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984

  皇帝躺在床榻之上,薛平与田令孜坐在床榻之前,都是阴沉着脸不言语。
  “陛下,必须要所有反击啊!”好半晌,薛平才开口道:“李泽隔离陛下与朝政的心事,昭然若揭啊。”
  “就算他呆在武邑,你觉得现在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李俨脸上闪过一丝潮红,“政治是用实力来说话的,实力不济,就只能委曲求全。此时反击,只会适得其反。再说了,李泽有一句话说得还是很正确的,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我必须要把身体养好,才有精力来处理这些纷杂的事情,才能与我们的太傅好好地较量啊!恪儿太小,你们在他面前,天生就矮了一头,如何能是他的对手?”
  “只要陛下康健,一切便会好转!”薛平咬牙道:“但陛下静养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做些什么,武威诸地一时难以动遥,但北地还有边镇,接下来,臣想要出去走一走。不管是丰都,还是朔方,只要他们能明确地表明态度,我们就有了有力的外援。这些边镇的兵力,战斗力可也不比他武威差。”
  李俨微微点了点头:“辛苦薛卿了。太傅要进行政改,此时你却要出去,那你准备找他讨要一个什么要的职位?”
  “要害的部门,他是绝不肯给我的,我也想好了,便要一个礼部尚书的位子吧,现在礼部没啥事可做,正好往外跑去充当使节,联络四方。”薛平道。
  “那田卿准备谋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李俨问道。
  “臣跟薛侍郎已经商量好了,臣便要一个太堂寺卿的位置吧,想来这个位置他还是舍得的,其实臣也不是想真管什么事儿,而是要借着这个职位,更方便地出现在陛下的左右,常伴陛下。”
  “你们这是在担心朕的安全吗?这倒不用多虑,现在的李泽,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如果他真想这么做,也不至于费尽千辛万苦一路把朕送到镇州来了。朕这面大旗,还是很有用的。”李俨道。
  “谋害陛下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做。但是让陛下一直这样病下去难以荃愈,他真不敢做吗?这一路之上,我一直不让李泽属下的那个燕九为陛下诊病,就是这个原因,而到了镇州,他又推荐金源,我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在的时候,有田侍中守着,也是这个意思。陛下随身的太医,医术并不在这些人之下,由他替陛下诊病便可了。”
  “薛卿思虑周全,那就这样吧。”李俨点了点头:“前两天薛卿所说的卫州那些人的事,这几天朕也一直在思虑着,我准备下一道中旨,将薛卿所说的那几个人特赦回来,你们认为如何?”
  “陛下是想试探一下太傅?”
  “不算是试探,这是反击。”李俨道:“既然是特赦诏命,意思便是同意他在卫州对这些人审查,但这些人由朕特赦,便是由朕作保了。想来李泽,肯定会让这几个人回来的。他既然要在武邑另立一个小朝廷,那么这些人,便是他给朕的回报。想来他看到这份中旨,也就明白了朕的意思。”
  薛平喜道:“陛下英明,如此一来,我们便又多了几个可用的人手。”
  “听怕他们即便到了这边,也不会谋到美差。”
  “人先来了就行,陛下亲自作保的人,李泽总不好过于怠慢吧,先能有一个职位,才能发挥作用。好的差事,要害的位置,是可以靠自己的能耐奋斗来的,也可以是通过斗争争取来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新的政治中心
  与镇州现在差不多是一个乱糟糟的大工地相比,武邑就显得有序多了。历经扩建的武邑,在大量的人口涌入之后,现在已经是一个不下于镇州的大城市了,原有的县城,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普通百姓居住了。除开官府的各类衙门之外,能在内城居住的,基本上都是武威下属的高级官员。
  现在的武邑,已经分成了内城,外城和城廓三个部分。
  内城不用说,能住进去本身就是身份向权力的象征。而外城,居住的则更多的是中低级官员以及各色为官府工作的人,再就是一批富裕阶层。武威的兴起,打垮了一批原有的特权阶层,但也造就了新的一批富豪。与过去相比,这些新晋富豪,已经没有了大地主阶层了。武威的政策,就是毫不留情地收拾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层,丈量土地,清理丁口,在这样的锋利的刀口一遍一遍的再三砍削过后,大地主阶层在武威的核心区域之内已经荡然无存。这些新兴的富裕阶层,多半都与经商有关。
  想一想,连沧州刺史候震这样的大家族拥有的土地也不过五千亩而已,其它的就不更用说了。五千亩,是武威订下的一条红线,超过了这个数字,就立刻要进入官府的打击对象了。
