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994

  而路遥网上盛传他穷了一辈子,比如什么他发表《人生》才拿了一千三百块稿费,依靠《平凡的世界》获得矛盾文学奖不得不找人借了五千块才有钱去京城领奖,把钱送到路遥手里,并央求哥哥:你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那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路遥上火车前,只说了一句话:日他妈的文学!
  最后矛盾文学奖的奖金也只有五千块,回来后省里奖励了五千块,《平凡的世界》也只有千字三十的稿酬,这本百万巨著只给他换来了三万块的稿费,加上奖金不过四万块而已。
  一千三百块、四万块听起来不多,给人的第一反应路遥确实穷得很,然而那可是1983年的一千三百块和91年的四万块,那时候人民币的购买力绝对不是现在可比的。
  1983年普通工人一个月才几十块钱,1300差不多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收入,换算成现在得有一二十万;在冰心的日记里,有她1983年的详细开支,这里面有一条,预支保姆宋阿姨二月份工资二十块,一千三百块等于冰心家保姆六十五个月的工资。
  91年北京平均工资一个月二百多,现在是八千多,路遥拿着五千块去北京,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万,去天上人间都差不多够了。
  一万块的奖金相当于现在的四十万,三万块稿费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万了,加起来够在现在的西安全款买房了;当然,当时西安的房价更低,四万块够他买好几套的,要是他像郑渊洁一样买上几套房存放读者来信,到现在翻个十来几十倍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而且路遥不光有稿费的收入,1991年底,也就是《平凡的世界》获奖后不久,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开始享受国家专家津贴和陕西省专家津贴,加上这些,绝地是当时的富裕中产。
  或许这些钱并不算多,实际上也配不上路遥的作品,但路遥穷还真不是因为稿费少,而是他的消费习惯,他的烟瘾很大,一天抽两包以上,抽的都是好烟,他喜欢喝咖啡,喝的都是好咖啡。
  路遥参加会议,从不吃组织方安排的早餐,即使伙食很不错。非要去一家咖啡店吃西式早点,80年代,咖啡店很少的,并且很贵,一次大概要5块钱左右,虽然路遥每月的工资才40元左右,但他才不在乎呢,他说,“像我们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换算成现在的概念,差不多相当于年入百万的金领,动不动就要吃一顿上万块的怀石料理,抽高档古巴雪茄,这样还想不受穷,怕是有点难。
  沈隆接过钢笔在刘建国的笔记本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他第一次给人签名,刘建国拿到签名后高兴地很,等下一期的《收获》到了之后,他就能拿着签名去给自己的朋友们显摆了,说不定还能凭此赢得某个姑娘的青睐。
  “孙老师,等样刊寄过来的时候,我给您送家里吧!”刘建国殷勤地说道,和对待一般办事人员的态度截然相反。
  “谢谢,不过不用了,我地址留的是《黄原文艺》贾老师那儿,到时候贾老师会帮我转交的。”沈隆婉言谢绝,然后带着厚厚一摞钱离开了。
  到了新的一周,周中的时候天突然下起绵绵秋雨,工地上不得不停工了,沈隆难得的得到了假期,他白天在街上四处逛逛,去百货商店瞅瞅有什么适合送给田晓霞的礼物,自己老是收晓霞的礼物,怎么也得回赠一二才是。
  晚上回到窑洞里,点起油灯继续写作,很快就把《老井》写完了,又开始琢磨着新的故事,这次又该选择什么作品呢?
  要不去抄《秋菊打官司》?或者《一个都不能少》?啧,我为啥老找张艺谋的作品薅羊毛啊?沈隆忍不住咧了咧嘴,还是换个题材好了。
  不管是《黄土地》也好,《老井》也罢,这两部小说都带有一股子浓浓地过去的味道,沈隆还是希望能写点更积极向上一些的故事,他想写一部农民企业家的故事,反应农村新时代的变化,就像少安那样。
  具体的方向有了,究竟该选择那部作品改写沈隆暂时还没有想好,这次他不打算像《黄土地》还有《老井》一样大篇幅抄写,而是打算融合诸多现实经历,再参考一些这一主题的经典作品重新创作。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周末,田晓霞在秋雨中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找他了,这意味着他俩可是待一整天的时间。
  吃过饭,聊了一会儿文学,沈隆提议,“我们出去转转吧?”
