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451

  张亮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冲了上来,骑着高头大马亲自冲杀,带着最精锐的亲卫铁骑在高句丽溃兵之中纵横驰骋,没有人可以挡住,彪悍的性子发挥到了极致,整个人化身为魔,还是嗜血的恶魔,场面极其惨烈。
  仗大到了这个份儿上,其实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因为已经不用再打下去了,高句丽的十万大军损失惨重,遍地都是尸体,堆的一层又一层,有些地方还堆成了小山丘,血流成河,整个近海地区都变成了红色,士兵们毫无战斗的意愿,都疯了,只想着逃命,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偶尔有几支还在抵抗的高句丽兵马,也在苏宁指挥的定点射击之后,失去了主将,主将一死,军心混乱,被其他溃兵一带,自然跟着一起崩溃,最坚韧的一支部队也被薛仁贵亲自带人冲杀解决了,自发的抵抗全面结束,整个战场彻底成为了一边倒的情况,大唐的军队拼命斩杀射击狼狈奔逃的高句丽兵马,高句丽兵马则是疯狂的逃命,少数抵抗的,也纷纷被终结。
  大局已定,这只经验丰富的老猫,彻底败在了小老鼠的手上。
第八百零八章
姜以式之死(下)
  作为老猫,姜以式是比较不甘心的,没能保护好王上,使得高句丽的王被敌国军队掳掠而去,国家的尊严尽丧,国将不国,而自己带着最后的希望前来救援国王,最后的结局却是意想不到的惨败,这是人生的第一场惨败,也是人生的最后一场惨败,姜以式可以感觉到,从第一块石头坠地开始,他的死亡就不可逆转。
  当然是不可逆转的,姜以式的死是已经被写进剧本里面的,不可逆转的结局,即使他再怎么抵抗,再怎么不甘心,再怎么集合身边的卫队和溃兵进行殊死的搏斗,他还是无法挽回已经无法挽回的结局,无法救回已经被关押在海船之上正在运回途中的高建武,结局就是这样。
  大战基本结束了,高句丽人除了逃走的就是死了的,留在这里被堵住的基本上都死了,全面对抗结束,零星的抵抗也被骑兵队们化整为零慢慢扑灭,苏宁下令几名骑兵副将带着数千骑兵追击那些逃走的高句丽溃兵,剩下的兵马则慢慢的聚集在了最后的战场——姜以式殊死一搏的小山丘上。
  姜以式最后的几百兵马还在拼死战斗,把姜以式保护在最里面的小山丘顶,姜以式一个人半跪在地上,用大剑撑在地面上,强撑着不让自己倒下,他毕竟已经七十多岁了,不是一个非常适合近身肉搏的年岁了,方才的一阵拼杀已经消耗了他全部的力气,所剩无几的卫队把他保护着往小山丘上撤退的时候,他已经站不起来,只能靠着卫兵抬着他。
  如今仅剩的数百卫兵还在拼死抵抗,虽然四面被围,已经完全没有胜算和生还的几率,但是这些卫兵依然兵分四路顽强的保护着他们心中的支柱,高句丽的柱国大将姜以式,虽然如今这位柱国大将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战斗了,可他们依然奋斗不止,战斗不息。
  大唐慢慢清扫掉了全部的高句丽兵马,把最后的小山丘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距离开战已经四个小时过去了,苏宁已经看到了天边的夕阳,姜以式正如那如血残阳,避免不了最终的结局,虽然苏宁很尊敬这位战斗到最后还是不肯放弃的老将军,但是他今天既然已经被围,就绝对没有生还的机会。
  或许是为了保护最后的希望,卫兵们的战斗极其勇猛,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依然打着和大唐士兵同归于尽的想法,苏宁就看到了好几个高句丽兵临死前还紧紧抱着一个大唐士兵不撒手,用牙咬着大唐士兵的脖子,最后被一起用长枪刺死,还有的干脆直接用脑袋撞,直接装得头破血流倒地而亡,更有甚者硬生生把手中敌人的脑袋给拧了下来,最后被用弩箭射死。
  这是高句丽最后的顽强与抵抗了,苏宁这样想到,这些高句丽兵马用尽了最后的力量和勇气与绝对优势的大唐士兵们战斗,丝毫不在乎已经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丝毫不在意黑压压一片的大唐士兵们通红的眼睛,拿着手中的武器做最后的战斗,困兽犹斗。
