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453

  杨云将手中胡饼吃完,拍拍手走到老道所坐的石台前,蹲下来看了看布幡上“天明正道”四个字,笑道:“好吧,既然是不灵验不给钱,那你就给我算算吧。”
  老道半天都没开张,见杨云前来很是宽慰,笑问:“小兄弟要算什么?”
  杨云道:“算什么都成。”
  老道不像松梅,脸上自带浩然正气,笑起来有几分亲切,也有几分游戏人间的狡黠,他问道:“小兄弟是往洛阳投奔亲友的吧!”
  “算你说得对。”
  杨云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丢了过去,道,“再算算。”
  老道道:“再算,就要问天机了。”
  他不再要钱,好像一文钱足够堪破天机,拿出个乌龟壳摇晃起来,里面桄榔桄榔响,等停下后从里面掉出两枚铜钱来,一阴一阳。
  老道伸出右手,将两枚铜钱夹起来放到左手手掌心,侃侃而谈:“此卦为阳爻,喻为龙困于浅水。小兄弟读过书,应该是官宦之后,可惜家道中落,不过靠自己也积攒了一点盘缠往洛阳,投奔的应该不是父母,但也有血脉亲情。此行应该很顺利,将来也是大富大贵,潜龙终究会升天……”
  杨云听了一耳朵,老道所说大致还算准确,他也知算卦不过是察言观色后道出,未必作准,但还是挺得津津有味。
  杨云自己也修道,但他对于什么卜卦、卦象一窍不通,现在有个走江湖的老神棍给“指路”,听听老神棍一板一眼的卦言,也为自己到洛阳后可能会涉及卜卦之事铺路。
  花几文钱买几句范文,以后依样画葫芦,照抄便可。
  杨云又丢了一文钱过去,问道:“那我几时才能潜龙升天?”
  老道未料到竟然能在这里遇到“财主”,这年头肯花钱的人始终是少数,花两文钱听他卜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老道这次没有再用龟壳,而是似模似样掐指,口中念叨半晌后道:“想来要经一番波折,总之要戒骄戒躁。”
  杨云笑了笑,他没再继续问下去,起身走回几个小萝莉身边坐下。
  老道见杨云走了,也不干坐着等,改而起身捧着幡布,带着小童去集镇寻下一个肯花钱的冤大头。
  杨云又吃了块胡饼,侧目看去,只见米家商队的人正坐在不远处的茶寮里喝茶,之前跟他并无交流甚至未曾对过眼的米家二小姐东张西望,偶尔会跟杨云的视线撞上。
  距离不太远,又是正午阳光充足时,杨云丝毫也没有回避的意思,仔细打量,那米家二小姐颇有几分姿色,可惜斗笠遮住额头,看得并不十分真切,再者连续赶路就算是女子也无暇打理容颜,很难分辨美丑。
  杨云见几个小萝莉吃得差不多,招呼一声,便带她们回车队去了。
  ……
  ……
  过了正午,刘府和米家的商队仍旧未起行。
  雷焦正在跟一个南去的客商洽谈买卖,耽搁了点时间,而米家那边早早便休整结束,迟迟未出发,似是在等刘府商队同行。
  几个小萝莉回到马车上,继续下跳棋,正高兴间,杨云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
  杨云本不关心这市镇发生之事,他不过是路过,没必要节外生枝,谁知道吵闹声越来越大,他来开车帘,一眼就看到集镇内推搡冲突的焦点人物中,有刚才给他卜过卦的老道。
  老道和小童被几名壮汉堵住去路,一名长着一脸横肉,相貌凶恶的壮汉一把抓住老道的衣领,砂锅大的拳头高高举起,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出来开卦摊果然要小心再小心,稍有不慎便会招惹来祸端。”杨云心里想着,向几个小萝莉吩咐一声,便下了马车,往冲突发生地点走了过去。
  临近时只听抓住老道衣领的壮汉吆喝:“你这老杂毛,说老子有血光之灾,诸位给评评理,这不是诚心泼脏水,跟老子过意不去么?你个老杂毛,要么给钱,赔偿我的精神损失,要么别想从这里竖着出去……”
  壮汉很嚣张,说话带着中原一带的口音,有别于关中腔。
  这壮汉似是本地集头,性质跟坐地的地痞相仿,老道在集市给人卜卦,被集头坑钱,旁边的摊贩和过往客商、百姓都只是看热闹,没一个上去帮忙。
  老道被人抓住衣领,没了脾气,但还是努力为自己辩解:“小老儿就是算到你有血光之灾,若你相信老道,是有方法化解的……”
  杨云听了直想笑,他知算卦的人见到凶神恶煞的地痞流氓,便吓唬说有血光之灾,再煞有介事说有化解之法,不过是利用人的畏惧心理,从中捞上一笔。只是这次撞到了钢板上,壮汉偏偏不吃他这一套。
  杨云站在人堆外看着这一切,本不想掺和,但见老道身旁小童那惊恐的目光,心中生出恻隐之心。
  随便从地上捡起个石子,杨云握在手里,没有做出明显的动作,只是用弹指的方式,将石子弹射到半空,然后隔空添加了一道势大力沉的力道,石子落下,不偏不倚砸在那壮汉头顶。
  “哎哟!”
