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483

  所以说,共和国上一位面之所以选择建造基于051平台做试验舰,而不是以052平台,那就是因为当时没有燃气轮机的缘故,要是当时有燃气轮机,051B恐怕压根儿就不会出现。
  而这一位面要是能在95年左右把燃气轮机动力系统解决,95年开建的肯定是052B而非051B。
  并且可以想到,提前出来的052B级肯定能把051、甚至有可能的现代级的订单都全部挤掉,要知道共和国在1995-2005年这中间,采购的杂七杂八不同型号军舰可不少。
  首先是051B采购了一艘,然后是052B两艘,再是051C两艘,中间还夹杂了现代级四艘。
  这些家伙们加起来看似产量高达9艘,但它们却有着三种不同的动力系统,共计四种型号,不过他们的吨位差距却并不大,甚至武器系统也差别不是太大。
  就这样的情况,说这些型号不是带有着浓厚试验和应急性质,你还能怎么解释?
  话是扯多了,回到420厂这边的正题上,在杨辉错误的考虑到要赶上95年的051B试验舰的情况下。
  才赶着躺提出了:“吴总师啊,现在你们要等CG2000那边再深入一番之后才接手开始燃气轮机项目,而且现在搞预研也是该进行下去,所以我都不反对。”
  盯着于总师,这也是继续往后面说着:“但我们的进度一定要尽量快一些,现在美国不再继续提供LM2500发动机,就正是我们的机会,要是再过几年时间事情出了其他的变数,那就不好说了。”
第611章
是这样的
  如此,杨辉也是对此项目做出了要求:“所以,我们最好可以做到在95年就定型这款燃气轮机,不知道吴总师觉得这样的要求,420厂的科研队伍能不能达到?”
  要求最好在95年完成航改燃的研制工作,那么这样的要求又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吴总师来给出结果。
  “要在95年定型,时间上确实有些紧,不过这也不是不能克服,只要能够把我们项目的优先程度提高到和涡扇12、CG2000同一个级别,各方面保障……”
  这样的条件,在杨辉听来也感觉并没有什么太困难的,燃气轮机项目一旦上马,肯定是要得到海军方面的大力支持。
  到时候有海军保证订单,西南科工就能各种方法搞到资金,毕竟到了九十年代,西南科工之前的一些大投入项目肯定也都能出成果了,这些都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实在不行,向银行贷款也是可以的嘛。
  这一点不仅杨辉能想到,老所长同样也能想到这一点,而这资金问题对于这次发动机项目来说,早就已经不成问题。
  “好了,关于资金上的问题,公司可以给予最大的支持,但人才方面嘛,这就要总师看你的影响力了,相信你的技术能力和号召力,早期随你起做燃气轮机项目的技术人员都能够……”
  不过,吴总师并非仅仅是要求资金的问题,自从到了420厂之后,他是亲眼见证420厂的浴火重生,以及整个工厂的扭亏为盈,即便是以420厂现在的能力来看,咬咬牙其实也能够大致负担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这资金方面,只要能够给出足够的支持,这自然可以让我们的研制工作更加顺利,我只是希望到时候公司不管怎么样,都能够坚持让我把这个项目做完,不要再出现一传出没有了装机对象的谣言之后,就吵着将项目下马的行为。”
  现在的吴总师已经非常明白情况,自是早早的就把一些可能的最坏情况说出来,要的就是一个保证,免得又重蹈覆辙。
  听过了这话,杨辉肯定是明白吴总师的想法,这是杨辉还在大学的时候就看清楚的问题,现在于总师说出来却颇有知音之感,这肯定要给予最大的回应。
  “当然,我明白吴总师您的意思,这次的燃气轮机项目虽然是为052级的后续型号做配套,但这款发动机绝对不是和052的一夫一妻制,我们的发动机永远不会只是军舰的附属系统。”
  杨辉的回答倒是让于总师挺满意的,能够把发动机和军舰型号之间关系看得如此清楚,其他的也就不用再担心太多。
  反正该说的都已经说完,自己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下面就要看吴总师自己的行动了。
  “总公司能够看清楚这一点,我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关于这次航改燃项目,其实我已经有了一整套规划。”
  果然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不仅仅是吴总师的准备,同样也给了杨辉和老所长足够的底气,这一点就来自于。
  “我们研制CG2000的航改燃项目,其实也并非没有任何经验,就说我们420厂这次同普惠合作FT8燃气轮机,虽然没法再将它用在军舰上面,但我们也可以在这次项目中积累足够的经验。”