  苏宁觉得,不管今天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也不会改变了,可是这些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们都是勇士,都是值得尊敬的,虽然不喜欢高句丽人,可是不能否认的是,高句丽人也有自己的英雄,面前的这些人就是,苏宁抬头看到了山丘顶上那最后的倔强身影,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方才沸腾的杀意也逐渐冷却了。
  没过多久,最后一个抵抗的卫兵被三只长矛刺穿了胸膛而死,临死前还紧紧的咬着一个大唐士兵的胳膊,最后硬生生扯下了一块肉,状若疯魔,当然也不忘最后大喊一声“将军”,如血残阳的照射下,山丘上最后的一人一马显得是那样的悲壮,最后的身影是那样的凄凉。
  姜以式站了起来,用长剑把自己的身体支撑住,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环顾了四周,看着已经全部战死的卫队和紧紧围困着自己的唐军士兵,他发出了极其响亮的狂笑声,响彻四周,整个战场顿时便安静下来了,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不想破坏这历史的一幕。
  苏宁看了看同样唏嘘不已的张士贵和张亮,微微一叹,纵马上前,高声道:“姜以式将军,久闻大名了,今日得见,将军果然不愧是高句丽大将。”
  姜以式看到了骑在马上的血人苏宁,凝视了一会儿,开口问道:“你便是苏宁吧?”
  苏宁点点头道:“正是在下!”
  姜以式询问道:“就是你带兵毁掉了我高句丽国王都,掳走了王上和王后?”
  苏宁点头:“没错!”
  姜以式好像略微有些感叹:“真是没想到,你居然如此的年轻,听手下说你很年轻的时候,还从未想过你是这样的年轻,看来老夫的确是老了,今日之败,实在是天意如此,老夫心服口服。”
  苏宁高声道:“姜老将军不愧是英雄,今日之败,老将军也说实属天意,并非人力可能为之,既如此,老将军为何不归顺我天朝,而要死战到底呢?!”
  姜以式顿时怒目圆瞪:“你何时见过跪地求饶的英雄!我这膝盖,跪天跪地跪父母跪君王,为何要跪敌人!还是我国家我族人之生死仇敌,你一路而来,烧杀抢掠不止,毁去房屋良田不计其数,春耕尽毁,没有粮食,冬季如何度日,我高句丽不知又要有多少族人丧命,我为何要归降!”
  苏宁冷声道:“高句丽有今日之败,实属自找,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若是你高句丽不背信弃义突袭我朝,我又何须千里迢迢统兵来此,冒着生命危险连番大战,打过第一仗,我便不想再有第二次,可是为保我国家百姓,我唯有一战,对你等之仁慈,就是对我国家百姓之残忍背叛,天下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姜以式冷着一张脸,怒道:“即使如此,百姓何辜,你一路而来焚毁其屋,毁去其田,没有粮食,他们如何过冬,难民成千上万,哪里有粮食给他们吃,他们还能活过去吗?又有多少幼儿女子,与你没有半点仇恨,却死于你手,你固然战功赫赫,却是个血手屠夫,年纪轻轻却如此残忍,你有何颜面存活于这世上!”
  苏宁大笑道:“只要对我国家百姓有利,我便是血屠五万里又有何妨?我辈男儿做事只需问心无愧便可,何来的大道理,战场上哪里容得下敌人的存活!唤作是你,你一样会这样做!他们若怨我恨我,尽管来便是了,那又何妨?我就是死了,那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一样不会心慈手软!”
  薛仁贵大喝一声:“将军威武!”
  三军齐喝:“将军威武!”
  张亮和张士贵看着苏宁不住的赞叹,当初的小孩子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儿,顶天立地的将军。
  姜以式冷哼一声道:“现在与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老夫已经是个要死之人,老夫只问你一件事情,你把王上抓回唐国,想要做什么?!”
