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483

  使劲地摇头,而且又是一脸地不满意:“这就算了吧!虽然我们周围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航母,但经过军队有关单位论证之后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建造的是一艘排水量大概能达到5万吨左右的大型航母,大概是中途岛号这样的大家伙才够用,两万多吨的航母对我们来说还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也就不需要闪电这种小飞机。”
  把闪电丝毫不放在眼里,这就是大国风范,即便是在此之前不曾拥有过航空母舰的大国也同样如此,这是命中注定的。
  随后,刘副主席也说了两句:“没错,经过我们论证了之后,觉得第一艘航母必须要有5万吨,这大致要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排水量相当。我们一开始也打听了乌克兰的那艘瓦良格号航母,不过他们并没有要出售的打算,而我们想了想之后也觉得滑跃航母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弹射航母,那也就放弃了。”
  听听,连上一位面共和国第一艘航母老瓦都选择了放弃,看来这次是注定是要搞一个大新闻了。
  但杨辉可以想到的是,即便是没有把老瓦拉回来,恐怕老瓦的设计建造资料还是没有放过,甚至连乌里扬诺夫应该也没有漏网,老瓦同样是一艘五万吨左右的航母,除了滑跃的舰首之外,其它的地方还是很值得借鉴。
第769章
差强人意
  既然国内是打算直接上马五万吨的大型航母,那么就现在整个九十年代的时间段来说,想必是没有太大的可能开工建造航母。
  一方面是各种子系统的研制还没有完成定型,另外一方面在于国家还是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阶段,因此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批准上马航母工程。当然,主要和这个时候国内一直奉行的韬光养晦政策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国家不打算在最近这段时间之内上马航母,其实对于杨辉或者对于中航西南来说都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歼18依旧是海空联合研制的重点,一款相当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项目,这一点不会因为苏-27来华有任何的改变,毕竟这时候的苏30完全还没有引起共和国军方的注意,那苏30所谓的多用途对地攻击平台,相比起歼18,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一众大佬之所以要前来中航西南,当然是要围绕着歼18为主的重点,这个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其中就包括了为歼18准备的多型弹药。
  而空军对此则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因为在他们看来,对地攻击能力更多的就是为空军量身定做,海军有多少时间要用到这东西?
  “我们不说其它的,这次一起前来中航西南就是为了看歼18项目的进度,飞机都要首飞了,那么配套的机载武器开发,你们应该也都很清楚吧?”
  而说起机载武器的开发,这下就引来所有人的注意,海军同样也不列外,虽然鹰击18导弹的研制是海军直接关注的一个重点项目,其优先程度和歼18甚至可以算是一个级别,所以海军非常清楚鹰击18的进度,但他们同样也有对地攻击的时候啊!就比如对岛屿上的重点军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后建造了航母之后,海军还有可能的对海外展开攻击之类的,这些都需要海军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
  张司令原本半靠在沙发的身体也坐了起来,眼神的变化过程,也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后才开口说着:“对,我们现在就需要知道之前说的低成本精确制导炸弹的研制进度到底如何,之前要求的低阻炸弹,军队方面也都花了好几百万研制出来,现在你们的滑翔制导组件大概又都是什么情况,研发是不是顺利?”
  说道底,军队关注的还是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药,更加高级的激光制导炸弹好像就被刻意的忘记了一般,而这就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但军队能够把关注重点放到卫星制导弹药上,而非是打击精度在现在看起来更高的激光制导弹药,还是证明了军队都是识货的,能看出什么弹药才代表着未来。
  既然军队识货,又嚷嚷着要查看现在的卫星制导炸弹进度,那就拿出来好了:“关于制导炸弹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全部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在去年我们就生产出了卫星制导组件,将其安装到低阻教练弹上进行了武器投放试验,无动力滑翔的航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且由于我们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弹药可以实现防区外发射的功能,在高空投放的情况下,滑翔距离最远达能到36KM。”
  能够达到20KM的滑翔距离,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再要想增加滑行的距离,这就需要给安装上助推火箭部分,但这种加装了助推火箭的卫星制导滑翔飞行炸弹,真的还好意思叫做炸弹?
