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427


因为这次的案子就是最高法院审理的,在往上的话,那就只能是皇帝亲自去审理了。
然后就是法庭的审理流程,这个是需要讲一遍的,不过都是化繁为简,只说要经过哪些步骤,让人心里有个数就可以了。
大约十分钟不到,书记员宣读完毕,在得到大法官袁世凯的同意下,这才坐了下来。而袁世凯则是再次敲响小木锤,宣布开庭。
开庭的第一个步骤,是验明正身,这个其实很简单,帝国发放的有身份证明,这个是各地官府发放的,上面印的有政府的章,只做证明使用。
李文煊将早已准备好的身份证明递了上去,一名法警端着托盘送到了袁世凯那里,袁世凯看过之后,将其送入书记员那里,由监督员和书记员共同记录。再然后,李文煊的身份证明被送到了被告那边,接受被告的检查。
随后,被告方的稍微有些麻烦,因为被告方是帝国政府,理论上来讲,理应由帝国总理出席审判,但帝国总理哪有时间来干这个?于是便派了个帝国总理府办公室秘书代替帝国政府出席此案。
所以,这位秘书要出具的证明就有些多了,首先是他个人的身份证明,然后是由帝国总理府开具的工作职位证明,随后是帝国总理府的委任书,授权他全权负责此案。
然后是律师,这个是帝国自己培养的律师,是一个新兴职业,目前国内取得资格的律师一共也才不足百人,大多数都在法院有备案。
所以,律师需要出示个人身份证明,由法院开具的律师资格证明,以及帝国总理府出具的委任书。
这些证明都是先由大法官袁世凯以及两个辅助法官检查,确认无误之后在交由书记员和监督员记录,最后在拿到对方那里接受对方的检验,走完流程之后,这些证明才会被归还给当事人,同时,大法官宣布身份证明有效,案件进入下一个环节。
“帝国最高法院于元年九月十五日接到原告方李文煊诉状,原告李文煊以帝国政府无恰当理由拒不归还公元1903年,元年这两年从民间收缴的庚子赔款为由,将帝国政府告至最高法院,经最高法院调查案宗,审理原告提交资料,此案符合立案标准,故于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式立案。于元年十月十七日开庭审理,原、被告,当事人及委任代表均已到庭,本案正式开审。”袁世凯宣读着开审致辞。
一些形式上的东西,现在已经全部去掉了,为了将效率最大化,所以大法官的开庭致辞也很简单,就是简单的阐述一下原告的诉状理由,法院什么时候收到的申请,什么时候决定立案,什么时候开庭审理,是否符合开庭要求就可以了,简化,而又五脏俱在。
听着袁世凯的致辞,一直都很淡定的李文煊这个时候也淡定不起来了,毕竟他要面对的是帝国政府,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但是李文煊心里面还是很没底,而原本准备好的致辞,此刻也早已忘的一干二净。
在书记员的催促下,李文煊最终不得不赶紧站了起来,心中当下一横,管他是死是活呢,反正已经来了,听天命吧还是。
“青天大老爷在上……”
第366章
这家伙真不要脸
“青天大老爷在上……”
下面的百姓以及客商倒是听的津津有味,毕竟这种民告官的事情百年难得一遇,如今被他们遇到了,暂且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就是这个事情,作为参与者,就足够他们炫耀的了,而对于李文煊的话,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官,虽说换了个名字,但说到底那不还是青天大老爷吗?
不过袁世凯却是狠狠的皱了皱眉头,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了一点,他忘了现在是元年,帝国刚刚成立一年不到,而大多数百姓,虽然已经接受了新的帝国,新的生活,可是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他们还是潜意识的在按照前朝的规矩去做的。
想到这里,袁世凯轻轻的敲了敲小木锤,刚打算长篇大论的李文煊下意识的停了下来,心中微微有些恐惧,有些不知所措。
先前已经有人告诉他法庭上的规矩,一旦大法官敲响了木锤,不管你在干什么,你的话有没有说完,都必须要停止下来,然后保持安静,等待大法官的问话。
“原告,请注意你的言辞!”刚一开口,袁世凯便觉得自己这么说李文煊似乎不太听得明白,算了,还是破例一回吧,毕竟这是法院的工作失误,紧接着,袁世凯继续说道:“现在是新的国家,新的社会了,不要将旧社会的那一套用到这里来,在法庭上,你只能叫我大法官,而不能叫我其他的称呼,这是对法律的尊重,对百姓的尊重,对国家的尊重。”
“好……明白了,大法官!”听着袁世凯的话,李文煊稍稍的松了口气,不过他真不敢保证,要是袁世凯再来上两下的话,他的小心肝会不会承受的住?大法官?虽然就在那牌子上写着呢,但李文煊还是感觉很别扭,哎,管他呢,人家让怎么喊就怎么喊,反正就是个称号而已。
“大法官,小民状告帝国政府理由有三,其一,别的地方小民不知,但是小民所在的聊城,自帝国政府决定将庚子赔款摊派民间之后,聊城百姓便以官府的规定按时缴纳赔款费用,虽说帝国政府给出了可以分期的缴纳方式,但小民也还是严格的按照官府的要求去缴纳的,这几年来,小民一共缴纳了三两银子,其他百姓也差不太多。
其二,帝国政府于建国之时便宣布不在支付给洋人庚子赔款,而洋人那边似乎也是默认了这一举动,但帝国政府却对内没有一个交代,难道我们交的钱就算是上缴国库了吗?
