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453

  杨玉环低下头,装出一脸受教的模样。
  李瑁替杨玉环解释:“杨小姐受邀到侄儿那里做客,未想到会出城来游玩,更未想到会来道观,所以穿着稍微隆重了些,何必太过拘泥?”
  玉真公主白了侄儿一眼,大概已从咸宜公主那里得知他钟意杨玉环之事,一摆手道:“咸宜早前还说起你,开元观到现在都没布置好,她正在里面饮茶,你跟我来吧。”
  ……
  ……
  玉真公主讲了一大通道理后,在前引路,带几人到了同一楼层的雅室。
  说是雅室,不过是个靠窗的隔间,摆着桌案,铺着地席,桌面上一烛如豆,放着经卷,应是玉真公主平日打坐、参悟道法的地方。
  咸宜公主好似木头人一般坐在那儿,即便李瑁一行过来,都没抬头,似是悟道,但更像是在闭目打瞌睡。
  “咸宜,我来你怎不出去迎一下?”
  李瑁见咸宜公主在,进雅室便问。
  咸宜公主不动声色。
  玉真公主一脸严肃:“别打扰她,她正在悟道,若分神,岂不令她功亏一篑?”
  说话间玉真公主走到一边的书架前拿书,咸宜公主听脚步声稍微走远些,俏皮地把眼睛睁开,对正落座的李瑁和杨云做了个鬼脸,在玉真公主转身回来前又闭上眼,正襟危坐。
  哪里是在悟道?
  分明是在长辈逼迫下,应付了事。
  悟道在玉真公主看来稀疏平常,她自己能通过冥想对道法有所领悟,可是对于从未拜入道门的人来说,悟道就是闭上眼睛,神游天外,连道经都没看过几卷,能领悟出什么玄机来?
  玉真公主拿着两卷道经,走在席前,跪坐下来,道:“既然你们来了,就先读两卷道文,一起参悟修道奥义。”
  李瑁一听便打起了退堂鼓:“皇姑,你也知道我自小愚笨,对道家典籍一窍不通,不可能跟您一样读几卷道典就能有所进益……还是咸宜聪慧,连父皇都说她跟皇姑您年轻时一样聪明伶俐。”
  “读!”
  玉真公主板起脸说了一句,李瑁只能老老实实拿起经卷,翻开便读。
  随后玉真公主又分别递了经书给杨云和杨玉环,意思是只要来了就一视同仁,没谁能免掉。
  杨云拿过玉真公主递过来的书卷,乃是战国时代道家名人庚桑楚所著《庚桑子》,这书也是后来道家典籍《洞灵真经》,全书共三卷,杨云手里这本是第一卷

  书卷是手抄本,这时代雕版印刷术虽在一定范围内流传,但不管是皇家还是世家豪族都敝帚自珍,典籍多靠关系户抄写传播,纸张质量又不行,字迹斑驳,很多字因为年代久远而不能辨别。
  看这种连标点都没有,晦涩难懂的书籍,对杨云来说并非易事。
  他才翻看两页,就觉得头大无比的时候,咸宜公主突然睁开眼,道:“皇姑,我已有所领悟。”
  玉真公主本来已拿起书卷看,闻言蹙眉,打量咸宜公主:“你领悟到了什么?”
  “这个嘛……”
  咸宜公主愣了一下,随即闭上眼,似模似样地掐指,嘴里却讷讷不言……她本以为说自己有所领悟就能被放过,谁知这个老师很较真,非让她说出个子丑寅卯。
  杨云探头看了一眼,咸宜公主看的道经跟他一样,也是《康桑子》,不过是另外一卷。
  整篇《康桑子》一书,都秉承老子的道家宗旨,分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贤道》、《训道》、《农道》、《兵道》九篇,详细论证道家修身养性全神的理念,以老子理念引申出治理家国之道,因其内容翔实注解经典,被后世奉为道家四子真经之一。
  让一个才十五岁的小姑娘领悟其中道理,太过强人所难。
第一九九章
唯物
  咸宜公主慧黠,面对长辈考问,眼看无法蒙混过关,只好睁开眼,可怜兮兮地看着玉真公主,回道:“我悟出的道,是以清修而为,以心定而入,凡事万物,非要以常心而处之。”
  玉真公主闻言脸色越发难看。
  显然这不该是《庚桑子》给人的领悟,她作为长辈也明白侄女是在投机取巧,想用似是而非的答案来糊弄。
  “未能尽读全篇,又熟记于心,如何感悟道机?说说你对某个篇章的领悟。”
  玉真公主把题目缩小,这下咸宜公主彻底没招了,刚才只是随便翻看两页,就偷懒闭上眼,装作沉思悟道,其实是在胡思乱想。现在让她说书卷中任何一句,她都说不出来,更别说是对其中某个篇章有所领悟了。
  在此境况下,咸宜公主只能临时抱佛脚,低头看了一眼,自己那篇《庚桑子》的开头是:“天不可信,坠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惟道可信,贤主秀士岂可知哉?”
