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994

  “陛下向来仁厚,仲达不用担心,汝父子能识时务、应天命,将幽燕之地献给陛下,让当地百姓少了一场兵火之灾,陛下定然会善待汝等。”识时务也是好事儿,要不然真打起来,那幽燕之地的百姓可就遭殃了,如今的大汉,能多保留一分元气就多保留一分吧!
  尽管早已猜到这一切,但从沈隆口中得到确凿的承诺还是让司马懿父子松了一口气,看来命是保住了,虽然不太可能有掌握大权的机会,但相应的级别待遇还是少不了的,有了这些,司马家依旧有机会。
  “如今诸葛丞相、关将军已经带人围住了邺城,汝等的家人也不用担心,待城破之时定会有人去保护!”可能以司马懿父子的品性,家人什么的说割舍那也就真割舍了,不过能保住还是得保住啊,沈隆又安慰了一句。
  既然邺城已经被包围,那么就意味着内外消息隔绝,这样的话自己投降蜀汉的事情曹睿肯定没办法知道,不会对自己的亲眷下手,这样的话等邺城被拿下,司马懿就能和自己的亲人重新见面了。
  “多谢大将军厚爱,吾等在邺城之中尚有一些故旧,可为大汉内应,为大汉打开城门!还请大将军允许吾等前往邺城联系。”司马懿抓住机会说道。
  “呵呵,如此倒也不必,或许现在邺城已经被拿下了吧?”沈隆笑着说道,先前天下纷乱,多方下注的世家大族颇多,蜀汉也有不少大臣和曹魏手下的重臣是亲戚关系,都到这一步了,肯定不会缺少联系内应的渠道。
  再说了,沈隆先前不是还抓住了夏侯尚么,夏侯家在曹魏内部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让夏侯尚出马,绝对能联系到不少人手。
  事情也正如同沈隆预料的一般,诸葛亮在围住邺城之后,便命令夏侯尚等曹魏俘虏前去联系城中内应。
  眼看大军围城,邺城之中可谓是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开始另谋出路,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自己在城外的故旧,尤其以夏侯尚这边居多。
  这些内应为蜀汉大军打开了城门,马超、关羽等带人一拥而入,不多时便杀到了皇宫之外,听到外面的喊杀声,曹真长叹一声,当即自刎身亡。
  余下众多大臣商量一番,纷纷上前劝说曹睿归顺,曹睿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按照这些大臣所说,双手捧着传国玉玺出了皇宫,向诸葛亮请降。
  诸葛亮连忙扶起曹睿,命令蜀汉士兵维护好城中秩序,保护好曹家以及诸位大臣的家眷,马超则是微微轻叹,曹睿既然已经投降,那他亲手诛杀曹家后裔的希望已经落空了,不过能看到曹家失去帝位让他得偿所愿,这点小遗憾倒也不算什么。
第1742章
得玉玺刘备正位
  见曹睿出来,蜀汉全军上下齐齐发出欢呼之声,因为他们知道,曹睿出降意味着从黄巾之乱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年的乱世终于结束了,天下终得太平,自此以后他们不用再像此前一般辛辛苦苦的征战,可以回归家乡安心享受平静的生活了。
  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人也是泪流满面,他们征战天下大半生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他们的理想已然实现,他们终于结束了乱世,毕生的心愿已经得偿所愿。
  控制好情绪之后,诸葛亮郑重其事的将曹睿服了起来,让人从曹睿手中接过传国玉玺,接受了曹睿等人的投降。
  见到这一幕,许多曹魏的老臣都痛哭流涕,因为传国玉玺的移交也意味着曹魏朝廷的终结,大汉正统的再次确定。
  汉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
  他们都以为曹魏朝廷可以延续千秋万代,谁知仅仅过去不到十年的功夫,曹丕的后人就不得不双手捧着传国玉玺出来投降了。
  邺城已下,天下大局已定,诸葛亮遂带着大军护送曹睿以及传国玉玺回到长安,只留下赵云率军清扫残余溃兵;而沈隆也带着司马懿父子南下,和诸葛亮先后回到了长安。
  听闻天下终于重新统一的消息,刘备再次激动地泪如雨下,遂再次带人祭拜太庙;蜀汉群臣济济一堂,孙权和曹睿也位列其中,见证大汉的再次复兴。