  武威的供销合作社垄断了所有的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但却并不禁止在其它领域内的商业发展,一大批头脑灵活的人,在这个激荡的社全之中抓住了机会,紧紧地靠着武威官府,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而在城廓,则是居住着大量的原武邑普通百姓,他们其实并不穷,甚至比起住在外城的一些普通的官吏还要富裕,因为他们在城市扩建的过程之中获得了大量的搬迁费用,有的,干脆卖掉了自己在城内的房屋,然后以较小的成本在城廓买一块土地,建起房屋,剩余的部分,足够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像现在正在梁晗麾下任军官的小虫一家,便是这样典型的例子。不得不说,这一家子是属于鸿运当头的那一拨人。
  第一次扩建的时候,小虫的父母搬到了外城,弄到了一笔钱。然后外城人满为患,寸土寸金的时候,他们又将外城的房子卖了,跑到当时还比较荒僻的大青山买了一大块地,建起了房子,当起了自给自足的农夫。
  岂料后来大青山下,因为真定郡长期定居在哪里,又引得了不少的权贵富豪纷纷在哪里建庄子,这一家子便又卖掉了大部分当初置下的土地,只给自己留下了一幢房子,再一次大赚了一笔,哪今小虫一家,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富裕之家。他们家在外城,买下了十几家店铺,如今就是靠着出租这些店铺,便过上了人人称羡的生活。再加上他们的儿子现在已经是八品宣节校尉,眼看着前途一片光明,他们家可算是属于那种典型的眼睛一眨老母鸡鸭,呼啦啦就攀上了枝头变成了凤凰了。
  其实在武威治下,像小虫一家这样的并不在少数,也正是这一批人,成为了李泽最为忠实的臣民。
  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当初小虫随着李德在德州作战,抢劫所得,战功所得都舍不得花用一文而要寄回家去,家里也小心翼翼的存起来准备给小虫将业娶媳妇好传宗接代,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现在他家可是香饽饽,不知有多少家里有女儿的,盼望着嫁进他的家门呢。
  而在内城之中,以过去的节镇帅府为中心,新扩建的一个个衙门已经立了起来,恰好将帅府紧紧地抱围了起来。
  心照不宣,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建筑即将成为将来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以及其它一些重要的机关。
  除开官僚机构,三个偌大的军营成三角形布署在内城。
  这三个军营之中驻扎的都是李泽的亲卫义从。数次扩建之后,李泽的亲卫义从已经最初的一千人,到了现在的五千人。他们不仅负责着内城的安全,还负责着护卫这些重要的官署安全,以及重要的官员府邸的安全。
  这支亲卫义从的统领由李敢担任。原本的闵柔,李泌已经去职。
  闵柔必然会在接下来的军改之中,在十二卫大将军之中获得其中的一个,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而李泌则接任了镇州驻军统领一职,则让更多人看清了李泽控制皇帝的心意。
  李泌一直便是李泽的贴身护卫统领,又是李泽心腹曹信的儿媳妇,由她来负责镇州的安全护卫,保护皇帝的安全,只要眼睛不瞎,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什么。
  薛平对此无可奈何。
  秦诏不可能自降身份去谋取这个位置,而有资格竞争一下的厉海,则是当面拒绝了薛平的邀请,理由则是要跟随卫州刺史裴矩去为福王李忻报仇,这个借口无懈可击,可直到今年为止,厉海仍然呆在武邑没有挪窝儿,只能说明厉海已在投奔了李泽,而李泽对他另有任用。而薛平麾下另一员地位较高的将领程绪,在资历之上却又无法与李泌竞争,唯一可能的,便是去想一想李泌副手的这个位置罢了。
  踏进武邑内城,看到内城的建筑布局以及那分明便是刚刚兴建完成不久的建筑物,薛平恨得暗自咬牙,在镇州,你没钱,到了武邑,你的钱便多得用不完了。这些新建起来的房屋,一个个高大巍峨,坚固异常。
  武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修建外城的城墙,但这些居于内城的房屋,却犹如一个个巨大的堡垒,真有什么事儿,即便敌人打进了内城,想要攻下这些特殊布局的建筑群,只怕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
  走进节镇帅府,肃然的气氛便扑面而来。围墙修建得如同城墙一般宽阔,上面全副武装的士兵肃然而立,四角的用巨大的石块修建起来的望楼之上,一台台弩机从垛墙之后露出森然的狰狞面容。两排士兵从大门处,一直延伸到大堂门口。
  李泽正站在大堂门口,笑吟吟地看着一大群文武官员们鱼贯而入。
  踏进大堂,先前踩在脚下厚实的青石板,已经变成了厚厚的地毯,软乎乎的如同踩在棉花之中,即便是这些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此时也不由得咋舌,这样一块将整个大堂铺满的地毯,只怕价值就超过了不少中等人家全部的财富了。
  看着薛平眼有异色地盯着地毯,李泽哈哈笑道:“薛侍郎,这地毯还不错吧?”
