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483

  过了机头之后马上是一部光学观察设备,然后是机身段,这里布置了采用上单翼布局的平直翼,再往后面则是外倾双垂尾,最后面才是推进式螺旋桨。
  没错,这架无人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就是按照赫尔墨斯的外形设计,不同之处也就是在体格上要小了赫尔墨斯一些,但这确实是最适合西南科工的气动外形设计。
  杨辉自然可以直接将后世共和国的BWP01炮兵侦查无人机拿出来,但这款无人机在气动设计上和基地并不是太合适,承前或许可以做到,但是要启后恐怕就相当困难。
  看到这样简洁的气动设计,众人再和自己刚才画出来的简图对比,才发现自己设想的比人家预先计划的气动外形还要复杂,能将复杂的飞行器设计的这样简洁,这才是技术的体现啊。
  “这飞机没有设计到起落架?它是准备怎样起飞,这倒是挺有趣。”
  又说到了起降设计,杨辉想了想干脆将这款无人机的设计理念,使用环境统统做了介绍,然后再听这些设计师的意见。
  听了杨辉的介绍,众人一番交头接耳,终于有人站出来:“这款飞机在设计上很简洁,在气动设计上肯定是可行的,这款飞机主要的气动控制难点是外倾双垂尾设计。我们得到诺斯罗普的技术支援是超音速外倾双垂尾,现在的这款亚音速飞机的外倾双垂尾有些地方要简单很多,最多三个月时间我们就可以拿出堪用的设计。”
  杨辉当然知道这超音速翼型和亚音速翼型的区别,超音速翼型采用后掠翼,这不仅仅是在主翼上体现,在垂尾上也是同样。
  超音速外倾双垂尾和亚音速外倾双垂尾的很大不同之处,没有了超音速要求,翼型还需要做较大的后掠角度设计吗?
  当然不需要了,亚音速飞机完全用不上大后掠的垂尾翼型,这样新无人机在设计中自然就要简单太多,这也是气动设计人员敢说出三个月拿出合格的初步设计的底气所在。
  按照亚音速的飞行环境设计出来翼型,完全就不用做超音速风洞测试,这里面节约的时间、资金、减少的技术问题,都是设计时间缩短的原因。
  说到这里又说句题外话,在超音速的后掠翼设计中,不仅气动设计要麻烦很多,在受力上也有很大的变化,结构设计更是和亚音速飞机设计有非常大的区别。
  比如:超音速飞机的翼型都是带有一定的后掠角度,而后掠翼翼型带来的‘后掠效应’在机翼设计中是一个相当恶心的难题。
  简单来说就是:后掠翼的根部由于传力元件的长度不同,刚度不同,而力总是沿着最短路劲传递,前缘的传力元件较长,当然受力较小;后缘的传力元件短一些,导致受力增大,这就要翼型的设计中对翼根后缘做出很多的额外补偿。
  这样的问题要仔细说,那绝对是一说一大堆,说这么多就是要说明白一点:超音速飞行的飞机设计要比亚音速设计困难太多,有了为超音速飞行设计的外倾双垂尾技术资料,要引申设计出用在亚音速飞行的外倾双垂尾还真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就是简单加愉快。
  “好,这可是你们说的,三个月的时间拿出翼型设计,只要你们按计划进度拿出设计,我做主,给你们在物质上增加一些奖励。”
  物质奖励,这在西南科工还真就没有出现过几回,最主要的是,听着杨秘书的意思是要单独给自己这十多人奖励?
  西南科工作为军工单位,妥妥的国营性质,多年来在物质上的奖励也不少,但那些都是人人有份,吃的是大锅饭,说成是发福利更恰当一些。
  现在第一次说到要开小灶单独发奖励,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单独的奖励,和其它的区别开来,这里面所带来的激励效果绝对是相当令人看好的。
  这是杨辉在即将接受西南科工管理的试水之作,西南科工相比其它的老国企问题要少很多,但是一些固有的大锅饭思想早就出现,要激励起职工、技术人员努力工作,不断推进的奖励制度是绝对不能少的,现在仅仅是试水之作。
  看到这些设计人员激动的面部表情,杨辉满意的笑了,这下就准备等着技术成果出来,无人机机体设计的一大重要问题就解决了,至于转子发动机的解决……
  现在还没有定下来到底是要准备采用活塞发动机还是转子发动机,这要恐怕还要咨询一下军队是不是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结构的发动机。
  “好,我们这次的会议就结束吧,你们可以着手开始研究了,时间不等人。”
  关掉投影仪,杨辉没有把这些气动资料拿走,直接留给这些技术人员,想来对它们的帮助还是会有的。
  走出室内,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下来,不过各个办公室内明亮的灯光泄出来,过道中倒是一点也不显黑,时不时还能听到断断续续的讨论,技术的研制都是在不断的讨论、试验中完善,丝毫来不得假。
  空旷的室外路上,从远处突然传来了战机的呼啸声,这似乎是有战机在做夜航飞行?这倒是比较稀罕,歼七这款飞机可并不具备夜航的能力,都是到了歼教七A才初步可以夜航,那么,现在是在做歼教七A的夜航试飞?