  刘备郑重地接过传国玉玺高高举过头顶,口中念诵着秦宓等学士写就的祭文,向大汉的列祖列宗诉说了自己从黄巾之乱开始,为复兴大汉所做的一切。
  祭文言辞诚真意切,听得许多大臣都眼含泪水,是啊,这些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从黄巾之乱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再从受衣带诏到赤壁之战,从占据两川到借荆州,从水淹七军到七擒孟获,再到之后的数次北伐东征,在刘备和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乱世终于结束了。
  天下又重新归于大汉,百姓终于可以安心地休养生息了,相信只要不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大汉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恢复到鼎盛时期。
  刘备也在回想着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从区区空有宗室身份的落魄子弟,到小小的安喜县尉,再到下密县丞,然后是豫州刺史,镇东将军,豫州牧,一路颠沛流离,不得尺寸存身之土,对前路也是一片迷茫。
  辛亏三顾草庐迎出了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指明了出路,此后大败曹操于赤壁,从东吴手中借得了荆州五郡,然后挥军入川,占据益州、汉中等地,如此才有了争霸天下的根基。
  随后沈隆出山,先是击败吕蒙,挽救关羽与危难之间,保住了荆州;其后入蜀,兴盐业、造纸张、印书册、务屯田,使蜀汉日益富足,不虞缺粮之苦,国库也日益充盈,渐渐有了和曹魏、东吴争霸的本钱。
  随后两路三次北伐,一战拿下南阳、汝南、陇右,再战收复长安、洛阳、许都,随后大举东征,平定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此番最后一次北伐,终于九州一统,曹睿来降,传国玉玺也重新回到了大汉的手中。
  若是没有诸葛亮和沈隆二人,我刘备那会有今天啊?恐怕早就死在混战之中了吧?刘备在心中如此感慨道,然后郑重地向大汉列祖列宗许诺,既然自己今日重新拿回传国玉玺,重新统一了天下,那么一定会爱护百姓,任用贤才,让大汉早日重新恢复昔日的荣光。
  做完这些,刘备带领群臣行大礼参拜,祭典到此结束,随后在尚未修葺完毕的长安宫殿之中举行了大规模的宴饮,以庆祝天下重新统一。
  尽管宫殿依然残破,尽管殿上众臣老的老小的小,可这个朝廷却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但凡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个朝廷必将迎来光辉,必将第三次带领大汉走向辉煌。
  “尔等今后须得尽心为大汉立功啊!”看到这一幕,司马懿也歇了自己最后一点儿心思,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叮嘱道,他知道,他们司马家的机会已经彻底没了。
  喝到酒酣耳热时,沈隆看见,刘备在笑,关羽在笑,张飞在笑,诸葛亮在笑,徐庶在笑……这些跟随刘备多年的臣子们都在发出由衷的笑容,今天的确是个值得开心庆祝的日子。
  为数不多可能不开心的大概就是孙权、曹睿还有他们的亲近重臣了吧,天下一统对刘备还有大汉百姓来说是好事儿,但对他们而言却等于失去了自由;不过他们也不敢露出任何不满,只能面带笑容恭贺刘备。
  这一场酒蜀汉的君臣都喝醉了,以至于一直到第三天,刘备才重新召开大朝会,宣布对群臣的封赏,第一个是曹睿,刘备册封他为陈留王,食邑万户,曹魏群臣闻言松了一口气,既然刘备连曹睿都宽恕了,自然也不会处罚他们。
  第二个当然是诸葛亮了,诸葛亮现在已经是丞相升无可升,不过还可以给他加上太傅之类的虚衔,武乡侯的爵位也可以升一升,起码得升到县侯吧?食邑也可以加一加么,起码也得翻倍再翻倍吧?
  诸葛亮稍作推辞就接受了赏赐,接下来按资历来说应该是关羽、张飞这俩刘备的把兄弟了,不过刘备却念出了沈隆的名字。
  群臣只是稍感意外就恢复了正常,要论功绩,这位和诸葛丞相也是不相上下啊!