  “当然不错。如果我所知不错的话,这种地毯,我们大唐还生产不出来吧?这应当是远渡重洋而来的波斯货,光这一块,便价值万金啊!”薛泽语气之中带着讽刺道。
  李泽不以为忤,反而笑道:“薛侍郎,你这可料错了。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这地毯,可是地地道道的德州产,我们自己人弄出来的。纯正的羊毛地毯,怎么样薛侍郎,这手工,这染色,这图案,都还看得入眼吧?”
  “德州自己做出来的?”薛平脸有异色。
  “当然。我敢说,波斯人也做不出这种纯羊毛的地毯呢!咱们这屋里头的,可都是有钱人,大家都照顾照顾处们自己的生意,一人买上几条回去铺在家里,高端大气上档次,哈哈哈!不过现在这玩意儿,还是有价无市的,需要订制。不过你们毕竟不一样嘛,可以优先排在前头,想要什么颜色,图案,都可以自己作主。等到了明年,就可以大量量产了,不过到时候,也就没了这些特色啦!”李泽兴高彩烈地道:“光这一项,今年我们便会向口外多采购羊毛十几万斤,羊毛价格上涨,口外的那些胡人们,又要多养羊啦!”
  屋里的人都是笑了起来,即便是薛平,此刻也是忍俊不禁。这是武威的一项羁索之策,从经济之上入手,将那些原本四处游荡,桀骜不驯的野胡,杂胡们用经济牢牢地拴在一个地方。因为现在的武威治下的这些地方,是不允许他们四处转场放牧的,要大量养殖牲畜,便只能彩用圈养一法,武威为此还派了不少的这方面的行家下去,教这些胡人们种庄稼,也教他们种草,当他们的收入越高的时候,也就越被拴在这个地方无法流动了,等到再过上一些年,这些人自然而然地也就像内地人一样,成为了定居户,这对于整个官府的统治,可是大大有利的。不像过去,像清点一下人口都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家都坐吧!”亲自将众人迎进屋来的李泽,率先坐在了大堂当中正中央的位置。与过去薛平他们会议不同的是,大堂之内摆上了一圈的长桌子,桌子上铺着淡蓝色的绵布,别小看这些有颜色的布匹,现在也是武威赚钱的一大法宝。白布,现在是最为廉价的东西了,商家想要赚更多的钱,便必须要将这些白布染色,但染上色又能经久不掉色,不毁色的技术,却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掌握的。据薛平所知,这项技术,现在便只有李泽手下的一个机构拥有,那些商家们光为了这项技术,每年都得向这个机构支付数目庞大的金钱。
第四百八十九章:第一次全员大会
  大家依次走到长桌后方,哪里摆放着一把把的圈椅。所有人都不会搞错位置,这不仅关乎着所有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更因为此时的长桌之上,压根儿就摆放着一个个显眼的牌子,而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每个人的名字。
  李泽总是能搞出一些出人意料之外的东西。
  就像这些高脚桌椅一般。大唐末期,高脚桌凳虽然已经在开始使用了,但并未普及,像在长安,即便是政事堂这样严肃的场合,也都是矮几垫子,有需要时便跪坐,大多数时候为了舒服,却都是盘坐或者跌坐。
  但在武威,因为李泽的个人喜好,矮几垫子已经几乎被淘汰掉了,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高脚桌椅,这几年下来,这种家具的样式更是推陈出新,各种式式层出不穷,摧生了又一个新型的产业诞生。
  当然,即便是薛平现在也喜欢上了这种椅子,因为坐着,的确要更舒服一些,更何况现在这屋里的椅子上,更是装上了一层软垫子,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坐着会议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福音。
  李泽当仁不让地处于正中间的位置,而在他的左首,牌子上面写着的名字是章回,右首边上是曹信,这是毫无争议的两个人选,再往下,则是薛平,田令孜,李安民,尤勇,在这六个人的后头,才是韩琦,高雷,张嘉,一个是河东节镇,一个是河中节镇,另一个,则是如今的朔州观察使。
