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67

  无论是出于对毕构本人的尊敬,还是出于对大唐百姓的善意,都值得他去全力以赴。
  他只是个八品“绿鹦鹉”,没资格参与朝堂上的议事,也没实力介入政治纷争。但是,他却可以让毕构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心中多几分对未来的期待。
  他却可以,凭借自己所能,让大唐百姓,少受几分洪涝之苦,多吃上几顿粟米和高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对大唐回报。毕竟,这个世界接纳了他张潜,还让他过上了比在原来世界更舒服的日子。虽然,在这里,他偶尔会感觉形单影只。
  “大师兄,那我跟二师兄就去张罗扩股的事情去了。酒精炼制的事情,你尽管放心。有我们俩在,肯定出不了问题!倒是您自己,千万别太累了。好歹您也是八品主簿,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底下的工匠!”
  “大师兄,师弟说得对。如果不介意将师门学问外传的话,想让风车和机井都便宜下来,何不找军械监的匠师们帮忙?还有,将作监那边的匠师们,每天也都闲着没事儿干。看到咱们这边发菊花白,一个个馋得直流口水!”
  见六神商行扩股之事,已经注定要交到自己头上。郭怒和任琮两个在“认命”之余,忍不住又开始给替张潜出主意。
  二人只是随口一说,然而,张潜的眼睛,却瞬间放出了咄咄的精光。
  “交给军器监的工匠?再拉上将作监?对啊,干嘛不拉上他们?!我可真笨死了!放着这么好的条件,都不利用!”猛地一拍自己脑袋,他拔腿直奔书桌。铺开一卷桑皮纸,抄起炭笔,右手龙飞凤舞。
  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不外如是。
  降低风车和机井的制造成本,对张潜个人来说,挑战非常巨大,甚至丝毫不异于重新研制另外一套新的机器组合。然而,如果把此事当成一个科研项目,将项目拆分成若干子项,再拉上军器监的匠师们一起做攻关,难度立刻就会降低许多!
  大唐的军器监,还有军器监隔壁的将作监,几乎聚拢整个世界手艺最高明的匠师。而自古以来,各监的能工巧匠们,就有在外边干私活的传统。只要他们能按时完成任务,各监的四品正堂,才没心思找一群工匠的麻烦。
  放着这么一群“国宝”级别的工匠不用,自己关着门儿瞎琢磨,不是发傻又是什么?而比起后世来,眼下大唐军器监和将作监的能工巧匠们,对工钱的要求又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每人一瓶六神花露,两坛子菊花白,就足以让他们废寝忘食!
  于是乎,头一天,在书房将“项目”做了初步拆分之后,第二天,张潜就带着一大摞图纸,奔向了军器监火药署。
  于是乎,第二天上午过后,凡是军器监中小有名气的工匠,和隔壁将作监比较“容易说话”的工匠,全都成了张主簿的请教目标。
  于是乎,在大唐军器监和将作监的联合“攻关”下,张氏风车和机井的研发工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推进。
  而风车和机井的成本,则一降再降。眼看着整体造价,就落到了六十吊左右,已经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如果不是张潜坚持整个传动系统的零部件,都采用金属打造。成本甚至还可以再降低一倍,达到三十吊上下的标准。
  “用昭,多谢了!”当张潜将最终的一整套设计方案,和一架缩微版风车机井模型,亲自用马车送到毕府之时,已经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毕构,亲自打开正门,以迎接贵客之礼迎了出来。
  这些日子,他因为得罪了韦后和全天下的斜封官,除了贺知章,张说等几个老朋友之外,其余同僚和故旧,都像躲瘟疫般,对他避之而不及。唯恐躲得稍慢一拍,就被视做他的同党,遭受池鱼之殃。
  而张潜不过是听过他几句鼓励的话,却始终将他当个长辈来对待。甚至念念不忘兑现承诺,赶在他离开长安之前,将风车机井的模型和最新图纸相赠,怎么可能让他不感动?