  他想趁着这个机会把制砖机的事情解决了。
第0679章
工程师思维
  “上次不是和你说了么?我哥和嫂子在双水村弄了个烧砖窑,光景越来越好过了,就是光靠人力的话有些太辛苦了,所以我劝他买个制砖机,可如今市面上流行的中型300制砖机太贵了,一台就要五千块,我哥怕是买不起。”沈隆一边走一边给田晓霞解释着。
  “前段时间跟包工头去黄原制砖厂拉砖,看到那边有些旧机器要处理,我就想去问问,看看能不能寻摸到一台便宜点的。”上次还要搬砖,来去匆匆没时间问。
  “你哥也挺厉害的,都是农民企业家了!”田晓霞由衷地为孙家家境的改善而感到高兴,如今农民企业家这个词正在全国兴起,她将来相当记者,自然对这个时事热点比较关心。
  晓霞又想起了自己的润叶姐,她知道读高中时候润叶喜欢过孙少安,只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两个人还是没走到一起,润叶最后嫁给了原先原西县副县长、现在黄原卫生局局长的孩子李向前,可他们俩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田晓霞每次见到润叶姐都觉得心里难受,想到这儿她忍不住看了一眼身旁少安的弟弟,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晓霞对他的感情不仅恢复到了以前的程度,甚至愈加浓郁起来,自己和他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呵,还算不上农民企业家,和现在原西县其它公社那些冒尖户比起来,我哥还差得远呢,不过我相信我哥的能力,他迟早能打拼出来。”沈隆对勤劳质朴的孙少安充满信心,“就是他一直待在双水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之前都是他帮衬我这个弟弟,现在我到了外面,也该想办法来帮帮他了。”
  “你们兄弟的感情真好。”田晓霞有点羡慕了,田晓霞也有个哥哥叫田晓晨,不过现在哥哥已经离开家了,他们俩见面的次数不多。
  “要我找人去帮你看看么?”田晓霞又想起少平肯定对制砖机也没多少了解,所以主动提出帮助,怎么说她也是黄原一把手的女儿,虽然她平时不喜欢依仗父亲的关系给自己提供便利,但是对少平,她愿意破这个例。
  “暂时还不用,这些天我去黄原图书馆借了些关于机械的书在研究,应该能分得出好坏,要是实在搞不定,再找人帮忙吧!”制砖机是很简单的机械,对如今的沈隆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轻松就能分辨出好坏来。
  俩人慢悠悠走到黄原制砖厂门口,看门的老大爷扫了一眼这俩人的打扮,没多问就放他们进去了;如今距离双休日制度实施还早,周六制砖厂依旧在上班,工厂里很是热闹。
  “请问李主任的办公室在那儿?我是来找他询问那些旧制砖机的。”沈隆问清楚了制砖厂办公室主任李卫东的办公室所在,带着田晓霞走了进去。
  “你俩想买制砖机?”李主任的眼睛时不时看向田晓霞,他总觉得这姑娘有些面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在那里见过。
  “我哥在原西开了个小砖厂,托我在黄原打听下。”沈隆解释道,“听说你们这儿要处理旧制砖机,我就赶紧过来了。”沈隆摸出一盒大前门,给李卫东散了一根。
  李卫东接过烟点着,露出为难的表情,“是有这么一回事儿,不过咱们是国家单位,要处理旧机器原则上也是先紧着其它国家单位,私人购买的话有些不好处理。”
  忽然,李卫东的动作停住了,身为办公室主任,负责的就是迎来送往的工作,他也去过地委大院,偶尔也见过一两次田晓霞,他顿时觉得手里夹着的烟有些发烫,坏了,我被一把手的女儿看到自己接受别人的好处了。
