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427


不过他们大多数是用监控来替代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全方位的监控,工人们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可以休息一会儿,一旦监控发现了有些异常,便立即派人去检查,工人们等于是坐着休息,随时待命状态。
现在虽然达不到那种要求,但是管理人员似乎是忽略了劳逸结合这个概念,他们甚至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让人工作。
这种思想是机器不对的,不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却是有些让人无奈的,因为民众的文化程度实在是太低了,几乎为零,上面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根本离不开人的指导。
小黄为什么会轻而易举的进入到车间?而且又分了个负责仪表的相对轻松一些的工作?还不是因为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因为他识字,相比较于其他工人,小黄是个文化人,文化人接受能力强,几乎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其他人,有些看了一周的仪器,最后都还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车间主任李大财虽然没有刻意的针对小黄,但是对于小黄的态度也并不怎么好。
现在谁都知道,皇家陆军的服役年限是五年,虽然可以选择提前退役,但是现在去当兵的又有几个提前退役的?除非是受伤了,不得不退役了,正常人如果退役的话,除非是脑子坏了,要么就是自己能力不行,没自信在那里了。
很显然,现在还没有到第一批的退役年限,所以,对于小黄这个犹如大熊猫一级的退役士兵,又是手脚健全,浑身上下一点伤也没有的家伙,厂里自然而然的将他当作是后者了。
又过了一周的时间,小黄竟然出人意料的离职了,而且还是主动的提出了辞职,这个消息倒是瞬间成为了钢铁厂所在地区的一段饭后茶谈,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进不去,这家伙倒好,干了半个月就不干了。
只不过没人知道,离职之后的小黄,立即化名小李,转而加入了一支修建铁路的工程队中去了。
同样是半个月,小李也是主动的提出了离职,这一次,小李没有在继续伪装下去,而是直接返回了北平。
而化身小黄和小李二人的,自然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帝,王思锐。
王思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国内的工业单位进行了暗中的调研,而得出的结论却很让王思锐头疼,精神面貌可嘉,但却尽是莽夫,总之,问题很严重,必须要尽快着手去解决。
第371章
两件大事
“陛下,您可算是回来了。”王士珍一脸幽怨的看向王思锐,这段时间里,王士珍差点没被人围攻致死,可是身为帝国总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强忍着,如果不然,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王思锐就这么丢下一句话之后,便一个人带着王林悄悄的微服私访去了,所有大小事务,全部丢给了王士珍去处理。
一些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倒也好说,可是一些职责范围之外的呢?这些事情王士珍可不敢私自去替王思锐做决定,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虽说王思锐为人比较大度,在众官面前也没有太过严肃,更是没有让他们感觉到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可越是这样,对于这群百官的约束就更是强大,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时候,王思锐不说,并不代表大家心里不知道,而且以王思锐的性格,等他张口的时候,那问题可就大了。
在一个,暂且不管王思锐为君这个问题,就是他这次微服私访,简直就是脑子一热就决定的,事先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这次幸好是没有出事,万一要是出了事,这个国家岂不是要乱了?
中华帝国好不容易才刚刚有了点起色,一旦群龙无首,后果不堪设想。
一想到这里,王士珍也不由得打了个冷颤,暗暗决定,无论如何,待会回去之后一定要下令加紧选妃进度,尽可能一个月内选出二十个适合的妃子来,这皇帝都二十六岁了,竟然连个妃子都没有,说出去还真是千古绝谈,那可是华夏几千年历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奇葩事件。
“帝国这不有你们这些人顶着呢吗?况且朕又不是出去游山玩水去了,这次微服私访,朕还是有很深的感触的。”王思锐稍稍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实他也感觉到了,这次自己微服私访的确是有些不太靠谱。
也一直到回来之后,王思锐才知道,电视里演的那些皇帝没事就喜欢微服私访,那根本就是扯淡,国家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处理,哪有时间去微服私访?
现在又不是后世,飞机满天飞,就算要去最远的地方,顶多两天的时间就足够了,回来之后挤压的公务也不多。
“陛下,以后您可千万别再打声招呼就微服私访去了,我们这帮老家伙会被搞疯掉的。而且这个月也发生了不少事情,每一件都需要您来做决定,这您不回来,事情也只能拖着,洋人那边现在可是有意见了。”王士珍小声的嘟囔着?