  只是他眼下也变成了一只“绿皮鹦鹉”,拿不出任何东西来回报张潜的善意。所以,大开正门以迎贵客,是最好的表达谢意方式。
  此举,既代表了他毕构个人,将张潜当做了与贺知章一样的知己之交。也代表了大唐儒林中治世一派,对秦墨重新出山的态度。
  当然,这些用行动所表达出来的善意和深意,毕构并不会宣之于口。而偏偏在大唐,许多不宣之于口的东西,才更能吸引人的目光。
  “小友,也许老夫太着急了些,有点儿对不起你了!”看到张潜单纯的面孔和双眼,毕构在心中默默地致歉,“但老夫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而你,既然为墨家派出来重新入世的先锋,也不应该这点儿压力都承受不住!”
第八十七章
同学少年
  张潜哪里知道,毕构大开府邸正门迎接自己的举动,背后还包含着好几层深意。更不知道,自己的一时义愤之举,竟将自己送入了一个巨大的旋涡。见到毕构不顾年龄老迈,亲自出迎,他心中好生不安,连忙快步迎上前去,与对方相对着见礼。
  其实即便知道,他也不会太在乎。
  首先,他这个墨家子弟,是冒牌儿货。墨家作为一个整体,能不能在大唐政坛拥有一席之地,跟他其实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其次,别人之所以刻意疏远毕构,是担心受了此老的拖累,耽误了升官儿发财。而张潜之所以出仕为官,纯粹图的是当了官儿之后,可以避免贪官污吏的勒索。至于升迁与否,暂时在他心里真的没怎么当回事儿。
  再次,凭着中学历史书上那些东鳞西爪的介绍,他坚信眼下任何高官厚禄,都是过眼云烟。大唐皇族之中,笑到最后的,肯定是李隆基。眼下官儿做得越大,看上去越威风八面,在李隆基上台之后,恐怕越要倒霉。与其苦心钻营,去做那南柯一梦。还不如像郭怒说得那样,求个消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刻的张潜,虽然对自己的未来,和大唐的未来,虽然都隐约有了一些期待。但是,他却还没想明白,这些期待的具体实现路径。换句话说,高官显爵,做帝王师,还没列入他的人生规划在内,他当然可以做到无欲则刚。
  所以,别人对毕构避之唯恐不及,他却可以大大方方带着图纸和模型上门。别人跟毕构说上几句话之后,就唯恐跑得太慢。他进了毕构的家,却连喝茶带吃饭,直到红日西斜,才施施然告辞离开。并且在离开之时,还满脸喜悦,心情也仿佛放下了一副千斤重担般轻松。
  人在心情好时,就看什么都顺眼。从毕构家一路走到城门口,沿途舞榭歌台,一栋栋都好像被夕阳镀上一层金箔般雍容华贵。而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也英俊的英俊,漂亮的漂亮,个个身上都朝气蓬勃。
  到后来,就连秋风中的炊烟,都带上了几分幽幽清香,伴着肚子里的酒意,让人熏熏然不知道身在何处。
  正看得兴高采烈之际,左前方,忽然传来了一声呼唤,“敢问,这可是火药署张主簿的车驾?王某这厢有礼了!”
  “谁?”张潜迅速从远处将目光收了回来,隔着薄纱做成了车窗侧帘儿,恰看到王之涣和王翰两个,笑呵呵地朝着自己抱拳。
  “二位兄台,你们怎么在这儿?”张潜又惊又喜,连“停车”两个字,都顾不上跟赶车的仆人吩咐,推开车门,一个箭步跳出了车外,“多日不见,张某正想着该到哪里去寻找你们!”
