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453

  ……
  ……
  李瑁和咸宜公主在醉仙楼用餐。
  无论酒水,还是菜肴,都是店里最好的,李瑁和咸宜公主都是衔着金钥匙出生,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但依然对这里的酒菜赞不绝口。
  “东都也算独此一家。”
  咸宜公主作为金枝玉叶,在外就餐保持极好的仪态,吃过后,让女官递了锦帕进来,掩面擦拭,满脸含笑地往杨云身上瞄。
  李瑁放下筷子,想跟杨玉环搭讪,话未出口,就被咸宜公主打断。
  “时候不早,兄长出来大半天,该回去了。”咸宜公主道。
  “这才几时……”
  李瑁根本不想走。
  咸宜公主叹息:“兄长要行大事,可不能为儿女私情牵绊……杨小姐出来的时间也很长,难道人家不要回去跟家人复命吗?”
  李瑁用委屈的目光望向杨玉环。
  杨玉环则用委婉的口吻道:“小女子是不能在外多逗留,毕竟家人会担心。寿王殿下也该早些回去做正事。”
  一对年轻男女正是情浓时,虽说杨玉环也不想分开,但她清楚规矩,一个大家闺秀要克己守礼,世家千金接受的教导中,最重要的便是懂规矩,知情识趣,不能以儿女私情阻碍男人做正事。
  “你看,连杨小姐都如此说……十八哥还是赶紧回去吧,若父皇派人来问你工程和道家大会进展,知你不在,父皇该多生气?母妃那边你如何交待?”
  咸宜公主说话间,已然起身。
  李瑁又只能当“怨妇”,老老实实跟妹妹起身出了雅间,他这个做兄长的居然只是妹妹的跟屁虫。
  下楼时咸宜公主随手掏出个荷包丢在柜台上,道:“想来这些金子应多于吃饭和买酒所需,杨道长开门做生意,我们不能吃白食,杨道长只管收下……把五坛酒搬上车,走了。”
  ……
  ……
  目送咸宜公主和李瑁离开,杨玉环脸上满是不舍,幽幽叹了口气,跟杨云回到楼上。
  “姐姐今日跟寿王殿下相处,可还融洽?他没……做什么唐突姐姐的事情吧?”杨云问道。
  杨玉环摇摇头:“寿王乃守礼之人。”
  杨云问道:“那姐姐跟他的关系……可有进展?”
  杨玉环白了杨云一眼,眸带风情:“你跟咸宜公主的关系可有进展?看起来,公主殿下对你很欣赏……今天你跟她在外说了什么?”
  “姐姐莫要取笑,我……年岁还小,公主只当我是幕僚,怎会……有别的关系?若姐姐想转移话题,那就当我没问吧。”杨云摇头苦笑。
  杨云对咸宜公主敬而远之,因为他知道自己跟咸宜公主是不可能的,目前的关系相对微妙。
  “寿王嘛……他今天提了一句,说想纳我为妃……”
  杨玉环手扶着额头,略带遐思。
  杨云着急地道:“他这是在试探姐姐的心意啊……姐姐怎么回他的?”
  杨玉环摇摇头:“我说,男女婚配,不由女儿家做主,他也不该跟我提,嘻嘻。”
  说到最后,杨玉环笑了起来。
  总归知道李瑁对自己的心意,杨玉环有些得意,在她没表达好感的情况下,李瑁已主动示爱,她有种洋洋得意的自豪感。
  “那还是让他去问三叔吧,现在能决定姐姐婚事的,只有三叔这个家长。”杨云摊摊手,略显无奈道。
第二〇二章
黄门与侍中
  正月二十六,洛阳皇宫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王公贵胄和朝中大臣都受到邀请,预计与宴的显贵有一百多人。
  李瑁和咸宜公主也会参加此次宴会。
  当天下午,兄妹二人便进宫准备,拜过武惠妃后,李瑁又去见李隆基,随即跟众兄弟在鹿宫院碰头,等候出席晚上的宴会。
  咸宜公主作为洛阳宫常客,没有太过拘礼,根本就没想过去跟各位兄长和姐妹相处,而是留在内帷跟武惠妃闲聊家常。
  “……以往你都不喜欢出席这种宴会,你父皇那么多公主,就你说受够了这种场合,不想再参加,而其他人想得到个出席的机会却千难万难……此番你主动应宴,可是有什么目的?”
