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984

  “当然能!”张仲文信心十足:“辽地广阔,土地肥沃,资源也是极度丰富。就在今年,我们的匠人便又探查出了好几个大矿藏。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现在在经济之上受制于李泽的局面了。”
  “太好了!是铁矿吗?”张仲武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现在他最为痛苦的就是铁器的不足,士兵的兵器,盔甲,农民的农具,这些都需要铁。
  “不仅仅是铁矿,还有铜矿,银矿等。”张仲文笑吟吟地道:“这一段时间你一直在军中,我还没有来得及跟你说。时间,我们只需要时间,我有信心让辽地真正地崛起。我已经安排了一部人去做一些前期的工作了,等你这一仗打完了,我们就可以安排大规模地开采了。”
  说到这里,张仲文顿了一下,道:“当然,前提是你这一仗一定要打赢。如果输了,那一切休提。我们要做的,恐怕就是竭力抵御李泽的入侵,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人丁增加,开采矿藏这些事情了,只怕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我们一定会打赢的。”张仲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薛冲那个小儿,还没有放在我的眼中,王温舒也只不过是一个样子货,他冲锋陷阵大概是不错的,但想要统筹这样大规模的战事,他还差得远。”
  “你忘了韩琦。他被李泽派来了。恐怕就是冲着我们来的。”张仲文有些忧心:“这人与我们多有交手,不可小觑。”
  张仲武大笑起来:“韩琦是被闲置了的,安抚使?什么玩意儿?这样一个四六不靠的官职,你说是镇得住薛冲还是管得了王温舒?此人一直跟李泽不对付,李泽想要当皇帝,他却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李泽将他打发到这边来,恐怕也是免得放在眼前恶心自己吧?此人,不用操太多的心。”
  “这倒也是。”张仲文点头道:“看李泽的布置,此人打下长安之日,只怕就是他代唐自立之时了。不过这对于我们倒也是好事。李泽真如果走到了这一步,那他就还要继续向南方进军,与以向训为首的南方实力派再度交手,而蜀中的朱友珪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朱友珪本人并不是太出色,但他占据的蜀地,却是一个好地方啊。”
  听到张仲文如是说,张仲武却是有些惆怅。反唐大旗,是他张仲武第一个举起来的啊!那时候的他,才是真正的兵强马壮。但世事弄人,他第一个举起反旗,最终却是他人作了嫁衣裳。他被群起而攻之,最终被异军突起的李泽连续击败,不得不抛弃了经营了半辈子卢龙,一路逃到了辽地。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篡唐自立的,居然是朱温。一想到那个大胖子,居然借着这个机会过了一把皇帝瘾,张仲武就觉得格外的膈应。
  现在朱氏建立的大梁很快就要完蛋了,但第二个将要坐上皇位的仍然不是他,而是李泽。
  而自己这个先举起大旗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机会呢!
  等到这一次打败了李泽的军队,彻底奠定了张氏在东北的地位,自己也可以登基称帝了。虽然只是占有了辽地,但这片土地也足够广阔啊,只要经营得好,将来,不见得便没有再次逐鹿中原的机会。
  就算自己这一辈子碰到了李泽这个煞星,没有机会了。但他的后代,还可以继续与李泽的后代较量。
  “向训联络我出兵,恐怕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吧!”张仲武笑道:“看向训的布置与安排,他只怕也是另有心思的。对于他的女婿,并没有几分忠诚之心呢!”
  “唐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仲文失笑道:“这本来是题中应有之意。仲武,高句丽那边一向不太平,这一次我们大军出击,那里可都安排好了?”
  “李载道现在不太听话了,竟然私下里与檀道济有了联络,准备和议,我已经派了人去告诉承佑,换一个听话的皇帝。李载道不识时务,只好让他暴病而亡了。”张仲武冷冷地道。
  “如此也好。李载道一死的话,高句丽内部必然又会出现新一轮的争权夺利,一时之间,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我们亦可以从中选择一批新人上台。”张仲文点头道。“对了,这一次出击之前,我准备对辽地的一些政策作出一些调整。”
  “调整那一些?”张仲武问道。
  “第一个,是要给奴录们更多的向上的通道,让他们能转化成自由民。第二个,是准备降低自由民与本地豪强们的赋税,初步计划是先降一成。第三个嘛,是准备大力吸收一批豪强进入我们的队伍。”张仲文道。
  张仲武沉吟了片刻:“大哥是要在这一次大战来临之际,尽力维护辽地的稳定,这是不错的。但如果降低赋税的话,会不会影响到钱粮的征集?”