其三,这不符合皇帝陛下于登基之日颁布的《大赦天下》诏书,小民觉得,帝国政府这完全就是跟皇帝陛下对着干的,要不然的话,为什么皇帝陛下都已经颁布了诏书,帝国政府却依旧不做任何解释呢?”
“嗡……”
因为李文煊的面前摆放的有一只话筒,虽然听着呲呲啦啦的,但是外围的百姓和客商也还是能够听清楚李文煊的理由的。
“这李秀才未免也太胆大了吧?”
“是啊,虽说帝国政府宽宏大量,可这李秀才竟然什么话都敢说。”
“哎,谁不知道帝国初建,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帝国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难道真的会把这些钱看在眼里吗?我觉得啊,帝国肯定是把钱用在了其他方面,加上税收几乎没有,又要维持庞大的政府和军队,所以才没办法退还这笔赔款。”
“是啊,反正以前的日子虽然苦了点,但这不也熬过来了吗?现在只要肯好好干,谁还会饿死?又不缺这点钱,干嘛非要去为难国家呢?”
“不对啊,李秀才的三两银子是怎么交的?我记得咱们这边一个人好像是半两银子啊,李秀才先前死了老伴,家中又只有他一个,怎么交的三两银子?”一名百姓疑惑道,反正不管他怎么算,按照李秀才的说法,这三两银子是对不住的。
“什么?你们才一个人半两银子?”旁边的一名商人听到之后瞬间觉得一阵肉疼。
“行了宋财主,帝国这是区别对待,有钱的多交一点,没钱的少交一点,总要让大家都能活下去吧?虽说咱们这些商人交的的确多了点,可那也伤不到骨头,中京这里之前是什么情况你还不知道吗?要是让他们一个人交一两银子,你觉得那得饿死多少人?”另一名商人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帝国对商人也有不同的等级划分,最高的每人交十两,然后依次往下降低,最低的交三两。
宋财主因为生意做的不错,家中又有数十间店铺,每年的流水更是上百万两银子,所以帝国给他定的是每人十两银子,而宋财主一家老老少少二十多口人,按照这个标准,他的交两百多两银子。
虽然伤不到骨头,但是也让宋财主很是一阵肉疼,这等于是他一家就交了中京这里四百多个人的钱。
区别对待,这个他们是都知道的,但最低的也是三个人二两银子,这个是他们目前所知道的情况。
听着下面一片议论之声,袁世凯赶紧敲响了木锤,示意肃静,在军警的帮助下,场面这才算控制了下来,而那些军警也更是站在旁边就不走了,这更让他们有什么话也只能在心里憋着,不敢说出来。
紧接着,李文煊拿出了他精心准备的证据,看得出来,李文煊的确是下了功夫的,他收集到了一份帝国刊登了帝国决定停止对列强支付庚子赔款的公告,发文方是帝国总理府,这个等于是官方通告了,所以是具备法律效应的,是可以被当作证据的。
而且报社那边也都有存档,这件证据很容易就能够被验证,况且,这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只不过没人在意罢了。
第二件证据是李秀才缴纳赔款的收据,是聊城官府开具的,上面有印章以及款项。
李秀才当时手里是有一些钱,所以并没有选择分期支付,而是一口气将所有的赔款都缴纳了,而李秀才又是在聊城县城内,经济条件要好于农村,所以那里的标准是每人一点五两银子,而当时李秀才的老伴还没去世,所以要缴纳两个人的费用。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李秀才无法接触到那些机密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帝国政府那里到底收了多少款项没有交给列强,现在李秀才肯定会代表全国百姓状告帝国政府的。
所有证据被呈交给了大法官袁世凯,其实这些证据袁世凯是早就看过了,而且因为这件案子性质特殊,所以袁世凯又私自决定了要为李秀才补充一下证据,虽然不合理,但也避免了李秀才之后,所有人都来状告帝国政府,那样的话,他这个法院也别玩了,天天去审理这种案子算了。
所以,袁世凯以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身份查阅了银行的交接记录,得知了赔款账户内尚未移交的资金金额。
“经本庭认证,原告所呈交的证据真实有效,同时,本庭前期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得知帝国政府在帝国银行的赔款账户中尚有三千一百万两白银尚未移交给列强,且在帝国成立之后,再无任何款项进账,经询问得知,这些资金均是帝国成立之前民众上缴的资金。被告,你方有无异议?”袁世凯将目光看向了被告。
总理府办公室秘书有些无奈的站了起来,其实在来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没办法,法律赋予了最高法院这个权利,那么帝国政府就必须要出面应对。
“并无异议,但是有一点我方需要禀明大法官,其实早在帝国政府成立初期,内部便有考虑将这笔钱退款给百姓,但因为先期征缴数额不同,缴纳方式不同,所以对退还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难度,在加上帝国初立,帝国政府需要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人手又不够,所以只能暂时将这件事情压了下来,打算等稳定之后在商议如何退还这笔资金。”
一旁的被告律师在听到秘书这个回答之后,一时间也有些愣了,虽然他明知道这次对于帝国政府来说,想要胜诉是很困难的,但是身为一个律师,他肯定是要想办法获胜的,但是这个秘书却直接承认了下来,这让他这个律师一时间有些难办。
固然,这样可以为政府带来大量的声望,但是这不符合一个律师的身份啊,你们要是从一开始就想着要败诉,那还请律师做什么?来陪你们丢人的吗?