  苏宁哈哈笑道:“做什么,我怎么知道做什么,不过,我可是记得,当初被我活捉的东突厥颉利可汗现在可是在长安深宫之中苦心钻研舞蹈技巧,正打算在我大唐皇帝寿辰上献舞一曲,正好,把高建武抓回国内,献给陛下,让他和颉利一起研习舞技,为我大唐皇帝陛下庆祝寿辰去!对了,西突厥的尼孰可汗还有薛延陀的夷男可汗估计也会一起去,到时候,就请四位一起为我大唐皇帝陛下嫌舞,庆祝寿辰!哈哈哈哈哈哈!”
  苏宁此言一出,周围士兵尽皆大笑不止,张亮和张士贵也被逗笑了,姜以式被气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不止,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觉得悲哀无匹,曾经繁盛的高句丽大国,却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不仅仅王上被抓,这最后的十万军队也所剩无几,估计高句丽的亡国是无法逆转了。
  自己是罪人啊……
  长叹一声,姜以式低下了头颅,少顷,突然抬起头颅,面朝高句丽王都方向跪下,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喊道:“先王在上,末将姜以式有愧先王栽培,未能护的王上及高句丽国安全,以致如此危局,末将死罪难逃!”
  接着,姜以式站了起来,对着苏宁大喊道:“苏宁,今日老夫虽战败而死,但是却绝不认输,若有来生,老夫定然还会与你唐国对战到底,便如你所说,二十年后,老夫还是一条好汉!”
  说完,姜以式把大剑横于脖颈之上,用力一拉,一道鲜血洒出,姜以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紧握剑柄顺势插于地上,头颅坠在了剑柄之上,整个人便是跪倒在地请罪的姿势,纵横战场数十年,名震半岛三国的老将名帅姜以式,自刎而死。
  姜以式之死,预示着高句丽的全面败亡已经不可逆转,高建武已被运回国内,高句丽就再也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代表着中央政府最后力量的十万军队灰飞烟灭,将会使得无数的野心家蜂起,在大唐军队对高句丽发动最后灭国之战以前,高句丽将再无宁日,泉盖苏文就算是有惊天才能,也回天乏术。
  最后的一战就此终结,那匹属于姜以式的战马还在不停的舔着主人的脸颊,似乎想要唤醒主人一般,当然它的主人再也不会醒过来了,苏宁下马步行上了高坡,张亮和张士贵也走了上来,张士贵长叹一声:“姜以式到底算是个英雄,宁死不屈,我等应当厚葬他,也算是告慰此地战死之人了。”
  张亮叹了口气,少见的听从了别人的意思,苏宁自然也没有别的想法,于是下令将姜以式的尸体火化,于此地为其建造墓地,墓碑,厚葬之,告慰此地数万战死之人,这一块大唐和高句丽数万士卒一同战死之地,告慰这片赤红的海域。
  姜以式之死,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高句丽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那么新罗,百济,也将紧随其后,大唐不会放任半岛上再出现一个大国威胁到大唐的安全,就算李二陛下这样想苏宁也绝不会认同,无论是新罗还是百济都将在下一场大战中彻底成为历史,而倭国就是下一个目标。
  距离那个至高点,大唐的人们又往上迈进了一步,虽然这场胜利来得非常不容易,但是终究是胜利了,看着欢呼雀跃不止的士兵们,苏宁知道,大唐的未来,远不止此。
第八百零九章
末日的序幕
  从地图上看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就像是两只手臂,围成一圈,把黄海包裹在了圈子里面,使得那一片海域成为中国的内海,不仅仅在军事方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此时此地攻取辽东半岛并没有现代的意义,不过对于攻击高句丽使之彻底灭亡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攻取了辽东半岛,就等于是把高句丽的一只手臂斩断了,攻打高句丽将不是仅仅只有辽东这一条陆路,而是有另外一条陆路,而且原先的时空中把李二陛下大军阻拦住的安市城,如果辽东半岛到手,那么安市城对于大唐兵马而言,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阻拦效果,大唐兵马可以绕过安市城,直接进攻跟内陆的地区。
  对于高句丽而言,辽东半岛不仅仅是他们国土的三分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可惜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好好的经营辽东半岛,而是苦心经营长城防线,使得辽东半岛并没有多少人烟和开发,越往南去,就越看不到人烟,苏宁很喜欢这样的原始地区,更好发展,更好经营。
