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267

  “大总管刚才还说,天寒地冻,娑葛顶多在野外停留一个月。那大食兵马眼下都在葱岭之西,即便现在出发,走到疏勒城下也得一个月,哪还有力气再攻打疏勒?!”王翰气愤不过,在旁边高声提醒。
  “此言听起来的确有道理,然而,老夫却不能赌那大食人一定不来。”郭元振用眼皮夹了他一下,继续摇头冷笑。
  随即,又将目光转向张潜,再度摆手:“用昭,既然你与郭怒是师兄弟,老夫就托个大,给你做个长辈。站在长辈角度,老夫劝你,不要意气用事。周以悌和阿始那忠节,都是娑葛手下败将,你让他们去攻打姑墨,他们不见到娑葛旗帜还好,一见到,肯定又溃不成军。反而拖累了牛师奖,不得不分兵援救。”
  “至于老夫这边……”长长叹了口气,他满脸无奈地补充,“老夫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防止大食人继续东侵上,根本无力再管其他。娑葛也好,阿始那忠节也罢,他们都是圣上的臣子,他们两个谁输谁赢,都无力将西域割离大唐。周以悌原本应该坐山观虎斗就好,根本没必要亲自下场。”
  “周以悌纵使有过错,娑葛也该上本弹劾他,而不是勾结突厥人,直接攻打碎叶。”张潜忍了又忍,最终,却喘息着反驳。“更不该得寸进尺,又去攻打龟兹!”
  “周以悌不离开西域,他无法安心。而攻打龟兹,则是因为宗楚客糊涂,打着调停之名,又让牛师奖带着兵马前来威胁他。”郭元振仿佛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臣子一般,高声替娑葛辩解,“若是当初听了老夫的话,将周以悌调往别处,将阿始那忠节交给娑葛处置,老夫此刻,已经不费一兵一卒拿回了碎叶,怎么会有今年秋冬兵火连绵?”
  “阿始那忠节,可是一直在为大唐而战!”张潜气得眼前发黑,却继续好言好语地劝告,“如果为大唐而战的人,却被大唐出卖。造反的人,却加官进爵,今后谁还敢为大唐尽忠?”
  “话,的确可以这么说!”郭元振也有些不耐烦,懒懒地挥手,“但事情,却必须按照老夫说的去做。如今大唐国力如何,用昭应该比老夫清楚。若一味用强,而不是因势利导,早晚西域不复为大唐所有!”
  “大唐国库是不宽裕,但国力却不见得就差了。”对军事的确不如郭元振内行,但说起大唐国力,张潜可丝毫都不陌生,“从去年冬天到今年冬天,朔方军与突厥人大小二十余战,从未输过半场。如今突厥王帐已经离开了河套,迁往乌德健山。接下来,朝廷已经决定,全力经营西域,只要安西三镇齐心协力,根本无须畏惧一个突骑施!”(注:乌德健山,如今在外蒙古,霍去病封狼居胥,就是在此。)
  这也是,他始终对李显保持了几分尊敬的原因之一。在他看来,神龙皇帝李显没担当归没担当,善变归善变去,即位之后,却一改武则天当政时的那种血腥。而大唐只要没内乱,哪怕皇帝啥正事都不干,国力都会一点点恢复。更何况,眼下朔方军凭借河套地区的煤矿和铁矿,已经做到了以战养战?
  “突厥王帐已经离开了河套?”郭元振将张潜的其余话全部忽略,只抓到了其中一个关键点不放,“此话为真?什么时候的事情?”
  “在下不敢欺骗大总管,这是今年夏天的事情。”以为对方终于肯改变主意,张潜将怒火压了又压,沉声回应。
  “怪不得突厥人开始支持娑葛,原因全都在这儿!”郭元振看了他一眼,苦笑着摇头,“用昭,那老夫就更不能发兵了。娑葛不灭,突厥人西迁,肯定会经过他的地盘,届时,双方必然拼个玉石俱焚。而老夫现在解决了娑葛,安西的诸胡就会群龙无首,突厥人大举西迁后,他们必然投靠过去。若是大食人再趁机挥师向东,老夫前面是狼,身后是虎,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你……”张潜再度被气得七窍生烟,却终究势单力孤,拿郭元振无可奈何。咬了咬牙,决定再退一步,“老将军久在疏勒,考虑得肯定比晚辈周全。晚辈不敢再求老将军借兵,还请老将军准许,晚辈在疏勒城中,招募一千壮士。”
  “招兵,在疏勒城中,你粮食给养从何而来?”没想到在自己连番打击之下,张潜竟然还不死心,郭元振楞了楞,皱着眉头追问。
  “晚辈自己带了一批金子,路上击溃遮孥,缴获了一千多匹战马。之后,又侥幸找到了遮孥存放给养的营地,得到了足够一千人吃三个月的粮草。”张潜喘了口粗气,实话实说。
  “贤侄真是一员福将!”郭元振听得又惊又喜,摇着头继续追问,“粮草辎重和马匹呢,怎么没看你带过来?”
