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427


第369章
军备竞赛提前?
关于帝国政府的那份声名,如今依旧在民间酝酿着,不过结果却是在往好的一面发展,而帝国政府则是借助着这个机会狠狠的刷了一波声望,再一次的稳固了这个新政权的地位。
关于那份声名,王思锐却并没有怎么在意,他更加在意的是与日本人的谈判。
而且,王思锐也感觉到了一丝不怎么好的感觉,似乎自己这支蝴蝶的翅膀扇动的幅度有些太大了,如今欧洲那边虽然依旧风平浪静,但是暗中却是汹涌澎湃,暗流涌动。
德国人在中华帝国这里得到了大量的资源之后,他们便开始不满足于现状,虽说中华帝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毕竟距离太过遥远,且途中的港口几乎全部都是英法两国的,对于德国人的要求又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所以,德国人似乎是有心要去改变这种局面。
前些日子,德国人已经不止一次的秘密接触了王思锐,他们更是主动的提出了要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中华帝国数套军工生产设备,但是隐隐的,却又透漏给王思锐一种其他的意思。
以远低于成本价不足一半的价格,卖给中华帝国五套机枪生产线,十套步枪生产线,以及相应配套的弹药生产线,甚至还有两条七五火炮生产线,以及一条105毫米口径火炮生产线,共计四条炮弹生产线。
而这一共二十二套生产线,德国人却只需要一千万两白银的价格就可以卖给中华帝国,并且无偿的转让给他们相应的生产技术。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这么毫无征兆的落入中华帝国的头上,一瞬间,愣是砸的连王思锐都有些不太敢相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王思锐比谁都更加清楚,他与德国人有密切的合作,甚至德国人免费的在山东建立了一座大型的钢铁厂,而中华帝国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让他们免费使用五年的时间,并且在这五年内,免费的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矿石。
当然,矿石不用出钱,但是人工什么的却依旧需要德国人出钱,所以这等于是间接的拉动了内需,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况且,按照合约规定,五年之后,这座钢铁厂便属于中华帝国了,到时候他们可以直接拿来为自己生产钢铁。
虽然这五年来的产出足够购买几座这样的工厂,但是给中华帝国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却是,德国几乎以成本价卖给了中华帝国数座钢铁厂的设备,如果加上这些的话,那么这次的合作便属于互惠互利。
如今钢铁厂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两年半之后,这座钢铁厂将会属于中华帝国。
而随着英法等国越来越严的管控,德国人在想从中华帝国将钢铁运回国内,已经不像是之前那么容易了,光是成本,就增加了数倍。
虽说王思锐早就知道了历时的去向,但是现在,他还是不敢相信,难道世界大战要提前十年爆发不成?
可是现在,各国显然都还没有准备好,王思锐在美国建造的无畏舰才刚刚下水,距离交付使用还有很长的时间,美国人也打算拿着那两艘无畏舰进行实验,欧美各国也才刚刚展开无畏舰的建造计划。
现在各国还并没有完全陷入造战列舰这个怪圈里,他们的经济还没有被急速的拉低,所以,这个时候爆发世界大战,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历史上的一战,就是由各国大肆建造战列舰而导致的军备竞赛而引发的,不过,如果欧美各国得知了美国人正在建造无畏舰的计划的话,那么必然会加速自己的建造计划,如此一来,军事竞赛将会提前开始,那么世界大战提前爆发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不管怎么样,世界大战提前爆发对于中华帝国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一战爆发之后,他们便有足够的精力去潜心发展,坏处在于,中华帝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
所以,从日本那里敲诈一笔钱又显的格外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尽快的想办法从欧美那里搞来车床母机,否则一旦大战爆发,中华帝国的发展也势必只能陷入停顿,因为没人肯卖给他这些工业设备了。
“陛下,臣刚与德国人展开了非正式会谈,商议了关于军工援助的内容。臣感觉,此次德国人所图非小,还望陛下三思。”王士珍郑重的提醒道,通过与德国人的谈话,他似乎是闻到了战争的味道,而中华帝国若是选择与德国人站在一条线的话,那么未来将会很难确定。
“哦?说来听听!”王思锐当然知道德国人所图非小,他们要挑起的可不是德法战争那种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世界大战。
当然,如果中华帝国能够真正的从中捞到大量的好处的话,那么跟谁站在一起是无所谓的,他完全不在乎。在远东的陆地上,已经没有人是中华帝国的对手了,现在他只需要等最多两年的时间,等美国和英法德等国承诺给他的军舰交付之后,那么海军方面,他们也算是有了自保之力。
至于日本海军,说句不好听的,俺有两艘无畏舰去就能灭了他们,除战列舰以外,其他的军舰无畏舰几乎可以一炮干掉一个,如果做不到的话,难道列强都疯了吗?甚至停止建造其他的军舰,全力的去建造无畏舰?