第1743章
辞官职子丰欲退
  “陛下。”不等刘备命人念出自己的封赏,沈隆就出列打断了刘备的话,“此前出山之时,吾师就曾叮嘱过微臣,让微臣待天下平定之后即刻回山,师命不可违,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勿用给微臣任何赏赐!”
  我估摸着这任务也快完成了,这官吧当不当的也没啥意思,反正咱皇帝都不止当过一回了,再大的官也无所谓,就这样直接走人就行。
  “子丰何苦如此?”尽管刘备早就从诸葛亮那儿听到了消息,但心中依旧存着侥幸,现在听沈隆如此说来一时难以接受,连忙劝道,“如今虽然曹魏已降,然四下仍有烽烟,各地不时叛乱,边关蛮夷扣关不止,更何况百姓安居乐业尚需时日,这些都离不开子丰啊!”
  “是啊,子丰,徐州、兖州、青州、冀州新纳,当地百姓缺衣少食;西域闭塞久矣,恢复西域大都护府艰难异常;科举新兴,还尚未在大汉所有疆土铺开……此般等等,若是没有子丰主持大局,如何能妥善处置?”诸葛亮也出来帮忙说话了。
  “是啊,子丰,若是有功不赏,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陛下?再者,大丈夫处世,当以天下为己任,子丰如此年轻,为何偏要回归山林?”然后是关羽。
  接着张飞、徐庶、马超、谯周、许靖、马钧、简雍、秦宓等人依次出场,纷纷劝说沈隆留下,就连刘备也从宝座上下来,亲自拉着沈隆的手挽留,“可是朕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若有如此,还请子丰直言不讳,朕当改之!”
  “陛下误会了,微臣从未又任何不满,确实是师命难违。”沈隆连忙说道,“至于诸葛丞相的顾虑,在微臣看来却是不值一提,徐州、兖州、青州、冀州虽然缺粮,但汝南、南阳、江东却是大熟,完全可以走海路、水路,调集粮食赈济北方百姓。”
  “以邓艾、王基、文聘等人领兵驻守北地,一可讨伐不臣,安静地方;二可带领当地百姓恢复生产;三可防备塞外蛮夷。”这几个人都是既能种田也能打仗的复合型人才,再给他们配点政务人才,这几个地方就能很快安定下来,最多明年就能自给自足了。
  刘备和诸葛亮思索片刻,都觉得沈隆这个安排很合理,到时候再从其它地方调拨良种,安排马钧给北地提供农具,派人前往北地教导耕种、兴修水利,如今征战多年,撂荒的良田颇多,只要把这些良田重新开垦出来就够养活当地人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手段?
  “至于西域闭塞,可以孟起为西域大都护,重新凿通西域。”这也是什么早就想好了的,有马超在,陇右羌人必定不敢袭击大汉军队,如此便可平安通过河西走廊抵达西域境内,“只是西域遥远,不知孟起愿不愿意去!”
  “固所愿不敢请耳,若能为大汉重开西域,某何惜马革裹尸!”马超当即表态,甚至还引用了马援的名言,如今天下一统,各地虽然还有些小阵仗,但是这点小场面就算是让关兴、张苞等人出马都有些牛刀杀鸡,更何况是他?