  “晚辈急着求救,先赶了过来。另外安排人带着辎重在路上慢慢走。”张潜犹豫了一下,仍旧选择实话实说。“晚辈手中只有两百多亲兵,肯定不够攻打孤石山,所以,请大总管准许,晚辈在疏勒募兵。”
  说着话,他绕过身前矮几,快步走到郭元振面前,长揖及地,“晚辈此去,如果侥幸获胜,功劳尽归大总管。如果不幸失败,疏勒城也毫无损失,晚辈也绝不再来跟大总管喋喋不休!”
  他不再看郭元振的眼睛,目光紧紧盯着地面,以免让对方看出,此时自己心中已经快要压制不住的愤怒。而四周围,郭鸿、荀立、王虎等金山军中的少壮派,则全都红着脸,眼巴巴地看向郭元振,目光中充满了期盼。
  “天色晚了,贤侄车马劳顿,先下去休息吧!”郭元振抬手揉了揉自己的脸,疲倦地挥手。“至于募兵的事情,老夫需要想一想,明天一早才能答复于你。”
  “大总管!”张潜忍无可忍,向前走了半步,再度躬身不起,“救兵如救火,还请大总管早做决断。”
  “老夫累了,鸿儿,替老夫送客!”郭元振打了个哈欠,满不在乎地挥手。
  “大总管!”张潜心中彻底绝望,摇着头直起腰,缓缓转身。还没等他迈动脚步,行辕正堂门口,却忽然冲进来一个满身寒气的将领。当着他的面,就高声汇报:“大总管,属下去提审遮孥,却被张长史的属下所拒。他们说,遮孥是他们捉到的,没有张长史的手谕,他们宁可杀了,也绝不交给外人!”
  “张长史留步!”郭元振的眉头,立刻皱起,目光瞬间也变得无比冰冷,“遮孥乃是老夫说服娑葛重新归顺大唐的重要棋子,老夫失礼,还请张长史将他交出来,由老夫派人看押!”
  “大总管说什么?”仿佛没听清楚郭元振的话,张潜缓缓转身。
  “老夫需要利用遮孥,去说服娑葛重新归降大唐。”郭元振缓缓站起,手中酒杯在烛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还请贤侄顾全大局。俘获遮孥之功,老夫绝对不会跟你抢。但人,老夫必须将其留在疏勒城中!”
  门外,忽然传来了甲胄撞击声,不高,落在张潜耳朵里,却格外清晰。
  掷杯为号,然后伏兵四出。这个典故他懂,李密杀翟让,就是这么干的。他唯一不明白,为何郭元振到现在,还没将酒杯掷落。
  不过,他不想再问了,在看到听到甲胄撞击声的刹那,他仿佛放下了万斤重担一般,冲着郭元振展颜而笑,“大总管,你好像忘记了一件事!”
  双方隔着五六步远,还隔着一张矮几,周围全是自己的人,郭元振却本能地感觉到一丝危险。向后退了半步,他眉头紧皱,怒目圆睁,“张长史这话什么意思,莫非要在老夫的中军行辕,威胁老夫?”
  “我是墨家弟子!”张潜又笑了笑,快速给出了答案。
  “墨家弟子?什么意思?”郭元振听说过,张潜乃是秦墨的传人,却不知道这句话代表什么意义。警惕地四下看了看,冷笑着撇嘴。
  他看到,张潜在静静地看着他,脸上的愤怒再也不加掩饰,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军中少壮派,痛苦地低下了头。他看到,几个心腹老将,遗憾地叹气。他冷笑举起酒杯,准备掷落于地。却又看到,一点红星,忽然从王之涣手里跳了起来,快速落向了正堂门口。
  “轰隆!”红星落处,响起一道炸雷,数名随时准备接受他暗示冲进来拿下张潜的亲兵,被掀翻在地,生死难料。
  刹那间,屋子里所有金山军将士,全都目瞪口呆。而张潜,却一纵身跃过了眼前矮几,单手卡住了郭元振的脖颈。另外一只手顺势拔出了此人的佩剑,狠狠架在了此人的脖颈上,“就这个意思,大总管,出兵,还是逼我做朱亥,你自己选!”