  后半句可不是客套,眼看着六神花露越卖越红火,如何保持此物高贵神秘的身份,就成了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问题。而参考二十一世纪的营销案例,名人的广告效应和文化产品附加价值,则是排在最前面的两项选择。
  眼下论在大唐文化圈里的名头和地位,王之涣,王翰、张九龄,显然都比不过贺知章和张若虚。但是,贺知章和张若虚的年龄,只适合为白酒“代言”,绝对不适合再碰六神花露这种偏于“年青向消费”的东西。
  此外,张潜也没把握,说服贺知章和张若虚两位老前辈,提笔写诗为白酒和六神花露鼓吹。所以,趁着王之涣、王翰和张九龄眼下名气还没那么大,先把他们三个“骗”到手,才是正理。
  “你,想找我们?”王之涣和王翰两个,哪里猜得到,张潜真的在打自己的主意,还以为他只是顺口客套。笑了笑,双双摇头,“你找我们何事,莫非是家里的好酒喝不完了,想请我们帮你消耗一番?”
  “可不是么?用昭越来越会说话了!你现在可是朝廷的正八品主簿,找我们两个书生有何贵干?”
  “话不能这么说,两位王兄!”听出王翰的话语里有调侃之意,张潜赶紧讪讪地摆手,“张某庄子上的花露,日前可是刚刚制好,就请托张世叔,派人给二位送了过去。二位可是收到了,用过之后感觉如何?”
  话音刚落,王之涣立刻苦了脸,上前拉住他的衣袖,连连摇头。“唉,别提了。要不是那六神花露,小弟也不至于专程到这城门口儿等你的马车!”
  “小弟乃八尺男儿,要那花露何用?转手就给换了美酒。只是自打喝过你那菊花白之后,再喝别人的酒,总是觉得少了许多滋味!”王翰也不甘落后,上前拉住了他的另外一只衣袖。
  这才是他们两个,跟张潜打招呼的目的。原来二人今日跟张潜根本不是偶遇,而是计算好了他“下班儿”的时间,专门前来相候。只是读书人爱惜颜面,没好意思去军器监那边堵,所以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城门口儿。
  “季凌,这话怎么说,难道六神花露,还给你惹出了麻烦不成?”张潜听得满头雾水,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先对王之涣发问。
  “唉——。我不是进学了么?”王之涣又叹了口气,满脸惭愧与无奈,“结果世叔家的仆人,就把六神花露,给我直接送到了四门学。两个家在长安的同窗,当场就好言相求,我抹不开颜面,就转赠给了他们。对不住,用昭兄,小弟真的没有轻慢你的意思。是小弟见识少,低估了那六神花露的价值。结果,从第二天起,凡是在六神商铺买不到花露的同窗,就全都求上了门来,有的,有的甚至还直接把自家妹妹带了一起过来……”
  “噗嗤!”眼前迅速闪过小鲜肉王之涣,被一群长安少女堵在教室里不敢露头的窘迫模样,张潜忍不住当场就笑出了声音,“对不住,季凌,我不是在笑你。对不住,哈哈,我是笑,我是笑那长安的女子,竟然如此大胆!”
  “岂止是大胆,如果再找不来花露,季凌的住所,都要被她们给掀了!”不愧为损友,王翰接过话头,毫不客气地落井下石,“至于其中有几个是为了花露,有几个是馋季凌本人,王某就不敢说了。反正,哈哈哈,哈哈哈,季凌,你别打,要打就是欲盖弥彰!”
  “就像你好到哪里去了一般!”王之涣捶了王翰两拳,却没对方身手敏捷,只好悻然作罢,“张兄,某人自吹跟你相交莫逆,可以轻而易举拿到菊花白。结果,却总是兑现不了承诺,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是在我那边借宿了。”
  “我是在贴身保护你,怕你害羞,才找了个借口而已!”王翰坚决不承认,只管揪着王之涣被一群少女给堵了家门这个把柄不放。
  看到二人青春洋溢的模样,张潜眼前迅速闪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王之涣和王翰两个,也就是读大一和大二的小男生。而偏偏二人又才华横溢,英俊多金。不被素以大胆著称的长安少女们盯上,才怪!