  “不会!”张仲文道:“从我们来到辽地的第一天,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有今天这一战,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在替你攒着钱粮,现在辽地的钱粮伫存,足够你打上这一仗。只要这一战获得了胜利,那么这一点赋税也算不得什么。”
  “行,政事的事情,大哥你作主就好了。”张仲武道:“此时此记,我们的确也该更加地笼络人心,让更多的人看到跟着我们,是有好日子过的。反正辽地辽阔得很,现在无主之地也多得的是,无外乎便是再分一些土地给那些人罢了。”
第八百八十九章:两难的部落
  萧惕远远的便看见自家的毡房外面,围了满满当当的一圈人,心中不由一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反手一掌拍在马股之上,加速奔了过来。骑在马上,看到自家老婆有些无奈地站在毡房门口正在说什么,而自家的两个孩子则一左一右地站在门的两侧,心中倒是放下了一大半心来。
  作为内附番部中的一个小部族,他的日子并不好过。整个部族,能拿得出手的战士,不超过三百人,整个部族,也只有不到两千人。作为一个曾经有过赫赫荣光的大部族,沦落到如今的这个地步,着实让人有些唏嘘。
  这是他率部归顺辽军的第五个年头了。
  原本他曾经拥有千余骑兵,上万族民的。在张仲武主力进入东北之地与本地豪强展开争斗的时候,他受雇于辽东大族参与了对张仲武的作战,那是一个现在让他无比后悔的决定。
  为了十万斤粮食,他带着上千儿郎走上了战场。
  整整一年的争斗,最终败下阵来的却是他们。到最后,他与那些辽东豪强一起,不得不向张仲武投降。
  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损失了一半的部族勇士。
  但这并不是倒霉的终结。站错了队,是会受到持续的惩罚的。因为在最初的作战之中,萧惕所部给辽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一直到现在,他都是被某些人怀恨的对象,时不时便要被穿上小鞋折磨一番。
  那些辽东大族在萎糜了一阵子之后,再一次站了起来,成为了张仲武的盟友,而张仲武也需要这些本地豪强来支持他的统治。本地豪强虽然打不过张仲武,但如果想把地方弄得一团稀乱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不是张仲武想要的结局。
  双方最终妥协,各取所需。
  但像萧惕这样的打手,可就惨了。
  虽然在归顺张仲武之后,他和他的部族也弄到了一个自由民的身份,但却是第三等人。虽然分给了他一块草场,但却是最为贫瘠的所在,部民们辛苦求生之余,还得负担沉重的赋税和劳役。
  他们的草场在辽王统治区域的边缘地区,在这些地方,王法,秩序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被辽军远远撵走的各类流匪,马贼,神出鬼没。而萧惕所部,还要负责大片区域的剿匪工作。数年下来,剩下的五百战士,又折损了近两百人。
  他们的日子过得有些惨。
  这几年来,除了放牧,一部分族人还学会了耕种,大家一年辛苦到头,也不过能勉强填饱肚子罢了。
  可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本来就紧张,但马上又要出征了。像他们这样的人,出征是要自备武器,自备粮草的。部族里又要拿出一部分粮食来,那就必然要挨饿了。
  今天自己出去这一趟,本来就是想要找本地的大族郑氏借一些粮草以渡过危机的,只可惜,如今的郑氏已经没有将他看在眼里了,话虽然说得极漂亮,但落到实处,粮食却是一粒也没有的。
  要是放在早些时候,自己还有上千骑兵的当口,郑氏敢对自己这么无礼吗?
  萧惕只能叹一声下山猛虎不如狗,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现在,郑氏是二等人,上一次去县里会议,又风闻郑氏因为这两年来缴纳赋税平定地方有功,马上要升为第一等人了。难怪眼睛更加的要长到额头上去了。
  粮食没有借到,但出征是不容更改的,也更不能让部族里的勇士们饿着肚子出征,不管怎么说,这最后一些勇士们就是部族的未来,要是没有了他们,只怕部落真的就要灰飞烟灭了。
  看到萧惕回来,一群族民便涌了上来,不等他们开口,萧惕便摆了摆手,道:“事情我都已经知道了,正在想办法解决,大家不要慌,先回去,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
  好话歹话说了一大通,好不容易将大家打发回去了,萧惕只觉得浑身疲惫,走进毡房,四仰八叉地往毡毯上一趟,瞪着大眼睛看着房顶出神。
  “没有借到粮食吗?”妻子乌古丽盘膝坐在他的身边,小声地问道。
  萧惕叹了一口气,挺身坐了起来,摇了摇头。“邓氏一毛不拔。”
  “这可怎么办呢?”乌古丽愁容满面,“实在不行,就把族里的牛羊卖掉一部分吧!”
