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371

  难道常参官还能请假?裴英娘扬声唤冯德的名字,隔着重重帘子吩咐他,让他去前朝看看。
  半刻钟后冯德去而复返,回禀说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几位长官果然没来,天天落雨,长安的主干道是土路,道路泥泞,很多官员只能待在家中办公。阁老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雨天没法出行。
  裴英娘依偎在李旦怀里,正和他闲话家常,闻言眼珠一转,抓起他的手,捏成拳头,道:“不行,得修路!”
  繁华盛世,万国来朝,堂堂大唐都城,竟然还是土路,刮风落雨就没法出行,这怎么能行?
  李旦嘴角微微一挑,眉眼微弯,低笑几声,和她额头相贴。
  半晌后,听到檀木嵌云母屏风后头传出冯德的咳嗽声,早已等候多时的宫婢捧着热水巾帕等物鱼贯而入。
  裴英娘挽起袖子,皓腕上一串细如虾须的嵌宝镯子叮叮响。她洗了手,亲自服侍李旦梳洗,给他挑了一件赭色圆领缺胯袍换上,然后把他按在镜台前,帮他梳头发。
  平时都是她抬头仰望他,现在得换成他抬头看她,她觉得很好玩,下巴往他肩膀上一点,俯身趴在他身上,对着海兽葡萄纹铜镜笑。
  李旦低头整理袖口,眼帘半抬,瞥见镜子里满面笑容的她,也跟着笑了。
  她笑起来明媚一如云兴霞蔚,鬓发乌浓丰泽,双眸漆黑发亮,韶秀清丽,仔细看,眉眼间又似比以前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娇媚。
  他握住她执梳篦的手,逐根吻她柔嫩如笋的指尖,只要她一直这么高高兴兴的,再大的难题也不算什么。
  发髻梳好了。
  裴英娘拉李旦起来,为他系上玉带,他双手一拢,抱着她低语,“要修路的话……就先别去江南道了。”
  光是路上来回,起码要几个月的辰光……李旦拒绝想象几个月见不到她的情景。
  裴英娘并不急着去江南道,洛阳周围的州县她早逛遍了,京畿附近的山川风景她也见识过,夏宫、冬宫景致好,气候好,不比远方的江南东道差,说要出去游玩,只是那天看到窗外的桃花开得好,顺口提起来而已。
  一想到要坐几个月的船,再好的风景,还不如花团锦簇的曲江池畔。
  她拧好玉带扣,含笑问:“阿兄,你是不是舍不得我走?”
  李旦松开她,手指抬起她的下巴,坦然承认:“嗯,江南道太远了。”
  句尾的语调压得很低,有种委屈的感觉。
  裴英娘叹口气,算了,拿他没办法,“等天晴了,我们去乐游原骑马,好不好?”
  这就是不走的意思了,她向来体贴,舍不得让他为难。
  李旦扬眉,唇边浮起几丝笑,“好。”
  水晶帘外一阵哄笑,乳娘领着皇太子鸿奴和星河公主来向父母问安。
  乍暖还寒时候,宫婢怕小公主着凉,襁褓从头裹到脚,包得厚厚的。
  裴英娘差点抱不稳她,小孩子长得快,刚出生时只有小小一团,一眨眼就能使劲蹬腿表达不满了。
  李旦接过二娘,今天他运气好,女儿不仅没有嫌弃他,还主动捏他的手指,这是把他当成好玩的玩具了。
  鸿奴裹一身杏红春衫,胸前挂璎珞,眉心点朱砂,眉眼清秀,像模像样给李旦和裴英娘施礼,直把李旦送到殿门外,还站在廊柱旁不走。
  裴英娘抱着二娘,看他站在廊前凝望李旦的背影,仿佛十分不舍,安慰他道:“鸿奴,阿耶下朝就能回来,外边湿气重,进来吧,阿娘叫人煮甜杏酪给你吃。”
  鸿奴扭过脸来,一步一步慢慢走回房,坐在食案前,等着吃杏酪,好像根本没有什么依依不舍的眷恋。
  难道他刚才那副可怜样儿是故意做给李旦看的?
  他这么小,教他学问的老师个个都是头发花白的老者,儒雅稳重,断不会教他这些,他到底从哪儿学来的小心机?
  “鸿奴,你每天目送阿耶上朝……”裴英娘尽量用说笑的语气问鸿奴,“你是不是舍不得阿耶,还是谁教你这么做的?”
  鸿奴眨眨眼睛,慢条斯理道:“我跟阿娘学的。阿耶每天去上朝,阿娘送阿耶出去,等阿耶回来,阿娘在宫门外等着,落雨了也等,我和阿娘一起等!”
  原来罪魁祸首真的是自己?