  也就是说留在长安,马超并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如今也才四十来岁,壮志雄心犹未消散,定然不愿意老死家宅,还想去沙厂搏杀一番,沈隆这个建议却是刚好满足他的心愿,若是能重现昔日冠军侯的辉煌战绩,马超也是死而无憾了。
  “可令姜伯约相助孟起!”沈隆继续说道,那么就让姜维跟着一块儿去吧,等到时候马超年纪大了,就可以让他回长安养老,姜维继任西域大都护,这样大汉未来三十年,都不用担心西域不稳的问题了。
  姜维见天下一统,是既欣慰又有些遗憾,欣慰的是自己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颇有功绩;遗憾的是天下统一来的太早了些,他还没有发挥出多少本事,东吴、曹魏就被沈隆和诸葛亮给平定了,此后身怀诸般本事却再无用武之地,难免可惜。
  不过去西域就不一样了,西域王国林立,形势复杂,有的是发挥空间,若是能做出一番功绩,未必不能像冠军侯、班定远那般名留青史;更何况此次的上司还是一向欣赏他的马超马孟起,那就更不是问题了,于是姜维也马上答应下来。
  “陛下,丞相,有孟起和伯约在,重复西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沈隆笑着对刘备和诸葛亮说道,这个难题又解决了。
  “科举新兴,蜀中、荆州等地的读书人的确更熟悉一些,若是一概论之,则对北地士子颇不公平。”各地文化水平发展不同,你要是用统一的标准考试,或许用不了几年,朝堂上都满是蜀中、荆州等地的士子了,这对大汉的稳定可不太好。
  “可统计天下各州郡百姓数量,以百姓数量确定各州保底录取数额;再根据这些在各州进行初试,选拔三或五倍士子入长安应考,如此便可解决。”沈隆参考了后世高考的做法,保证每个州县都有录取名额,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继续在北地建立学校、图书馆,以培养更多士子。”只要多给当地的士子一些读书的机会,大汉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诸葛亮细细琢磨一番,虽然具体细节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可大概的方向却没有一点儿问题。
  “就算没有微臣在,这些事情也都有人能做好,陛下又何苦强留臣在长安呢?”沈隆再次对刘备说道。
  “朕着实舍不得子丰啊,就算是为了天下百姓,子丰再多留几年吧?”刘备还是坚持授予沈隆高官显爵,赏赐重金府邸,然后让关羽、张飞常伴沈隆左右,务必要把他留在长安。
  对此,沈隆笑而不语,我要是想走的话,光靠关二爷和张三爷两位怕是拦不住啊,你有本事把左慈、于吉等人找来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儿可能。
第1744章
留传说沈隆回归
  关羽和张飞现在也闲下来了,如今天下虽然仍有战事,但也轮不到他们出手了,关兴、张苞、关索等子侄辈足以独当一面,他俩现在几乎每天都泡在沈隆这儿。
  要么拉着沈隆喝酒,要么操起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和沈隆去校场上比划几下,诸葛亮也时常到访,询问一些他对朝中大事的意见,刘备更是每日赏赐不断,比关羽当年在曹操手下享受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丰厚多了。
  沈隆要是想去哪儿玩也没问题,除了刘备的后宫不方便去,这长安周边什么地方都能随便逛,身边还有一队精锐时刻保护着,为得就是怕他一个人偷偷跑了。
  “子丰,如今大汉百废待兴,实在是离不开你啊!你就再帮帮陛下吧!”关羽和张飞每日宴饮、比武之余,也没忘了劝说沈隆。
  “如今天下英才辈出,陛下又擅长任用贤才,连关将军、张将军这样的宿将都不理政事了,我又算得了什么呢?”沈隆笑着回答道,反正他也不着急,每天该吃吃该喝喝,偶尔再去收集一些后世没见过的古籍善本,然后安心地等候回归的指令了。
  系统倒是一直没有给他发布任务完成的通知,沈隆琢磨着,可能是北地以及一些偏远地区战事未定的缘故吧?但是这也用不了多久了,关兴、张苞、关索、赵广、赵统、马岱、邓艾、王基他们干得都不错,这些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曹魏、东吴甚至是司马家都投降归顺大汉了,其它一些小杂鱼又翻得起多大的风浪?他们甚至连给关兴、张苞等小将练手的作用都起不到,或许对这些小将来说,在行军途中耗费的精力比正儿八经打仗还要大。
  沈隆每日悠哉悠哉的玩耍,各地的消息不断传来,马超和姜维已经带领大军通过了河西走廊,抵达了敦煌郡,不日就将重临乌垒,在这里重新建立起西域大都护府;西域各国无不震慑与大汉的军威,纷纷派遣使者前来马超帐中拜见。
  邓艾、王基、文聘在青州、兖州和冀州的进军也很顺利,些许曹魏余党还有山贼土匪一触即溃,各地的秩序已经基本恢复,他们正带着汝南、南阳、洛阳周边过来的老农来教导当地的老百姓用更先进的耕种技术种田呢。
  如今这些地方撂荒的土地众多,只要肯花力气,来年必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到那时候就不用再从汝南、南阳、江东等地给他们输送粮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