  壮汉猝不及防,怎么都未料到在自己的地盘会被人偷袭。
  一声痛呼,他手在头上一抹,感觉湿漉漉热乎乎的,凑到眼前一看,手上全都是血。
  “哪个龟孙子干的?”
  壮汉四下寻人,自然想不到是远在几丈开外的杨云干的,而是瞪向周围一圈看热闹的人。
  老道振振有词:“贫道早就说过你有血光之灾,还不信,现在应验了吧?”
  壮汉更是着恼,正要招呼一帮跟班对付老道,杨云又是一股暗力施加到那壮汉腿上,壮汉正要往前跨上一步,上半身已倾斜出去,双腿却定在原地,庞大的身躯“噗通”一声摔在地上,鼻子额头与地面直接来个亲密接触,这下子满头满脸都鲜血淋漓。
  这次他身周没人,就算想发怒也找不到对象和根由。
  “真是活神仙啊,算得可真准。”
  “认命吧,得罪了道爷,这是遭天谴了。”
  旁边围观的人都在劝说壮汉把罢手。
  壮汉被人扶起来,也以为开罪神明,不敢再上前跟老道计较,匆匆向老道抱拳行礼,以示赔罪,便带着人灰溜溜离开了。
  老道和小童得以脱身不说,旁边围观的人瞬间就将老道当作未卜先知的神仙,一群人围上去请求算上一卦。
  买卖上门,老道笑得越发开心了。
  杨云看到这光景,也是会心一笑,转身正要走,发现不远处米家二小姐不住往他身上打量,那诧异的眼神让杨云心里一阵发毛。
  杨云并不认为米家二小姐能察觉到是他在暗中搞破坏,转身走回马车前,只见米家二小姐已迎面过来。
  “阁下也是刘府中人?”
  米家二小姐声音清脆干练。
  杨云微笑着摇头:“在下和家眷跟商队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哦。”
  米家二小姐点点头,随即眉毛一挑,“你教训那人,做法欠妥,但还算情有可原。”
  杨云一怔,随即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捡石子的动作被这位米家二小姐发现,心道:“那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那老道身上,你居然留意到我捡石头?是何居心?”
  杨云笑而不语。
  女子道:“下不为例。”
  说完带着人往自家商队去了,只给杨云留下一道倩影。
第一一九章
东都
  从南阳向北过鲁阳关,便进入都畿道,经鲁山、梁县,过龙门山,东都洛阳在望。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更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大唐立国虽定都长安,但武周篡唐后武则天改都城为洛阳,定名神都,李氏复唐后都城迁回长安,但洛阳的兴盛不减当年,如今开元年间是跟长安并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唐玄宗常年巡幸东都,一年有小半时间住在洛阳城的皇宫里。
  唐玄宗崇尚道教,于洛阳重建中岳庙,修老子像,洛阳同时也是唐朝的宗教中心,城内佛、道两教盛行,信徒无数。
  杨云跟随刘府商队一起抵达洛阳,望着比起成都城还要高大厚重的城墙,门楼巍峨,尚未进入长夏门,心里便没来由一阵激动莫名。
  进入城门,盛世繁华的气息迎面扑来,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男人大多着锦袍乌帽,女人则是长裙短襦,色彩艳丽,仪态万千。
  大街两边是高高的坊墙,坊墙内随处可见宏伟建筑,精巧绝伦的飞檐斜出,大唐都城磅礴的气势彰显无遗。
  雷焦等人并非初次来洛阳,对于洛阳的繁华早就了解,笑着打趣两句,便向杨云讲解了一下洛阳的人文地理:
  洛阳百姓居住的区域一共有一百零九坊,三座大市场,其中洛水北岸二十八坊一市,一市指的是北市;南面八十一坊两市,两市分指西市和南市,其中又以南市最是繁盛热闹。
  南市是大唐最大的市场,比起长安的西市要大上一倍,足足占据两个坊的面积,涉及两百余行,四千余家店铺。
  围绕南市的思顺、福善、永泰等坊也因商旅来往不断而无比繁华,客栈、酒肆、茶楼、车行、仓库遍地都是,要知道全世界的生意人几乎都云集于此,人流如织,乃是洛阳最喧嚣的所在。
  雷焦知晓杨云是来洛阳投奔亲友,是以没有再为杨云安排歇宿,行至修善坊,便向杨云告别。
  “杨兄弟,我们会在五天后离开洛阳,有事的话直接去前面的思顺坊桂德楼找我们,那里是蜀中商贾云集之所,有事好好有个照应。”
  雷焦跟杨云作别前,特地做出交待。
  杨云初来乍到,不知三叔杨玄璬一家住在何处,只知杨玄璬官至河南府士曹参军,之前找人送信也是送到杨玄璬就职的河南府士曹衙门,信函是否送到杨玄璬手里都不知道。
  送别刘家商队,杨云没有急着去找杨玉环,他首先得安定下来,把住处选好,免得一上来就给人一种“落难来投”的不好印象,他要做的是给杨玉环提供人力、物力上的帮助,而不是真的跑来寄人篱下受白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