  裴英娘哭笑不得,让乳娘抱走二娘,蹲下身和鸿奴平视,摸摸他的小脑袋。
  他没有刻意讨好李旦,这让她松了口气,他们是父子,父子之间不需要使小心机,至少现在不需要。她不管鸿奴学业上的事,就是为了让李旦和他多亲近,相处的辰光多了,有利于他们互相理解。
  有她在一日,她不会让他们父子之间起隔阂。
  出了星霜阁,冯德和桐奴支起罗伞,千牛卫等在廊檐下,簇拥着李旦去外朝。
  雨滴打在芭蕉丛肥厚的叶片上,哗哗响。
  他低声问冯德:“什么时候天晴?”
  冯德心领神会,笑眯眯道:“回禀陛下,奴问过了,再过两日必能放晴。奴这就去太仆寺为皇后殿下挑选几匹健马,保管殿下喜欢。”
  他平时和李旦说话不敢这么随便,但说到和皇后有关的事,可以适当俏皮一下。
  果然,李旦点点头,看神态是很满意的。
  待李旦走进接见朝臣的内殿,桐奴对着冯德竖起拇指哥。
  冯德嘴角翘起,下巴昂的高高的。
  皇后嫁给主上时,他头一个向皇后表忠心,主上调他去皇后身边当差,那时很多人背地里笑话他以后一定会跌跟头,他不屑一顾。现在主上即位,他伺候皇后几年,很得皇后的信任,平日专为主上和皇后传话,俨然成了外朝内宫的第一人,风光无限,笑话他的人见了他,都得堆起笑脸巴结他。
  他得意地一甩拂尘,抬脚往太仆寺的方向走去,“小子,以后呐,跟着咱家好好学!”
  ※
  几位宰相姗姗来迟,告罪毕,各自入坐。
  雨一直没停,最后进殿的王浮身上湿漉漉的,接过左右侍立的内侍递来的锦帕擦脸。
  今天不是大朝,规矩宽松,在座的大臣们跪坐在簟席上,和身边的人小声讨论事情。
  李旦正襟危坐,书案上一摞摞奏疏堆得高高的。
  官复原职的裴宰相头一个开口启奏,说的是契丹和奚人的事。此前裴英娘派秦岩暗中安插人手打探奚人的造车术,那几人深入奚人部落,不负众望套出奚人造车术的奥秘,眼下已秘密赶回长安。
  李旦面无表情道:“绘制图纸,命将作监造车。”
  裴宰相应喏。
  张宰相正要禀告事情,李旦又道:“造出木车后,送回奚人处。”
  大臣们面面相觑。
  这……套取机密的事吧,不怎么厚道,咱们偷偷坑奚人一把,应该躲起来闷声发大财,为什么要把木车送回去显摆?
  难道陛下被气糊涂了,想故意奚落奚人?
  契丹和奚人残忍狡诈,虐杀百姓,将整个营州屠戮一空,确实可恨,但咱们也不能不顾风度……
  大臣们还在愣神,李旦没给他们反驳的机会,示意张宰相可以开口了。
  一桩接一桩事情料理下来,大臣们慢慢摸清李旦的脾气。
  他的态度很明确,能够解决的,立刻去办,拿不定主意的,暂且推后,等几位宰相商议了再做定夺。大臣们用不着花心思附和奉承他,先把手头的正事解决了,再插科打诨不迟。
  圣上很务实。
  想清楚这一点,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欢喜的,自然是胸怀壮志,等着施展一腔抱负的能臣。
  忧愁的则是心里有鬼的世家子弟,在治国方面,圣上虚心纳谏,重视人才,但并不会被朝臣们牵着鼻子走,尤其涉及到皇权之事,他乾纲独断,不容臣下忤逆,世家们想重拾以往的风光,只怕是难了。
  从高宗到女皇再到圣上,寒门学士的崛起已成定势,无法逆转。
  几位老臣暗暗嘀咕,看来得叮嘱家中儿郎刻苦读书,以后科举入仕才是正道呀!
  不觉到了用午膳的时候。
  天子赐食,膳房为宰相们预备了丰盛的汤羹菜肴,几位宰相推让一番,入席就坐。
  其他官阶低的大臣没有资格和宰相们同案吃饭,他们的饭菜也简单一些,基本上是四菜一汤,偶尔多两道时鲜菜品。
  大臣们吃饭的时候,裴英娘正在大殿接见内外命妇,累得腰酸背痛。
  一屋子珠翠环绕,珠光宝气,阁老夫人,亲王妃,大长公主,长公主,她们各自的女儿、孙女儿、外孙女儿……连角落里也坐满人。
  好在李令月喜欢热闹,时不时发话活跃气氛,才不至于让裴英娘太无聊。
  她低头轻抚指尖,刚搽了凤仙花汁,指甲颜色浅淡,得多染几回。
  一个阁老夫人眼尖,立马夸她的指甲染得好,其他人跟着附和。
  说来说去,无非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皇后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但嘴巴很紧,坚决不漏口风,只问家事。
  命妇们绞尽脑汁,勾心斗角,筹谋的无非是各自儿女的姻亲或者丈夫前程的事,知道她们的目的,不难拿捏。
  好容易敷衍完,一众命妇告退,裴英娘留下王洵的妻子崔氏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