  开发燃气轮机,也和开发一款航空发动机一样的,需要有足够的相关经验才行,这一点普惠有、通用有、罗罗等三巨头都有。
  但到了西南科工就不一样了,甚至整个共和国都没有完整的航改型燃气轮机研制经验,要说起来,好像也就只有红旗厂有这方面的经验。
  红旗厂曾经有涡喷8改成2兆瓦燃气轮机、涡扇9改成14兆瓦燃气轮机的经验,虽然最后两个型号都没有修成正果,但这两个项目也给红旗厂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当然,要严格说来,西南科工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不是没有任何一点儿的经验,至少331厂那边就生产了涡奖6改的燃气轮机发动机,尽管其功率只有几兆瓦,但好歹也算是航改燃的项目不是。
  当然,于总师却也并没有考虑到331厂那边的技术能力,就那点技术经验,恐怕也帮不上多大的忙。
  “在FT-8燃气轮机项目中,虽然没有能力接触到核心机的设计,但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风扇、低压压气机等冷却系统的设计,这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对我们后续开发CG2000燃气轮机项目形成重大的帮助,所以我才会在现在都还支持FT-8项目。”
  这一点倒是说的挺有道理,从FT-8中学习到燃气轮机的冷却系统设计、生产技术,积累足够的经验之后,再来做CG2000发动机的航改燃项目,肯定就能简单好多。
  必须要知道的是,航改燃气发动机的研制,改的就是发动机的低压冷却系统,核心机都是直接移植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这一点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
  早期的lm2500用的就是C5运输机上面的那台17吨的TF39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FT-8使用也是PW4000的核心机,这些发动机的核心机直接就装上了燃气轮机。
  而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问题:为了什么普惠打死都不愿意把FT8燃气轮机的核心机给420厂生产的原因。
  想想这款核心机,它是直接从20吨级的航空发动机上取下来用在燃气轮机上的,若是把燃气轮机核心机交给420厂生产,那就等于吧PW4000的核心机技术给了420厂生产。
  这种好事,你就是用脚趾想也知道是完全不可能嘛!普惠这些西方航空发动机界的巨头,肯定是不可能给其他任何有可能进入到燃气涡轮机行业的公司一丝机会。
  当然,那说的都是FT8燃气轮机的事,在这边放弃了国产化FT8燃气轮机用以军用之后,杨辉就已经不再对这款燃气轮机感兴趣。
  但是,从FT8这些燃气轮机项目中,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燃气轮机的核心机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完全不用做任何的改动,包括这次的CG2000发动机都是如此。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航改燃项目中也就不需要动核心机,只需要动核心机之外的冷却系统,而这些技术,420厂现在正通过FT8燃气轮机项目,不断的从普惠方面学习。
  或许,普惠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过,现在的420厂要的不是核心机技术,反而正是发动机的外函冷却系统研发技术,这要是被普惠知道了,肯定要气的吐血三升。
  正是因为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吴总师还特意要求把航改燃的全面研制工作铺开延后到91年开始。实在是现在的420厂的燃气轮机方面技术人员都还来不及,他们还在普惠那边配合着进行FT8燃气轮机最后研制工作。
  若是现在把这些人招回来,那还真就有些不太明智,大家都还没有把技术全部学到手,而就差最后的一点东西没学到手,万一之后研制CG2000航改燃的时候就差这点问题的话,那就有些令人尴尬了。
第612章
工程机下线
  通过驻扎在420厂连续好几天的调研,把420厂的各种情况都摸清楚了之后,这才终于算是把项目定下来,而这个时候也就可以放下心来。
