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453

  杨云从二楼下来,咸宜公主跟着下了楼梯。
  走出小楼,杨云四下看了看,发现许多道姑正向后院走去,不由有些好奇,略一琢磨,或许是听到召唤,玉真公主叫齐人有事情交待。
  “刚才谢谢你了。”
  咸宜公主笑盈盈地看向杨云,“没想到你对道法的理解如此高明,我从来没见过皇姑如此夸赞别人,更别说是你这样的小年轻……”
  杨云笑了笑:“很多都是牵强附会,不过是我平日偶然所得罢了。”
  “偶然所得?不是你之前有过详细学习和领悟?”本来杨云非常实在的回答,在咸宜公主听来却觉得不可思议。
  杨云为避免以后经常有人找自己探讨道法,届时无言以对,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先把咸宜公主的嘴堵上。
  杨云道:“我所修道法,可说是野路子,师尊从未详细传授过道家经典,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理解和领悟,道法也是入世修行日积月累所致。”
  “哦,我明白了,其实这世上并没有道,只是有人顿悟,这才得道。”咸宜公主眨眨眼问道,“是这意思吧?”
  “公主聪慧,一点就透。”杨云恭维道。
  “那是,我不是笨人,这有何难参悟的?哈哈,没想到跟你聊一会儿,我对道法的理解居然有大幅提升……看来母妃之前推荐你当我幕僚,非常英明神武。”咸宜公主高兴地说道。
  一个后世读初二的小姑娘,终于在长辈面前露一回脸,难免有一种小女儿家的窃喜,如此一来,她逐渐失去防备心理,慢慢接受杨云为朋友。
  “走吧,我们好好参观一下万安观周边……这里可是游玩的好地方,春暖花开时节,非常热闹。”
  ……
  ……
  咸宜公主带着杨云出了万安观,路上偶尔问问道法上的事,杨云都能轻松应付。
  面对这么个对道法一知半解的小姑娘,杨云用一点辩证唯物论就可以装出道法高深的模样,而他态度谦和,无形中又让咸宜公主增加了对他的好感。
  杨云对咸宜公主却是敬而远之。
  哪怕咸宜公主如同邻家小妹,奈何身后跟随的十几名侍卫清楚无误地告诉他,这是皇帝宠爱的女儿,不是普通人。
  万安观外一百多步的地方,咸宜公主指着前面一片灌木丛道:“这是万安观的花地,春夏时节来此地,百花争艳,文人雅士趋之若鹜,可惜现在看不到。”
  杨云回头看了眼万安观,心想:“确定那些文人雅士是为了赏花而来?别是为了道观里面的俏丽道姑吧?”
  咸宜公主好像个孩子,冲进灌木丛中,近距离欣赏那些正在吐芽的花木,正兴致勃勃,突然听到远处马蹄声传来。
  一群人纵马而来,并不是之前遇到的太子一行,而是另外一群人,这些人不带兵戈,身着儒袍,靠近后杨云发现前面那位正是之前初次遇到李瑁和咸宜公主时见过的杨洄,历史上咸宜公主的驸马。
  “公主,这么巧,你也在此地?”杨洄从马背上跳下来,浑然不顾那些伏地的花苗,穿着马靴,横冲直撞地一路踩踏过来。
  说是巧遇,但怎么看都很刻意。
  杨洄身后跟着十二三个年轻士子,全都油头粉面,在杨云想来,这也是杨洄刻意为之,之前武惠妃给儿子和女儿征幕僚,现在不用说,这些就是幕僚候选人,杨洄带过来给咸宜公主瞧瞧。
  咸宜公主打量杨洄,笑着问道:“你倒是哪儿都在……没事出城作何?还在万安观碰巧看到,别是听了什么风声,自己跑来的吧?”
  显然这位公主非善茬,发现杨洄好像狗皮膏药般总往自己身边凑,便能猜出其中猫腻。
  “公主误会了,此番真是巧遇。”
  杨洄解释道,“这不已开春,在下带了几个朋友出来踏春赏景,寻个吟诗的意境。张老登令公,以和诗为题,只有唱酬诗体得当才得拜谒,天下士子谁不想能应题,以拜张令公?”
第二〇〇章
种花
  张九龄拜相,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年初这段时间很多人想去张九龄府上拜谒,张九龄不厌其烦,便设下和诗的题目,让拜谒的士子自行将和题的诗附在拜帖上一并送去,由张九龄决定谁能凭借诗,被邀请入谒。
  杨洄说是前来寻找作诗的意境,其实还是为见咸宜公主找借口。
  咸宜公主语气冷漠,道:“那你们自去游玩,本公主在这里赏花,互不干涉……请便吧。”
  “公主在此赏花?”
  杨洄愣了一下,忽然意识到什么,低头一看,发现一路行来,踩死一片花苗,正要提醒后面跟来的士子,却发现那些人跟他一样,牵着马径直穿过这片灌木丛,丝毫也没有避让的意思。
  杨洄心道:“完了,完了,公主最喜欢花花草草,这下可栽了,看来只能回头找她赔礼道歉,再送她一些上好的花木盆栽。”
  “公主殿下,现下尚是初春,万物正在复苏,哪里来的花赏?不如我们找个地方,铺上地席,品尝瓜果,以洛水美景吟诗作对,以添雅兴?”
