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427


如果他们判了帝国政府败诉,那么对于原本就见底的帝国财政,无疑将会是雪上加霜。可若是判原告败诉,那么外界无疑将会认为这是帝国政府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目的就是为了让民众打消要回这笔钱的想法。
虽说帝国最高法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受理了这件案子,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偏向了帝国政府的。
可以说,这件事情若是一个处理的不好,后果将会是很严重的。
不仅仅帝国政府的声望会下跌,就是最高法院也会被人指着脊梁骨怒骂的。
四点二十分,三人仍未拿出个统一的意见,最终,袁世凯不得不独断了一回,声望,必须要有,但是帝国政府的困难,他们也不能不考虑。
所以,最终袁世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尽最大可能的让双方都能够满意。
四点半,以大法官袁世凯为首的审判庭姗姗来迟,这一次,袁世凯没有去维持现场秩序,百姓们在看到袁世凯出来之后,便立即安静了下来,整个现场近万人,鸦雀无声。
“经上午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辩论,法庭根据双方所提出的证据以及观点,因帝国律法在这一区域内的空白,所以本庭无法参考法律来判决此案,但法庭是个极为严肃的地方,绝不能因为法律的空白而去不作为。
经三位法官的商议,最终做出如下判决。
原告李文煊状告帝国政府拒不归还庚子赔款剩余款项一案,法庭判定原告李文煊胜诉。但是鉴于帝国政府目前的确在财政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所以法庭判决自本判决书宣布次日起,三十日内,帝国政府必须要做出正面回应,对外公布帝国政府将如何处置这笔赔款,并限期归还。若帝国政府三十日内未能做出正面回应,本庭将改判帝国政府必须立即归还所有剩余赔款。
本次案件调查,开庭费用共计三百零七两白银,将由被告承担全部。”袁世凯一口气念完了整个判决书。
然后看向了台下,对着原被告问道:“原告、被告,对于本庭判决,七日内你们有权利提出上诉,如当庭决定不上诉,这份判决书将会于明日正式生效,开始计算时间。”
“不上诉!不上诉!”李文煊的脑子更是一片的空白,在听到袁世凯的判决之后,整个人瞬间有种傻掉的感觉。
赢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控告竟然赢了?
尼玛一普通前朝小秀才状告当朝官府,竟然还告赢了,难道是在做梦吗?
“我方决定接受判决,并严格遵守法庭判决意见。”被告方也连忙表示道。
判决书宣布之后,瞬间在中京地区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暴,到处都是讨论这件事情的百姓,而对于这份判决,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不敢相信。
一个普通的百姓竟然告赢了帝国政府?虽然法庭并没有让帝国政府立即退还这笔赔款,但是法庭方面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经过这么一闹,所有人都知道了帝国政府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免税让帝国政府的收入锐减,而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又不是一笔小数目。
其实帝国政府会不会立即归还,这件事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份判决书在一些老知识份子的解读之下,百姓们已经听懂了其中的含义。
别看这份判决有些摸棱两可,实际上法庭已经给出了确切的判罚,虽然帝国政府不用立即归还,但是他们却必须要立即表态,向民众解释这笔钱将于什么时候归还。
像这种事情,现在的国外也不敢保证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判决。
不要以为国外都是讲民主的,其实现在的国外,并不比华夏国内干净多少,虽然某些国家明面上讲着民主,背地里指不定有多黑暗呢。
就是放在后世,在那些动不动就拿人权来说是的国外,向这种案子他们也绝不会接受的。
但是对于华夏百姓来说,这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满意不满意?