  “当啷啷……”郭元振手中的酒杯终于落地,四下翻滚。
  “轰隆!”门口处,又响起了第二声炸雷。试图冲进来营救郭元振的两名亲信,被炸得倒飞而起,四分五裂!
第三十三章
焰火
  “不要叫你的人继续送死!”张潜将剑刃下压,吩咐声里带着明显的颤抖。手腕稍微用力过大,立刻将郭元振的脖颈压出了一道细细的血口子。
  未受过专业训练,无论是他,还是王翰、王之涣,都不是合格的刺客。事到临头,难免紧张得手脚不听使唤。所幸,郭元振过于托大,摆“鸿门宴”算计自己人这种事情,又太上不了台面,才让他们三个抓住了机会,将老家伙一举成擒。
  “不要进来,所有人不得轻举妄动!”好个郭元振,做事绝对“光棍儿”,不待张潜吩咐第二次,就扯开嗓子,高声吩咐。
  这个决断,救了许多人的命。
  原本埋伏在大总管行辕正堂周围,等待掷杯为号,就入内擒杀张潜的死士们,再也不用冒着被炸得粉身碎骨的风险,硬往堂内冲。刚刚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正准备伺机从张潜手里夺回自家主帅的金山军将领们,也纷纷停止了动作,手持佩剑,原地待命。
  “姓张的,你把我阿爷放开!”唯独少帅郭鸿,关心则乱,竟然不听郭元振吩咐,提着宝剑找张潜拼命。
  王翰果断举剑封住了他的去路,王之涣则毫不犹豫将第三枚铁疙瘩的捻子,靠向蜡烛。张潜手中的剑刃,也再度下压,殷红色的血珠,立刻从沿着剑刃滚滚滑落。
  “孽障,住手,你想害死老夫么?”郭元振却顾不上呼痛,果断再度开口,冲着自家儿子高声断喝,脸上肌肉抽搐,目光中的愤怒也如假包换。
  “阿爷……”郭鸿激灵灵打了个冷战,手中宝剑失去掌控,被王翰直接撩上了房顶。而后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顺势来到了他的身侧,将明晃晃的剑刃压向了他脖颈动脉。
  “不要杀他!”郭元振急得大叫,不顾一切想要去救自家儿子。却被张潜用剑柄狠狠打中了后脑,软软地坐倒。
  “阿爷!”郭鸿悲愤地大叫,却被王翰用宝剑逼住,无法反抗,刹那间,眼泪淌了满脸。
  “张某并非为了杀人而来!”不想逼得在场的金山军将领铤而走险,张潜用宝剑压着郭元振的脖子,再度高声强调。声音听起来依旧带着颤抖,却比先前平稳了许多,“郭总管,你应该明白。”
  “住手,所有人住手!不得轻举妄动,否则,军法从事!”郭元振不想再多吃苦头,果断扯开嗓子吩咐,脸上的倨傲,却丝毫没有减少。
  话音刚落,中军行辕的正堂外,忽然又响起了数声闷雷,“轰隆!”“轰!”“轰轰!”紧跟着,惨叫声不绝于耳。
  “用昭勿慌,我等在此!”没等屋子内的金山军上下想明白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骆怀祖已经带着一身鲜血,快步出现在了门口。身背后,还跟着二十几名张潜的亲兵,个个外袍上都染了血,手中横刀闪闪发亮。
  “果然不出骆某所料,这老贼摆的是鸿门宴!”发现张潜已经控制住了郭元振父子,骆怀祖将手中的铁疙瘩交给了任六,随手扯下了身上已经被鲜血润透了的外袍。
  “少监,有人试图将我等缴械,所以,弟兄们就跟他们拼了个鱼死网破!”任五性子不像骆怀祖那样暴烈,将抓着铁疙瘩和横刀的手,向张潜拱了拱,高声解释,“我等不得已,弟兄们战死了三个,其余,全在这里。”
  “控制住屋门和窗子!”张潜见此,更确定了郭元振今晚根本没打算放自己活着离开,咬了咬牙,高声吩咐。
  “是!”任五等亲兵答应着,分成六个小组,将行辕正堂的前门,后门,侧窗,全部合拢。人数虽然少,杀气却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
  屋子里,一众少壮派将领脸色发红,纷纷低下头,不愿再将目光与张潜相接。几个追随了郭元振多年的心腹爱将,则个个脸色发灰,额头冷汗乱冒。
  为了确保今晚的行动万无一失,他们至少安排了一个旅(一百人),去解决张潜带来的这二十几名亲兵。却打死都想不到,四倍的兵力,竟然都没将这些亲兵拿下,反而被对方直接冲进了正堂。
  “刺啦——”有人嫌弃染血的罩袍碍事,将其扯了下来,一把扔在地上。明晃晃的铁背心立刻露了出来,在烛光的照耀下,上面的刀砍枪刺痕迹,格外醒目。
  “大总管,张某跟你有仇么,你安排下鸿门宴也就罢了,居然还想将张某的亲兵也斩草除根?!”将屋子里所有人的表情,全都看在眼里,张潜心中的紧张,迅速被愤怒取代。手中剑刃向下压了压,沉声质问。
  “没有!”郭元振顺势低头,以免被剑刃再度割伤脖颈。“但是,为了西域的战火早日平熄,郭某必须将你关押起来,以免你继续搅局!”