  命令一支军队往南打,联合一部分海军把南边的全部领土都给拿下来,然后主力部队就继续往北前进,追击高句丽战败溃兵的同时,攻略整个辽东半岛,强大的海军顺着海边一路北往,相助陆军攻克辽东半岛。
  在姜以式大军战败之后,辽东半岛就没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锋的兵马了,或者说整个高句丽都没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马攻打辽东半岛的军队存在了,泉盖苏文也不行,因为泉盖苏文已经知道了新罗十三万北伐军大破南部边防军团直取高句丽本土的消息,使得远在大同江以北地区的泉盖苏文也觉得颇为棘手。
  秦琼的军队还不知道是不是正在追击,也不知道战况如何,暂且是个未知数;姜以式带兵去追击苏宁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也不知道情况是什么个情况,高建武是活着还是死了,是被救回来了还是没有救回来,泉盖苏文本来打算率军埋伏姜以式的,结果兵马出动了两天之后得知了新罗军队一路所向披靡的朝着北边而来,无可奈何之下,泉盖苏文只能把用来埋伏姜以式的三万军队派到了南边防备新罗人,自己只能打算使用计谋阴死姜以式。
  没办法,杀掉姜以式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被新罗人得逞,高句丽国将不国,成为高句丽王还有什么意思?要保全领土才是最重要的,泉盖苏文也非常恼火,姜以式那么能打,他的儿子怎么就那么怂包!居然被新罗人给杀了,副将也被杀了,整个边防军团全军覆没,其他的零星军队一溃千里,整个大同江以南已经没有军队可以和新罗人较量了。
  为今之计,只有拼死守住大同江防线,再徐图他举,毕竟自己手中军队也极为有限,这些日子不断的收拢各地溃兵,并且强征壮丁入伍训练,勉强凑出了八万军队,可是这八万军队面对整个战局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他非常需要姜以式的那十万原本属于他的军队来帮助自己稳定住局势,无论高建武有没有被救回来。
  夜深人静之时他也在想着,难道真的是自己的运气到头了,高句丽的国运到头了,最后一战那么好的局势居然就被终结了,现在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不仅丢了兵马,还丢了领土,丢了家人,丢了财富,丢掉了大同江以南的富饶领土,全部便宜了新罗人,攻下来的唐国领土本来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丢了也不可惜,但是本土不能丢啊!
  可是要泉盖苏文现在亲自领兵去和新罗人打仗,那估计是不太可能了,局势已经相当混乱,也不知道是不是姜以式留下的什么消息,四面八方的许多难民和溃兵都朝着安市城这里聚集,据说这里有粮食有兵马可以保护他们,但是泉盖苏文自己也很困难,保证八万军队的攻击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粮食最多再维持两个月,再多些人可怎么得了?
  现在泉盖苏文不断的从北方的长城防线抽调精锐兵马和粮食到安市城聚集,打算缩减防线,集中精兵抗敌,度过这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而且那些难民也仅仅征召青壮年男子和部分强壮女子,其余的一概不要,全部都赶到其他地方去,可是哪里又是“其他地方”的所在?
  到处都是难民,到处都很混乱,南边已经被新罗人打的不成样子,大同江以南的人纷纷往大同江以北逃窜,而辽东半岛也涌过来了不少难民,问他们是如何得知安市城的,他们说是姜以式老将军告诉他们的,让他们到这里来寻求庇佑,还要杨万春将军尽量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泉盖苏文一面苦笑,一面狠狠的诅咒姜以式快点去死,临死了还不忘给自己增添麻烦,无可奈何之下,泉盖苏文扩大了收留难民的数量,然后把军屯田地里的屯田兵都给收回来加入作战部队,进一步扩军,而军屯田地则交给那么些难民去看管,与此同时也在抽调长城精兵回来的时候把难民往北边派过去。
  北面已经没有粮食了,那些男女老幼过去了只能是死路一条,而精兵和粮食都集中在了安市城,至少保证泉盖苏文拥有绝对的军队和粮食可以抢先别人一步整合力量,成为最大的势力,最强的军事集团,在唐军没有来这里之前把周围地区都给整合起来,为抵抗唐军做好准备,姜以式一回来就把姜以式干掉,收缴他的军队,那个时候,就有力量收拾新罗人和其他人了。
  这是李先生给泉盖苏文出的馊主意,虽然是馊主意,却是目前唯一的主意,要是什么人都接受的话,那么很快就会把安市城的屯粮给消耗掉,别等唐军过来了,唐军还没来呢这里的人就要为了粮食开始内讧打仗,不战而败了,先保证粮食数量,如果粮食不够了,谈什么都是虚的。