“哦?都发生什么事情了?说来听听。”王思锐饶有兴趣的问道。
“主要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我们与日本人的谈判已经达成了一致,最终的赔款总额被定为了2.1亿两白银,这笔赔款由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四行转交给我们,每家银行将在半年内支付给我们五千零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也可以用美元或者英镑,马克以及法郎来支付。
据说是四国共同施压,逼迫日本方面以海关作为抵押,四国银行才同意贷款给他们的。
另一件事是关于帝国银行的,乔行长近期身体突感不适,医生们都建议乔行长停止一切工作,好生休养,虽说乔行长有些不太愿意,但是近半个月以来,乔行长连去银行工作都需要人抬着,随行的医生也片刻不离,所以臣想恳请陛下下令乔行长告官还乡,毕竟还是身体重要。”王士珍将近期发生的两件大事说了出来。
而这两件事情也算是一顶一的大事了,王士珍跟着谈谈,给点建议还行,但真让他做主去下决定,他还是不敢的。
2.1亿两白银,这个要比王思锐给出的预期稍微低一些,甚至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能够从日本人身上多扣一些下来,那么他们就能多建几座工厂,帝国的硬实力将会更强一些。
但日本人显然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细水长流的一点点缴纳,这个可不是个保险的办法,况且,现在中华帝国最缺的就是钱,如果能够立即拿到十两银子,和一年后拿十二两银子的话,那么中华帝国无疑将会选择第一种方案,因为拿了银子之后,一年后他们所能够创造的利益,将会远超十二两银子。
而乔致庸则是因为身体原因,但又放不下帝国正在筹划的货币改革,所以才不肯请辞。
乔致庸早年间就在搞银票这种轻便的东西了,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现在王思锐将整个帝国的货币改革任务交给了他,乔致庸又怎会轻易的放弃?
“我们只要银子,现在要那些外汇没有用,另外,你去转告洋人,两个月内,先期的一亿两白银必须交给我们。”王思锐点了点头,半年内交付,其实也就等于是立即交付了。
毕竟两个亿的白银不是小数目,他们也需要时间去筹措,给个半年的期限倒也合理,但现在国内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王思锐可等不起。
“陛下,四国代表已经找我磋商过了,他们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肯用这笔赔款来发展国内工业的话,他们会给予我们最大优惠的。”王士珍说道。
“呵呵,用我们的赔款帮他们拉动内需吗?他们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王思锐呵呵一笑,不得不说,四国打的算盘可真是一点也不错。
即拿了日本的海关,还将这笔贷款留在了他们国内,直接拉动了各国的内需。虽然对于中华帝国而言,能够以最大优惠价格拿到工业设备,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帝国不可能将所有的钱都用在工业上面。
特别是这次微服私访过后,一个比发展工业更加严峻的问题已经暴露在了王思锐的眼前。
再说了,工业设备,帝国不是跟四国贷款购买了一批设备吗?那批设备都还没有交付呢,现在又去买?
说句不好听的,帝国成立前后发展这几年以来,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购买的那些工业设备,虽然不是多么的完善,但是论起产能的话,恐怕早就已经超越了法国,正是因为帝国国土庞大,大量的工业设施被分散在全国各处,所以才造成一种帝国工业依旧很薄弱的假象。
而等到贷款购买的这批设备回来之后,帝国的工业产能,在理论上可以瞬间超越英德,只需要消化个几年的时间,便可以做到真正的超越。
帝国现在唯一所缺的,就是真正的高端人才,这也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即便是帝国有一台工业母机,但依旧无法生产出质量可以媲美国外的工业设备。
这些工业设施,只有自己能够制造了,那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而现在,王思锐给帝国的定位是,一个二流的工业伪强国。
不要问为什么定位这么低,只有定位低了,才能够去刺激他不得不卯足了力气的去发展。
但是很显然,列强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如果帝国不多多少少的满足他们一下的话,恐怕这笔赔款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的移交过来。
“这样,两个月内移交一亿两白银计划不变,这笔钱朕有大用,余下的一点一亿可以在各国购买工业设备。但是切记,两个月内若是见不到这笔钱,那剩下的钱就不会留给他们了。”再三思索之后,王思锐改变了先前的主意。
一亿两白银虽然未必够,但是省着点的话,基本上也能够用上一段时间的。
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呐!