“德国人低价卖给我们的设备,前三年他们要拿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然后两年拿百分之五十,随后每年减少百分之十,十年后,这条生产线彻底的归于我们。我方需要全权负责生产,德国人会派一些技术人员过来监督指导。”王士珍说道。
“哼,德国人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几条生产线就想让我们出工出力,还要出材料免费的为他们建造两百五十五万条步枪,等十年后这些设备归于我们的时候,怕是也早就到了不得不淘汰的地步了,我们拿来有什么用?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直接花钱去买。”王思锐一声冷哼,德国人的想法未免也太天真了一些,这他娘的简直比地主老财还会剥削老百姓。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跟德国人合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条件必须要改一改,其实王思锐还是很看重德国人的火炮技术的。
虽然卖给他们的火炮生产线并不多,甚至可以认为是免费赠送给中华帝国的技术,为的就是要让他们同意这个条件,但这个世上也没有人是傻子。
“回头你告诉德国人,这些设备过来之后,我最多给他三年百分之二十的产量,三年后统一交付。只是这么点,我们付出的价格就远超出了这些设备的总价。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那就不用再谈了,反正咱们现在也不缺枪,随着部队的稳定,兵工厂的产量也能够保证部队所需,若是再等个几年,咱们还能再存上几十万条枪。”王思锐补充道。
“陛下,咱们若是这么跟德国人眉来眼去的,怕是英法那边没法交代啊。”王士珍稍稍有些犹豫。
德国人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以德国的工业能力,还用得着千辛万苦的将工厂搬到远东吗?而德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只有一个,他们要瞒着英法等国,在远东借助中华帝国之手悄悄的生产军备,然后在对英法等国发起突然袭击。
而因为军备是在远东生产的,且名义上全部都是中华帝国自己所需的,跟德国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就算是引起了英法等国的注意,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紧张。
甚至可以想象,一旦德国人有了充足的军备,然后突然发难的话,若是英法等国连武器都还没有储备够,那么战争的结果,谁敢想象?
“英法?呵呵,朕早晚要找他们要个交代的,记住,三年后统一交付是重点,在我们的海军军舰没有回来之前,绝不能让列强发现这些猫腻,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将工厂设立到四川或是山西。”说到这里,王思锐不由得再次叮嘱道:
“咱们现在的紧要任务便是加紧修建平广铁路,中上铁路,争取三年内竣工通车,另一方面,在铁路沿线大肆设立工业区,加紧发展国内工业,无论是什么行业的,都要涉及到。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抓紧每一分钟。”
“陛下,您是说未来他们会打起来?”王士珍有些惊讶,虽然王思锐说的并不清楚,但王士珍却听出了深层的意思。
“未来十年内,他们肯定会打起来的,而现在我们每积累一点,到时候便会转化为我们崛起的一点力量,别看现在我们与他们拉开的差距还很大,可若是一切真的按照朕的预测进行的话,不出十五年,帝国将与那些列强持平。”王思锐说道。
中华帝国想要发展起来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工业基础,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加强它,让工业能力更强大一些,然后学习美国,在世界大战的时候厚积薄发。
虽然中华帝国的条件不如美国,但是在人民凝聚力方面却要远超美国,这边是他们的优势,也是王思锐有决心在十五年内与列强持平的原因。
因为除了自身的进步以外,一战还会摧毁欧洲各国的工业基础,等于是削弱了他们的整体实力。
第370章
化身小黄
“一、二……”
“嘿哟……”
一节节的钢轨被从生产线上搬运到了场内的临时摆渡车上,几十名壮汉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统一的步伐,将一节节重达数吨的钢轨抬起。
虽然天气已经逐渐的降温,但是这里的工人,却始终未曾穿上厚衣,倒不是因为穷,而是这份工作根本就不用穿的太厚。
特别是厂房里那些炼钢车间,缸炉内上千度的高温,仅仅只是散发出的余温,就让厂房内的温度比夏天的时候还要高,这里等于是一年四季自带暖气。
工作虽然苦了点,但好在薪资还算是不错,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为三两银子,每月有两天的假期。工厂管吃,一天三顿,中午的那顿还能见点肉腥味,生活条件倒也算是不错。
如果家离得远的,工厂还负责管住,近的话则是有个临时宿舍,床位不多,一百来人轮流在那间只有二十张床位的临时宿舍内休息。
一名年轻男子将自己的安全帽取了下来,放在了身旁的工作台上,整个人浑身疲惫的瘫倒在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浑身上下,豆大的汗珠压根就没有停止过,整个衣衫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湿乎乎的一片,但是很快就能够被烘干,然后继续被汗水打湿,如此来回循环,一整天的工作下来,这身衣裳也不知要被打湿多少次。
