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4/1505

  “也可以这样说,但是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会有十四家法,明明只有五经,哪来的十四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嗣眨了眨眼睛。
  他敏锐的察觉到皇帝的这个问题不一般。
  有什么政治意图?
  还是单纯的只是想要问一问?
  这种问题,只能据实相告,不能夹带私货。
  “五经是前汉武皇帝时期就有了的,武皇帝采取董仲舒的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规范儒学,确定了五经为五种正规官方认可的学说,予以确认。
  到了后汉时期,后汉光武皇帝重视经学,重立经学教育,初步确定了十四家法,到孝章皇帝时期,孝章皇帝召集天下名儒商讨学术问题,讨论一月有余,会议结束之后,才最终确立了十四家法是朝廷认定的家法。”
  “嗯,很好,这些事情孤都知道了,袁卿,孤问你的是,为什么,五经,要有十四种家法?”
  郭鹏面无表情的看着袁嗣。
  袁嗣咽了口唾沫。
  “儒家经典从先秦时期传承至秦,遭遇始皇焚书坑儒,禁止儒学传播,儒生们将经文藏了起来,或拼命背诵,才度过危局,将儒学传承至今。
  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因为记忆、字形、字音、个人理解等各种问题,使得五种经书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各自的含义也大为不同,甚至可以影响经文本意。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儒术成为国术以后,各家学说不一,争执不一,个人认同也不一样,为了减缓争执,遂有允许家法各自传承之举,以此平息争端。”
  “所以说到底,之所以有十四家法的出现,是因为想要统一说法的人没有魄力,而不愿意统一说法的人也有各自的顾虑和私利,对吧?”
  皇帝干脆彻底的把问题说明白了,反倒让袁嗣有些大大的不好意思。
  “陛下所言……的确如此,各家学说的不同,是传播过程之中的遗留问题,很多问题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一直没能得到解答。”
  袁嗣交代了自己的看法。
  “就孤来看,不是没办法解决,而是利益不能调和。”
  郭鹏冷笑道:“各家都有各家的信徒,要是统一说法,选用谁家的为正统?你家是正统,我家的学子们怎么办?你们接纳与否?待遇如何?和本家信徒一样吗?利益如何分配?
  这都是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几乎不能调和的问题,本来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因为有人怕麻烦,不愿意承担责任,更不愿意让儒士内乱不止,丢了面子,这才有了十四家法的互相妥协。”
  袁嗣心有惴惴,闭口不敢言。
  “什么学术争端,什么异字争端,什么微言大义,表面都是仁义礼智信,内里全是利益之争,说是儒士,不过是一群利欲熏心的赌徒罢了。”
  郭鹏很干脆地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这让袁嗣更加忧心。
  皇帝该不会是打算朝五经十四家法动手了吧?
  皇帝该不会是要打压某些学派,断绝某些学派的生路吧?
  这……问题可真的大了去了。
  儒士们内部一定会爆发内乱的,多年来依靠儒学成为血脉贵族的儒士们一定会大大的混乱的!
  袁嗣猛地抬头向说些什么,却忽然看到郭鹏正在用冰冷的眼神看着他。
  那一瞬间,袁嗣只觉得自己掉进了冰窟窿里,遍体生寒。
  “袁卿,孤以为,圣人一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学术被后人歪曲本意,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以至于后人学的都是些背离圣人本意的虚假学说,这对于圣人来说,未免也太不尊重了。”
  郭鹏咧嘴一笑:“袁卿,你以为呢?”
  袁嗣被这一笑吓得不轻,浑身直打哆嗦。
  “陛……陛下所言有理。”
  “对吧,孤就是这样认为的,好端端的五经,本来都是圣人的意思,后人非要把圣人的意思扭曲了,弄成了歪理邪说,整出了一个什么十四家法,谁对谁错,居然都不承认。
  那这样一来,究竟学子们学的是圣人之学,还是被不孝后人随意编纂出来的歪理邪说呢?十四家法到底是不是真的遵循了圣人的本意?到底有没有歪曲圣人的本意?孤觉得,这是有待商榷的。”
  有待商榷?