  没事,没事,她是陪着这个年轻人来的,只要帮她把这事儿办好了就没问题了,李卫东赶紧口气一转,“不过现在改革开放了么,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放宽点,反正那些制砖机放在那儿有段时间了,也没人过来打问,一台两台应该不成问题。”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李卫东装作没认出田晓霞,起身带着他俩到了存放机器的地方,选了几台维护比较好的推荐,“这台是中型300制砖机,才买来没两年,原先用得好好地,现在换了大型制砖机,就不用了。”
  “买的时候是四千多,现在你想要的话两千就行!”李卫东直接报出了厂里给出的底价,田福军的女儿带人来买制砖机,那还能赚钱。
  沈隆上前检查一番,开动了机器,机器保养的确实不错,不像是已经用过两年的样子,运转情况一切良好。
  “看你这操作,也是个行家哩。”李卫东赞了一句,他又觉得做得似乎还有点不够,于是指着旁边的零件说道,“那些是一些关键零件的备件,买了机器这些都送你了;哦,我们经常有货车给原西送货,到时候也能顺便给你捎回去。”
  连送配件和送货上门的服务都有了,现在的国企可没有这种服务精神,沈隆自然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确实是好机器哩,两千块划算着;李主任,您看要不这样,我先留点定金,然后给我哥写信让他来黄原把机器带回去?”沈隆现在可没有两千块。
  “好说好说,到时候我安排个熟练工跟你哥回去,教他操作,等学会了再回来。”李卫东干脆好人做到底。
  “这个倒不用麻烦,到时候我回去教我哥就行!”对此沈隆早有准备。
  交完定金,写好条子,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把田晓霞送回家,沈隆又去了趟金波家,恰好他今天回来进货,沈隆就把这件事儿和他说了,写了封信让他捎给少安。
  然后回到家里开始拿出稿纸开始书写中型300制砖机的操作说明以及常见问题注解,后世大家购买电脑,遇到什么问题,拨打客服电话,客服工程师就能根据用户口述判断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处理方法。
  沈隆现在做的是同样的工作,利用工程师思维来减少孙少安的麻烦。
第0680章
冒尖户
  孙少安一接到信就连忙和秀莲商量,秀莲盘算了下家里的积蓄,前段时间箍窑把第一笔攒下的钱用光了,之后又烧了几窑砖卖出去赚了八九百块,比上回赚得要多一些,这都多亏了沈隆帮他完善了砖窑,节省了燃料和时间。
  可就算是这样,也不够买制砖机的,更何况买回来之后还要操作,孙少安心里没底,依旧是秀莲鼓励他,“这和上回买骡子拉砖一样咧,又不是箍窑纯属花销,有了制砖机,这些钱迟早能赚回来;一千来块钱算不上多,我姐夫那肯定有。”
  上回买骡子就问贺秀莲的姐夫常有林借的钱,还有一部分是少安的同学刘根民帮他从信用社贷的贷款。
  “也不能光问你姐夫借,上回借了没多久又借,我还是先去问问刘根民吧!”少安也动心了,隔天就去石圪节公社找到刘根民,办下了七百块的贷款,又去了趟山西找到常有林拿了五百块,没有回双水村,就直接从柳林镇去了黄原。
  金波带着孙少安来到沈隆的住处,三个人就这贾冰送过来的猪下水美美喝了一顿,金波还把少安埋怨了一通,“咋还要跑山西那么远,我现在也有点活钱哩,要是早知道我就给你送来了。”
  那不一样,常有林毕竟有层亲戚关系,金波是少平的朋友,和自己还隔着一层呢,少安心里这笔账算得很清楚。
  第二天沈隆去工地和包工头辞了工,结了工资,这回他要回去给少安帮忙,教他如何操作修理制砖机,虽然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案,可不实际上手操作两回,肯定也难弄得清楚。
  等忙完这事儿,差不多就该过年了,怎么也要过完年才能回来,这事儿他之前已经给晓霞说过了,晓霞觉得有些遗憾,但也能理解沈隆的做法,于是约好等他回家之后也保持书信联系,别的不说,《收获》的样刊她肯定希望沈隆第一时间看到。
  拿着这段时间挣的钱,沈隆带着少安一起去了制砖厂,找到李卫东,少安仔细检查了一遍机器,又让工人实际操作了一遍,看着和好的泥从这头进去,那头就出来整整齐齐的砖坯,少安张大了嘴巴,这可比他和秀莲累死累活快多了。