答案是满意,如果满分是一百分的话,那么他们就要打个二百分。原因无他,在这次的案件之前,压根就没人敢去告官府,更别说告赢了,还逼着官府不得不做出解释,并且公布处置方案。
其实就在法庭决定了要受理这件案件的时候,帝国政府就已经无情的收割了一大批百姓的信任,而在判决之后,更是收获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百姓的信赖,甚至,不少人都感觉到了他们似乎与官府并不是以前那种关系,很多事情官府不作为,他们还可以到法院去起诉。
只要证据准备的充分,并且是真实的,那么连开庭的费用都不用他们承担。而在判决之后,袁世凯也做出了解释,像这种民事诉讼,开庭费用是败诉的一方承担全部,如果双方愿意协商的话,也可以共同承担,当然,如果胜方心情好的话,也可以由胜方承担。
总之,这次的开庭审理之后,中华帝国政府在国内的声望瞬间刷到了爆棚,就连报道了这件事情的国外,民众也开始要求各国政府像中华帝国学习,但是一些政客却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
向来都是由他们来左右其他国家的,现在倒好,中华帝国倒是开始左右起他们的国家了。
当然,这次的判决还为中华帝国带来了一个更加意想不到的好处。
当判决被其他国家媒体报道之后,中华帝国政府已经慢慢的取得了一些国家民众的好感,对于这个懦弱落后的国家,他们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虽然一时间还看不出这种好处,但是长久下来的话,这是会提高中华帝国的国际地位的。
而当这份判决书被送到王思锐的案台前的时候,王思锐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责令帝国政府七日内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并且刊登在国内所有的媒体上。
第368章
我要做点什么
“号外!号外!帝国政府发表道歉声明,并限期归还多收赔款……”
京城,天津,上海,广州,但凡是稍微发达一些的地区,有媒体进驻的地区,今日一大早,街道上到处都是报童的叫卖声。
最近一段时间内,随着帝国政府被最高法院判定败诉之后,犹如是一个惊天巨雷忽然炸响一般,国内到处都是传着这件消息,有不敢相信的,也有惊愕不已的,总之,各种各样的想法更是层出不穷。
而那些私人报社似乎也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趁机邀请了几位辞官在家的前朝官员,接连发表了数篇文章来评判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深入的剖析解释,报纸的销量也更是节节攀升。虽说目前国内识字的人并不多,但是百姓们在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也还是忍不住的想要了解一下报纸上的内容。
而一些茶社老板便意识到商机来了,一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店铺都购买了最新的报纸,然后以此来吸引顾客,连带着,各个店铺的生意也好了一些,而他们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份报纸的钱,加上一些时间来读报而已。
“三呆子,今日的报纸上写的是什么新闻呐?”一名身着青衫长袍的中年男子,手中提着二斤大米,刚走出米铺,便听到报童的叫卖声,这名青衫长袍男子显然是认识这位报童的,不由的打趣道。
“宋爷,帝国政府公开道歉,并限期归还欠款……宋爷,来一份不?”三呆子说着同样的话,他只是个报童而已,谁又规定了报童必须要识字?
卖报,只是为了补贴家用,而他们这些报童在取报纸的时候,报社的人会告诉他们今天的头条新闻是什么,这些报童只要记着报社的人是怎么说的,然后出来照搬就可以了,所以,不识字也并不影响他们卖报。
至于去学字,还是算了吧,卖两份报纸才赚一文钱,去私塾一年的学费就要好几两银子,就是卖上一年的报纸,每天卖二十份来算,一年也才一两多银子,连学费都不够。
“呵呵,你呀,天天守着报纸,这么好的资源都不知道利用起来,多的不说,就是你天天记住你说的这些头条,半年下来,也保你能够认识上千个字。”被称为宋爷的中年男子指着三呆子,有些恨铁不成钢道。
“宋爷,俺说的都是报社人教的,他们又不给我们指正,谁知道这几个字是哪几个啊?就是想学也学不来啊。”三呆子笑嘻嘻的回应道。
学习有个卵用?还是多赚钱才是正事,现在可以卖报补贴家用,等在长大一些就能够去做工了,在这个时代里,除非是心中有做官的想法,否则的话,谁会让孩子去读书学习?
有钱人家修身养性,又不差那几个钱,所以也就不多说了,但是普通人家早些年的时候更是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谁会去送孩子读书?
“要是有人肯教你,你愿意学吗?”宋爷继续问道。
“不学,穷秀才,穷秀才,越学越穷,我才不学呢。”三呆子有板有眼的回应着。
宋爷一阵无语,指着三呆子欲言又止,“行了,来一份报纸!”