  皇帝该不会真的……
  袁嗣越想越怕。
  “陛下,您的意思是……”
  “前汉孝章皇帝不是搞了一个白虎观会议,然后定下来了十四家法吗?那个时候各家家法争论不一,孝章皇帝为了让你们儒生不要天天争吵,才有了那场会议。
  现在过去很多很多年了,孤忽然觉得,十四家法之中,肯定有那么些是背离了圣人本意的学说,让十四家法继续存在,那就肯定是允许了一些伪学存在,这是对圣人的不敬,孤决不允许。”
  郭鹏一拍桌案:“此番孤北伐鲜卑,立前所未有之功勋,这武功,已经够了,但是文治还不够,孤不仅要武功,也要文治,不仅要国家安定,也要文脉昌盛。
  文脉事关国家未来,绝不可小视!而现在这第一步,就要把圣人之言到底说了些什么给理得清清楚楚,五经,就是五经,没有家法,只有圣人之法!这是必须的!”
第1135章
五经十四家法的零和博弈
  郭鹏所说的话狠狠地吓了袁嗣一跳。
  皇帝要废掉九家家法,只留五家?
  稍微定了定心神,袁嗣咽了口唾沫。
  “陛下,兹事体大,事关国家文脉,是否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这还不够长吗?从孝章皇帝到现在,百余年过去了!还要多长?”
  郭鹏不满的摇了摇头:“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是要出问题的,孤意已决,这件事情一定要解决掉,不解决掉,孤就对不起自己学过的圣人之言,对不起圣人的教导!”
  郭鹏这样一说,袁嗣才陡然想起来,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大魏天子。
  这位皇帝陛下师承前汉太尉卢植,那是正儿八经的士人,接受过卢植多年的精英教育,对五经的理解和掌握一点也不比他弱。
  只是他的家族和卢植的家族都没有掌握家传经典罢了。
  只是皇帝的军功太狠,世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战神,是绝对的军人,而忽视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身份。
  说起文化水准,当朝群臣乃至于士家文人们,谁都不敢说比这位皇帝要强。
  当年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差点没让人把他捧上天去。
  这话,说的有水准。
  所以,这位皇帝不仅在军事方面强的离谱,文化水准也是精英级别的,谈论儒家经典,他不怵任何人。
  就这样一位皇帝提出的这种事情,还真不能说是门外汉的阴谋,人自己也是门里的人,再怎么说,那也是内部矛盾。
  皇帝是真的要为了自己的文治功勋而对天下士人下手了?
  袁嗣依稀记得,皇帝最早治严氏公羊。
  看来,春秋这一经只能留下严氏公羊了?
  左氏和谷梁在白虎观会议之后都无法得到官方认定,没能成为官方学说在太学里立下学官,所以东汉的士人们就已经给不能通过学习左氏和谷梁做官了,魏国也一样。
  然后现在颜氏公羊也要步后尘,成为极其尴尬的在野学说?
  那易经……
  想到这里,袁嗣忽然觉得有点冷。
  不对,不对,怎么会这样?
  自己怎么已经开始设想皇帝获胜之后该怎么保证家族和学派的最大利益了?
  皇帝会获胜?
  皇帝这是要把十四家法只留下五家?
  这是要断绝大部分人的政治利益,这是捅马蜂窝的事情,大家能接受?
  还是说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能够利用大家的内部矛盾把这件事情办成?
  想到这里,袁嗣忽然想起来,皇帝今天把自己喊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只是问问话聊聊天……而已?
  “袁卿,孤把你喊来,是想要告诉你,孤打算之后召开类似于白虎观会议的会议,会议上,孤会支持《孟氏易》作为易经正统而留存于世,然后罢黜其余易学家法,也算是孤告慰公路在天之灵吧!”
  郭鹏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用虔诚的语气如此说道。
  袁嗣当场就愣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