“大法官阁下,我有一点需要补充的。”律师连忙站起来开口道,在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之后,这才继续说道:“虽然这些钱来自于民间百姓,但是这笔钱的用途是很明显的,而帝国虽然拒绝支付余下的赔款,但是在收缴这些赔款之前,他的用途是明确的,而且法律也并没有规定,这笔赔款就一定要立即,或是限期归还百姓。
当然,帝国是肯定不会让百姓吃亏的,但是目前帝国所面临着巨额的财政赤字,远远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就拿刚刚结束的朝鲜战争来说,帝国政府给日本人开出的军费是一个亿,固然,这里面有一些水分,但至少也有七八千万左右。仅仅只是这场为时不足半个月的战争,就花掉了理论上帝国一年的收入,这种情况下,帝国选择暂缓退款或是不选择退款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家伙真不要脸!”听着被告律师的言论,底下的百姓纷纷在心中暗骂道。
第367章
不敢相信的结果
在李文煊的意识里,他觉得对方应该直接质疑他居心何在才是,毕竟对方代表着帝国政府,哪怕是大闹法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
你说什么?担心这里的旁听百姓和客商传出去?那些都是屁话,只要帝国政府一声令下,哪个闲自己的命太长了敢传出去?
但是对方这一上来就承认了这个问题,这让李文煊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这尼玛的根本就没有按照剧本再走啊。
你是帝国政府好不?你有必要在俺这个前朝老秀才面前这么客气吗?你的王霸之气呢?你的官威呢?
原、被告之间经过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辩论,到了最后,大法官袁世凯甚至都没有了听下去的心思。
被告方律师简直就不是个人,甚至袁世凯都很想问一下,乃的节操去哪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被告方律师的口才的确很不错,虽然刚一开始帝国政府秘书就已经承认了这件事情是帝国政府的不对。但是被告方律师愣是凭借着自己的一口三寸不烂之舌,外加豪无节操的厚脸皮,愣生生的将李秀才给压制的开不了口。
而被告方律师就是抓住了一点,帝国政府承认这件事情,但是目前国家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而帝国政府也可以归还这笔赔款,但是绝不是现在。
总之,若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那么一群人恨不能直接将这个被告律师给撕成两半。
可若是站在政府立场,或是一些明智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律师所做的一切的话,那么又是极为合理的,况且,他又牢牢的抓住了法律的漏洞,即便是袁世凯也无法辩驳。
于是,袁世凯宣布了上午的庭审结束,法庭将于下午四点钟宣判结果。
简单的吃了些午饭之后,袁世凯以及另外两位辅助法官便带着书记员和监督员进入到了法院的小会议室里,其中三位法官才是真正的抉择着,书记员和监督员只是记录和监督他们的商议过程和结果的,并不参与讨论。
而外界对于最终的结果也很是好奇,尽管距离下午的开庭宣判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那些百姓却愣是不肯离开。
更有一些精明者,早上来的时候就断定了这个案子不是半天就能审完的,于是便自带了干粮过来。
而那些没有带干粮的也是懊恼不已,但是又不想就这么离去,将自己的好位置让给其他人,所以也只能饿着肚子站在那里等着下午的宣判。
四点钟,三位法官以及监督员和书记员始终未曾出现,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出来宣布下午的开庭推迟半个小时。
原因无他,三位法官在会议室里一直到现在都还没统一意见。
虽说法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他并不与政府挂钩,而是直接接受皇帝的领导,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
但是说到底,他们也属于政府的一部分,是皇帝名下的一个政法机构。而他们也很清楚帝国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而且听说近期又有很多大动作,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