  “花露有,菊花白也有的是,但都不在马车上!”想到大学时因为会写几首歪诗,被女生们众星捧月的校园诗人,张潜看向王之涣和王翰两人的目光,就多出了几分兄长般的温柔。
  那些青春与爱情,在另外的世界里,都与他张潜无缘。然而,无论是在另外的那个世界,还是在眼前的这个世界,他都愿意祝福并且成全别人去拥有。
第八十八章
不喜欢作诗的诗人(上)
  “噢!”王之涣和王翰两个,目光一下子就黯淡了下去,仿佛丢了情书的少年一般闷闷不乐。
  张潜看得心中好生有趣,赶紧笑着补充,“不过,我家里有的是。二位如果急着要的话,就跟我去家里取。反正距离城门关闭还有一段时间,我把马车借给你们,足够你们赶回城里来。”
  “多谢用昭兄!”王之涣和王翰两个,立刻喜出望外,齐齐向张潜拱手。“左右我今天没事,就去府上叨扰一番!”
  “多谢用昭兄,小弟最近也闲来无事。正想去府上拜访!用昭兄的马车,我们明天一早保证……
  “马车送到军器监,给我师弟就好!”张潜心情正佳,毫不犹豫地向二人发出邀请,“上车吧,咱们顺路叫上张世叔,他最近应该也没什么要紧事需要打理!”
  说罢,拉开车门,将王之涣和王翰两人,先后送入车厢,然后自己也跳了进去,吩咐家丁赶起马车,直奔张若虚家。
  下午的时候,进城的人多,出城的人少,所以马车一路行来,畅通无阻。沿途中,兄弟三个难免聊起在最近一段时间,各自在长安的见闻,都是好生感慨。
  原来,毕构请求朝廷禁止卖官鬻爵,却因此被贬谪到柳州的事情,在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府,也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有极个别家资百万,背景深厚的纨绔,为毕构被驱逐出朝堂而兴高采烈。但是,其他大多数学子,却都私下里为毕构的下场愤愤不平。
  原因无他,从大唐开国之初就逐渐确立并完善的科举制和学府制甄选人才,虽然有许多缺陷。然而,却让大多数人感觉到公平。也让那些出身于小门小户的学子,看到了通过努力学习和个人才华打破藩篱的希望。
  而最近几年才横空出世的卖官鬻爵,却打破了大伙梦想中的公平。非但堵死了小门小户出身者上升的通道。同时也让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所传授的学问,统统成了摆设!
  试问,如果花钱就能买官,然后再花钱就能优先候补的话。长安城内的几大学府,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特别是四门学,这个专取五到七品官员子弟及少量“庶人中俊士”的学堂,里边学子们当中,能够有几人的长辈,能一下子拿出上千吊钱财来为他们铺路?既然学了也没用,他们学得好,学得坏,还有什么意义?
  “奸佞当道,必损国运!原本以为,武后退位,朝政会迅速恢复清明,谁料想,到头来,竟然是这般模样!”
  “可叹那塞上健儿,还在为大唐舍死忘生。结果,他们血战十年,比不上别人千金一掷!”
  ……
  王之涣和王翰,都是刚刚年及弱冠,按周岁算,还都不满二十。因此虽然才华横溢,却个个带着几分愤青倾向。说着,说着,声调就有些失去了控制。
  反倒是张潜,一则年龄比二人都略大,二来多少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怕二人祸从口出,不停地出言开解,劝二人目光且放长远。不要因为眼前一点点浮云,就丧失了对朝廷,对未来的信心。
  王之涣和王翰两个,明白他是出自一番好意。抨击了一番时政之后,情绪也就慢慢稳定了下来。三人默契地转换话题,开始谈一些风花雪月,倒也其乐融融。
  原因也很简单,最近长安城内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风花雪月之事,便是张九龄和琴律大家两人双剑合璧,在酒楼痛打前来闹事的突骑施小王子遮奴。
  当事的一方,跟大家是熟人,另外一方则是异族。不用考虑,大家就知道该站在哪一边。
  而冲突结果,也着实大快人心。据说,当日遮奴连同他的四名随从,被割碎了衣服,直接从二楼丢在了长街上,光着溜溜地跑了半里多远,才发现各自后背上,居然还用毛笔给写了一个“贱”字。(遮奴,突骑施可汗的第二子。唐怀德郡王之弟,勾结默啜杀兄自立,随后被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