  武惠妃人脉广织,且老谋深算,发觉女儿不寻常便直接出言相问。
  咸宜公主笑道:“出席宫宴而已,有何稀奇?听说此番公孙大娘将献艺,不看看实在可惜了……另外,女儿很久没陪父皇一起饮酒了,这次特意准备了一些好酒,准备在宫宴上跟诸多王公大臣品尝……”
  武惠妃白了女儿一眼:“有人告诉我,你跟一些闲杂人等过从甚密,有损皇家的脸面。”
  咸宜公主脸色一变,当即不高兴地道:“定是杨洄在您面前嚼舌根。”
  “他只是有一说一。”
  武惠妃如此说便等于承认杨洄通风报信,悄悄打咸宜公主的小报告,坐实了卑劣的人品。
  咸宜公主面带不屑:“当日在万安观,他带了一群士子跑去说要吟诗作对,当着我的面,恣意踩踏花田,我见不惯对他冷言冷语几句,他定是心有不甘,跑到母妃这里来搬弄是非……这人一点气量都没有,做不成大事。”
  “我倒是觉得他很不错,他家里在两都势力广布,对你兄长的大业帮助很大。”武惠妃直言不讳。
  喜欢杨洄,并不是觉得杨洄有多正派,才学又有多好,而是因为杨洄家族势力大,对她和李瑁掌权有帮助。
  越是这么说,咸宜公主逆反心理越强。
  凭什么我的婚姻要服务于你们的需求?
  “母妃,今天张丞相会到宫里来参加宴会吧?”咸宜公主不想跟武惠妃探讨有关杨洄的事情,有意岔开话题。
  武惠妃凝视女儿,疑惑地问道:“总觉得你今日不比寻常,作何要问那张老匹夫的事?他对你兄长一向挑剔得紧,对你也从无好脸色。”
  咸宜公主笑道:“以往宫宴上,他总是仗势才学,以诗赋隐喻,消遣了人还让人叫他的好……今天我也作了一首诗,想要好好调侃他一下,母妃到时候可要替我在父皇跟前说几句好话,这样我才能够出来作诗。”
  “胡闹。”
  武惠妃可不觉得自己女儿有本事能让满腹经纶的张九龄出丑。
  要知道张九龄自小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时人称为神童。成年后文名更盛,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谓唱绝千古。
  这样的诗坛大佬,女儿居然说要凭借作诗打对方的脸,武惠妃如论如何是不信的。
  就在这时,门口有女官进来通禀事情。
  武惠妃看了看咸宜公主,招招手,示意女官近前。
  女官附耳对武惠妃低语两句,咸宜公主耳朵很尖,听了个大概,脸上却不动声色。
  女官走后,武惠妃起身道:“我还有事,让宫人带你去用膳……晚上的宫宴你要注意谈吐和举止,循规蹈矩,切不可做那出格之事。”
  “母妃,是黄门侍郎李林甫来了吗?他找您作何?您作为后宫之主,不该跟外臣相见啊。”咸宜公主起身着急地劝谏。
  武惠妃没好气地喝斥:“年岁不大,闲心倒不小,李夕郎有德有才,你父皇对他称赞有加,正好可以吸纳他作为帮手……只要对我们有利,见见何妨?”
  她不对女儿过多解释,带着宫人径直离开。
  ……
  ……
  武惠妃在陶光园接见李林甫。
  李林甫趁着入宫参加宴会时,前来对武惠妃助他出任黄门侍郎一事表示感谢。
  黄门侍郎官从四品上,级别不高,却是门下省的副官。
  门下省乃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之一,长官称之为侍中,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开元元年,门下省曾改称黄门省,侍中改称黄门监,开元五年恢复旧称。
  李林甫作为未来十几年权倾朝野的宰相,也是开元到天宝转折的重要人物,年已五十,刚刚发迹,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过见武惠妃时他却恭谨异常,隔得老远地便下跪叩拜,随后武惠妃坐在亭子里,李林甫则弓着腰在亭外叙话。
  “臣感念惠妃娘娘恩德,特地从家乡让人捎来些土特产,已送至府上,另外再赠宅院、仆婢和车驾于娘娘。”
  李林甫把自己的来意说明。
  我就是来送礼的,礼物已送到你们武家去了。
  却说开元二十一年,宰相门下省侍中裴光庭病逝,裴光庭的妻子乃是武三思的女儿,这个武氏不怎么守妇道,跟李林甫有私情,大太监高力士出身武三思府中,武氏跟高力士有主仆情义。
  裴光庭死后,武氏在高力士前去探望时,跟高力士提出让自己的老相好李林甫接替裴光庭为宰相,高力士却不敢随便应承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