  咸宜公主结结巴巴地道:“就……就像这句……天地人心皆不可信,唯有道法……才值得信任,也……只有贤明的君主和秀士才能理解其中奥妙……”
  玉真公主很不满意,连连摇头:“都是字面粗浅的理解,并未有你的感悟,遑论悟道。”
  “这……悟道嘛……”
  咸宜公主平时受尽宠爱,从未曾被人如此刁难,偏偏现在还是长辈给她出难题,她额头隐见汗珠,口中仍旧在强行解释,“就像父皇,他是贤明的君主,开创大唐盛世,想来便知其中道理。”
  玉真公主蹙眉:“那你意思是……让我去问你父皇?”
  咸宜公主别提多尴尬了,平时她可不会如此窘迫,侧目发现李瑁偷笑时,立即恶狠狠地瞪了兄长一眼。
  玉真公主突然看向杨云,问道:“杨道长,不知你觉得她的回答如何?”
  杨云冷静地道:“晚辈听来,公主的解释倒也符合这篇道经的主旨。”
  “嗯!?”
  玉真公主眉头蹙得更深了。
  李瑁转过脑袋,向杨云挤眉弄眼,大概是说,别强行替咸宜出头,在这位修道的皇姑面前,耍小聪明没有任何好处。
  杨云镇定自若,侃侃而谈:“道乃天地之法,人生于天地,心正则仁信,天地人心皆以正而信,都可信之事,为何只有道可信?”
  玉真公主针锋相对道:“你的意思是说……道经有错?”
  杨云摇了摇头,道:“天地人心若正,则可信……奈何天地人心善变,正则信,邪则不信,唯道立于天地,可定正邪,所以说唯道可信。”
  “这感悟还是太过粗浅。”
  玉真公主对杨云的回答并不满意,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杨云突然又问:“道之所立,由谁来定?”
  “什么?”
  玉真公主怔了一下,随即陷入沉思。
  杨云则自问自答:“杀为非道,但战争则以杀戮求生为道;上古洪荒并无君道,而今则有君臣之道。可见道之所立,仍旧为人心,以人心之崇为道,若将来以摒,则非道。道并非一成不变,自古道法所立,也以人心向背为定。”
  杨云说完这话,不但咸宜公主和李瑁若有所思,连玉真公主都动容,显然杨云这番言论已比普通的悟道上升了一个台阶。
  但杨云很清楚,他所做论述,不是什么悟道,而是辩证唯物论。
  “此说仍有偏颇。”
  玉真公主以严肃的口吻跟杨云探讨,“一为一,二为二,此为道,至于人心定道则非道,人心所崇,是为德。”
  杨云微微一笑:“这不正如咸宜公主刚才所言,何为道,又何为德?贤明的君主能体会其中奥义,以道和德来治理天下,缺一可否?”
  玉真公主突然明白过来,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杨云的说法。
  咸宜公主摸了摸自己可爱的瑶鼻,好似在说,我刚才有说到这么深层次的领悟吗?我怎么不知道?
  “以道治天下,的确有失偏颇,领教了。”玉真公主很豁达,听了杨云的论述,感觉自己的精神有所升华,便没有再难为人。
  咸宜公主笑着问道:“这么说来……皇姑,我的领悟算是过关了吗?我可否下去透口气?”
  玉真公主白了侄女一眼,目光中满是慈爱,没好气地道:“从来都是如此鬼精灵,你记住了,偶尔也要沉下心来,多学多悟,别每次都想着让旁人为你解围。”
  当姑姑的,自然知道小侄女没有那么高的境界。
  “难得来一趟,听说这周边风景很美,我先下去看看。”玉真公主一说完,咸宜公主立即站起来,随即发现自己太过兴奋,赶紧有所收敛。
  毕竟眼前不全是自家人,还有杨云和杨玉环两个外人在场,作为公主,要保持仪态。
  “皇姑,我可以带杨道长一起下去看看吗?我有很多疑问想跟他探讨。”
  咸宜公主不但自己要下去,还想带杨云一起走,杨云明白,这是想给李瑁和杨玉环创造更多的相处机会。
  “十八郎留下参悟,咸宜和杨小友先去吧,我这边也有事……十八郎,你可要用心参悟。”
  玉真公主说完,先行起身,径直往楼梯口去了。
  目睹姑姑的身影消失在书架后边,咸宜公主向兄长使了个眼色,随后一把拽过杨云衣袖,拖着便往外走。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