  有了动力装置、飞行过程可控并且还有可动的翼面,这不就变成了导弹么?但你还别说,这种设计确实也有存在,至少上一位面的美国佬就这样干了,人家不仅是做了,而已还敢依旧说那是制导炸弹,论无耻和腹黑程度,都已经和共和国研制的垂直发精确制导火箭炮神鹰400有的一比。
  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这枚炸弹确实证明了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相结合,是可以作为精确制导弹药的一种低成本制导方案,但杨辉心里则是非常地清楚,他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公布第一批弹药的测试精度。
  几乎是黑着脸公布了消息:“但由于我们在技术上的各种原因,首先是因为在研制的时候没有我们自己的导航卫星,炸弹使用的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GPS卫星民用接收机,而GPS的民用版在精度上受到美国军队的限制,最终才导致了弹的炸的误差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数据。在共计四枚用作测试的炸弹中,距离弹点中心最远达到了26米。所以,这次的测试数据并不好看。”
  半径26米,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误差已经接近之前杨辉所承诺的误差数据15米的一倍,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的国际主流水平中,美帝都已经可以做到在8000米的高空,将908千克重的MK-84炸弹的命中精度控制到60米,所以这次中航西南搞出来的滑翔制炸弹,在首批测试中确实不怎么样,或许它不该用“精确”这个词,而是应该用“准确”来形容才更规范。
  而这次杨辉其实都还没有说完,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制导信号采用了GPS的民用版那么简单,之所以这次炸弹在打击测试中并不准确,还有些原因则在于国内在电子技术上的落后所导致,需要知道的就是,整个弹药的制导组件里面最重要的核心不仅仅是卫星导航信号的接收。
  更加重要的一点,用于炸弹飞行姿态控制的弹载计算机(姿态控制单元)还并不能达到标准,首先,这次使用的弹载计算机技术还用的是之前为了研制十号、十八号两款飞机时,在研制机载计算机的时候顺带突破的一些技术集中整合,是典型的八十年代技术产品。
  而这套弹载计算机在要求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国内只能提供在速度上低于上一位面美国在九十年代为杰拉姆研制的弹载计算机,为了照顾计算机的性能,也就只能采用相对简单的弹道计算方案,这就是最后分析出来弹道精度不佳的原因。
  再加上国内在陀螺仪方面的发展也同样落后于美国,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这种样子,说它是精确制导弹药,但精度确实很感人,但你要说他不是制导弹药,但26米的高空炸弹投放精度又确实要比自由落体强大太多,所以现在这种局面也是非常的纠结。
第770章
受制于人的悲哀
  “最大散布精度为26米,这数据确实不太理想,但考虑到我们这并非是最终定型的样弹,在进过了后续的改进之后精度肯定还有再提高的可能,只要精度能进入到20米以内,这种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药都还可以接受。况且,你们创新的将卫星定位和惯性制导技术相结合,研制新的炸弹制导方式,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即便是现在实用化了卫星定位技术的美国、俄罗斯两家,他们现在也没有这技术。”
  刘副主席这个时候倒是看到了另外的一方面,正如这话里说的那样,中航西南首先完成了卫星定位+惯性制导方式的实用化,这一点在本位面是不需要被质疑的。
  即便是美军,其首先研制并投入测试的卫星定位+惯性制导炸弹GBU-36,那也是到了94年才由诺斯罗普公司生产了一款名为GBU-36的该类型炸弹,并投放样弹测试,而这还并非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杰拉姆,只是美国空军让诺斯罗普制造的一批专供B-2使用的卫星制导炸弹,它仅仅只生产了一小批,随后订单便投到了更加优秀的杰拉姆炸弹采购上,所以民生不显。
  但不管是GBU-36也好,杰拉姆也罢,他们都没有这次中航西南研制的卫星制导弹药早,所以这次也算是拨得了头筹,继脉动生产线之后,终于又有了能走到美帝前面去的机会,但若是不能解决弹药精度的问题,被美帝倒过来反杀、爆菊之类的,大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去年完成测试之后,杨辉也并没有大肆地宣扬这个项目的发展进度。
  但不宣扬进度却并不表明这次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项目就像之前预计中的数据那样,26米的散布精度确实不能算精确制导炸弹的范围,但杨辉知道卫星制导炸弹的潜力,未来2000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的精度完全可进入10米的范围之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卫星制导炸弹将是国际主流。
  回应着刘副主席的好意,这就是:“之前在我们的测试中,弹药精度最多只能达到的26米,但我们分析了具体情况之后已经对症下药,全新升级之后的新一代卫星制导炸弹预计是可以达到之前所承诺的15米之内,我们给这次新改进之后的卫星制导炸弹取名为‘雷石’,按照之前低阻炸弹的重量划分,我们的雷石也有三款不同级别的炸弹,可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整个卫星制导炸弹项目都是贵飞这边做的,也没有让军队投资过一分钱到里面,自然这种给炸弹取名的事情就不用军队费心思了,杨辉顺口剽窃而来的“雷石”也是非常给力的名字,听过的人都无不对此拍手称好。
  军队的大老粗没有太大的创造力,但基本的审美倾向还是有的:“我看这个名字就不错,寓意着这款炸弹有风雷之力,携开山裂石之威,正好合上了这款炸弹的研发定位,以后军队采购这款炸弹也该继续叫雷石。不过,我想现在这里所有人都想要知道的不是这炸弹的名字来源,更多的应该还是想要知道这款炸弹的改进方案,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对吧?”