厂房门口有一根接通过来的自来水管,厂房内的工人每人配备了一只水壶,在这里面工作,如果不多喝点水的话,保准半天不到的时间,整个人就能脱水。
年轻人手脚无力的拿起了那有些烫手的水浒,刚刚接完不到十度的水,放在这里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已经有些烫手了。
老实说,这里面的环境,一般人的确难以忍受。
显然,工厂方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对车间内的工人也做出了一些补助性的措施,车间内的工人,每人每月有一两银子的高温补助,这样加起来的话,在车间内工作,每个月要比在外面的那些工人高上一两银子。
在大多数工人看来,车间里的工作那可是个香饽饽,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了脑袋的想要进来,但是工厂方面为了工人的身体考虑,四十岁以上的工人不准进入车间工作,而车间内的工人,到了四十岁以后也必须要被调出去。
年轻人来了有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了,车间内的工作并不复杂,所有的工序都是早已计算好的,整个厂区内有几十位技术员分区负责,各自规划好时间,什么时候该放铁矿石,该怎么摆放,温度控制在多少,要烧多长时间,每个时间段的温度是多少,什么时候出炉,这些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那些技术员到了时间就会过来查看,符合要求之后,便命令车间负责人进行下一步的工序。
刚开始的时候技术员还需要经常过来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车间内的那些工人们基本上也就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所以现在已经渐渐的演变成由车间内部自己主导,去控制这些生产工序。
除非是到了时间以后,炼钢炉内没有达到要求,才会让人去通知技术员过来,当然了,技术员也不是闲着的,他们仍旧需要在各自的区域内不停的巡视检查,以便能够及时的排除问题。
“小黄,赶紧起来,看看你像个什么样子?这点工作量才到哪?就这就已经不行了?亏你还当过兵呢,你说像你这样,对的起厂里给你的四两工资吗?”车间主任李大财巡视一圈过来,刚巧看到新来的小黄正瘫坐在地上偷懒,不由得眉头紧皱,严厉的训斥着。
车间主任已经属于钢铁厂的中高层干部了,正座工厂内,一共有二十个车间主任,可以说,在工厂开工半年后,这些车间主任们便成为了工厂里的中流砥柱,而一般情况下,车间主任也是可以顶半个技术员的。
再加上厂里也出台的激励措施,如果车间主任能够拿到技术员职称的话,那么就可以拿到技术员百分之八十的工资,再加上车间主任的工资。
别看只有百分之八十的工资,一个技术员通常要负责两三个车间,而车间主任拿到技术员职称之后,只需要负责他自己的车间就可以了,工作量是技术员的三分之一,但是工资却比他们高了百分之十几,将近二十左右。
而技术员一个月的工资是七两银子,车间主任则是九两,算下来的话,如果拿到职称,平均每个月就能拿到十五两多的银子,放在现在,那绝对是高富帅的标准。
李大财上个月刚刚参加了技术员考核,虽说文化考试是过了,但是车间评测这一点却拉了后腿,厂里面给了他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三个月内车间评测分数能够上来,那么就可以不用在考试就直接晋升技术员。
如果过了三个月,那就只能等到下一次考试的时候,一切从头开始了。
事关自己未来能够拿到多少银子的大事,李大财又怎会让刚来的小黄拖自己的后腿?
“主任,现在一点也不忙,休息一会儿不也没事嘛。”小黄语气中有些抱怨道。
“什么叫一点也不忙?我们是炼钢车间,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疏忽,结果导致这一炉子的钢成为了废品,这个责任谁来负?如果成为了废品,你对的起炼铁车间和咱们车间这么多同事的辛苦吗?你知道厂里会因此损失多少钱吗?你知道就因为这一炉子钢的损失,军队会少多少装备吗?年纪轻轻的一点上进心也没有,难怪军队不肯要你。”李大财见小黄竟然如此态度,不由得勃然大怒道。
“得,您是主任您说的算。”小黄懒懒的站起身子,拍拍屁股上的尘土,猛的喝了口水之后,不慌不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实工作也不难,就是站在那里看着那些仪器就可以了,所有的仪器只要在规定数值内就没问题,至于超出的话,那就喊技术员呗,反正他一个小工,也不懂技术上的事情。
小黄只是觉得,现在工厂的这种管理方式有很大的问题,长久下去的话,是肯定要出现问题的。
虽然,李大财的确是严厉了一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李大财他们还是想要将工作做好的,只不过在工作的时候,任何人不准有任何偷懒的机会,哪怕就是闲着,就是站在那里发呆,你也要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
在后世,工作讲究的是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效率最大化。即便是钢铁厂那种最忙碌的单位,基本上也会采取这种方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