“谢谢宋爷!”三呆子欢快的接过一文钱,然后将一份报纸递到宋爷手中,对于三呆子来说,宋爷可是他的大客户,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自己的报纸,虽说单价不高,但日积月累下来,这也不是笔小数目。
“宋爷,这报纸上是咋说的?帝国政府真的道歉了?确定要退还那些赔款了?”宋爷拿过报纸之后,一群人瞬间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道。
看着周围蜂拥而至的百姓,宋定忠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是国家的悲哀呐,这是数千年来,贵族高层所实行的文化垄断所造成的后果。
当下政府虽然已经在努力的做出改变了,但是无奈国家整体实力有限,有限的资源,在这个阶段又必须要用在真正急需的地方。
虽说教育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可即便是宋定忠这个文化人也意识到,只有国家的工业和军事强大了,国家才有心思去专心的搞教育。
假如现阶段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搞教育,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业和军事的发展,如此以来,国家将会重蹈前清覆辙,虽然心里很明白,但是看着这一幕,宋定忠还是隐隐的有些失落。
宋定忠来到杭州已有两年的时间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有文化,为人又很大度,如今早已成为了杭州城的名人,深受百姓尊敬。
近些日子以来,宋定忠也一直在思考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虽然一人之力犹如鸿毛,但若是有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一起努力呢?
现如今,文化普及率最高的地方,并不是政府,而是军队,打打杀杀的地方,反而文化程度列居全国最高,这个结果说出去恐怕也有些让人难以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政府的文化程度紧随军队之后。
宋定忠仔仔细细的看了眼头条报道,上面洋洋洒洒的写了近千字的文章,主要共分为了两段,第一段是帝国政府的道歉公文,第二段则是对赔款的处置方案。
看完整篇文章之后,宋定忠忍不住的暗自点头赞赏,虽然政府有打太极的嫌疑,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眼下阶段,政府的这个选择无疑是最为合适的,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百姓方面,都能够接受这个处置方案。
“帝国政府的确是公开道歉了,这笔三千一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因近期国内工业的发展,以及朝鲜战事的爆发,所以暂时被帝国政府转用这两处地方,帝国政府已经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
关于退还这笔赔款,政府也给出了一个准确的说法,计划于七年后的今日之前,一并退还这笔欠款,另外,为了弥补百姓的损失,帝国政府将会按照每年一百万两的利息叠加进去,也就是说,七年后退款的时候,帝国政府需要退还总共三千八百万两白银,按照各地各人缴纳比例来退还这笔款项。”宋定忠大致的解释道,他没有将通篇文章一口气念出来,如果真的那样做了的话,反而会将这些百姓给绕进去,所以他只是总结了一下,将重点说了出来。
反正就是两点,第一点是道歉和保证,第二点是七年内退还共计三千八百万两,其中七百万两是这七年的利息。
这个利息高吗?一点也不高,至少相比较跟洋人签的辱国条约相比较起来,这点利息是一点也不高。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利息可是一点也不低,因为现在他们压根就没地方吃利息去,帝国银行虽说比私人票号要保险一些,可他们如今也只能做到不收任何费用,私人票号反而要收取一些管理费用。
但是利息这种东西,那就只能呵呵了,普通百姓想要吃利息,还是等几十年后再说吧。
“啥?要是按照这个说法,我缴纳了一两银子,七年后能拿到一两多?”一名百姓听的一知半解的疑惑道。
不过他并没有搞明白这里面的含义,甚至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没有搞明白,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数学公式,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普通小百姓,上哪去算这笔账去?
“一两银子你肯定是拿不到的,因为帝国前期的确是支付给洋人几次赔款的,所以,帝国政府应该会按照各地比例进行一番计算,将前几期缴纳赔款均摊下来,然后从你这一两银子中扣除,余下的,再加上这七百万两银子按比例均摊下来的,才是你得到的。”宋定忠说道。
像这种涉及到全国的事情,本就是笔糊涂账,甚至到最后都很难计算清楚的,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计算这种大型的账目,甚至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的计算清楚。
若是将这种情况放在后世的话,瞬间就能够得到答案,而且连复算都不用,根本不可能出错。只需要在个人缴纳的时候,在系统里输入金额,然后就会自动显示比例,到时候该退多少,只需要查看一下系统就可以了。
回到租住的房子后,宋定忠拿出了自己的那套宝贝,自从来到杭州之后,宋定忠便再也没有使用过它。
这是当年张让送给他的礼物,原本宋定忠是张让的亲密战友,只不过,宋定忠在看到了国家有救了之后,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退出。
最终事实证明,宋定忠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张让那些疯狂的人,最终却只能是黯淡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在一条注定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上行进,又怎会成功呢?
暗暗感叹了一番之后,宋定忠开始奋笔疾书,他要对杭州官府写一封请战书,至于杭州官府会不会同意,宋定忠心中没有底气,但经历了今天的事情之后,他已经决定了,无论结果如何,一定要做点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