  “吴总师,那我们就看您的后续项目进展了,这次我回去以后,马上就联系一下海军方面,我相信那边会对这方案感兴趣。”
  听到杨辉说是要去询问一下海军方面的意见,吴总师却是满心的胸有成竹,他对自己这次的方案有着充足的信心。
  在一番交流之后,老所长转而谈起了这次来420厂的另一原因:“哎,于总师啊,这次我们还有些事儿要征询你的意见,主要也是关于我们引进31F发动机大修线的事,你知道……”
  吴总师还是很有耐心的把事情的始末听明白了,当即也是忙不迭的做着保证,对于任何可以壮大420厂的项目,吴总师都要支持。
  更何况这也是一个能给420厂带来很多利益的一个项目,并且又有国家的支持,放在420厂来肯定是得接着啊。
  “放心,放心,这条大修线已经是我们420厂现在最大的军用项目,正好今年这边的CG2000航改燃也还只是预研状态,我老头子也能够为这项目出些力,总公司放心就好,那个叫向巧的女同志我见过,人很不错,她带这个项目还是没错的。”
  ……
  420厂这边是相当的高兴能一次定下两个大项目,连带着整个工厂都兴奋了起来,大有要大干XXX,拼命也要拿下什么项目来着的气势。
  事情定下来之后,也没有再等待向巧来这边报道,杨辉倒是坐上车去了同在锦官城的另外一处工厂,这家工厂同西南科工也不存在任何的附属关系。
  还记得132厂在83年的时候,可算是给了当时的011基地很大的支持,人家将整个工厂的研发队伍都借过去做歼七四项目,那还真是老大的一个人情。
  这次,杨辉到了锦官城,本来是没有计划到132去串门的,这都是那边132听说了420厂会建立31F发动机大修线之后,屠总师亲自到420厂这边来沟通的时候,才算是遇到了杨辉。
  至于说杨辉为什么要到132厂,那这就是真的运气不错了,让他给遇到了一次大喜事,人家132厂的十号工程一号机总装完成并下线了,这可得要好好庆祝。
  作为132厂的好基友单位,同样也应屠总师之邀请,更考虑到以后西南科工也要同十号工程产生关联,不管是从哪方面考虑,杨辉都得要去捧个场才行。
  132厂同样是三线工程,不过人家紧挨着锦官城这样的大城市,并且在建厂之初就把整个西南科地区的航空工业资源搜刮了一遍,可谓是底蕴不错。
  要不是杨辉的出现,现在的011基地应该已经成了人家的小弟弟了吧,想上一位面的011基地好像就是这样过来的。
  现在不同,得知杨辉的到来之后,132厂这边也是给足了尊重,直接给了权限可以直接进入现场,近距离观看这次十号的风采。
  杨辉同样也是非常好奇,这次的10号到底会长成了什么样?毕竟这次的十号的进气道都改成了双斜切乘波进气道,整个进气道外形、进气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而真正解开谜底的时候,还得要是第二天的杨为带着杨辉一起,两人兴匆匆地往下线的总装车间中走过去。
  老远的,就能够看到工厂的大门被推开,在厂房的深处已经站了一群人,想必这些人已经是提前一睹了十号的风采了吧!
  “快快,老同学你快跟上,你们西南科工虽然也知道十号工程,但你肯定没有见到过它的真身,我保证这次你看到一定会被它迷住,真的太漂亮了。”
  说着,杨为走在前面也是相当的迫不及待,相信以这家伙在十号工程研发中的地位,那肯定是早就见过了飞机真身,见这家伙如此推崇这款飞机,杨辉就更是来了兴趣。
  一起快步来到工厂中,很自然的同一些熟人如十号的宋总师、以及132厂以前的屠总师打了招呼之后,这才能走近仔细观摩一番。
  第一瞬间,杨辉就被这款飞机的漂亮所折服了,最先给人视觉上冲击的就是这飞机的涂装,由于同西南科工关系好,加上科委的大力推荐。
  十号的第一架工程样机也用上了西南科工采用的黄底绿框涂装,虽然铆钉依旧还是比较突出,但这完全不影响美观、实用要求。
  一眼看去,整个机身、机头、机尾、机翼等都没有做改动,还是那款熟悉的十号工程,气泡式座舱也给了十号最优秀的飞行员视野范围,唯一也是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进气道方面。
  新的十号工程用乘波进气道,不过鉴于歼十为单发机腹进气设计,不管是这一位面还是上一位面,都没有任何参考。
  这样一来,就做成了绝对的原创进气道设计,咋一看之下,看起来还是一种挺奇怪的进气道设计,但却总是能够给人一种简洁的感觉,特别是直棱直角的进气口设计,感觉像是血盆大口要择人而嗜一般。
  就凭借这进气道,放在其他的三代鸭式战机中,绝对是标新立异,只要是看了这款飞机的人,绝对都会被进气道吸进住。
  “这就是你们设计用在单发机腹进气的乘波进气道,感觉倒还是挺有些意思,怀柔基地那边没少被拉出来当苦力吧!我们西南科工当年提出这一进气道概念,并资助、委托怀柔基地进行研究,没想到最后却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