  杨洄努力找机会接近咸宜公主,好不容易带人出城这么远,见到正主,被人说上两句就退却,也太亏了。
  “我又不是士子,对吟诗作对根本就没兴趣……你们玩你们的,不要叨扰到我就好。”咸宜公主因花田被踩踏,四周一片狼藉而生气不已,语气不善。
  杨洄打量杨云:“杨道长为何在此?莫非杨道长跟公主一道……欣赏风景?”
  咸宜公主板着脸喝问:“跟你有关系吗?”
  “在下只是随口问问……杨道长,听说你也是读书人,还要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不知对于吟诗作赋可感兴趣?不如我们别打扰公主,一起到旁诗词唱酬如何?”
  杨洄发现咸宜公主生气了,知道自己留下徒惹厌恶,但他不想让别的男子过多接近公主,便想把杨云支走。
  杨云笑了笑,道:“在下对于诗词歌赋不太通晓,不敢班门弄斧,若打搅到几位的雅兴就不好了。”
  “即便不通也可坐下来探讨一番,多听多看,对你做学问是有好处的。”杨洄说着,还要上前来拉人,却被咸宜公主带来的侍卫推攘阻拦。
  “公主,您这是……”
  杨洄不解地看向咸宜公主,这些个皇家侍卫正是在咸宜公主示意下上前赶人。
  咸宜公主脸色漆黑,恶狠狠地道:“你这人怎么一点眼力劲都没有?本公主有事跟杨道长商谈,你过来打扰也就罢了,还要让杨道长离开,是何居心?再不走的话,别怪本公主对你不客气。”
  杨洄落了个老大没趣,只能唉声叹气地带人离开,走得老远还频频回头看,显然是不甘心杨云跟咸宜公主独处。
  ……
  ……
  杨洄被驱离后,咸宜公主气鼓鼓道:“这人好生厌烦,就跟苍蝇一样总在身边围绕,嗡嗡嗡,嗡嗡嗡,怎么都赶不走。”
  杨云当然知道杨洄接近咸宜公主的目的,语气平和:“公主真不知他心意?”
  “咦,听你这话,好像什么都知道?”咸宜公主蹙眉看向杨云。
  杨云避开咸宜公主的目光,并未作答。
  “有些事你最好装聋作哑,跟你没关系,也别想充当说客。”咸宜公主对杨云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大概是觉得杨云有可能替杨洄说好话。
  在咸宜公主看来,一方面杨云跟杨洄一样,都出自弘农杨氏,有同宗之谊;另一方面,杨云是武惠妃为她找的幕僚,一定会向着武惠妃说话。
  武惠妃不止一次在她耳边说过她跟杨洄的婚事。
  咸宜公主把刚才践踏倒地的花苗逐一扶起来,脸上满是惋惜的神色,等做完活回过头看了眼一路帮她扶正花苗的杨云,脸上涌上一抹歉意,道:“我不是对你发脾气,实在是那厮太过烦人……对了,刚才你回他两句挺有气势的,你真不懂诗?你是汉州乡贡,不可能不擅诗赋吧?”
  这时代的科举,可是要考诗词赋的,开元、天宝年间进士科的三场考试,第一场就是考试诗赋,不合格者后两场免考。
  既然杨云自称要应举,就不可能完全不懂诗赋。
  “在下算半个读书人,对诗词歌赋只能说略懂,另一半身份就是道士,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杨云用略带自嘲的语气道。
  咸宜公主拍拍手上的尘土,走到花田边,饶有兴致地道:“世上之人,都尽量把自己的能耐往大了说,哪有像你这般贬低自己的?或许你真不懂诗吧。其实我也不喜欢吟诗作对,摇头晃脑,一看就很迂腐……还有张九龄,其实是个老顽固,每次宫廷饮宴时都倚老卖老……”
  以咸宜公主愤愤不平的语气,杨云大概猜到,以往咸宜公主和张九龄共同参加宫廷宴会时,没少吃“苦头”。
  张九龄作为文坛大佬,能创作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般千古名篇,宫廷宴会上各种应制诗创作起来必定也是游刃有余。
  咸宜公主作为皇帝宠爱的女儿,但母亲却是武惠妃,不为正统文官所喜,历史上张九龄为相时,曾当面拒绝武惠妃的拉拢,可见其抵制武惠妃派系的坚决态度,而咸宜公主本身是个没多少才学的小姑娘,宴会上被文坛大佬欺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主似乎对名满天下的张丞相并无多少好感。”杨云随口道。
  咸宜公主或许意识到自己抱怨太多,她跟杨云又不是很熟,这话容易传到外面,于是便想解释,谁知话刚出口又变了味。
  “应该说他没风度才对,觉得父皇不该独宠我这个女儿,还老说我母妃跟兄长的坏话,让父皇对母妃多加提防……这样一个喜欢调拨离间之人,哪里有做大事的胸怀?总想以老学究的口吻让我接受教导,真是不知所谓。”
  咸宜公主一提到张九龄,就满腹怨言。
  杨云迅速作出判断,咸宜公主对张九龄的刻板印象,应该是来自于武惠妃的引导,咸宜公主年岁不大,对于世间人情世故认知不够,很容易便被蛊惑。
  杨云心想:“张九龄名垂青史,身为开元名臣,以气节和能力著称,却无法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咸宜公主最后略带遗憾道:“可惜没法让他出丑,挫一挫他的锐气,别让他总是摆出一副谁欠他钱的表情。”
  杨云笑着问道:“公主认为,如何方式才能让张丞相出丑?”
  “这有些难办……”
  咸宜公主支着头思索,好一会儿都没找到答案,最后用好奇的目光望向杨云,“你现在是我的幕僚,不该由你来出谋划策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