进入的宫殿。
  一段毫无意义的寒暄之后,李令月一脸平静的听说着太后的话语,“……如今漠北诸部对我大魏虎视眈眈,而大魏已无多余的兵力可抵御,所以哀家想让太平你去漠北和亲,不知太平你可愿为了大魏的百姓远嫁漠北?”
  若是你还顾忌大魏的百姓,当初又为什么要勾结杨介夫召集郕王入宫?经历了诸多打击之后,李令月对大魏皇室的最后一丝敬畏也在太后打算将她牺牲之时烟消云散了,她依旧保持者平静的神色问道,“我为什么要答应?”
  太平郡主此时的反应完全出乎了太后的预料,在她的印象中太平在她面前一直是很乖巧的形象,一时间她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用杨介夫的借口说道,“宗室享受大魏百姓供奉已经两百余年,现在也该是你们为大魏出一份力了。”
  “的确如此,只是太平想问一句,同样享受大魏百姓供奉多年的您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呢?”李令月冷笑道。
第269章
质问
  “什么?!”太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怕是先皇在位的时候也不会用用这种语气和她说话,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听过这么不客气的话了。
  “大胆,太后面前怎敢如此放肆?”一旁侍候的老太监连忙站出来喝道,他不禁为李令月的放肆捏了一把冷汗。
  “让她把话说完!”太后一阵怒气上涌,反倒冷静了下来,直直的看着李令月问道,“你方才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等宗室世代享受百姓供奉,的确该为大魏出力,只是太平想问一句,您身为太后又为大魏做了些什么呢?”知道此时即使哀求也不会有任何作用的李令月直接豁出去了,在她看来那怕被幽闭在府中也要比去漠北和亲好得多,“陛下御驾亲征之时将国事托付给您,您却任由杨介夫等人断绝陛下的粮草,向唐括部传递消息,致使三十万大军一朝丧尽,这就是您对大魏百姓的回报么?”
  “陛下困守孤城,您不仅不发兵救援,还将郕王召进宫中谋求另立新君,这就是您对先皇驾崩前叮嘱的回应么?”无视了太后死灰一般的脸色,李令月继续说道。
  “事到如今您不思励精图治、重振大魏,却将抵御唐括部的希望寄托到我一个小女子的身上。”说到这里李令月冷笑道,“莫不是您以为这两国之间的大事就和您在乡间时两户人家吵架一样,只要把女儿嫁过去就能解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