  手头没有相关的资料,但这并不妨碍杨辉即兴发挥,要想给众人讲解一下雷石炸弹的改进方案,其实已经是非简单了。
  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杨辉首先需要让人明白问题都出在了哪里,把锅都推给GPS去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GPS也确是这问题的元凶,要说背锅什么的当然不至于,但要说让它一力担下所有的问题,这倒是很有必要。
  细细数来,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大反向而已:“第一,在我们之前测试中,对炸弹精度影响最大的其实并非是炸弹本身,它更多的则是受到了我们使用的GPS信号精度有关,我们能得到的仅仅只是GPS的民用信号,而美国对GPS民用信号采用降低C/A码定位选择可用方式,以此来人为的降低了公开给民用设备使用的卫星定位精度,而这就是我们这次的炸弹在精度上不行的根本原因。”
  而一说到GPS的时候,那整个室内都是满满地羡慕之色,实在是这东西的用处太多了,特别是现在中航西南又在GPS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代表精确制导炸弹未来发展趋势的卫星制导炸弹,至少这一位面共和国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上面是更加的重视了起来,看着摆在眼前的天大好处在诱惑着军队,任谁来了也都是忍不住。
  “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要是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又何至于最后搞的如此被动,可惜我们现在实在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到这里面,目前国内能够维持到现在这么多的先进军事技术开发,都已经是走到了钢丝上面,稍有不甚就是封身碎骨,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哪个大项目中途超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只能选择放弃,所以现在更不可能投资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样的大项目中。”
  军队说这话的意思有很多层,杨辉大致也明白是什么情况,但现在杨辉更需要的其实是好好地说道一下关于卫星的选择,只要这边能够解决了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国内不能提供合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但并不一定我们就要死抓住GPS不放,就比如我们在这次的改进中选择了放弃GPS转而使用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这套系统相比起GPS对我们来说,其实还要更合适一些。首先,早在苏联时期就宣布了格洛纳斯全面支持民用,不会对民用终端用户收费也不降低导航精度,这意味着使用格洛纳斯就不用担心军用和民用的性能差距,它只有一种精度。”
  对于苏联时期能在这方面做出的让步,这是必须要承认的绝对高风亮节行为,比起美帝的那种对民用版要进行阉割精度是有本质的区别,虽然这也有苏联时期的GPS由于电子设备的原因,在定位精度上要比GPS低一些,为了抢占庞大的民用市场所做出的决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则是,格洛纳斯的军民两用信号在精度上肯定是要比GPS阉割后的民用信号精度高很多,那么现在选择格洛纳斯作为雷石的弹载定位系统,这也就属于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第771章
就是要挖个坑给你们
  因此,雷石选用格洛纳斯作为弹载卫星定位系统来使用,其实也就无可厚非了,既然有能够提升制导精度的方案,那为什么要弃之不用?