  在两位节镇的边上,依次摆着杨开,王思礼,袁周,候震,裴矩等人的牌子。
  薛平有些气闷,放眼望去,在场的有实力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武威一系,他们这边,也就一个韩琦,一个秦诏了,河中节镇高雷,早就被李泽吓得不轻,现在他不彻底倒向李泽,来一个保持中立,他就算是阿弥托佛儿了。
  诸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有的闭目不语,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目光炯炯扫视着众人。伴随着轻轻的一声云板敲响,门外立刻便袅袅婷婷地一溜走进来十余个端着托盘的女使,从大门处条桌的开口处走了进来,依次将托盘之中的茶杯放在了诸人的面前,然后又轻盈地退了出去。
  “大家瞧瞧这瓷器如何?”上首的李泽摩挲着面前的瓷本,有些得意地道:“在蔚州那边,发现了高岭土,经过小半年的试烧,这是第一批成品,我们已经派人去江西那边去挖大师傅了,到了明年,说不得我们又多了一个行业。等到蔚州的陶瓷行业成了气候,便可以大量处外贩卖了,哈哈哈。”
  河中节度使高雷笑着道:“我听闻太傅有意重新开辟往西的商道,重铸丝绸之路,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高帅消息灵通。”李泽笑道:“确有其事。开辟商道,赚取钱财是一,更重要的,是我想把昔日安西都护府重新建立起来,据可靠消息,在那边,至今仍有我大唐不少的忠心臣民在苦苦支撑啊,只不过没有外部助力,他们绝大部分已经沦落为匪了。”
  “安西那边小国林立,势力综错复杂,此时,只怕不宜新启战端吧?”韩琦冷冷地道。
  “区区番夷小邦,还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吗?”李泽不以为然地道:“派去一支偏师,以护卫商队的名义出现就可以了,大唐在安西赫赫数百年的威名,至今未坠,相信只要大唐的旗帜出现在哪里,就足以震慑很多小势力了。联络哪里的故旧臣民,拉拢小股势力,纵横捭阖,就足够了。韩帅,不是所有争端都需要用战争去解决的。”
  “那派出去的人,就必须是相当有能力的了。”袁周道。
  李泽哈哈一笑:“袁刺史说得不错,派去的人要文武相济才好,武力方面我已经有了好的人选,文的方面,袁谭如何?袁刺史可否舍得?”
  袁周笑道:“能让太傅看得入眼那是他的福气呢,我岂敢舍不得。”
  “此去绝非一帆丰顺,前途荆棘密布,甚至会有血雨腥风,说不得便有性命之忧,这一切,袁刺史不得不虑。”曹信提醒道:“袁周是你大哥这一脉中的嫡子,独苗呢。”
  “袁谭三十出头了,儿子都生了好几个了,再不出来做一番事业,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男子汉嘛,功名自当去血火之中获取,难得太傅看重,岂有不奋勇前进的道理?别人想有这样的机会,还得不到呢!太傅,回头我就让他为此开始做准备。”袁周奋然道。
  “好,那过段时间,你让他来武邑,我与他好好地谈一谈。”李泽笑道。
  两人一问一答之间的透露出来的意思,岂是简单地开辟丝绸之路的事情?要想重启这条商道,首要的便是要收复这条道路之上割据的节镇,然后还要对付原安西都护府范围之内的林立的小国,那里的形势,已经不能用综错复杂来形容,而是可以用乱成一团来表述了。而这里头,势力最大的莫过于土蕃人了。
  如果真让李泽做成了此事,则李泽北地之王的名头,可就真的名实相副了。
  原本的大唐安西都护府控制地域上千万平方公里,治下小国数十上百个,真被他一一收复的话,那武威的实力之盛,必然让天下侧目。
  当然,想要做成这件事,也是困难重重,九死一生的。
  在座诸人,虽然都因为此事而心情振奋,但这必竟不是眼前的重头戏,正如李泽所说,也不过是派一支偏师出去尝试一番,成了,是大喜,不成,也损失不大。其实此次行动,更多的只怕是针对那几个边镇罢了。能将这几个边镇慑伏,回报便已经足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