  似乎也不对,这都一大晚了,新飞机的出厂夜航试飞应该也过去了,望着那架在跑道降落的飞机,感觉这架飞机会带来一些新的消息。
  反正也没有睡意,杨辉转身,从岔道往机场处走过去,快一些也就是十多分钟的事,去看看也好,满足自己的好奇。
  ……
  “这么快就回来了?西飞那边的试飞情况如何,我上次走的时候只看到你们空中对接过一次,现在又是这么久过去,你们肯定要有些新的进展才对。”
  没错,这次夜航归来的就是特意到西飞试验空中加油的唯一一架歼教七A空中加油型,算算时间,恐怕这次回来是要做检查的,或者是要进行改进。
  看这样子,感觉因该是第一种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歼教七A在西飞试飞强度相当高,上次飞到西飞的时候,杨辉知道这架飞机距离大规模的C检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第323章
改进之处
  正如杨辉所想,这次飞回西南科工,还真就和国内唯一一架改装了空中加油能力的歼教七A大修有关。
  看到杨辉过来了,严修福马上抱怨道:“这架飞机超负荷使用,现在要提前C检,三个月前我就驾驶着这架飞机完成了空中加油,本来试验就算完结,我可以回来了。但后来空军派人来试飞这款飞机,据说是要评估空中加油能力,你应该知道军队那些人是什么德性,只用了三个月这款飞机就差不多到了C检状态。”
  说话的同时,心里还不停的鄙视着空军那帮丘八,说什么评估试飞,明明就是在训练空中加油能力,来来回回三个月间空军派来学习评估的飞行员都快要突破一个大队了。
  这明摆着就是借机会混飞行小时啊,幸好这次自己跑得快,打着C检的名头把飞机开了回来,真是世道险恶,人心不古啊。
  听到这原由,杨辉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空军对空中加油这么热衷,看起来应该是一件好事,或许歼教七A的内销版本需要具备空中加油训练能力。
  想到这些情况,杨辉笑了:“不必难过,这不是飞回来了吗?现在把歼教七A的事放在一边,我们的歼七四马上就要大规模的开始试飞,你回来正好赶上时间,现在正缺试飞员。对了,西飞那边的四发轰油六研制进度怎样了?”
  四发轰油六是歼七四发挥最大作战能的战力倍增器,杨辉一直都是相当关注,通过这款飞机的研制进度还能管窥出西飞在大型飞机中的研制能力,从而再次精准地评估西飞的实力,安排基地为新客机研制的发动机开发进度。
  从严修福处得到的消息也让杨辉相当满意,西飞现在已经建造了第三架原型机,同时用两架投入试飞,这在大型飞机的研制中算是相当给力的。
  “但是,西飞的设计人员已经被抽调大部分去做客机的研制去了,我看了一下,那些抽调出来的人员都是些年轻人,几乎是西飞未来的骨干,也不知道对加油机的研制有没有影响。还有一件事,西飞这次在客机研制项目中,有一位叫唐昌红的年轻人都坐上了副总师,好像还颇受马总师的器重。”
  听到自己的又一位室友唐昌红的消息,杨辉笑了,这家伙很牛啊,要在技术的路上实现飞跃,大跨步的升迁,直接坐到副总师这一级别,这可比杨辉在西南科工走行政路线升迁来的更加困哪。
  或许这家伙在西飞也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技术,不然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在技术的路上大出风头。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做出了什么技术,居然这么重要,可以直接支持唐昌红坐上副总师的位置?