  但凡事有好的一面的同时,自然也存在着不好的方面,虽然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宣布将继续格洛纳斯的开发工作,承诺在1993年建成整个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
  而这样的豪言壮语是注定没有意义的,在面对苍白无力的国家经济大环境萎缩的情况下肯定是不可能实现,而到1993年底的时候,尽管格洛纳斯对外宣布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但正常运行的卫星数量仍然只有12颗,定位系统甚至不能覆盖俄罗斯全境。
  格罗斯幅员辽阔,又处于高纬度地区,要完成国土全覆盖工作,至少需要在轨运行18枚卫星,而同年美国的GPS系统也宣布具备全部的作战能力,并发射了整个系统所需的全部卫星,拥有了比格洛纳斯更好的定位精度(军用),从这个时候起,格洛纳斯对GPS就已经是全面劣势。
  现在依旧是93年,杨辉到这个位面的蝴蝶翅膀虽然有些猛,但是对苏联或者说俄罗斯的航天项目带来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现在的格洛纳斯依旧是只能维持在轨运行12颗卫星的水平。
  不过也还好,共和国和俄罗斯都是分布在同样的经线区之内,首先保证俄罗斯本国高精度定位需要的格洛纳斯系统,还是很大范围的覆盖到了共和国区域,真正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大多都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西欧以及南半球海区,所以暂时采用格洛纳斯作为雷石的导航卫星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当然,若格洛纳斯一直都维持在轨运行12颗卫星的半生不熟水平,那么杨辉也就不用大费周折地换掉GPS定位系统,反正后期GPS的民用精度也会随着不断的补网而增加卫星的整体精度,到时候就算民用版要进行阉割,但阉割后的精度也随着整体的提高而不断地增加。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通晓未来的杨辉是不可能接受在共和国服役的雷石上使用GPS,毕竟美帝在96年的时候直接关闭GPS在台海地区的卫星信号覆盖,那一次导致共和国的电子导航设备无法工作的事情绝对不少,要是雷石还采用GPS作为制导信号,可以想到在96年的台海地区会面临什么情况。
  而这一点偏偏杨辉还不能说出来,就算说出来这种事谁又会相信?到时候把杨辉拉出去以分裂国家罪定性都是有可能的,且不说杨辉还没有到了活得不耐烦的地步,走到他现在这个位置的国有大型公司的领导人,他已经不仅仅是代表着自己一个人,每一次行动、每句话都牵扯着中航西南十多万男女老少、老婆孩子们的未来,因此必须要慎重行事,所以才找了一个还算勉强的借口来换掉GPS的使用。
  而这种借口绝对不仅仅是使用精度这一个理由就行了,必须多管齐下:“其次,就算是民用的GPS导航终端,现在我们想要大批量进口到国内来使用也不容易,我们的雷石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供应国内使用,优化闪电战斗机的对地精确攻击弹药选择,这也是我们研制雷石制导炸弹的动力之一,以后要外销到了国外之后,美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雷石使用的是GPS信号,而即便是民用GPS终端,美军也是禁止我们安装到军用设备上使用,所以一旦被发现就……”
  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让人一听之后就能很快明白具体是什么情况,这理由让军队更没有脾气了,虽然刚才军队权衡了GPS民用信号的精度问题,又对比了这几年以来格洛纳斯系统王小二过年的囧境之后,觉得牺牲一些精度来保证定位可靠是可以忍受的。
  但这次杨辉提到了采用GPS制导之后,雷石这款原本是打算大量出口的低成本制导武器将面临着美国正大光明的围剿,这种事情不是有可能,是绝对会发生的必然结果,而要是雷石制导炸弹没有了国外订单的均摊研制成本,共和国军队肯定也用不起啊!
  终于,格洛纳斯最后还是战胜了GPS,这也就意味着雷石卫星制导炸弹将暂时倒向格洛纳斯系统:“好吧,既然你们权衡之后认为使用格洛纳斯卫星系统更好一些,那你们就使用格洛纳斯吧,反正除了GPS之外,我们也只有这个选项了,谁叫咱们自己又没有这东西,毕竟这年头大家都难啊!”