  “这可不行!”萧惕连连摇头:“眼下牛羊都还没有贴膘,瘦骨嶙峋的卖不上价钱,二来,现在正是繁殖的时候,卖了牛羊,明年怎么办?”
  “邓氏如果不肯借,那咱们向他们买,总行吧?哪怕是他们喂牲口的粗粮呢,只要能填饱肚子,也是行的。”乌古丽叹息道。
  “我说了,他们开出的价钱太离谱了。而我们不多的积蓄,是要用来给战士们添置盔甲,弓箭,刀枪的。光买这些,我们的钱就不够了。这一次出去,可不是跟那些流匪交手,而是跟唐军打仗。那可是将辽王的主力部队一路从卢龙那些撵过来的,我看过塘报,唐军的装备太恐怖了。我必须要为勇士们准备最好的盔甲武器,争取到时候能多活着回来一些。”
  “能不去吗?”乌古丽两眼泪花闪烁。
  “哪里能不去呢?”萧惕无可奈何地道:“上一次去县里会议,上头的贵人说了,这一次如果立下了功劳,或许我们部族便能升上一等,你也知道,现在我们是第三等,要是升上了第二等,便能少交许多的赋税,很多杂役也不用承担了,这是关乎到部族未来的大事情。”
  “可这要拿部族勇士的性命去换的。”
  “能有什么办法?如果不奉征召,那我们整个部族都要逃亡,变成那些马贼了。”萧惕道:“这几年来,辽王的统治已经越来越稳固了,便是当了马贼,日子只怕会过得更苦,现在,总还能吃口饭吧!”
  说来说去,终究是处于一个两难的状况。
  两口子相对无语,好半晌,乌古丽才站了起来,“我去挤奶了。”
  看着乌古丽走出去,萧惕又是无声地叹了一口气,乌古丽也曾是高高在上的贵女啊,现在,却是什么活计都学会干了。
  自己真是没有用,眼看着自己的女人做着最卑贱的活计,眼看着部落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渊,却无法可施。
  真的就没有办法能改变眼下的困局了吗?萧惕搜肠刮肚,却是没有想到任何的办法。
  范同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萧惕的。
  “范兄弟,眼下,我可没有什么东西能卖给你啊!”将一碗马奶酒放到了范同的面前,萧惕摊了摊手道。
  眼前的这个家伙,来自威武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匪,可问题是,当一股山匪的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大到连辽王都无可奈何的时候,那就不能称其为匪了。萧惕也曾被征召与他们交过手,后来也曾向威武山里走私过东西,双方也算是不打不成交了。
  “这一次倒不是来收东西的。”范同笑咪咪地道:“听说萧族长遇到了难度?”
  “你倒是什么都知道。”萧惕叹了一口气,喝了一口马奶酒,“这一次我是真碰到坎儿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得去。与唐军交战,说实话,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那就不去呗!”范同道。
  “哪里是说不去便能不去的。端了别人的碗,就要受别人的管。真不去,跟你上山去匪啊!”萧惕道。
  范同大笑:“其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实话,看你部族里的人,日子过得比我们惨多了。”
  萧惕翻了一个白眼,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范同说得没有错。他曾经为了一批私盐,上过威虎山。
  范同笑咪咪地从怀里掏出一叠东西,推到了萧惕的面前:“这一次辽王大军出征,生怕我们威虎山出来捣乱,所以留下了一支军队来盯着我们。这支军队有三千人是辽军本部,其它的,都是征召像你们这样的部族兵。”
  范同推过来的是一叠厚厚的银标,是辽王自家的钱庄开的,在辽地,那信誉自然是硬梆梆的。
  “范兄弟这是什么意思?”
  “朋友有难,自当鼎力相助!”范同笑道:“虽然你们这儿已经定下了另一支部族兵去我们哪儿,但有钱能使鬼推磨,拿着这些钱,去活动一番,换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剩下的,你还可以买一些粮食应对危机。”
  “为什么要帮我?”萧惕没有拿钱,而是看着范同,警惕地问道。
  “我们自然希望在山下盯着我们的人,是我们的朋友。”范同笑咪咪地道。“免得到时候闹出一些什么不愉快来。”
  “不仅仅如此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