  “怎么平熄?任由娑葛夺我大唐城池,杀我大唐百姓,然后再封他一个大大的官做?”既然已经撕破了脸,张潜也就没必要客气了,继续冷笑着质问,“敢情在下与周以悌,牛师奖三个,还有数万军民的性命,在你眼里,全都不及一个遮孥。郭总管,你到底是大唐的总管,还是突骑施的总管?你如此体贴地替娑葛考虑,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屋子内,更多的金山军将领把头低了下去。然而郭元振本人,却丝毫不觉得愧疚,又笑了笑,高声回应,“安西四镇本无事,周以悌逼反了娑葛,百死莫赎。而你和牛师奖,原本就不该来。来了之后,打不过遮孥,又怎么能怪得了别人?至于老夫,为了让西域的战火早日平熄,老夫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所以,张某和牛师奖,周以悌,还有安西数万军民,在你眼里就是代价喽?!”怒火在张潜心中翻滚,手中的剑刃,再度微微颤抖。“如果娑葛要你去死呢,你也把自己的脑袋送给他?如果娑葛提出,安西四镇全部归他,他才肯向大唐称臣,你不是不是也将疏勒拱手相送?!”
  “我父子此刻性命俱在你手,你当然可以随便说!”郭元振被问得理屈词穷,却不肯服软,撇了撇嘴,悻然回应,“可是,张少监别忘了,郭某乃是朝廷册授的金山道大总管。你今日所为,势必祸及九族。”
  这是明显转移话题了,张潜被气得撇嘴而笑,声音却立刻又平稳了下来,“大总管是朝廷册授,莫非张某的四品少监之职,就是假冒的么?你埋伏下死士,准备掷杯为号,杀死张某之时,就没想到会祸及九族?!”
  “哼!”发现自己的安排被人看破,郭元振也不抵赖,只管撇嘴冷哼。
  张潜气得两眼冒火,情绪反倒越来越平稳,摇了摇头,沉声补充:“大总管想要杀我,却不畏惧朝廷祸及九族,无非是仰仗手里有兵有将,又跟长安相距数千里。在娑葛已经造反的情况下,朝廷即便对你再不满意,也只能听你随便解释,免得逼反了你,彻底失去了安西!”
  “哼!”郭元振再度冷哼,对张潜的指控不屑一顾。
  少帅郭鸿,却又一次窘得面红耳赤。缓缓低下头,不愿再看自家父亲一眼。
  “大总管想过没有,如果张某今天杀了你,取而代之。朝廷为了保住安西,又该如何对待张某!”人在彻底失望之时,反倒会变得异常理智,张潜现在就是如此。用脚勾过一张矮几,他大马金刀地坐下,刀刃继续沿着郭元振的脖子询问。
  “弟兄们不会跟你走。你杀了我,肯定无法活着离开中军行辕!”郭元振的脸色变了变,说话的声音却依旧非常平稳。
  在场将领,最短都跟了他五年以上。不能说个个都愿意为他去死,至少有一大半儿,愿意跟他共同进退。而张潜和张潜的亲兵们,再骁勇善战,再手持秘宝,总计却没超过三十个。失去他这个人质,注定会被愤怒的金山军将士们砍成肉泥。
  “你确定?”张潜笑了笑,手中宝剑加大力道下压。
  “嗯!”郭元振疼得发出一声闷哼,咬着牙用力点头。周围的金山军将领们,有一半儿以上快速抬起头,对张潜怒目而视。然而,却有一小半儿,继续低着头,不做任何反应。
  “大总管忘记了一件事,你麾下儿郎都是汉人!你在西域各部之间纵横捭阖,进退自如,是因为你背靠着大唐!”强忍将将郭元振直接斩首的冲动,张潜将手轻轻抬了抬,继续沉声补充,“如果大唐连战皆败,那些酋长会给你郭元振颜面?如果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保证兵戈不兴,朝廷何必还养着数十万府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