  也许是想到了一些其它的事情,一时间小会客厅里面也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气氛,杨辉有些不爽这感觉种,他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诡异地气氛。
  聚精会神,用上了全部的精气神,杨辉再一次解释着:“我们选择格洛纳斯,这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首先,格洛纳斯的卫星接收终端芯片是俄罗斯自己制造,虽然性能上会落后美国一些,但对我们还不会禁售,所以是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成批采购;其次,格洛纳斯的ICD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已经是全世界公开,甚至我们为了使用上的安全,还可以在实验室情况下小批量制造终端接收芯片,但是反观GPS,至今也没有要公开这方面文件的迹象,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我们都更倾向于选择格洛纳斯。”
  这一切,杨辉都是围绕着格洛纳斯的好处在讲,但它的坏处杨辉一句都没有提出来过,实在是现在说这些都是很没有必要的事情,至少杨辉清楚的记得,在苏联解体之后,91到93年确实是格洛纳斯停止发展的时代,但随着93年GPS的顺利组网,这又严重地刺激到了俄罗斯,再加上这时候的俄罗斯也算是回味过来,知道那些北约国家不靠谱了,因此又大手笔投入到了格洛纳斯上面。
  因此在93到96年期间,格洛纳斯系统又不断地发射卫星补网,在96年一月的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了在轨运行24颗的程度,也首次使得格洛纳斯具备了提供全球化的定位导航能力。
  后来伴随着俄罗斯在96年的经济危机,国家经济再次遭到重创和大萧条,整个格洛纳斯系统因为卫星的寿命很低,只有区区3年的使用寿命,到了96年的下半年就只有了22颗在轨卫星,97年的时候更跌到了16颗的水平,后来越来越少,直到2002年的时候甚至跌破了两位数,只剩下在轨运行的8颗卫星,所以格洛纳斯在96年的上半年是属于昙花一现的最辉煌时刻,后来也就没有什么看点了。
  但这昙花一现的时刻对共和国来说则是绝对的大好消息,毕竟共和国在台海最危急的时候也是96年的上半年,那时候的格洛纳斯信号最稳定、精度最好,采用格洛纳斯作为定位导航系统的雷石,在这个时候也是属于批量生产以来精度最高的时候,到时候让雷石的精度达到15米以内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
  而这些都只能是杨辉本人知道,他也不可能拿出更多可以说服军队那边的理由,但好在军队在最后还是同意了雷石使用格洛纳斯系统作为导航卫星,也就省了很多的口水星子。
  当然,要是手头稍微宽裕一些的情况下,杨辉其实是更愿意采用类似共和国在北斗系统上面的经验,直接发射区域定位导航系统“北斗一号”这三颗卫星,虽然精度也不怎么好,但终归是能够覆盖整个共和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再加上到时候配合使用多系统复合导航定位方案,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
  但鉴于整个90年代共和国在集成芯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要研制能够兼容多种卫星的终端芯片,这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况且现在的雷石需要的是抢时间完成项目,在96年之前定型并装备雷石的要求下,也是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卫星终端芯片的研制。
  再者,杨辉本人其实也有些私人的想法在里面,按照现在的思路走,大致就可以想想在96年的时候,军队其它使用了GPS导航设备的装备都突然间没法使用,而用了格洛纳斯的雷石制导炸弹在这个时候的精度则非常不错,最高可以达到15米以内的精度,但伴随着96年之后格洛纳斯的系统的迅速阳萎,很快军队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原本牛逼哄哄的雷石制导精度越来越低。
  这时候恐怕不用杨辉多说什么,食髓知味的军队绝对会嗷嗷叫着要开发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到时候不管是趁着96年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去抄底格洛纳斯,还是自己研制北斗导航系统,反正那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至少是不会再跑着去添欧洲佬的屁股搞什么伽利略系统。
第772章
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1993年二月的最后的一天,虽然这一年的二月没有29号,但是月底最后的一天同样意义非凡,万物似乎都还没有从料峭的春寒中缓解过来,但即便是面对这样的天气,天空中还是万里无云,表明了这是一个好日子。
  在新落成的贵羊航空航天工业园区,试飞站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一般,并且各种热闹非凡,在规定的警戒区之外,除了有大量的设计工作人员翘首以待以外,很多工作人员的家属们同样也难得的一早来到现场,寻找到一处视野开阔的位置,并且三三两两地议论着最近发生的大事。
  大年刚过没有多久,按照常理来说人们应该谈到更多的都是过年的所见所闻,比如张家的娃太淘气被炮仗炸伤了啊,又比如李家的……但这次它就是没有按照常理走,人们一时间都是关心大事的时代弄潮儿,有向旁边的其它人都说着这次试飞惊动了些什么大人物,要干什么云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