  搞不明白索性就不去想,只需要知道唐昌红应该是研制出了一种很不错的技术,这就是好消息,至于具体的方面也没有必要打听太多。
  搞明白这架夜航归来的战机的是什么情况,还意外的知道了唐昌红的消息,杨辉满意的回去,新的一天还有新的情况。
  ……
  新的一天已经是五月中旬,计划中的涡扇10发动机装上了歼七四飞机,就要进行试飞了。
  经过三年时间的巨资投入,加上技术上也不是太冒险,这款改进自涡喷13的涡扇10发动机已经完成定型,技术上基本可靠。
  这一天的跑道一旁的观礼台挤满了人群,大家都争相向前,要看看这款几乎是“全新”的多用途战斗机。
  歼七四的首飞引来了海军的高度重视,这款新的战机装备之后,海军可以在装备上和东亚、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军备处在同一水平。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之后,海军的作战范围将会有极大的扩大,南海的所有海空都可以飞去巡航一番,原本放弃的一些海岛或许可以考虑拿回来试试。
  一款为海军量身设计的多用途飞机,自然就没有空军的份,0611负责研发的歼七五已经早一步试飞,空军现在正在锦官城眼巴巴的望着歼七五。
  在跑道中的这架飞机源自歼教七A型,但现在又和歼教七A有了很大的不同,歼教七A的座舱是从歼七的单座座舱改进而来,但座舱高度抬升很多。
  现在又将歼教七A串列双座座舱改为单座座舱,歼七四继承歼教七A的座舱设计优点,尽管是单座设计,但和老式歼七相比,座舱要抬升很多,视野范围有了质的飞跃。
  而起落架的设计更是让人怎么看都觉得赏心悦目,单发飞机机身比较窄,本来就不适合将主起落架设计在靠近到机身处,这样容易发生侧翻。
  但F16上使用的外八字的起落架流行起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起落架这样设计也可以嘛,西南科工也学到了这一招。
  重新设计之后将起落架收入机腹,机身又不得不做了一些改进,从进气道外表面直接平稳、圆滑过渡,这就将起落架安放的位置挤了出来,不过在放机轮的地方还是有一个小突出,但不影响整体。
  单从机身的设计来看,机身中断完全就是后世的枭龙01号机的样子,前段和座舱部分则是因为军队对航程的要求,延续了歼教七A的驼背,倒是颇有些后世歼十的风范。
  因为中段机身要装起落架,也就放大了一点,为了更加符合面积率设计,不得不将后机身直径放大了一些,刚好适合涡扇10的尺寸。
  仅仅只是从外面看,觉得只是后机身放大了一些,那就大错特错,后机身的设计是由歼教七A研制时从0132借调过来的那些技术人员从新设计的。
  关于老歼七、甚至歼教七A的后舱设计,可以吐槽的实在太多,歼七在设计中有个很大的诡异之处,就是这款飞机在换发动机的时候相当奇葩。
  想要维护发动机?对不起,你需要将整个后机身全部拆掉,一直拆到主翼翼根处,然后才能看到一台发动机的真身。
  这就是相当大的一个缺点,在大多数飞机都是直接采用发动机快卸设计的时候,老歼七的这种设计简直反人类,拆掉整个后机身所需要的工时绝对不少。
  苏系发动机性能本来就不怎么样,维修的比较频繁,你还给设计出这样的后机身舱段,这对军队伍的战斗力绝对是相当大的损害。
  另外:战时的维修保障怎么办?飞机的出勤率怎么办?甚至往大了说,由于维修所耗的工时多一些带来的飞机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居高不下怎么办?都绝对是毒点。
  好在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由二所和0132厂借调而来的这些技术人员一起合作,新的后机身设计横空而出。
  采用三块式结构设计的发动机仓,在取放发动机的时候只需打开舱盖就可以直接看到发动机和机身的连接处,拆装发动机速度比原来的老歼七快了至少十倍还多。
  当然在机头侧前方的可拆卸式加受油锥,则是共和国和军用飞机的第一例,这才是歼教七A战斗机以如此之小的身板做大航程飞行的秘密。
第324章
黎明厂,你能做到吗?
  试飞员是试飞歼教七A已经有上百小时的老司机,这架歼七四虽然看起来和歼教七A有些区别,但这都不是问题,大同小异。
  坐上飞机,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甚至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毕竟这款飞机所装备的涡扇10要比涡喷7强太多,在性能上已经是天攘之别。
  发动机再次启动,试飞员明显能感觉到这款发动机所积蓄澎湃的力量,毕竟是达到了7.2吨的最大推力,甚至现在听到的发动机咆哮声都要好听太多。
  带上氧气面罩,防护性能相当不错的美式抗载荷服,显得这款歼七四战机和共和国以前的战机有很大的区别,但当试飞员抬起手,翘起大拇指示意自己要起飞的时候。
  杨辉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东西,白色的毛线劳保手套,这东西简直是毒瘤啊,盘旋在共和国海空军航空部队几十年,破坏了整体的科技感,这实在是……
  好吧,杨辉承认棉线织出来的军用劳保手套用起来确实手感挺舒服,比起西方国家的那些皮制手套确实要好用、灵活一些,特别是一些老飞行员在,从航校开始就习惯了这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