“好,我今天就照会各国代表,将情况转告给他们。”王士珍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这笔钱王思锐要干嘛,但既然王思锐开口了,他就的留下来。
当然,至于国内各部门为了这笔钱的分配已经吵的不可开交的事情,王士珍自然没有告诉王思锐。因为他有种预感,这笔钱似乎谁也拿不到。
“乔行长如今年纪也大了,的确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帝国银行的接手人有预案吗?”王思锐继续问道。
记忆中,乔致庸好像也就是这几年去世的,而如今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乔致庸,如今却还在工作岗位上辛苦着,就是王思锐,也隐隐的有些心疼。
尼玛这个年纪在后世应该是倚老卖老的大好年华啊,谁还没日没夜的去工作呢?
“臣以为阎维藩可以接手帝国银行行长之职,此人早年跟随乔行长打拼,且帝国银行成立之初便是乔行长的左膀右臂,深知银行运作,而货币改革一事,也是阎维藩在具体的操作,眼下由他来负责帝国银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王士珍说道。
王思锐暗暗想了下,阎维藩这个人能力的确是有,且人品也还算可以,至少在王思锐看来,他没有什么恶迹可循,且资历也够,是帝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
“这样,你去跟乔老说一声,晚上我过去跟他见一面,另外抽个时间,你去跟阎维藩谈一谈。”
第372章
货币改革的难度
从乔致庸的宅院中离开之后,对于这个老人,王思锐不由得连连感叹,心中也更是充满了敬佩。
以八十六岁的高龄,每天三顿中药喝个不停,甚至在行动不便的时候,也还是要坚持去工作,在王思锐的面前,一提起工作也还是兴致冲冲,一点也没有迟暮之年的感觉,但是从乔致庸的眼神中,王思锐也是看到了一些不甘,如果他能晚生个几年,那该有多好?
在王思锐的再三劝说之下,并且任命乔致庸为帝国银行终身荣誉行长,负责货币改革一事之后,乔致庸这才同意了退下来的决定,皇帝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一步,对于乔致庸来说,那已经算是莫大的荣誉了。
甚至为了安抚乔致庸,皇帝还亲自跑了一趟,登门来解释原因。这要是换做前清时期,能给你个理由就算是不错了,至于皇帝登门拜访,除非是落难的时候,否则谁搭理你啊?
更别提那帝国银行终身荣誉行长的名誉,虽然这只是名义上的行长,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他在帝国银行的地位。
至于负责货币改革,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件事情名义上还归他管,但是具体的就要阎维藩来负责了,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阎维藩要来寻求他的意见。
这样的待遇,这样的明主,以乔致庸的精明,他很清楚,皇帝已经自降了身份,这个时候他若是不知好歹,即便皇帝不说什么,其他人也会对他指指点点的。况且,他的年龄也是真的大了,加上身体也越来越差。
其实早在出任帝国银行行长之前,乔致庸基本上就已经放手不管了,他本人则是在山西养老,现在功成名就,也是时候该退出了。
当天夜里,王士珍找到了阎维藩认真的谈了一番,仔细的询问了货币改革的事情,并且询问了阎维藩个人的意见。
最终,阎维藩的回答让王士珍很是满意。由此可以看到,一旦货币改革成功之后,将会给帝国带来的好处绝对是巨大的。
特别是在工商行业,向以往那种用车马拉着交易的情况将一去不返,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方便了商人以及百姓的生活。
而且,因为新的政策与国际接轨,采用的是纸质货币,这也就表示,帝国银行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之内,多制造一些货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暂时的缓解了帝国缺钱的尴尬局面。
当然了,王士珍对于货币这种东西并不太懂,就连阎维藩也是这几年以来不断的学习,才多多少少的算是入了行,一旦让阎维藩知道了王士珍的这种想法,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制止的。
一旦印的钱多了,那么便会产生货币贬值,久而久之的,就会形成抗战时期的法币,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值钱的,几年后你就是拿着十万法币去买一只羊腿,人家都不卖给你,这他娘的到底有多尴尬?谁能体会?
当天夜里,王思锐开始奋笔疾书,因为帝国一系列的琐事,让他暂时的忽略了教育这个问题,而目前帝国正统的教育,也只有四所军校算是正规的了,但是普通人想要进去学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开始的时候,王思锐是想学习共和国的,搞个九年义务什么的,这样的话,几十年之后,帝国将没有一个文盲,知识人多了,高端人才才会增加。
现在的帝国人才选拔,就像是后世国足少年队选拔一样,这个年龄段就那么百十位踢球的,你只能从这里面选,最终的成绩可想而知?
但是仔细一想,这个似乎也不靠谱啊,共和国搞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在共和国成立将近六十年的时候才搞的,而且经过改革开放,共和国经济飞速蹿升,已经可以支撑起这笔庞大的支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