  有些人看出了端倪,觉得北边长城肯定没有活路,不愿意去,要留在安市城,泉盖苏文最终失去了耐心,命令自己的亲卫队放箭开杀,斩杀了带头闹事的几百个人,最后逼得一大群哭哭啼啼颓丧欲死的老弱病残往北边去了,青壮年男子被留下,那支老弱病残的难民队伍的生存率进一步降低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个小插曲,难民大部队里面大概有三成难民接受了其中一个人的想法,这个人觉得与其去北边送死,倒不如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往南边走,度过大同江,去投奔新罗,这些年新罗发展的不错,把高句丽打的那么惨,肯定有粮食吃,大同江以南的原住民都跑到北边了,那么南边肯定缺人,新罗人也需要人口去发展建设土地,他们就可以成为这些有用的人,从而获得粮食和生存。
  走投无路之下,人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出来的,尤其是放弃了自己的子民的统治者,更是容易被人抛弃,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没有那么多深明大义的人会选择为一个抛弃自己的国家殉难,他们更希望活,因为在国民的身份之前,他们首先是人。
  三成的人愿意跟着那个突发奇想的家伙去南边碰运气,反正横竖都是死,去北边一定死,去南边还有活命的希望,为何不尝试一下?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的几万人,再到后面一路聚集了差不多十万人往南投奔新罗,那个最先带头的家伙叫崔仁洙,后来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了……
  也算是他们运气好,新罗需要攻占土地,但是更需要人去发展当地的土地,那些被高句丽抛弃的人正好合适这样的身份,所以,新罗人反而接受了这批高句丽难民,于是,就如崔仁洙所说的,去北边的人十有八九都死在了那儿,不是被唐人杀死的,而是被饿死的,冻死的。
  冰天雪地,更兼缺粮,唐军没有杀他们,却也没有什么粮食救济他们,于是在寒冷的日子里面,他们自相残杀,取死尸为食,乃至于甚至易子相食,最后还是被劳军而来的长孙无忌把这里的情况报告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深感震惊之余,下令调拨一些军中粮草救济这些难民,继而从北平粮仓调运一批粮食和种子粮,这才稳定住了局势。
  从来都没有想象过易子相食的苏宁终于在那个时候见到和何谓易子相食。
  而南边跟着崔仁洙而走的人却基本上都活下来了,而且活到了最后,这崔仁洙还因为有功劳被封了官儿,活得很滋润。
  泉盖苏文的这一手虽然残忍,却也稳定住了岌岌可危的安市城局势,没有让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被难民毁掉,从而使得泉盖苏文有了最后一搏的力量,在这之后,泉盖苏文重新扩充了两万人当兵,总算聚合了十万人的军队,便又给南边对抗新罗的军团增加了两万人的兵力,可是这十万人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泉盖苏文的心里头其实有一点想法。
  可是这个时候再说练兵已经晚了,而且很不切实际,这种时候练兵和找死有什么区别?还是以战场为最好的练兵之地,从而获取足够的战斗力,存活下来的士兵将会成为精兵,可以和唐军作战,死掉的就死掉吧,没用的兵留着也是浪费粮食而已。
  就在一个月以前,泉盖苏文还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回落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可是沧海桑田,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几乎让他无法反应过来,有时午夜梦回,他还迷迷糊糊的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莫离支家族的家主,显赫无比,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财富,但是赫然惊醒之后,他发现自己仍然只是那个失去了家族和绝大部分权力的落魄之人。
  他开始有些怀念高建武了,真的,他发誓,他真的开始怀念高建武了,高建武虽然有点讨厌有点懦弱,但是他会给自己足够的权力,让自己享受权力带来的滋味,一旦失去了这种滋味和安定的生活,泉盖苏文才发现自己或许还没与准备好成为一个枭雄。
  当然了,这种感悟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泉盖苏文从辽东半岛的溃兵口中得知,姜以式死了。
第八百一十章
将在外
  姜以式死了。
  十万大军惨败,近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不到一万的残军狼狈的逃回安市城,剩下的不是死了就是被抓住了,没有幸存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