  再三确认机器没毛病之后,少安从缝死的衣服里取出钱,数了两千块交给李卫东,李卫东只收了一千六,“之前已经给过四百块定金了!现在给一千六就行,明天刚好有车去原西,你们着急的话明天就帮你们把机器运上去,要是不着急也可以在黄原玩几天,下周还有车。”
  少安自然急着想回去,连忙约好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又请李卫东喝了顿酒,等回到沈隆的住处,他才问起了定金的事儿,“你那儿来的钱交定金?问金波借的?我现在就找给你,你赶紧还给人家。”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情让弟弟欠债。
  “不是,这都是我挣下的。”沈隆拿出了那张汇款单,给少安详细解释了一番啥是稿费,“你也别急着给我,我现在也没啥用钱的地方,你还是赶在过年前早点还给常家姐夫吧,过年都要花钱哩。”
  我的弟弟现在出息了!孙少安抹了一把眼泪,嘴巴张了张,好半天才断断续续说道,“我就知道你有出息咧,可惜前几年家里穷,没能让你好好念书……都怪哥没本事啊……”
  沈隆也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为了弟弟妹妹,孙少安已经吃过苦了,“哥,这些年就数你和爸最苦咧……不过现在日子好了,咱们家马上就能翻身了。”
  他不想让少安太伤心,收起了对往昔的回忆,转而展望起美好未来,“等你赚下钱,先还信用社的贷款,我的钱不着急,等我明年再攒点钱,把家里的窑洞也修一修。”
  “对,这回全部修成砖窑,再用青砖围一个院子,到那时候,咱们孙家就是整个双水村,不,整个石圪节公社一等一的人家了咧。”孙少安笑了,他似乎已经看到孙玉厚和母亲站在窑洞门口笑得合不拢嘴巴的样子。
  哦,对了,还有兰香,兰香也快考大学了,我和少平当年没机会念大学,兰香一定要考上,然后给她准备读大学要用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去外地读大学要准备啥……
  早上起来,赶到制砖厂,跟着送货的货车一起回到原西县,兄弟俩把制砖机卸下来,又去县中探望了兰香和金秀,给兰香留了点钱,就急匆匆带着制砖机回到双水村了。
  当制砖机从车上卸下来,运到少安的砖窑,双水村顿时炸了,啥?以前村里光景最烂包的孙家竟然买机器回来了,他们家真是要翻身啊。
  村里的老少爷们纷纷来到砖窑看稀奇,玉厚老汉和少安的母亲也带着虎子过来了,他们在砖窑前围成一团,张大嘴巴看着那台在他们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制砖机。
  沈隆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当即就和少安一起和泥,然后开动机器,看着土砖坯象流水似的从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地运出来的时候,一个个都惊讶得嘴巴张了老大;哈呀,这玩艺儿神了!什么能人造出这么好的东西呢?如果每家都有这么一件机器,那人人都可以发大财!
  接下来几天功夫,沈隆都顾不上休息,他要在砖厂给少安帮忙操作机器,还要对着自己书写的操作说明教少安操作办法,现在雇一个熟练的制砖机操作师傅可是得一百多块一个月哩,少安舍不得。
  而且也不好找,虽然一百多块比在工厂里上班高多了,可没谁愿意放下公家的铁饭碗去给私人打工。
  一直忙到过年,孙少安才不得不把砖厂停下;今年过年孙家可宽裕了不少,除了姐姐兰花,家里其他人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过完十五,沈隆正琢磨着该去那儿拦着王满银揍一顿的时候,石圪节公社一把手徐治功和副手刘根民找来了,他们是为选“冒尖户”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